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94%、二氧化碳占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B. 河水结冰C. 岩石粉碎D. 食物腐败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蜡熔化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河水结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岩石粉碎只是岩石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食物腐败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B. 二氧化碳C. 氧气D. 稀有气体
【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3. 根据“原子量”递增的顺序,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阿伏加德罗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
【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所以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所以错误;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所以正确;
D、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所以错误。
故选:C。
4. 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B. 味精C. 白糖D. 食盐
【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液的特点: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详解】A、面粉为不溶物,将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为悬浊液,不能形成溶液;
B、味精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C、白糖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D、食盐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故选A。
5. 我国最近又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
A. 分子B. 原于C. 单质D. 元素
【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酱油加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元素,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
6. 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故选项不正确;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选项正确;
C、用灯冒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故选项不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给试管进行加热,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7.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铁丝B. 氢气C. 蜡烛D. 红磷
【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有蓝色火焰,放出热,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错误;
故选A。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8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正确。故选D。
9. 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CuB. FeC. ZnD. C
【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的分类是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若“金字旁”,为金属元素,除汞外,若“石字旁、气字头、三点水”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A、Cu的名称是铜,有“金字旁”,它是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Fe的名称是铁,有“金字旁”,它是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C、Zn的名称是锌,有“金字旁”,它是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C的名称是碳,有“石字旁”,它是非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中子数B. 质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
【1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选B。
考点:原子的结构。
点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1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加碘食盐B. 泥水C. 空气D. 高锰酸钾
【1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B、泥水中含有水、泥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D、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 用作制冷剂B. 用作气体肥料
C. 用作燃料D. 生产碳酸饮料
【1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作制冷剂,错误;B、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错误;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正确;D、二氧化碳可以作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错误。故选C。
13.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 N2B. CO2C. O2D. CO
【1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N2、CO2、O2、CO中,CO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是一种有毒气体,故选D。
14. 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 H2B. 2HC. 2H2D. 2H+
【1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5.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NaClB. MnO2C. NaOHD. H2SO4
【1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
A、NaCl不含有O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MnO2中只有Mn、O两种元素,且含有O元素,则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NaOH中有Na、H、O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H2SO4中有H、O、S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区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好且简便方法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
B. 用澄清石灰水
C. 用紫色石蕊溶液
D. 用燃着的木条
【16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和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空气和氧气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铁
【17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B符合题意;
C.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铁是由大量的铁原子构成的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ClO2)杀菌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B. +4C. -2D. -4
【1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设二氧化氯中氯的化合价为x, x+(-2)×2=0,解得x=+4,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故选B。
1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炼钢B. 氮气用作保护气
C. 氧化钙用作干燥剂D.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1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化钙用作干燥剂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多,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 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 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C.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 碳、氮 、氧三种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2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表示原子序数为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表示原子序数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方格下面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下列清洗方法是利用乳化功能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 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C. 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D.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2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不符合题意;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使附着的水果渣被水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C、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是利用的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不是利用乳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符合题意。故选D。
22. 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 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 丙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2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物质是NH3,其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乙物质是O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B正确;
C、两种生成物分别为NO和H2O,如果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则反应物中需要提供1个N,2个O,2个H,而反应物的化学式为NH3和O2,无法按照比例提供1个N,2个O,2个H,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丙物质为NO,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故D正确;
故选C。
23. 40 ℃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A. 30 gB. 100 gC. 130 gD. 140 g
【2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4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即40 ℃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0g,因此把30g氯化钾放入到100g水中,氯化钾能够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的质量=30g+100g=130g,故选C。
24. 40 ℃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①②
【2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溶解度曲线图,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含义是4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40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所以②③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①。
故选:A。
25. 40 ℃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将②中的溶液升温至7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B.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 若再加入5 g KCl固体会完全溶解
【25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40 ℃,②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而升温至70 ℃时,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在45g至50g之间,故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故A不正确;
B、由于40 ℃,②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而升温至70 ℃时,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在45g至50g之间,故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均不变,溶质的质量仍为40g,溶剂的质量仍为100g,所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故B正确;
C、由于40 ℃,②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而升温至70 ℃时,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在45g至50g之间,因此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均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C正确;
D、由于40 ℃,②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而升温至70 ℃时,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在45g至50g之间,故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若再加入5 g KCl固体,那么溶液中就有45g氯化钾,而70 ℃时其溶解度大于45g,因此会完全溶解,故D正确。
故选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39题3分,其余每空1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
(1)图示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填序号)。
A O2 B H2O C CO2
(2)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为_____。
【26题答案】
【答案】 ①. A ②. 光合作用
【解析】
【详解】(1)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其中含有氧分子,符合题意;
B、水由水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填:A。
(2)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7. 水是生命之源。
(1)电解水可制得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_____。
(3)请任举1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
【27题答案】
【答案】 ①. ②. 肥皂水 ③. 洗菜水浇花(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分析】
【详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3)节水的措施有:用洗菜水浇花、洗衣水用来洗拖把等等。故填:洗菜水浇花(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8.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_____。
(2)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_____。
(3)湿衣服在烈日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原因:_____。
【28题答案】
【答案】 ①. 干冰 ②. 隔离可燃物,防止火势蔓延 ③. 烈日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解析】
【详解】(1)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故可用干冰产生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仙境的景象;
(2)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防止火势蔓延;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9. 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天然气等。
(2)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
① 燃烧后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是_____。
② 通过煤燃烧后的产物可推断,煤的组成中有碳元素和硫元素,其推断的依据_____。
【29题答案】
【答案】 ①. 石油 ②. 天然气 ③.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
【详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2)①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气和煤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燃烧后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是天然气;
②通过煤燃烧后的产物可推断,煤的组成中有碳元素和硫元素,其推断的依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科普阅读理解〗
30.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现阶段我国生活垃圾的组成情况图1所示。
当前我国垃圾处理方式如上图图2所示。其中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厨余垃圾分类后进行堆肥处理,即通过一系列方法将厨余垃圾变成肥料,堆肥过程中温度及氧气含量变化如图3、图4所示。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厌氧消化制沼气,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发电资源所用,废渣可以用来制作鱼饲料。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将厨余垃圾再回收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一小步,文明习惯一大步。垃圾分类并不难,只需做到了解、行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垃圾分类的意义是_____(写出1条即可)。
(2)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为填埋和 _____。
(3)由图3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空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
B 生活垃圾中餐余垃圾居首位
C 生活中可通过使用布袋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D 堆肥过程中,氧气含量最高时,温度也为最高
【30题答案】
【答案】 ①. 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 ②. 焚烧 ③. 在0~14天内,随着天数增加,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④. ⑤. ABC
【解析】
【详解】(1)垃圾分类的意义是可以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
(2)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为填埋和焚烧。
(3)由图3可得到的结论是在0~14天内,随着天数增加,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4)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A、空矿泉水瓶属于塑料,属于可回收物,说法正确;
B、生活垃圾中餐余垃圾占59.3%,居首位,说法正确;
C、生活中可通过使用布袋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说法正确;
D、堆肥过程中,第2至第4天范围内温度最高,但氧气含量不是最高,说法错误;
故填:ABC。
〖生产实际分析〗
31.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X的名称为 _____。
试剂A为_____。
【31题答案】
【答案】 ①. 过滤 ②. 活性炭
【解析】
【详解】(1)由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可得知,操作X将固液分离,为过滤操作;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试剂A的名称是活性炭。
32. 硫化氢(H2S)气体有剧毒,且易燃、易爆,不能直接排放。我国回收硫化氢气体的方法主要是生产硫酸(H2SO4)。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1)补全燃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3O22SO2+ _____。
(2)转化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为_____(写化学式)。
(3)冷凝器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2题答案】
【答案】 ①. 2H2O ②. SO2、O2 ③. 化合反应
【解析】
【详解】(1)由图中可知反应物为含硫化氢的气体(即H2S)和空气(其中含有的O2),其中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提供2个S,4个H,6个O,生成物中含有2个S,4个O,按照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原子的种类个数等于反应物中原子的种类个数,因此残缺的生成物中应该由4个H,2个O,因此为2H2O,反应方程式为:;
(2)由图可知转化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有前一步反应生成的SO2,根据生成物是SO2被氧化后的产物SO3,因此反应物中还有空气中含有的O2;
(3)冷凝器中发生反应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研究其性质的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
(2)B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放出热量。
【33题答案】
【答案】 ①. ②.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③. 发出白光
【解析】
【详解】(1)反应物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故答案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并且发出白光;
故答案为:发出白光。
34. 化学小组同学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A中,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塑料瓶中后,迅速拧紧瓶盖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B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实验操作为_____。
【34题答案】
【答案】 ①. 塑料瓶变瘪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④. 将干花一半用蒸馏水喷湿放入瓶中
【解析】
【详解】(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塑料瓶中后,迅速拧紧瓶盖并振荡,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减小,故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B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实验操作为:将干花一半用蒸馏水喷湿放入瓶中。若干燥的一半小花不变红,湿润的一半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5. 某实验小组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1)溶解NaCl时所需要的仪器有烧杯、_____。
(2)根据图1、图2可知,该小组同学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5题答案】
【答案】 ①. 玻璃棒 ②. 18%
【解析】
【详解】(1)溶解NaCl时所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由图1可知,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做盘NaCl的质量为10g+5g+3g=18g,由图2可知,量取的水的体积为82mL,由水的密度为1g/cm³,得水的质量为1g/cm3×82mL=82g,因此该小组同学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6.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Ⅰ,A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
(3)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6题答案】
【答案】 ①. 2H2O22H2O+O2↑ ②.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③. C中白磷打开K2前不燃烧,打开K2后燃烧
【解析】
【详解】(1)B中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步骤Ⅰ,打开K1后,氧气进入A中,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但A中的冷水温度未达到40℃,所以未燃烧。
(3)在打开K2前,C中白磷燃烧不燃烧,是因为只与80℃热水接触而没有与氧气接触;在打开K2后,C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是因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产生了氧气,C中白磷才能燃烧,所以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C中白磷打开K2前不燃烧,打开K2后燃烧。
37.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操作:在250 mL集气瓶中加入50 mL水,按图所示组装装置,用下端烧红热的玻璃棒引燃红磷。
(1)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待装置冷却后,测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91 mL,则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3)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 mL水的作用是_____。
A 降温 B 吸收白烟 C 液封长导管
【37题答案】
【答案】 ①. ②. ③. ABC
【解析】
【详解】(1)红磷燃烧,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待装置冷却后,测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91 mL,则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3)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 mL水的作用是降温、吸收白烟、液封长导管。
故填:ABC。
〖科学探究〗
38. 化学小组同学在查阅温室效应的相关资料时,了解到除了二氧化碳外,水蒸气等气体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实验目的】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并探究水蒸气的温室效应。
【查阅资料】硅胶和浓硫酸均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设计】用太阳灯模拟日光,对气体进行照射,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瓶内气体温度数据。
【实验准备】利用如下装置收集气体。
【进行实验】甲同学利用编号为1、3、4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曲线序号与上述装置编号一致);乙同学利用编号为1、2、4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解释与结论】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编号为3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d。
(3)甲同学得到“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结论,其依据的曲线是_____(填序号)。
(4)乙同学实验中选择1、2号气体的目的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5)分析图1和图2,甲乙两位同学实验所得到结论_____(填“相同”或“不同”)。
(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含量的是_____(填序号)。
A 开发利用新能源 B 植树造林 C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
【38题答案】
【答案】 ①. ②. c→b ③. 1、3 ④. 探究水蒸气的温室效应 ⑤. 相同 ⑥. ABC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详解】(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用于除杂时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所以连接装置的顺序是a→c→b→d,故填:c→b;
(3)编号1对应的气体为除去水蒸气的空气,编号3对应不含水蒸气的二氧化碳,编号4对应的是未除去水的二氧化碳,1和3对比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气体更容易变热,得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结论,故填:1、3;
(4)编号1和2的区别在于2没有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故选择1、2号气体的目的是为了对比探究水蒸气的温室效应,故填:探究水蒸气的温室效应;
(5)甲同学1、3对比二氧化碳作用,3、4对比水的作用;乙同学1、2对比二氧化碳的作用,2、4对比水的作用,故两位同学的结论是相同的,故填:相同;
(6)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二氧化碳循环利用都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填:ABC。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9. 工业上电解Al2O3制取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 + 3O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l.08 kg铝,求至少需要电解Al2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39题答案】
【答案】2.04kg
解:设至少需要Al2O3的质量为x,
x=2.04 kg
答:至少需要Al2O3的质量为2.04 kg。
装置
步骤及现象
Ⅰ、打开K1,将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注入锥形瓶中。A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不燃烧
Ⅱ、打开K2,关闭K1,C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燃烧
编号
1
2
3
4
实验装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二氧化碳0, 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延庆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03%,不符合题意;, AC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