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部分地区省,市,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真题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用二氧化碳灭火B.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C. 铜制作成导线D. 用焦炭冶炼金属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读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D. 检查气密性
3.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4N2−4个氮原子B. 2Na−2个钠元素
C. Mg一镁D. 3Fe2+−3个铁离子
4.铼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铼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75
B. 元素符号为Re
C. 核外电子数为186.2
D. 元素名称为铼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2020年初,世界爆发了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联合科研团队发布消息洛匹那韦(化学式为C37H48N4O5)可对病毒有抑制效果。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洛匹那韦中有48个氢原子
B. 洛匹那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洛匹那韦属于氧化物
D. 洛匹那韦完全氧化的产物不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7.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 甲烷和一氧化碳B. 一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8.锂离子电池材料之一是LiCO2,其中Li为+1价,则C的化合价为( )
A. −1B. +2C. +3D. +4
9.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Fe2(SO4)3+Fe=3FeSO4
B. 2Na+2H2O=2NaOH+H2↑
C. CaCO3CaO+CO2↑
D. 2NaCl+2H2O2NaOH+Cl2↑+H2↑
10.下列对宏微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正确的是( )
A.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变小
B.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相似
C.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蒸发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D.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说明过氧化氢是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运动的结果
B.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蔗糖与水反应速率越大
12.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 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D.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13.元宵佳节,很多地方有放孔明灯(如图)祈福许愿的习俗,但孔明灯属于明火,极易引发火灾!孔明灯的灯芯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到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其原因是( )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灯芯燃烧时灯罩不接触空气
C. 风吹灯罩降低了灯罩的着火点
D. 热量散失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14.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B. 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 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 尾气对空气没有污染,不用处理
15.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B. “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熔点高
C. 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不活泼D. 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抗腐蚀性好
16.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自来水洗手B. 用汽油清洗油污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D. 用中水冲洗汽车
17.溶液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 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D.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8.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水的组成
B. 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9.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B. 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 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D. 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20.图中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 向盛有MnO2烧杯中不断滴入H2O2溶液
C. 分别向等质量金属Mg和Al中加入足量等浓度稀硫酸
D. 取等质量的金属X、Y、Z分别与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则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为:Z>Y>X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21.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回答问题: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甲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
(2)t3℃时,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3)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2.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化学式:B ______ ;
(2)反应Ⅲ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反应Ⅱ是 ______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B和E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23.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瓶和烧杯中都是自来水。
(1)此实验用到的酒精是常见的液体燃料,请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实验结束后从试管和烧杯中各取10mL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24.如图是测量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塞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______ 。
25.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
(2)在实验室里常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 _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______ 。
(3)装置B、C均可用来制取气体,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______ (选填A∼F中的序号)。
(5)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将 ______ (选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26.某同学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______ (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______ 。
(2)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27.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
①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②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设计与实验)
(1)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实验,现象如表1。
表1
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铁与 ______ 发生化学反应。
(2)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 ______ 有关。
(3)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的原因是 ______ 。
(4)实验二:影响铁的锈蚀速度的因素。
该小组用图甲装置进行探究铁的锈蚀的实验(量筒内的铁丝绒的量充足),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 ______ (填“40”或“10”)mL刻度处。
(5)小强同学进行如下拓展探究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表。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 ______ 因素对铁钉锈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 ______ 。
28.“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变废为宝。我校环保小组收集了某种铝制易拉罐,剪成条状并打磨后,与纯铝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
【发现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更 ______ (填“大”或“小”),结合上述现象,可得出该易拉罐不是纯铝制作。那么易拉罐中除铝外,还含有什么金属呢?
【查阅资料】①铝制易拉罐中的主要成分是铝,可能还含有镁、铁;
②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③镁和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该易拉罐的金属组成除铝外,可能还含有镁、铁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
(2)小明取打磨后的铝制易拉罐样品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小明得出该易拉罐是由铝和铁组成。
【反思评价】
(3)其他同学分析后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______ 。墩墩同学认为应该补充下列实验:取步骤(1)中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某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后,如果无现象产生,则小明的结论正确。你认为加入的化合物溶液理论上可以是 ______ (填序号)。
A.硫酸镁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硫酸亚铁溶液
【拓展应用】
(4)铝制品被大量使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9.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20g黄铜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 g。
(2)求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30.某含有杂质的石灰石12.5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该石灰石恰好与100g稀盐酸完全反应,反应后混合物总质量为108.1g。请回答:
(1)反应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解答】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A.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B.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C.铜制作成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D.用焦炭冶炼金属,主要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2.【答案】D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4N2表示4个氮分子,错误;
B、2Na表示2个钠原子,错误;
C、Mg表示镁,正确;
D、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4.【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5,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质子数为75,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Re,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5;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5,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元素名称为铼,故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引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洛匹那韦是由洛匹那韦分子构成的,一个洛匹那韦分子中有48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洛匹那韦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7):(1×48):(14×4):(16×5)=111:12:14:20,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洛匹那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洛匹那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洛匹那韦完全氧化的产物不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还有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洛匹那韦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故选:C。
根据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酸雨是工业发展出现的副产物,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Li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C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9.【答案】B
【解析】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生成物是三种,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单化变单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变小,故A正确;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B错误;
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蒸发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的体积变大,故C错误;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和水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来分析;
B、根据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
C、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1.【答案】B
【解析】解:A.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4H2−一定条件CH4+2H2O。
A、乙是氢气,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丁是甲烷,其中氢元素显+1价,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故B错误;
C、丁是水,水电解可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纸张是可燃物,可以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灯罩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不一定只含一种金属,也可以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B、“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即使高温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氯化铝薄膜,保护了里层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合金的性能可知,一般情况下,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抗腐蚀性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特征和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乳化是针对油性物质不能和水相容而引出的,所以乳化中要有油污等物质出现,这样才能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形成乳化现象;
A、手上的赃物能溶于水;
B、油污能溶于汽油;
C、洗涤剂能将油污大块分散成小颗粒,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D、用中水冲洗汽车是将汽车上的泥土冲洗掉;
故选:C。
根据乳化现象与溶解现象的不同点进行分析解答.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溶解是一种物质均匀的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能促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是乳化作用.
17.【答案】D
【解析】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A说法错误;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但可以溶解其它物质,故B说法错误;
C、溶液组成中不一定含有水,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C说法错误;
D、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B、根据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无关考虑;
C、根据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A、探究水的组成元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探究硝酸钾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加水后溶解一部分,但还有部分固体剩余,加热后剩余固体也溶解,证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B正确;
C、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中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进集气瓶内,约占瓶中体积的五分之一,能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C正确;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天平左侧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反应后有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保持平衡,不能证明质量守恒,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电解水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加水后溶解一部分,但还有部分固体剩余,加热后剩余固体也溶解进行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中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进集气瓶内,约占瓶中体积的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D、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天平左侧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反应后有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保持平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明确硝酸钾、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以及硝酸铵溶于水为吸热过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故没有氢氧化钙析出,乙中溶液无明显现象,不变浑浊,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中水的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故甲中溶液不一定变成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氢氧化钙析出,故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知,甲、乙中溶液的组成均没有发生改变,则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解:A、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所以溶液质量不会增加,故A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随着过氧化氢的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故B错误;
C、刚开始时消耗等量的酸,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但当酸过量时,由于2Al+3H2SO4=Al2(SO4)3+3H2↑、Mg+H2SO4=MgSO4+H2↑,则消耗的铝、镁与氢气的质量比分别为(2×27):(3×1×2)=9:1,24:2=12:1,则消耗等量的金属时,铝产生的氢气较多,故C正确;
D、由于不确定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则不能比较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则溶液质量不会增加进行分析;
B、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2Al+3H2SO4=Al2(SO4)3+3H2↑、Mg+H2SO4=MgSO4+H2↑进行分析;
D、根据不确定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则不能比较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1.【答案】115 加入丙物质或蒸发溶剂 乙>甲>丙
【解析】解:(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物质,故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5g甲,则所甲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15g=115g;
(2)由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可以减少溶剂或增加溶质,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故t3℃时,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丙物质或蒸发溶剂;
(3)温度由t2℃降至t1℃,丙溶解度增大,甲和乙都增大,而丙的溶解度在t2℃最小,说明其溶解的溶质最少,当降温至t1℃时,溶质质量不变,还是最小,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此时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因此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故答案为:(1)115;
(2)加入丙物质或蒸发溶剂;
(3)乙>甲>丙。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Fe2O3 Fe+CuSO4=FeSO4+Cu吸热 工业炼铁
【解析】解:(1)根据分析可知,B是氧化铁,化学式是:Fe2O3;
(2)反应III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反应Ⅱ是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4)根据分析可知,B是氧化铁,E是一氧化碳,B和E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用于工业炼铁。
故答案为:(1)Fe2O3;
(2)Fe+CuSO4=FeSO4+Cu;
(3)吸热;
(4)工业炼铁。
根据题意,A 为黑色固体单质,B 为红棕色粉末,且A和B反应生成C和D,推断A是碳,B是氧化铁,C能和A反应,推断C是二氧化碳,则D是铁,反应II是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E是一氧化碳,D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根据E和F加热反应也生成G,推断G是铜,反应IV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代入原题验证,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C2H5OH+3O22CO2+3H2O烧杯中的水比试管中的水产生的浮渣多,泡沫少
【解析】解:(1)酒精燃烧即酒精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得到的是蒸馏水,是软水;烧杯中的水是原来的自来水,是硬水,所以实验结束后从试管和烧杯中各取10mL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比试管中的水产生的浮渣多,泡沫少。
故答案为:(1)C2H5OH+3O22CO2+3H2O;
(2)烧杯中的水比试管中的水产生的浮渣多,泡沫少。
(1)根据酒精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难度不大。
24.【答案】4P+5O22P2O5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大气压
【解析】解:(1)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大气压。
故答案为:
(1)4P+5O22P2O5;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大气压。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长颈漏斗 把燃着的小木条放在d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CO2+Ca(OH)2=CaCO3↓+H2O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F2KClO32KCl+3O2↑变大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在实验室里常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应从c口进入,故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d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装置B、C均可用来制取气体,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右端止水夹的开与关来控制固液药品的接触与分离,进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制取氨气反应物的固体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为AF。
(5)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应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由于试管口未放棉花,应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O32KC1+3O2↑,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取决于二氧化锰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的比值,因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而由于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导致混合物的质量减少,故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变大。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把燃着的小木条放在d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CO2+Ca(OH)2=CaCO3↓+H2O;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AF;
(5)2KClO32KCl+3O2↑;变大。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在实验室里常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右端止水夹的开与关来控制固液药品的接触与分离进行分析;
(4)根据制取氨气反应物的固体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5)根据试管口未放棉花,应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取决于二氧化锰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的比值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制取的知识,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
26.【答案】②①⑤③④ ① BD
【解析】解:(1)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①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2)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溶剂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1)②①⑤③④;①;
(2)BD。
(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2)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水和氧气 NaCl 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 40 温度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锈蚀的速度越快
【解析】解:(1)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对比A、B、C试管中分别得出铁钉与水和空气、铁钉与水、铁钉与干燥空气实验的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铁与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A、D试管中的不同之处为无氧蒸馏水和无氧蒸馏水配置的氯化钠溶液,说明铁锈蚀还与NaCl有关。
(3)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的原因是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
(4)实验二:影响铁的锈蚀速度的因素
如图甲所示,在密封环境中,铁生锈消耗氧气,使气压减小,液面上升,上升的比例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使液面上升总体高度的五分之一,即上升到40mL刻度处。
(5)小强同学进行的拓展探究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改变的是反应温度,故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温度因素对铁钉锈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锈蚀的速度越快。
故答案为:
(1)水和氧气;
(2)NaCl;
(3)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
(4)40;
(5)温度;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锈蚀的速度越快。
(1)根据对比A、B、C试管中分别得出铁钉与水和空气、铁钉与水、铁钉与干燥空气实验的现象来分析;
(2)根据A、D试管中的不同之处为无氧蒸馏水和无氧蒸馏水配置的氯化钠溶液来分析;
(3)根据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来分析;
(4)根据铁生锈消耗氧气的比例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来分析;
(5)根据控制变量法以及题中的数据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大 氢氧化钠 Fe+2HCl=FeCl2+H2↑无法确定是否含镁 C4Al+3O2=2Al2O3
【解析】解:(1)铝制易拉罐属于铝合金,根据实验结果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更大;
(2)要想证明易拉罐的金属组成除铝外,还有金属镁、铁中的一种或两种,需要先将金属铝除去,根据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镁和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证明样品中含铝;
向过滤后得到的黑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由于金属镁也能与盐酸反应,若样品中含有金属镁,盐酸与金属镁反应生成的氯化镁溶液为无色,若样品中含有金属镁和铁,在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则不能证明易拉罐是由铝和铁组成,可能是由铝、铁和镁组成,故小明的实验方案不严谨;补充实验,取步骤(1)中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某种金属的盐溶液后,如果无现象产生,则小明的结论正确,那么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应比金属镁的活动性弱,比金属铁的活动性强或为亚铁的盐溶液,故选C;
(4)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故答案为:(1)大;
(2)氢氧化钠;Fe+2HCl=FeCl2+H2↑;
(3)无法确定是否含镁;C;
(4)4Al+3O2=2Al2O3。
(1)根据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镁和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金属镁也能与盐酸反应,若样品中含有金属镁,盐酸与金属镁反应生成的氯化镁溶液为无色,若样品中含有金属镁和铁,在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进行分析;
(4)根据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9.【答案】0.2
【解析】解:(1)由图像可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故答案为:0.2。
(2)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0.2g
652=x0.2g x=6.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0g−6.5g20g×100%=67.5%。
答: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根据图像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根据确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30.【答案】解:(1)反应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为12.5g+100g−108.1g=4.4g。
(2)设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4.4g
7344=x4.4g x=7.3g
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
答:(1)反应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2)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根据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试管
一周后现象
A
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
B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C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D
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
温度/℃
10
20
30
40
5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______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滤后得到滤渣
样品中含铝
(2)取少量上述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样品中含铁,铁与稀盐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