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类学自从传到中国,并成为大学里的一门学科,就呈现某种程度的学科交又融合状态。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常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视为内涵相同的概念。对此,凌纯声解释说:因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为文化,故又称“文化人类学”。基于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的认知,学者们致力于不同族群文化异同的探讨。
    不过,文化人类学并不能与民族学简单划等号。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才特指民族学。民族学偏重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者最有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等方面的研究。
    学科交叉能促进学科发展,但也存在异化的潜在危险。当一个学科涵盖了其他一切学科时,人们也可说它什么也不是。人类学家罗德尼·尼达姆(Rdney Needham)曾指出:人类学领域可能很快就会重新分配到多个邻近学科中去,当前形式的人类学将经历一种彩虹般的变形。这绝非危言耸听。要确定一个学科的性状,必须有一个“亲本”(parental stck)。以植物嫁接为例,无论你怎么嫁接,首先要找到一个用作嫁接的砧木。以梨嫁接苹果产生梨苹果,以苹果嫁接梨产生苹果梨。亲本决定植物的基本性状和品质。学科交叉融合也一样。一个冠以“人类学”的学科,你叫它文学人类学也好、历史人类学也好、医学人类学也好、生态人类学也好,不管如何吸纳别的学科质性,其亲本都应该是人类学,这一点不能忽略。
    此外,人类学自上个世纪初传入中国,就面临如何适应本土文化与社会的问题。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这无可非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文藻出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志研究室主任,更是“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强调“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吴文藻所说的民族学,就是人类学分支的文化人类学。中国人类学者对其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提出并实践中国化主张,要警惕淮南之桔变为枳,即失去人类学基本秉性的危险。本土化既可能为学者实现本国学术独立的学理追求提供动力,又可能给以“本土化”口号作为标榜、拒绝在国际学术规范下建构学术研究共同基础者提供借口。学科“世界性”和学科在不同地域体现的本土性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中国学者应当具有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材料二:
    一般地说,人类学是要查明一些民族的起源,以及这些民族的构成因素。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所谓人类学只要研究人类的生理方面,而不必全面地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以致把人简化成可以用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来理解的对象。
    1933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人类学和人种学会议上一些专家们试图把人类学的定义限定于狭义的体质人类学,并把它列入自然科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所谓的的原始民族。因此,在这样的概念中,古代文化占有有其一定的位置。人类学家希望通过对一定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对于它们多样性的分析,来发现语言和文化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进化规律。
    为了便于分析所研究的对象,人类学使用了文化这个术语,这一概念,意味着人类的重重生活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的有机总和。
    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人这个概念有着许多不同的词义。动物学家们通常所说的“人”这个词,是指一种灵长类动物。古典哲学认为,人是一种物质、智慧和自由的实体。这同动物分类学上的特点并无直接的关系。而在人类学家看来,人的概念和其他任何特定学科的人的概念是不同的。人类学的概念比动物学的概念含义广得多,其范围又比哲学上的概念狭窄得多。
    人类学并不局限于研究人类的进化,而且还要对现代的民族进行分类,并列举其种种表现形式,阐明其生理(体质人类进化)和文化(文化人类学)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构成民族历史的重要部分。
    学科不同,其研究方法自然也不同。其实,古生物学(研究人类进化)体质人类学和生物学和遗传学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古生物学的发展已受到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反之,文化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在人类学范围内进行研究的经济学、社会学、神学、世界观、宗教和当代民族的艺术,则与生物科学及其方法的关系比较疏远。但是,长期以来,文化人类学由于只利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因此在发展上与外界隔绝。研究者根据直观得到的结果往往发生变化,缺乏充分的真凭实据。
    (摘编自法国安托尼奥·阿里巴斯·帕洛《当代世界百科全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认为“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是相同的概念,凌纯生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解释。
    B. 人类学传入中国后,面临如何适应本土文化与社会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是无可厚非的。
    C. 有学者认为人只是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的对象,为此,他们认为人类学研究不必全面研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D. 从材料二关于各种学科对“人”这个概念有不同解释的论述,可知不同学科即使研究对象相同,其研究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的文化差异比种族差异更明显,所以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
    B. 中国人类学者对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是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但如果一味追求“中国化”,又会影响学科的健康发展
    C. 人类学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是正常现象,它应该与自然科学,比如生物学建立一定的关系。
    D. 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着的文化人类学,长期以来,它在方法利用上相对单一,研究者得到的结果往往缺乏充分的真凭实据。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灵长类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B.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C. 中国各民族神话的流传与演变
    D. 中缅边境跨境婚姻情况的研究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高校招生季,某大学要为“文化人类学”这个专业作一简要介绍,请根据材料完成介绍语的撰写,字数不超过100字。
    【答案】1. D 2. A 3. A
    4. 首先通过与民族学比较区分,指明人类学在我国呈现学术交叉融合的特征;其次以植物嫁接为例,说明人类学应该重视“亲本”,避免异化危险;最后强调人类学者应该具有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
    5. 文化人类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以探索不同族群的文化异同、揭示语言和文化本质的一门学科。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特指民族学。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认为“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是相同的概念”错,原文“中国学界常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视为内涵相同的概念”,是“内涵相同”。
    B.“无可厚非”错。原文说“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这无可非议”,原文是说“无可非议”。
    C.“有学者认为人只是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的对象,为此,他们认为人类学研究不必全面研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错。原文是“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所谓人类学只要研究人类的生理方面,而不必全面地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以致把人简化成可以用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来理解的对象”,本选项属因果倒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所以……”强加因果。原文只说“基于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的认知,学者们致力于不同族群文化异同的探讨”,我们不能由此推断“民族的文化差异比种族差异更明显,所以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 灵长类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研究,结合“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所谓人类学只要研究人类的生理方面,而不必全面地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以致把人简化成可以用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来理解的对象”,可见它属于原来人们认知的人类学,而不属于文化人类学。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区分了在我国人类学和民族学是交叉融合的,“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常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视为内涵相同的概念”;第二段首先指出“文化人类学并不能与民族学简单划等号”,然后说明了二者各自的研究对象,“民族学偏重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者最有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段先说“学科交叉能促进学科发展,但也存在异化的潜在危险”,接着指出“要确定一个学科的性状,必须有一个‘亲本’”,并以植物嫁接为例,说明“亲本决定植物的基本性状和品质”,“一个冠以‘人类学’的学科……不管如何吸纳别的学科质性,其亲本都应该是人类学,这一点不能忽略”。说明人类学应该重视“亲本”,避免异化危险。
    最后以人类学传入中国后,一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为基础,提醒学者学科“世界性”和学科在不同地域体现的本土性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中国学者应当具有,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给重要词语下定义的能力。
    题目要求为“文化人类学”这个专业作一简要介绍,根据材料完成介绍语的撰写,字数不超过100字。这其实是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给“文化人类学”下定义。考生要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首先确定概念的本质属性,文化人类学是一门学科。然后找出其研究对象、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
    材料一第二段指出了文化人类学的概念范围,“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才特指民族学”;
    材料二第二段给出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所谓的的原始民族。因此,在这样的概念中,古代文化占有有其一定的位置。人类学家希望通过对一定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对于它们多样性的分析,来发现语言和文化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进化规律”,即文化人类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以探索不同族群的文化异同、揭示语言和文化本质的一门学科。
    据此整理成一段不超过100字的专业介绍即可。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节选)①
    曹雪芹
    又到探春院内。众人来了,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
    那王善保家的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色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自己又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你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儿!”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着他说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听说,便出去说道:“妈妈,你知点道理儿,省一句儿罢。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查考姑娘,折磨我们呢?”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就只不会背地里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因问是那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惜春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凤姐道:“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
    来迎春房内时,迎春已经睡着了,遂往丫鬟们房里来。因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先从别人箱子搜起,皆无别物。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才要盖箱时,周瑞家的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凤姐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是司棋表弟潘又安的。这王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只恨没地缝儿钻进去。凤姐只瞅着他嘻嘻的笑,向周瑞家的笑道:“这倒也好。不用你们作老娘的操一点儿心,他鸦雀不闻的给你们弄了一个好女婿来,大家倒省心。”周瑞家的也笑着凑趣儿。王家的气无处泄,便自己回手打着自己的脸。凤姐带了人,拿了赃证回来,且自安歇,等待明日料理。
    (有删改)
    【注】①选自《红楼梦》第74回。因贾母的丫鬟傻大姐在大观园内拾到了绣春囊(青年男女表示情意的一种信物,是绣有暧昧图案的香囊),被贾赦之妻邢夫人得到,交给了掌管贾家内政大权的贾政之妻王夫人。王夫人盛怒之下,责问当家人王熙凤之后,又下命令对住在大观园里的丫鬟、婆子们进行突击搜查。
    6. 下列对节选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冲在前面,却被探春打了一个巴掌,随后又查出了自己的外孙女司棋的情事。这样的情节设置非常巧妙。
    B. 贾探春打王善保家一巴掌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这次抄检行为的极大愤怒。
    C. 回目中“惑奸谗”三个字暗示着曹雪芹的情感倾向。文本通过人物对话和具体情节设置等,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这次抄检传达出的不赞同的态度。
    D. 选文故事表现了贾探春和王善保家的之间那种势不两立的仇恨对峙,折射出当时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7. 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凤姐说“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这句话,其用意是说主人和仆人有着一样的个性。
    B. 贾探春在婢仆前竭力维护自己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
    C. 选文中贾探春与贾迎春面对凤姐等人时有不同的答话和语气,说明二者的阶级地位和性格特点是截然不同的。
    D. 选文结尾写王善保家的在凤姐、周瑞家的等人的调侃中泄气打脸,这一细节说明她带人查抄大观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8.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贾探春、贾惜春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
    9. 选文是怎样通过其他人物的表现来侧面烘托贾探春这一形象的?
    【答案】6. D 7. C
    8. 贾探春:能够洞察贾府的危机,有远见;敢于抗争,性情刚烈。
    贾惜春:年小怕事,主动与丫鬟入画撇清关系,做事有点决绝。
    王熙凤:说话得体,做事周全,城府极深,能见机行事。
    9. ①通过凤姐、周瑞家的和平儿等人对贾探春的陪笑、解劝甚至服侍,侧面表现贾探春的刚烈性格。
    ②通过写王善保家的自恃身份尊贵等心理活动,侧面表现出贾探春具备不惧权势的胆识。
    ③通过对丫鬟待书呵斥王善保家的描写侧面写贾探春的能言善辩。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D.“折射出当时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错,选文通过贾探春和王善保家的之间那种势不两立的对峙,重在表现探春“玫瑰花”一样不惧权势的胆识。王善保家的虽然自恃身份尊贵,但根本上讲,她仍然属于贾府的“婆子”,是侍女一级。探春虽为庶出,但属于“主子”,且王熙凤都对探春有所顾忌。如果反映等级制度的森严怎可能会王善保家的拉起探春的衣襟这一情节。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二者的阶级地位和性格特点是截然不同的”错,探春是嫡出,王熙凤是贾琏之妻,二者在贾府都属于“主子”,都是封建地主阶层,阶级地位并无不同,只是二人性格不同。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1)贾探春:
    根据“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可知,其能够洞察贾府的危机,有远见;
    根据“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可知,敢于抗争,性情刚烈。
    (2)贾惜春:
    根据“因惜春年少,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可知,年小怕事;
    根据“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可知,主动与丫鬟入画撇清关系,做事有点决绝。
    (3)王熙凤:
    根据“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可知,说话得体;
    根据“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可知,能见机行事;
    根据“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可知,做事周全;
    根据“凤姐倒要看看王家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可知,城府极深。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根据“待书听说,便出去说道:‘妈妈,你知点道理儿,省一句儿罢。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查考姑娘,折磨我们呢?’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可知,本处通过丫鬟待书呵斥王善保家的描写以及王熙凤对待书的评价侧面写贾探春的能言善辩;
    通过王善保家的心理活动“自己又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点出王善保家的自恃身份尊贵;但是“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可见,王善保家的所谓“尊贵”在探春眼里,不值一提,本处通过写王善保家的自恃身份尊贵等心理活动,侧面表现出贾探春不惧权势的胆识;
    根据“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平儿忙也陪笑解劝”“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可知,过凤姐、周瑞家的和平儿等人对贾探春的陪笑、解劝甚至服侍,侧面表现贾探春的刚烈性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孔子曰:“武仲贤哉!”颜回曰:“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孔子曰:“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回曰:“可得闻乎?”孔子曰:“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武仲在齐,齐将有祸,不受其田,以避其难,是智之难也。”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孔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节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B.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C.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D.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右,文中是身边的人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左和右两方面或表示约数。
    B. “君子固有诬人也”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固”字含义相同。
    C. 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鲁定公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D. “臣以此知之”与“知者不惑”(《十二章》)两句中“知”字含义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鲁定公对东野毕驭马驾车技能询问,颜回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鲁定公对此很不高兴,认为颜回诬蔑他人。
    B. 颜回认为,驭马时不要用尽马力,使民时不要用尽民力,用尽马力则马会逃跑,用尽民力则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C. 鲁定公从颜回对东野毕驭马方法的分析上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并将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认为颜回是多此一举。
    D. 颜回曾向孔子询问臧文仲、臧武仲这二人谁更贤能一事,孔子认为臧武仲更加贤能些,并向颜回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
    (2)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
    14. 孔子是如何看待朋友之间的关系的?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的确如你说的那样。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
    (2)至于文仲,他虽然身死而言不朽,怎能说文仲不如武仲贤能呢?
    14. 不说朋友是非,不忘记朋友从前给予自己的恩德,不记着以前对朋友的怨恨。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逃跑了,两匹骖马拖着两匹服马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越过座席站起来,立刻让人驾车去接颜回。
    “后三日”的意思是过了三天或三天后,语意完整,作句子的状语,不可断开,排除BC。
    “促驾召颜回”中“促驾”的意思是“让人驾着车”,作“召”的状语,表示召见颜回的方式,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B.“两句中‘固’字含义相同”说法错误。“君子固有诬人也”的“固”,原来。句意:君子中原来也有诬蔑人的人。“日益骄固”的“固”,顽固。句意:变得更加骄傲顽固。两句中“固”字含义不相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孔子认为颜回是多此一举”说法错误。文中“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的意思是他之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所以这一次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诚”,的确;“吾子”,指说话的对方,可以译为“你”;“义”,意义。
    (2)“殁”,死亡;“恶”,疑问副词,怎么;“贤”,贤能。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可知,孔子认为,君子对待朋友,心里即使认为对方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只说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爱之人。不忘记朋友从前给予自己的恩德,不记着以前对朋友的怨恨。
    参考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颜回回答说:“他确实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跑。”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中原来也有诬蔑人的人。”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逃跑了,两匹骖马拖着两匹服马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越过座席站起来,立刻让人驾车去接颜回。颜回来了,鲁定公说:“前几天我问你东野毕驾车的事,而你说:‘他确实善于驾车,但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跑。’我不明白您是怎样知道的?”颜回回答说:“我是根据政治情况知道的。从前舜帝善于役使百姓,造父善于驾驭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造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时代没有流民,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让马驾上车拉紧缰绳,上好马嚼子,正体端坐;时而慢跑时而快跑,步法已经调理完成;经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已经耗尽,然而还让马不停地奔跑。我因此知道马会逃跑。”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如你说的那样。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能进一步地讲一讲。”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诈骗,马精疲力尽则会逃跑。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穷困的境地而他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鲁定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把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所以这一次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颜回问孔子说:“臧文仲、臧武仲这二人,谁更贤能呢?”孔子说:“武仲更加贤能!”颜回说:“武仲被世人称为圣人,而他自身不免于罪责,这是他的智慧还不足以称道。他喜好用兵讨伐,而与邾国打仗却失败了,这是他的智慧和名声不相合。至于文仲,他虽然身死而言不朽,怎能说文仲不如武仲贤能呢?”孔子说:“文仲身死而言立,所以被称为文仲。然而他仍然有不仁的事三件,不智的事三件,这方面是不如武仲的。”颜回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孔子说:“他让展禽处于下位,设置六关来收税,让妾织薄草席赚钱,这是三不仁;他非法拥有天子才能有的器物,纵容不合顺序的祭祀,祭祀海鸟,这是三不智。武仲在齐国时,齐国将有灾祸,武仲不接受齐庄公封给他的田,以此躲避了灾难,这是智者也难以做到的。”颜回问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孔子说:“君子对待朋友,心里即使认为对方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只说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爱之人。不忘记朋友从前给予自己的恩德,不记着以前对朋友的怨恨,这才是仁德之人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京兆府栽莲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写东溪莲移栽至京兆府,看似托身于贵府重地,实则生长环境污浊不堪。
    B. 诗人认为东溪莲与其遭受泥污尘扑,不得其所,还不如捐躯自弃,以死明志。
    C. 结尾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往昔的追忆缅怀,对当下的不满无奈。
    D. 诗歌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16. 白居易和周敦颐在本诗和《爱莲说》中分别写出了荷花不同的“物性”,但表达了相同的志趣,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1)白居易笔下的荷花会受到环境影响:生于东溪清涟时花叶娇媚,栽入污沟浊水后馨香全无,颜色不鲜。(2)周敦颐笔下的荷花不会受到环境影响:它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始终保持洁净与馨香。(2)两个作品中的荷花虽然表现出不同“物性”,但都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操守的人生志趣。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还不如捐躯自弃,以死明志”错,“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作者认为把荷花移栽至不合适的环境,还不如把它抛弃。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文形象和思想主旨的能力。
    白诗“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写生在污沟浊水中的莲花花枝残败,馨香全无,与生在东溪时花叶娇媚形成对比,突出了生长环境对荷花的影响。
    周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强调荷花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白诗“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诗人借助荷花的命运和遭遇,表达自己的悲叹,同时表现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生志趣。而周文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可见,两文同写荷花,虽“物性”不同,但借物表达的人生志趣是相同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_________”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接着用“________”解释了“离骚”的内涵。
    (2)《燕歌行》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答案】 ①.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 犹离忧也 ③. 摐金伐鼓下榆关 ④. 旌旆逶迤碣石间 ⑤.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忧”“幽”“犹”“摐”“伐”“旌旆”“逶迤”“碣”“弩”“陈”“何”。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地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它靠的不是_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悠然自得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晨钟暮鼓B. 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 悠然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D. 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一朝一夕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B. 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C.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D.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B.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C.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答案】18. B 19. D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第一空:“悠然自得”指悠闲舒适,从容自在;“自得其乐”指自己从其中得到乐趣。文中强调诗让人们从中得到“乐趣”,用“自得其乐”恰当。第二空:“平起平坐”指地位或权力平等;“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根据文中的“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可知,此处强调“地位”平等,用“平起平坐”恰当。第三空:“另眼相看”的意思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指当作另外的情况来看待或处置。文中强调“另外的情况”,用“另当别论”恰当。第四空:“晨钟幕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一朝一夕”的意思是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非常短的时间。文中与“长久岁月”相对,用“一朝一夕”恰当。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前文的话题是“诗的传统”,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此处的主语应是“诗的传统”,据此可排除A、B两项;根据括号后面的“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此句强调“底蕴”,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创造”与后面的宾语不搭配,应改为“造就”;二是语序不当,“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先是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再是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从而“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碳酸饮料喝多了会造成钙流失吗?关于碳酸饮料的危害,一直都存在一定争议。
    ① ,不过罪魁祸首不是碳酸,而是磷。酸确实会溶解碳酸钙,但碳酸的酸性还不如醋酸,那山西人岂不是没有“硬骨头”了,所以仅从酸性的角度看,碳酸影响不大。但某些碳酸饮料会添加磷酸或磷酸盐来增加饮料的风味,有理论认为过量的磷会影响骨钙的吸收,造成钙流失。不过另一方面,磷同样是人体必需元素,成年人适宜的磷摄入量是每天700毫克,这至少需要喝10罐330ml装的可乐。但是磷的耐受值是3500毫克,而且人体还会从其他方面摄入磷,这样,我们一天能喝的可乐就变少了。因此,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在钙摄取充足的前提下, ② 。
    值得关注的还有碳酸饮料对牙齿的损害。饮料的低pH值会直接腐蚀、破坏牙齿表面;( )。而且碳酸饮料的发泡作用会加剧上述两种破坏的程度。研究表明,饮用碳酸饮料后刷牙或漱口对减轻其对牙釉质损伤的效果不大。因此, ③ 。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引起龋病及牙酸蚀症的是碳酸饮料中的可发酵糖,扩散到牙菌斑,与口腔内微生物发生反应,发酵产酸。
    B. 碳酸饮料中的可发酵糖扩散到牙菌斑,发酵产酸,与口腔内微生物发生反应,引起龋病及牙酸蚀症。
    C. 碳酸饮料中的可发酵糖扩散到牙菌斑,与口腔内微生物发生反应,发酵产酸,引起龋病及牙酸蚀症。
    D. 引起龋病及牙酸蚀症的是碳酸饮料中的可发酵糖,发酵产酸,扩散到牙菌斑,与口腔内微生物发生反应。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C 22. ①某些碳酸饮料确实有可能造成钙流失
    ②适量喝汽水不会损害骨骼
    ③为了保护牙齿,应减少饮用碳酸饮料。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本语段是说碳酸饮料对于牙齿的损害,所以陈述对象为碳酸饮料,所以排除A、D;可发酵糖本身不会产生酸,而是和微生物发生反应才能产生酸,从而引起龋病及牙酸蚀症,所以排除B。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第一段提出碳酸饮料喝多了会不会造成钙流失这一问题,然后第二段首先要回答这一问题,根据 后文“罪魁祸首”可知,某些碳酸饮料是能够造成钙流失的,可填“某些碳酸饮料确实有可能造成钙流失”。
    第二处,上文说到磷同样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而且成年人适宜的磷摄入量是每天700毫克,所以在钙摄取充足的前提下,是可以适量地喝一些含有磷的汽水,它不会造成钙流失,可填“适量喝汽水不会损害骨骼”。
    第三处,本段是说碳酸饮料对牙齿的损害,最后得出结论,那就是减少引用碳酸饮料,可填“为了保护牙齿,应减少饮用碳酸饮料”。
    四、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历代学者都十分重视“敬”,程颢提出“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朱熹说“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至于“畏”字,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这样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息。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他把有所“惧”,看作实现人生志向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敬畏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我们成就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心怀敬畏
    “检摄于外,整齐严肃,持守于内,主一无适。” “主一无适”便是敬,敬者是无时不敬,无时不慎的沉稳,是恭敬炎敏坦然悠远的收敛,敬是一种人生态度,他不是黎明即起,勿多勿恋的日常习惯,也不是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专一治学的勤奋,它彰显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灵魂因此而升华,心亦幻彩。
    敬畏之心,是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虚怀若谷的态度。
    因为有了敬畏,纵使身居高位也能明晰心中经纬,才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贪得无厌。曾国藩曾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时时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攻下南京,剿灭太平天国,手握重兵,他才能抵御诱惑,不为所动,从容写出“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样境界高远的诗句;才有勇气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洗涤掉过去不好的东西,重获新生;才有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境界。
    敬畏之心,是步履从容的沉稳和宁静致远的心态。
    现代人大多失了敬畏,他们在社会网络上,肆意用道德绑架毒害他人的心灵。他们用最漫不经心的笔触随意的宣泄着自己内心的戾气,他的不可一世,他的满心浮躁。记得那些对中国女排的声讨吗?记得那些对明星秘闻亮起的眼睛吗?记得在葬礼上那些不合时宜的玩笑吗?庄重的场合少了静,生命的厚度便被削弱,心也浮华起来。当世上所有人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油滑当智慧,那么社会的底线已被击穿,所以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它不只是创造制造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应成为我们的处世哲学。心怀敬畏,潜心明志,沉稳,就如修补古籍的高慧云,闲看堂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陈浅优雅。
    敬畏之心,是天人合一的超脱和永恒的和谐思想。
    云山苍苍,江水茫茫,在这广阔的浩瀚的大千世界中,人生而如一根芦苇,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现代科技和大工业浪潮的冲刷下,打磨掉了我们心中敬畏自然的信仰大厦;而中国古典老庄哲学,天人合一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诠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才不会有那愈演愈烈的生态预警。就像余秋雨先生执着追寻的生态文化一样,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凛冬将过,万物即生,我们正青春。我们愿,学着榜样的样子,奔赴春天;怀着虔诚的敬畏,遇见更好的自己;带着自律的力量,走向更远的地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提出“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然后通过程颢、程颐、朱熹的话对“敬”进行了解释。程颢的话意思是“认识得到这个道理,用诚静恭敬保存它罢了”;程颐的话意思是“涵养德行需要用敬礼”;朱熹的话意思是“敬不是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而是做事要专注,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好做精”。此三者从敬畏道理、涵养德行以及做事等角度对“敬”的内容、态度等进行了解读。接着解读“畏”,通过张居正的话进行解释,他的话意思是“志向成功于有畏惧之心,而荒废于懈怠。敬畏而不粗心大意就会思考,思考就会通晓最细微的问题;敬畏而不轻率,就会谨慎,谨慎就会事事成功”,强调了“惧”对于志向的重要作用。材料最后总结了敬畏对于人的道德、三观养成和事业的重要意义。
    由此得出,本次作文应围绕“敬畏”来写。我们可以写“敬畏”的对象、内涵,可以分析“敬畏”对于我们青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尤其要结合“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分析青年应有“敬畏”之心,对于事业、德行养成、自身成长要心存敬畏,如此才能有所作为。
    立意:
    1.不放肆而德成,存敬意以致远。
    2.以敬畏心做挚爱事。
    3.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4.敬畏,在自律和自觉中成长。
    5.敬畏,在自律和自觉中成长。

    相关试卷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