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溯(sù) 俯瞰(gǎn) 摩肩接踵(zhǒng)
B.婆娑(shā) 喧嚣(xiā) 坦荡如砥(dǐ)
C.天堑(qiàn) 矗立(chù) 踌躇满志(zhù)
D.嶙峋(xún) 吹嘘(xū) 惟妙惟肖(xià)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加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____________,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引路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教师应充分____________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从而摆脱思想的____________,使率真的心灵不迷失方向。
A.传承 发展 浮躁B.传承 发挥 浮躁
C.传导 发挥 暴躁D.传导 发展 暴躁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纪实文学作品讲究事实的完全正确。②文章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虚假,读者就会怀疑整个作品的真实性。③材料真实与否,是纪实文学的生命。④纪实作家不仅要关注社会,为关注生活,还要深刻地认识,深刻地思考。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是读书的艺术呢□法国作家莫洛亚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
A.? “ ,B.! “ 。
C.! :“ 。D.? :“ ,
5.下面对《春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沦陷的悲惨景象,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以“感时”承上,“恨别”启下,表达了作者感时伤逝的感情。
C.颈联写入秋后战火愈烧愈炽,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对妻儿的思念。
D.尾联写诗人苍老之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二、现代文阅读
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
马红媛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会成为大家出行游玩的优选地。大草原广袤无垠,草长得茂盛,树却很少。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为何大草原上树这么少?是因为野草的竞争排斥还是大自然的环境压力限制?
②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树木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然而,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相比之下,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而且,干旱气候下的草原常常出现干季和湿季的交替,无法给树木提供长期稳定的水分供应。这样的降水条件适合草类植物生长,但不适合树木生长。
③其次,高纬度和高海拔造成了温度差异,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树木生长。草原通常出现在纬度、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些地区树木越少、草类植物越多。从低纬度地区一路向高纬度地区行进,也可以看到类似情景,大量树木在消退,大片的草原开始出现。世界上一些著名高原上几乎都有草原,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基本上都是草地为主。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当海拔达到一定高度,温度下降,针叶林慢慢消退,最终会变成草原带或苔原带,再向上就是苔藓主导的雪原。
④植物生于土壤、长于土壤。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厘米左右,没有明显的淋溶层,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度也不超过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钙积层。大量树木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无法穿过钙积层,吸收不到底层的土壤营养,就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树木生长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帮助根系吸收土壤中丰富的水分和养分,在土层浅的地方,树木不易扎根,且遇到大风天气容易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数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内,受钙积层影响较小,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长。
⑤此外,生物因素本身也是造成草原上树少的重要原因。古往今来,众多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向我们描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野草具有强大的种子繁殖能力,具有重要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盐碱、耐火烧、耐啃食等特性,并以土壤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使得物种得以长期保存和繁衍,最终形成了一个适应复杂气候的草本群体。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⑥总而言之,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无论繁密的森林,还是开阔的草原,都是大自然给予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美丽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努力去守护。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
B.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C.草原上的土壤很厚,一般都超过了50厘米,下面虽有钙积层,但草类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吸收到底层的土壤营养。
D.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B.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C.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D.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这样的降水条件”指年降雨量高于400毫升,能够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B.第④段加点词“一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说明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大草原上树很少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B.聚室而谋曰 室:教室
C.虽我之死 虽:即使D.惧其不已也 已:停止
10.下面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始一反焉B.寒暑易节C.固不可彻D.帝感其诚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以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C.天帝派夸娥氏二子移走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饱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D.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释】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能手执鞍桥 执: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书: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15.傅永为什么能发奋读书?傅永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畦青绿》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畦青绿
厉彦林
①春分刚过,企盼已久的春意醒来,与人们撞个满怀。那一畦青绿,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春天迎进了小院。
②春耕不可迟。小院里过冬的香菜、苔菜、菠菜、蒜苗由黄转绿,韭菜的红芽尖探出绿脑袋,春意萌动了。
③太阳像一把剪刀,剪开灰黑色的夜幕,把孕育生命的阳光洒落大地,敞开新的一天。院南的连翘花丛里,成群的麻雀兴奋地飞来飞去,啼鸣声从一根枝条跳跃到另一根枝条。枝条被压弯,瞬即又柔软地回弹,指向辽远的天空。真是一派鸟语花香的热闹景致。
④小院紧贴济南菠萝山的山脚,当年我选购时一眼看中。虽然熟土已消失,后来的回填土也被搅拌进碎石块,但经过反复翻刨和改造,添加进有机土和锯屑、河沙,这块土地终于复垦平整、恢复地力。之后,南侧栽了桂花、腊梅和柿树;北侧南北成畦,成为栽种时令蔬菜的小菜园。中间铺上几块红砖为路,便于晾晒衣物,也方便行走。
⑤院虽小,却也是一个世界。喜鹊在邻居家的玉兰树上搭窝,麻雀也来凑热闹,用爪子不停地戳弄新翻的土,机警地寻找食物。刚冒出的菜芽又细又嫩,往往是它们的美食。
⑥这里不仅生长着植物,还有飞鸟和动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时常见到喜鹊、布谷、白头翁、黑蜂、金蝉、蜻蜓,还有路过的野猫。蚂蚁成群结队游走,只要发现食物,不一会儿就招来黑压压的一大片。还有蚯蚓、螳螂、蛐蛐儿和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虫。众多的生物都在这里栖息、觅食,呈现各自的生命气象和奥妙。这些小生命与院里的蔬菜共享时令的律动,见证一花一苗的成长与欣荣。
⑦种菜的区域是我家的“菜篮子”。白菜、菠菜、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每样都种一点,只图吃个新鲜。土壤涵养水分差,容易蒸发。遇上下雨,青菜们就张大嘴巴喝个够。我坚持用农家肥,追求绿色生态,纯天然味道。一年四季那一畦畦新鲜蔬菜,直接送达餐桌,又安全又营养。
⑧我父母生前曾数次来我们家短住,把对子女的嘱咐一垄垄栽进菜园里。他们望着绿油油迎风摆动的畦畦青菜,很是高兴。娘叮嘱我:“摘黄瓜、茄子时用力要轻,别把根拽坏了。”
⑨妻子开灶炒菜做饭前,有时会去菜园摘点菜蔬,既享受收割、采摘的乐趣,又图个新鲜劲儿。青绿的时令菜柔软细嫩,从菜园到餐桌也就几分钟,本色不变,味道纯正,清香扑鼻。即使没有鸡鱼肉蛋,那饭菜依然香甜可口。胃能忠实记忆食物的味道,时常把我们带入初尝某种食物时的感觉与场景,让心情再度温暖美好。
⑩刚几岁的小孙女来到菜园地就忙着玩土,跟我学锄草、种菜。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用小铲子松松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撒上菜种,然后轻轻覆上土。不几天就出苗了,她很得意地对我说:“看,这是我种的菜菜!”因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她很有成就感,吃起来也特别香。
⑪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或点种,或锄草,或间苗,或补苗,或浇水,或施肥,或捉虫……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⑫贫瘠与肥沃,荒芜与繁茂,耕耘与收获,都攥在自己手掌里。耕种之间,情满园,春不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小院美景,有何作用?
17.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用小铲子松松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撒上菜种,然后轻轻覆上土。
18.请结合文章第⑦~⑪段概括,菜园劳动给一家人带来哪些快乐。
19.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蕴含的深刻哲理。
七、综合性学习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国多家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迎来高峰,某班开展了以“今年国庆假期旅游特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进行了一项关于“青年旅游意向”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7%的受访青年认为旅游是认识祖国河山、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90%的受访青年会在旅游中关注当地的文化元素,诸如手工制作、古代建筑等,仅10%的受访青年表示不关注。
【材料二】
携程网发布的数据显示,用户平均出游半径较去年同期增长25%,由去年的100公里,达到了300公里,创4年来的新高。
【材料三】
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更加明显。红色旅游、文博看展、文化演艺、国风国潮热成为旅游新风尚,“旅游+演艺”“旅游+看景”“旅游+博物馆”受到市场青睐。
【材料四】
“沉浸式观展”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在博物馆内骑上单车,通过屏幕可以自由穿梭各个景点;带上VR(虚拟现实)眼镜,可以欣赏各地迷人美景;自助挑选颜色,可以修复莫高窟壁画……
20.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请结合相关材料,概括今年国庆假期的旅游特点。
八、名著阅读
22.《昆虫记》是(1) 国昆虫学家(2) 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3) (题材)。《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4) ”之美誉。
23.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彭德怀的一段文字,请结合情节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九、作文
24.作文
每一片夜空,都有无数的星星闪烁;每一座高山,都有无数的石块驻守;每一个花园,都有无数的鲜花点缀;每一次成功,都有无数滴勤奋的汗水滋润……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与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俯瞰(gǎn)——kàn;
B.婆娑(shā)——suō;
C.踌躇满志(zhù)——chú;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传承”指传授和继承;“传导”指传递。对于“传统文化”,青少年应该是“传承”;
第二空:“发挥”意思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发展”指事物的变化。能和句中宾语“功能”搭配的是“发挥”;
第三空:“浮躁”指轻浮急躁,不沉稳;“暴躁”指性情急躁,感情容易冲动。两个词的语意一个侧重于“轻浮”,一个侧重于“急躁”。结合后句“使率真的心灵不迷失方向”,应选用“浮躁”;
故选B。
3.C
【详解】C.第③句的语病是两面对一面,去掉“与否”。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一处,“什么是读书的艺术呢”是问句,故第一处用问号;
第二处,“说”后面是直接引语,并且是完全引用,因此先用冒号,再用前引号;
第三处,“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是并列的关系,都是对“艺术”的修饰成分,因此用逗号;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C.“入秋后”有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妻儿亲人的挂念。
故选C。
6.C 7.B 8.A
【解析】6.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
C.有误,根据文章第④段“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厘米左右,没有明显的淋溶层,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度也不超过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钙积层。大量树木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无法穿过钙积层,吸收不到底层的土壤营养,就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可知,草原上的土壤并不像本项所说的那样厚,因此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故选C。
7.本题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由“树木生长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帮助根系吸收土壤中丰富的水分和养分,在土层浅的地方,树木不易扎根,且遇到大风天气容易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数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内,受钙积层影响较小,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长”可知,该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例如“20厘米左右”“50厘米”等,这些数字具体地说明了草原上土壤的厚度。此外,该句子还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草原上土壤的厚度与树木根系所需深度进行比较,突出了土壤厚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A.“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有误,文中画线句子的内容强调了土壤对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影响;
C.“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误,文中画线句子并没有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误,文中画线句子并没有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选B。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根据文章第②段“然而,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可知,第②段中“这样的降水条件”指的是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的情况,而不是指年降雨量高于400毫升,因此本项不正确。
故选A。
9.B 10.A 11.A
【分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室:家;
故选B。
10.本题考查通假字。
A.“反”同“返”,返回;
故选A。
11.本题考查文章理解分析。
A.由“其妻献疑日”和“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知,愚公的妻子并非坚决反对丈夫移山,而是考虑丈夫年迈体衰,身体可能无法支撑到移走这两座大山。这是为解决移山土石放置于何处的问题而献疑,既是愚公身体的关切,又对愚公移山的支持。所以“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说法有误;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住在河湾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12. 悠然见南山 铜雀春深锁二乔 浅草才能没马蹄 无可奈何花落去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悠然”“铜雀”“乔”“直”易写错。
13.(1)拿 (2)信 书信 14.傅修期做长史,虽然他威严不足,但文武才干是绰绰有余的。 15.他遭叔父的责备,受到触动,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启示:做人要谦虚谨慎,知道不足积极进取;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能够用手抓住马鞍。执:拿。
(2)句意: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书:信,书信。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有:为,做;虽,虽然;仪威,威严;而,但是。
1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阅读启示。
第一问,结合“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可知: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触动,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发愤读书”。
第二问,关于启示,可以就“学习能使人不断进步”“学习要坚持不懈”等来谈。
示例: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要不断学习。学习是可持续的,是要坚持不懈的,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点睛】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傅修期做长史,虽然他威严不足,但文武才干是绰绰有余的。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6.写出了小院的生机与活力;为下文写全家人的劳动做铺垫 17.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孙女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表现了小孙女的天真、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18.追求绿色生态,享受纯天然味道;时常把一家人带入初尝某种食物时的感觉与场景,让心情再度温暖美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有成就感;可以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19.大地无言,只要播种就有收获;收获的多少,全在于自己的付出;劳动是快乐的,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
【解析】1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文章前六个段落,详细描写了小院的美景。
结合③段中“院南的连翘花丛里,成群的麻雀兴奋地飞来飞去,啼鸣声从一根枝条跳跃到另一根枝条。枝条被压弯,瞬即又柔软地回弹,指向辽远的天空。真是一派鸟语花香的热闹景致”、⑥段中“众多的生物都在这里栖息、觅食,呈现各自的生命气象和奥妙”等内容,可知作者描写这些美景,写出了小院的生机与活力;
结合⑥段中“这些小生命与院里的蔬菜共享时令的律动,见证一花一苗的成长与欣荣”、⑦段中“种菜的区域是我家的‘菜篮子’。白菜、菠菜、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每样都种一点,只图吃个新鲜”,可知这些描写为下文写全家人的劳动作了铺垫。
17.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
第⑩段写小孙女在菜园的活动,结合第⑧段“我父母生前曾数次来我们家短住,把对子女的嘱咐一垄垄栽进菜园里。他们望着绿油油迎风摆动的畦畦青菜,很是高兴”,可见“我”的小孙女和父亲都非常喜欢这片菜园,祖孙三代人都对这“一畦青绿”倾注了满腔热爱,因此这个段落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用小铲子松松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撒上菜种,然后轻轻覆上土”写出小孙子对劳动的热爱,深化了文章主题,把热爱青绿自然、热爱劳动的家风表达得更为具体;“不几天就出苗了,她很得意地对我说:‘看,这是我种的菜菜!’因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她很有成就感,吃起来也特别香”,写出了才几岁的小孙女就能从劳动的收获中感受到快乐,这能引起读者思考,成年人更应该懂得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18.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
结合⑦段中“我坚持用农家肥,追求绿色生态,纯天然味道。一年四季那一畦畦新鲜蔬菜,直接送达餐桌,又安全又营养”,可概括为:追求绿色生态,享受纯天然味道;
结合⑨段中“胃能忠实记忆食物的味道,时常把我们带入初尝某种食物时的感觉与场景,让心情再度温暖美好”,可概括为:时常把一家人带入初尝某种食物时的感觉与场景,让心情再度温暖美好;
结合⑩段中“因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她很有成就感,吃起来也特别香”,可概括为: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有成就感;
结合⑪段中“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或点种,或锄草,或间苗,或补苗,或浇水,或施肥,或捉虫……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可概括为:可以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19.本题考查句子涵义的理解。
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贫瘠与肥沃,荒芜与繁茂,耕耘与收获,都攥在自己手掌里。耕种之间,情满园,春不老”,这段话富有哲理,结合文章内容与你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第⑦段“种菜的区域是我家的‘菜篮子’。白菜、菠菜、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每样都种一点,只图吃个新鲜”“一年四季那一畦畦新鲜蔬菜,直接送达餐桌,又安全又营养”,可见在片本是荒土的菜地上,“我”却收获了很多种新鲜蔬菜,这都是劳动的成果,因此土地是不会亏待人的,只要播种就有收获,但收获的多少,全在自己付出的多少。
结合第⑪段中“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或点种,或锄草,或间苗,或补苗,或浇水,或施肥,或捉虫……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和第⑧⑨⑩关于父母、妻子、小孙子对菜园的热爱可知,劳动是快乐的,中华民族以勤劳耕种继世,千百年间,代代相传。
结尾这个段落,作者由小院的劳作这种小事,想到为人处世的大道理,由自然事物想到传统文化,是劳动的最高收获。
20.绝大多数青年认为旅游是认识祖国河山、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在旅游中更关注当地的文化元素。 21.用户平均出游半径达到4年来新高;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更加明显;“沉浸式观展”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解析】20.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一“中国青年报进行了一项关于“青年旅游意向”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7%的受访青年认为旅游是认识祖国河山、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可得:绝大多数青年认为旅游是认识祖国河山、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
根据材料一“90%的受访青年会在旅游中关注当地的文化元素,诸如手工制作、古代建筑等,仅10%的受访青年表示不关注”可得:绝大多数青年在旅游中更关注当地的文化元素。
2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二“携程网发布的数据显示,用户平均出游半径较去年同期增长25%,由去年的100公里,达到了300公里,创4年来的新高”,可概括为:用户平均出游半径达到4年来新高;
另外两个特点可直接提取材料二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更加明显”、材料三的“‘沉浸式观展’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22. 法 法布尔 科普巨著 昆虫的史诗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科普著作,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23.与士兵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大公无私,率真质朴,有杰出的指挥才能。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形象。
本文段为《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彭德怀的介绍。
根据“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可以看出,彭德怀生活节俭,艰苦朴素;
根据“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可以看出,彭德怀平易近人,与部下同甘共苦;
根据“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中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可以看出,彭德怀个性直率,乐观豁达,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24.例文:
我为班集体出份力
集体是什么?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团结,我们常说班级要拧成一股“绳”,这“绳”呀,就是班集体,而“绳”是由一小根一小根细丝拧成的,这一根细丝就是班集体中的每个同学。虽然一小根很容易拉断,但只要把它们拧成一股来就难以拉断。这就叫团结。也就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有集体观念,要求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一个好的班集体,是需要全班同学共同去付出的。当然,我也是班里的一份子,我也要为班级做贡献,让我们班越来越好!
我在班里是一名语文组长。我每天都要检查每一个人的作业,我检查作业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但检查作业的速度也要快才行。我要认真负责地做好老师安排的每一件事情。我是绝对不能容忍有一位同学不完成作业的,我要不断地提醒他要完成作业,把作业给补回来。我要让同学们认真对待完成作业这项工作,让他们不再讨厌学语文。这,就是我为班级所作的贡献之一了。
那天下午,我来到教室。看到了教室里有许多垃圾,于是,我便一块一块地把垃圾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我不希望教室里有一丁点的垃圾,一丁点的不卫生,这样会使同学们在一个不讲卫生、不好的环境里生活、学习。
下课了,我看见教室里的桌椅有些不整齐了。于是我便动起手来,把桌椅一排一排地给排整齐了。“嗯,排好后的桌椅可真好看呀!”我高兴地说道。这,也是我为班级做的贡献之一哟!
我要为班集体出更多的力量,做更多更多的贡献。但是,我一个人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也一起来付出,让我们班越来越好!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中“每一片夜空,都有无数的星星闪烁;每一座高山,都有无数的石块驻守;每一个花园,都有无数的鲜花点缀;每一次成功,都有无数滴勤奋的汗水滋润……”可知,夜空与星星、高山与石块、花园与鲜花、成功与汗水,都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有因果关系,没有后者,也就不可能出现前者。因此材料的主旨可以归纳为“个人与集体”“同心协力”等。从“个人与集体”来看,个人应该服务于集体,在集中中“修炼”自己,在集体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从集体中每个个体来看,应团结一致,即“同心协力”。俗语说,一人智短,二人智长。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事业的进步与成功。
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学习中在班级、小组、团队等各种集体中,你和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上你的付出、奋斗、拼搏、努力表现及感情等,烘托出一个特别友爱的班集体形象,最后写出自己对班集体的感情或自己的感悟“为集体出份力,我骄傲、我自豪等”。可从正面选材,记叙一件自己因为与他人同心协力而有所收获的事件;也可以从反面选材,记叙一件自己因为单打独斗,没有团队意识,最终品尝失败的苦果的事件。不管是从正面选材还是反面选材,最终强调的都是成功需“同心协力”的主旨。可以写议论文。首先阐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或同一集体中的成员应团结一致,其次应当在引论部分明确地写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应当清楚地写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可以通过举例论证论述集体对个人的影响,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个人对集体的作用,在理论论证的同时,充分援引事例或寓言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论部分要简洁有力地说明个人应当怎么做才能更好的为集体做贡献。写作时要理清论述思路,收集论据,确定行文结构,组织语言阐明独到的见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