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默写与运用(12分)
1. 默写
(1)寄书长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3)《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与祝福。
(4)美丽的山村一片安宁静谧。田间小路交错,耳边鸡鸣狗吠之声充盈,让我们不由得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况乃未休兵 ②. 槲叶落山路 ③. 但愿人长久 ④. 千里共婵娟 ⑤. 阡陌交通 ⑥. 鸡犬相闻
【解析】
【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槲、愿、婵、阡、陌、闻”这几个字的写法。
(二)(23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丁】
天圣七年,仲淹拜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曰:“宫掖①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寻徙江、淮,所至开仓振之,奏蠲②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弊③十事。
后,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④,徙杭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宫掖:宫廷。②蠲:免除(租税、罚款等)。③救弊:纠正弊端。④未就:未完成。
2. 【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_(人名),【乙】【丙】两文的作者与另外六位散文家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加点词。
(1)寻徙江、淮( ) (2)许之( )
4. 翻译画线句。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 【甲】【乙】【丙】的作者均遭受贬谪,但诗文中流露出的情思有所不同。从【甲】诗的颈联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丙】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 请用“/”在句中标出两处停顿。(多标扣分)
仲 淹 请 遣 使 循 行 未 果 乃 复 言 之。
7. 【丁】文中,面对“蝗旱之灾”,身为右司谏的范仲淹反复进言,希望朝廷安抚百姓,这正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大水,他“募人兴作”,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办法治理大水,这体现了他治国济民的才能。
【答案】2. ①. 唐代 ②. 刘禹锡 ③. 唐宋八大家
3. ①. 不久,随即 ②. 赞同,答应,应允
4. 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作为快乐。
5. ①. 乐观、豁达等,意近皆可 ②. 与民同乐 ③. 忧伤、凄苦、苦闷等,意近皆可
6.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
7. 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进亦忧 ②. 疏通五条河流 ③. 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
【解析】
【2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第一、二空,结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诗句可知,甲文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第三空,乙文结合“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的内容可知,出自《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丙文结合“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内容可知,出自《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3题详解】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久,就调动官职到江、淮地区。寻:不久,随即;
(2)句意为:朝廷同意了。许:赞同,答应。
4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句中重点词语:知,懂得;从,跟从;乐①,快乐;乐②,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③,快乐。
【5题详解】
考查诗歌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
第一空,甲诗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第二空,乙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思是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作为快乐。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三空,丙文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意思是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6题详解】
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再次请求上言。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划分为: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
【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意思是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联系“面对‘蝗旱之灾’,身为右司谏的范仲淹反复进言,希望朝廷安抚百姓”的内容,可提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进亦忧”作答。
第二、三空,丁文中“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意思是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他招募民众兴修的水利工程。据此可概括为: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
【点睛】参考译文:
乙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丙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丁
天圣七年,范仲淹被授予右司谏的官职。这年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再次请求上言说:“皇宫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仁宗皇帝听后心生哀怜,就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地区的灾民。不久,就调动官职到江、淮地区。范仲淹所到之处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且禁止灾区老百姓不合礼制的祭祀活动,奏请朝廷免收庐州、舒州折算劳役的茶和江东按人口征收的盐钱,并且向仁宗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朝政弊端的十件大事。
后来,苏州发生大水灾,百姓的田地无法耕种,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他招募民众兴修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完成,就被调任杭州知州,转运使向朝廷上奏,留下范仲淹来完成水利工程,朝廷同意了。
二、现代文(35分)
(一)(17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B. 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C. 行走在人生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D. 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
9. 本文第①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11. 以下事实论据能否放入本文第②段?请简述理由。
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他从画蛋入手,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他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经过长时期勤奋刻苦的艺术实践,他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答案】8. B 9. 通过二王学书练字分别染池成墨,用完十八缸水的佳话,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10. (1)引出中心论点;
(2)反面论证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
(3)论证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
11. 可以。因为达芬奇的事例是论述画家坚持不懈绘画,终于创作出不朽名画。而第二段的论点是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两者是吻合的。同时作为事实论据要兼顾古今中外,兼顾不同领域,画家的事实论据区别于词学宗师、革命战士,没有重复,使得第二段论证更全面。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概括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句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段落开头、段落中间、段落结尾,或是需要通读全文,自己总结概括。根据第①段“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可知,开篇通过列举王羲之“临池学书”、王献之磨墨练字用整整十八缸水的事例,运用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法,引出“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这一中心论点,强调“恒心”的重要性。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
议论文开头往往为列举现象,讲述故事,它的作用是多重的。列举了……事例(或引用……名言),引出本文论点(或论题);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文章第①段引用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事例,从结构上看,引出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从内容上看,这些事例本身也是事实论据。只要是议论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材料,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选取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运用……例子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按照题目给出的提示,完善即可。本文第①段引用“二王”的故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其次第②段,根据“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以及后面举的夏承焘、吴玉章的例子,可知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正面论述论点。
第二空。根据第③段“然而”,可知转折过渡,以及后文“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可知是引出反面例子,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
第三空,根据第④段“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可知本段是引用名言,论述“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
最后得出结论,行走在人生之路上,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其次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最后判断论据是否可以论证论点。
根据第②段“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可知本段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正面论述论点。根据材料“经过长时期勤奋刻苦的艺术实践,他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可知补充的事实论据是画家坚持不懈绘画,终于创作出不朽名画。可知论据可以论证论点,也符合此段的论证思路。其次从论据的分类看,事实论据要兼顾古今中外,兼顾不同领域,画家的事实论据区别于词学宗师、革命战士,没有重复,使得第二段论证更全面。故可以放入本文第②段。
(二)(1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灯祭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②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了,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向上伸展,两头一旦会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③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浑浊,只好弃了。
④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⑤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
⑥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大放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有灯。院子里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唰唰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所以除夕夜藏猫猫要离冰灯远远的。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⑦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_______________。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_______________。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_______________了。
⑧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给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呀!
⑨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⑩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⑪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有删改)
12. 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入第⑦段的空格处。
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_______________。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_______________。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_______________了。
A.有声有色 B.妖娆迷人 C.有盼头的
13. 阅读本文第②-④段,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为什么说“那灯是不寻常的”?
14. 结合加点词,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15. 本文第⑥段看似与中心关系不大,却不能删除,其理由不包含( )
A. 用院子里的红灯、冰灯烘托“我”的灯,突出其美丽以及“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B. 描写过年时院子里安放灯,渲染明亮温暖的氛围,突出家给“我”带来的温暖。
C. 与第⑧段“我”家院子里黑漆漆对比,突出父亲离去给“我”家带来的巨大悲痛。
D. 用院子里的红灯、冰灯和“我”的灯对比,突出“我”的灯的美丽、父亲的手巧。
16. 联系全文,说说第⑪段画线句的含义。
【答案】12. ①. C ②. A ③. B
13. 那灯是父亲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那灯是父亲亲手给我做的,饱含着父亲对我的爱;父亲每次做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灯做得很漂亮,我提着它走东串西,总能得到人家的夸赞。(四选三即可)
14. “轻轻”写出了捧起灯罩的动作很轻柔、小心,“敛声屏气”描写了放下灯罩时害怕呼吸影响到蜡烛的火光而努力屏气的样子,这个句子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父亲所做的灯的喜爱和呵护,以及这盏灯给我带来的温暖和满足。 15. D
16. 父亲生前给我做过很多灯,对我呵护备至、关爱有加,如今他去世了,我用送他一盏灯的方式来祭奠他,既是对父爱的一种回馈/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也寄托了我对父亲的恒久思念。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第一空形容的是“日子”,故可填“有盼头的”,表示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期待。故填C。
第二空形容的是有了父亲的“年”,根据第⑥段“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故可填“有声有色”,写出了因为有父亲的操持,过年是一件开心的事,是热闹温暖的。故填A。
第三空形容的是因为父亲送“我”的灯,这个“年”的特点,根据第⑥段“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可知。应填“妖娆迷人”,这个年“我”最开心的就是父亲送“我”的灯。故填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根据第③段“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可知灯是父亲用心做来哄儿女开心的,包含着浓浓的父爱,不同寻常;第③段“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从材质上来说,不同寻常是因为那灯是父亲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第④段“我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这种自豪感不同寻常;因为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我”的生活也变得不同寻常,灯使年妖娆迷人;根据第⑧段“我多想提着父亲送给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呀”可知灯寄托着“我”的感恩和思念。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从加点词语角度赏析句子,首先分析词语的含义,其次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轻轻”写出了捧起灯罩的动作很轻柔、小心,“敛声屏气”描写了放下灯罩时害怕呼吸影响到蜡烛的火光而努力屏气的样子。结合前文第③段“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以及后文第⑥段“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可知此句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对父亲所做的灯十分喜爱和呵护,这盏灯给我带来的很多的温暖和满足。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次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其作用,第⑥段主要写的是过年时院子里安放的灯,结合语句“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可知突出了过年时明亮温暖的氛围。再结合本文的写作对象——父亲,可知,内容上写出了父亲在世时家的温暖与美好。结构上,结合语句“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可知,用用院子里的红灯、冰灯烘托“我”的灯,突出其美丽以及“我”对它的喜爱之情。结合下文第⑧段“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可知,第⑥段也与第⑧段“我”家院子里黑漆漆对比,突出父亲离去给“我”家带来的巨大悲痛。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虽灭犹燃”是比喻父亲虽去世,但他对我的爱却没有消失。父亲生前给我做过很多灯,我用送他一盏灯的方式来祭奠他。这句话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恩以及深深的依恋和怀念;父亲对“我”的爱,将永远温暖着“我”,伴随“我”的一生。此外,这句话用在结尾处,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综合运用(2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共有的精神财富。达立和然然两位同学要开展一次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共同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读名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达立喜欢历史和军事,他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
【A】“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B】“艺术范儿”然然喜欢弹钢琴,她在《傅雷家书》中读到: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达立和然然都喜欢诗歌,他们在《艾青诗选》中找到了这样的诗句:
【C】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17. 请在空格处填入书中主人公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达立和然然在这些语句中发现,自强不息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和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内涵。请你选择其中一例进行具体分析。
我选___________,我理解了自强不息的内涵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根据语文课上的学习,再写出一例能表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作者或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保尔·柯察金
18. ①. 答案示例:A关键词:珍惜时间、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等人类解放事业、社会历史进步、伟大理想等。 ②. B关键词:坚强、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等人生成就、个人发展、人生理想等。
C关键词:抗战救亡、奋起斗争等爱国、救国等。
19. ①. 示例:李白(《行路难》)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
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知其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可结合所选名著语句的内容,分析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如选保尔的话,可从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事业要紧密结合的角度作答;如选《傅雷家书》中的话,可从坚强、不怕失败等角度作答;如选艾青的诗句,可从热爱祖国的角度作答。
示例:A句,个人理想要自觉与国家、民族的进步事业相结合,勇敢奉献、不为命运所屈服,人生才有意义,奋斗才有价值。
B句,自强不息意味着坚强,不怕被失败打倒。百折不挠,终获成功。
C句,自强不息与对祖国的挚爱与忠贞,甘愿为祖国献出生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言积累。写出一句能表现自强精神的名言及其作者或作品即可。
示例:《老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康有为: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李咸用的《送人》: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多自强。
活动二、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
受疫情影响,同学们度过了几个月的居家学习。听说,达立没有在这段时间“躺平”,他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努力学习,认真读书。然然对此很钦佩。正好,达立刚刚在学校组织的名著阅读分享会上获得了“阅读达人”的荣誉。然然想借此机会采访达立,了解他的读书经验,更要宣传他的自强不息精神。她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
A 请谈一谈你是如何在居家生活中战胜懈怠情绪,认真学习的?
B 阅读这些书籍,给你在居家学习期间战胜困难,积极进取带来了哪些帮助?
C 我就不信,没有爸妈帮助,凭你自己也能取得这么多收获。是不是?
D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如何阅读这些名著的吗?
E 从你的学习经历中,我看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你能谈谈自己对这种精神的看法吗?
F 你如何理解《艾青诗选》和《傅雷家书》在抒情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20. 上述问题中,不适合作为本次采访主问题的两项是:( )( )
21. 然然将撰写的采访稿交给达立过目并修改。达立发现其中一段存在两处语病。
幽幽书香里,享受精神盛宴;孜孜不倦中,磨砺自强品质。①“阅读达人”达立同学在阅读中不断增长才干、修养品格、获取知识。让我敬佩的还不止于此。②面对困难,能否积极面对、奋发进取,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达立同学就做到了这一点。
请分别修改两个病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 ①. C ②. F
21. ①. ①“阅读达人”达利同学在阅读中不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修养品格。 ②. ②面对困难,能积极面对、奋发进取,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解析】
【20题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C.“我就不信,没有爸妈帮助,凭你自己也能取得这么多收获。是不是?”,语气生硬,质疑否定意味太浓,表达不得体;
F.“你如何理解《艾青诗选》和《傅雷家书》在抒情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偏离“了解他的读书经验,更要宣传他的自强不息精神”的主题,题干也并未提到具体的阅读书目;
故选CF。
【21题详解】
考查修改病句能力。
①句“‘阅读达人’达立同学在阅读中不断增长才干、修养品格、获取知识”,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修改为:“阅读达人”达利同学在阅读中不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修养品格。
②句“面对困难,能否积极面对、奋发进取,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应改为:面对困难,能积极面对、奋发进取,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22. 活动三、诗意讴歌自强不息的精神
然然发现,和很多诗人一样,艾青擅长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递出独特的情感。然然学习这种方法,选择艾青笔下的那只“鸟”作为意象,讴歌自己在《艾青诗选》中感受到的自强不息精神:
自强,是艾青化身的那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出不屈与希望。
请你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傅雷家书》中选择一本,用类似的方法仿写句子。
【答案】选择恰当意象,如:保尔柯察金手中的钢枪(身上的伤疤)、傅聪指尖下的黑白琴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笔,傅雷的信等讴歌自强不息精神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仿写。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此题可从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傅雷家书》中选择恰当的意象,如:保尔柯察金手中的钢枪(身上的伤疤)、傅聪指尖下的黑白琴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笔,傅雷的信等,仿照例句拟写句子,讴歌自强不息精神。
示例一:自强,是保尔伤病累累的残躯,用数次与死神擦肩而不惧的事迹,演奏了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
示例二:自强,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手中的笔,用特殊的武器,战胜了命运的严峻挑战。
示例三:自强,是傅聪指尖下的黑白琴键,用跳动的音符,走出奋斗至成功之路。
四、写作(60分)
23. 题目:越走近,越懂得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越走近,越懂得
树叶落尽的季节,我在冰凉的泥土里埋下了一粒玉米种子。在我用心挖好坑并准备把种子放入的时刻,爸爸说:“现在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的,等到春天再种吧!”我没有理会,固执地把种子放入并用泥土盖好。在爸爸无奈的目光中,我站起身,并在松软的泥土直踩了几脚。别人都在春天播种吗?为什么我要和他们一样?有没有人曾试过在深秋的午后,开一处幽静的地方,种上一粒种子?那会是一种心情,一种与春风拂面时播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谁说埋下一粒种子,就一定要待它长出苗来?我只是想:那片春夏热闹过的土地,也许此时已很孤寂了吧!那么,将一粒种子种下去和它作伴,不是更好吗?
人们总是在给予的同时期待着,索要着,他们付出了就一定要求回报,他们太看重播种后收获丰收的喜悦心情,而忽略了播种那一刻的心情。大地是需要一粒种子埋入它的体内,只属于它自己。我懂——因为我也是孤寂的。只是,谁来懂我?走了很远后回头,发现爸爸还站在原处,呆呆地。我明白自己刚才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爸爸,可他却没有责怪。只是想刻意地去忘记。
入冬后的不久,我已淡忘了那一粒被我固执埋没的种孔子。直到春天的那一抹绿意悄悄地出现,爸爸催我去浇水。浇水?我一脸迷惘。爸爸笑着说:“你去年秋天不是种了一粒种子吗?是该浇水了。”我终于记起了深秋的那一幕。
爸爸拉我出门,我跟在他身后,懒懒地挪动着脚步。站定后,我真的看到一株嫩绿的幼苗在风中冲我微笑。
我是想微笑的,可我的眼眶终于没有囚住沸腾的泪水。望着身边的爸爸,我哭了,彻底地哭了。那一刻,我明白原来自己并不孤寂!
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幸福!
只是,他并不知道,那粒种子是从煮熟的玉米上掰下来的,并不可能发芽!
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无声。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息,它让我们懂得:幸福的世界真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篇习作要求以“越走近,越懂得”为题进行创作。“越”为副词,有“愈加、更加”之意,“走近”有“靠近”之意,“懂得”有“明白”之意。我们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思考写作内容及立意。思考“走近”谁,“懂得”什么,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树木的荣衰,让我们懂得了更迭的规律;走近生活,感受成长旅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真谛;走近我们身边的人,让我们懂得了爱心、成熟和责任,让我们懂得了理解、宽容、理智、信任等等。走近的对象不同,立意也会不同。
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开篇可直接叙事。如“走近父母”,在写完作业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理解了父母的不易,“懂得”幸福、感恩;“走近社会”,疫情期间在小区当志愿者负责登记,“懂得”奉献的要义等等,结尾通过议论兼抒情的语句表达未走近前的感受,表达走近后的“懂得”来深化中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