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是( )
A.种群密度B.出生率和死亡率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
B.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做标记应当醒目,以便再次捕捉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D.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边界上的个体
3.灰鹤是大型迁徙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该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B.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
C.灰鹤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竞争最小
D.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
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J”形曲线和“S”形曲线都属于物理模型
B.“S”形增长的种群,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都不断增大
C.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都不可能按“J”形曲线无限增长封
D.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该种群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会呈“J”形增长
5.我国北方地区夏天苍蝇、蚊子很多,但是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种群数量变化很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苍蝇、蚊子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主要由生物因素引起
B.决定某地区苍蝇、蚊子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是迁出率和迁入率
C.苍蝇、蚊子的环境容纳不受季节的影响
D.可通过调查苍蝇、蚊子羽化前幼虫的密度来预测成虫密度
6.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甲、乙、丙可以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关系
C.图丙中实验后期X的种内竞争加剧
D.乙图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7.在群落中,各个生物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地形变化和土壤湿度等原因,草丛群落中存在水平结构
B.桦树高低错落有致,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
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8.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 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
C.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数量多,适合弱光生存
D.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9.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B.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10.亚马逊雨林是全球物种最丰富的热带雨林。该雨林近年来火灾频发,“地球之肺”正面临不能承受之重,一些科学家明确表示,造成大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亚马逊雨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亚马逊雨林地区火灾后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亚马逊雨林地区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层非常明显
D.人类活动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细菌可能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成分
B.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病毒都属于分解者
C.自然界中的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D.生产者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1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仙楼山公园中的全部树木
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幼年的和成熟的棉蚜
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
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⑥富岭高坊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A.①③⑥B.②④③C.②⑤⑥D.①⑤③
1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
B.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2个营养级
C.若猫头鹰增加1kg,则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25kg
D.在该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只有田鼠、鸟类和昆虫
14.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植食性昆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杂草和水稻都是生产者
B.鸭与植食性昆虫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
C.鸭控制植食性昆虫可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鸭粪作肥料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微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均须由绿色植物提供
B.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
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参与了碳循环
16.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我国首次在国家尺度上用直接证据证明人类的有效干预能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碳储量
B.农业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可以提升土壤的碳储量
C.天然防护林工程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D.退耕还林也是提升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措施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 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不是独立进行的
D. 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的
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D.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作产品的产量
19.将城市污水、污泥有计划地投放到人工湿地中,利用人工湿地的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对污水、污泥进行净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 科学搭配人工湿地的植物可提高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C. 若没有外界能量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也能保持稳态
D. 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可通过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来体现
D.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
二、读图填空题
21.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 ),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a表示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22.“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
(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填“变快”或“变慢”),这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___。
23.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也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对某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图2),图2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的生物中,所处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蛇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2)图1中鹰和蛇之间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
(3)图2中A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C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24.回答下列问题:
Ⅰ.近年来,烟台地区苹果种植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下图一: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食用菌属于_______。
(2)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或震动翅膀发出嗡嗡声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来看,上述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数量属于_______防治。
(3)该生态系统中,鸡鸭等家禽的存在既有助于消除杂草,控制虫害,又可以为果树提供粪肥,假设家禽的能量4/5来自杂草,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2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Kg。
(4)图二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1),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
Ⅱ.“碳中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推进“碳中和”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5)图中的途径①、④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丙、丁分别为_______、_______。
(6)人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碳中和”?_______。
三、填空题
25.多措并举推行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共建绿色家园。垃圾分类的优点: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回答下列与垃圾分类回收有关的问题:
(1)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生活垃圾,是因为细菌和真菌能分解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而获得能量。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废物,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填“强”或“弱”),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
(3)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价值,实现物质的_______,保护生态环境。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_______和信息传递。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B错误;
C、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错误;
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会导致重捕时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因此计算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A正确;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所做标记不能太过醒日,B错误;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算值,C错误;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的个体以及样方边界相邻两边(含顶角)上的个体,D错误。
3.答案:A
解析:灰鹤数量较少,个体较大,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题干中信息只能说明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不能说明新生个体只有26只,故不能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则不能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活动;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因此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4.答案:C
解析:A、“J”形曲线和“S”形曲线都属于数学模型,A错误;B、“S”形增长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不断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不断降低为零,B错误;C、自然界中,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都不可能按“J”形曲线无限增长,C正确;D、在种群迁移到新环境初期,若不适应新环境,则其种群数量可能会降低,D错误。
5.答案:D
解析:A、苍蝇、蚊子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主要由非生物因素即温度引起,A错误;B、决定某地区苍蝇、蚊子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因为苍蝇、蚊子不进行季节性迁徙,不能体现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B错误;C、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候条件会改变,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会影响环境苍蝇、蚊子的环境容纳量,C错误;D、苍蝇、蚊子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捉进行标记,可通过调查其幼虫(蛆和孑孓)的密度来预测成虫的密度,D正确。
6.答案:D
解析:A、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A正确;B、根据各图中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C、图丙中两种生物的竞争最终导致一种生物被淘汰,由于空间、资源有限,后期X生物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D、乙图中表示的两种生物之间为捕食关系,根据先上升者先下降,为被捕食者、后上升者后下降,为捕食者,即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D错误。
7.答案:B
解析:A、草丛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草丛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草,在同一地块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通常呈镶嵌分布,体现了草丛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B、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结构,而桦树是种群,桦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的是个体差异,B错误;
C、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C正确;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荒漠中的爬行动物如蜥蜴表皮有角质鳞片,这样的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荒漠生活,A正确;
B、草原中的植物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使叶片狭窄,而且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抵抗干旱,B正确;
C、森林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体积大,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也较多,叶绿素含量高,因此能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充分地吸收光线,适合弱光生存,C错误;
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是白天高温环境下气孔关闭,到了夜间才打开进行气体交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了水分的蒸发,D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B、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
10.答案:B
解析:B、初生演替,又称原声演替,指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行为,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分破坏后所发生的演替,B错误。
11.答案:A
解析:A、不同的细菌可能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A正确;B、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自然界中的腐生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C、不是自然界中的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腐生动物蜣螂等属于分解者,C错误;D、生产者不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如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一个公园中的全部菊花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公园中的全部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属于种群;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及其无机环境,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一个海岛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一个公园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13.答案:C
解析:A、群落指的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构成的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食物网中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B、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为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共占三个营养级,B错误;C、猫头鹰每增加1kg,求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的重量,则按照食物链最短,传递效率最高(20%)来计算,故所消耗的草至少为1÷20%÷20%=25kg,C正确;D、在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田鼠、鸟类和昆虫,次级消费者有青蛙、鸟类、蛇、猫头鹰,D错误。
14.答案:D
解析:A、该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杂草、水稻)属于生产者,A正确;B、鸭能捕食植食性昆虫(害虫),所以鸭和植食性昆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鸭和植食性昆虫都能以植物为食,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C、植物→蝗虫→鸭子→人,植物→人,由于鸭子和植食性昆虫的捕食关系,减少了蝗虫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正确;D、能量传递效率是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而鸭粪被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也以热能形式散失,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5.答案:A
解析:A、生态系统中也会含有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生物,他们可以把自然界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错误; B、动物作为消费者,对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有促进作用的,如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B正确; 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例如硝化细菌,C正确; 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重新吸收,形成用于呼吸作用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再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重新转变为二氧化碳,从而形成碳循环,D正确。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A错误;B、农业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一方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缓解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让秸秆还田还可以提升土壤的碳储量,B正确;CD、天然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秸秆还田等,都是提升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有效措施,CD正确。
17.答案:C
解析: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且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比值,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所以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D错误。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A、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A正确;B、生态系统中信息可由生物发出,也可由环境发出,且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B错误;C、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C正确;D、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生物防治方法减少有害动物,从而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D正确。
19.答案:C
解析:A、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
B、建立人工湿地时,科学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正确;
C、任何生态系统若要保持稳态,正常进行下去,都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C错误;
D、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后将其重新返还到非生物环境中,加快物质的循环,D正确。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B、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B正确;C、某生态系统中,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C错误;D、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D正确。
21.答案:(1)性别比例;b
(2)基本不变;10;J
解析:(1)图1中a表示性别比例。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年龄组成。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9或10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J”型曲线增长。
22.答案:(1)物种组成
(2)次生演替;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光照
(4)提前;变快;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解析:(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该演替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土壤里甚至还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速度比较快。
(3)发生在退耕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主要竞争阳光,因此影响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4)如果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加快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与自然演替相比会提前;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可以帮助群落重建,使演替速度加快,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23.答案:(1)鹰;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或四;三;四
(2)捕食/竞争;竞争/捕食
(3)生产者;消费者
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则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故图1的生物中,所处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的是鹰;由分析可知,图1中共4条食物链,其中蛇分别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2)鹰可以捕食蛇,同时鹰和蛇均可捕食食草鸟,两者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种间关系。
(3)A和D之间是双向箭头,且A可流向B和C,故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
24.答案:(1)生产者(果树、杂草)固定的太阳能;分解者
(2)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寄生;生物
(3)18
(4)30J·cm-2·a-1
(5)二氧化碳或CO2;有机物或含碳有机物;消费者;分解者
(6)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新能源等
25.答案:(1)有机物
(2)弱;负反馈调节
(3)循环利用
(4)能量流动
解析:(1)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故细菌、真菌能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而获得能量,据此推测,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2)城市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简单,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价值,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因此农业生产中通常不会直接将禽畜粪肥施用到土地中,而是常用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新疆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新疆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PDF版无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