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章实验与探究实验5作出实验假设得出实验结论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302887/0-1706504118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全套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章实验与探究实验5作出实验假设得出实验结论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章实验与探究实验5作出实验假设得出实验结论,共3页。
2.倒推法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基本思路概括为“根据已知条件找变量→描述变量间的关系作结论→倒推结论对应的结果→厘清顺序,先结果后结论”。
12.[2023北京]研究者检测了长期注射吗啡的小鼠和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如图。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
A.吗啡减缓伤口愈合
B.阿片受体促进伤口愈合
C.生理条件下体内也有吗啡产生
D.阿片受体与吗啡成瘾有关
解析 受伤后时间相同时,野生型鼠注射吗啡时创面相对大小大于野生型鼠注射生理盐水时创面相对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吗啡能减缓伤口愈合,A符合题意。受伤后时间相同时,野生型鼠注射生理盐水时创面相对大小大于阿片受体缺失鼠注射生理盐水时创面相对大小,可推知阿片受体抑制伤口愈合,B不符合题意。由题中信息无法得出生理条件下体内也有吗啡产生以及阿片受体与吗啡成瘾有关的结论,C、D不符合题意。
13.[2023湖北,16分]乙烯(C2H4)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乙烯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乙烯处理植物叶片2小时后,发现该植物基因组中有2689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237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实验二】某一稳定遗传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植株表型为乙烯不敏感。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
【实验三】科学家发现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该基因编码一种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能与乙烯结合。为验证该推测,研究者先构建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到酵母菌中,筛选出成功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乙烯(14C2H4),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是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叶肉细胞中的 mRNA (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
(2)实验二F2植株出现不敏感型与敏感型比例为9∶7的原因是 控制对乙烯敏感度的基因有两对,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3)实验三的对照组为: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 不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或不能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 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
(4)实验三中随着14C2H4相对浓度升高,实验组曲线上升趋势变缓的原因是 蛋白A的表达量有限 。
(5)实验三的结论是 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 。
解析 (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mRNA既是转录的产物,也是翻译的模板,分析叶肉细胞中的mRNA含量可知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2)实验二中出现的9:7为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出控制对乙烯敏感度的基因有两对,且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它们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5)实验三分析: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章实验与探究实验8全面分析评价实验方案,共15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章实验与探究实验4对照实验与对比实验分析,共2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章实验与探究实验7根据实验要求补充实验步骤,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