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模拟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模拟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茄瓜连年种植后产量会降低,茄瓜根提取物抑制茄瓜的生长。将上年茄瓜根混入未曾种植茄瓜的土壤中也显著地抑制了茄瓜的生长。有关茄瓜根提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
B. 作为种内信息素调节种群数量
C. 作为种间信息素影响群落演替
D. 可通过轮种避免其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概念:信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A、茄瓜根提取物是茄瓜自身合成的一些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
B、茄瓜根提取物抑制茄瓜的生长,因此茄瓜根提取物作为种内信息素调节种群数量,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茄瓜根提取物可以在种内调节种群数量,但未体现作为种间信息素影响群落演替,C错误;
D、茄瓜连年种植后产量会降低,因此可通过轮种避免其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2. 如图表示某成熟的植物细胞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结构②能周期性消失与重建
B. 若没有结构⑤,该细胞可表示根毛细胞
C. 专一性去掉结构⑥能得到原生质层
D. 该细胞的结构③没有颜色,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核膜、②核仁、③液泡、④线粒体、⑤叶绿体、⑥细胞壁。
【详解】A、该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结构②核仁不能周期性消失与重建,A错误;
B、根毛细胞与该成熟的植物细胞相比缺少叶绿体,故若没有结构⑤叶绿体,该细胞可表示根毛细胞,B正确;
C、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因此专一性去掉结构⑥细胞壁不能得到生质层,C错误;
D、该细胞的结构③液泡没有颜色,但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可以以⑤叶绿体的颜色作为观察指标,D错误。
故选B。
3. 蝾螈可分成皮肤光滑的水栖和皮肤粗糙的陆栖。某种完全陆生的蝾螈中,其卵内发育阶段仍然具有某些水生幼体的骨骼特征,但在孵化后便拥有了与幼体差异较大的成体特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卵内发育时水生幼体的骨骼特征为分析蝾螈的祖先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B. 水栖蝾螈和陆栖蝾螈存在模式上的多样性和类型上的统一性
C. 变异和重组是导致出现水栖蝾螈和陆栖蝾螈的重要动力
D. 水栖蝾螈和陆栖蝾螈由于栖息地不同而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等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是进化的原材料,是形成适应的前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2、隔离包括了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标志。
【详解】A、由于完全陆生的蝾螈中,其卵内发育阶段仍然具有某些水生幼体的骨骼特征,因此可为分析蝾螈的祖先提供了胚胎学证据,A正确;
B、水栖蝾螈和陆栖蝾螈存在模式上的统一性和类型上的多样性,B错误;
C、变异和重组是进化的自然选择的前提,是进化的原材料,选择是动力,C错误;
D、水栖蝾螈和陆栖蝾螈由于栖息地不同而存在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A。
4. 高等植物体内的多胺是一种植物激素,是一类脂肪族含氮碱,一般在细胞分裂旺盛部位含量较高,其生理功能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花的发育和花粉管萌发。在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多胺能改变其在组织和细胞及细胞器内的分布,达到调节局部渗透势大小的效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多胺的合成能体现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
B. 多胺通过参与某些代谢反应来促进植物生长
C. 多胺作为化学信号要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D. 干旱时多胺的变化体现了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感知与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小,但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上的作用非常重要。
【详解】A、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是RNA或蛋白质,而多胺是一类脂肪族含氮碱的植物激素,因此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多胺的合成,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A正确;
B、多胺是一种植物激素,植物激素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不参与代谢,B错误;
C、多胺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作为化学信号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
D、题干“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多胺能改变其在组织和细胞及细胞器内的分布,达到调节局部渗透势大小的效果”,体现了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感知与反应,D正确。
故选B。
5. 有关酶的学说有多种,而下图所示的中间产物学说已被许多实验证实。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物质b在核糖体上合成
B. 物质c浓度越大,该反应速率就越大
C. 单位时间内d的产量就是b的活力
D. 该过程中b的空间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基本组成单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3、由图可知,b为酶,c为底物,ed为生成物。
【详解】A、由图可知,b为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或细胞核,A错误;
B、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酶的活性、底物浓度等有关,当酶的的浓度一定时,随着物质c(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先增加后不变,B错误;
C、酶活力也称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单位时间内d(产物)的产量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两者含义不同,C错误;
D、酶促反应过程中,酶(b)的空间结构可以发生可逆改变,D正确。
故选D。
6. 某研究所对噬菌体的单链DNA进行基因测序,发现了重叠基因,结果如下图所示(Met为起始密码编码的甲硫氨酸的缩写,其密码子为AUG)。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D基因和E基因的起始位置ATG靠核糖体认读
B. D基因表达的第2号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为5’AGU3’
C. E基因表达时需要90种tRNA来转运氨基酸
D. 该段序列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会影响两种蛋白质的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突变就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详解】A、核糖体认读的是mRNA上的密码子,不是基因DNA,A错误;
B、题干“Met为起始密码编码的甲硫氨酸的缩写,其密码子为AUG”说明该DNA单链是编码链,因此D基因表达的第2号氨基酸对应DNA模板链上的碱基是TCA,所以对应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5’AGU3’,B正确;
C、密码子64种,对应的反密码子应该少于90种,C错误;
D、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因此该段序列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蛋白质的结构可能不变,D错误。
故选B。
7. 为了探究血浆pH值维持稳定的机制,某同学模拟人体血浆内的改变pH的碱性物质设计实验:①为蒸馏水组,②为血浆组,每组滴加20滴0.1ml/LNaHCO3,分4次滴加,每滴加1次测量1次因变量并记录,每组因变量各测4次。有人对其实验设计进行了评价,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蒸馏水与血浆,设计合理
B. 该实验每组的因变量应测5次,设计不合理
C. ①组的实验现象是pH变化明显,设计合理
D. 实验结论是血浆能调节pH是因为有缓冲物质,设计合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题干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制,即探究血浆维持PH稳定的原因是存在缓冲物质。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蒸馏水、缓冲物质和血浆,该设计不合理,A不符合题意;
B、每组滴加碱性物质前后需要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因此该实验每组的因变量应测5次,而该实验对因变量只测4次,该设计不合理,B符合题意;
C、由于①组蒸馏水中滴加的是0.1ml/LNaHCO3,NaHCO3本身是弱碱性,因此pH变化不会明显,应改为氢氧化钠或盐酸,该设计不合理,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仅有蒸馏水组和血浆组,没有缓冲物质组,不能得出血浆能调节pH是因为有缓冲物质,该设计不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为研究华北平原上的毛白杨一刺槐成熟混交林的季节性吸水模式,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指标测量,结果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毛白杨一刺槐成熟混交林的季节性吸水模式表
A. 通过统计混交林中物种的个体数量来调查其丰富度
B. 混交林的细根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季节性水源分布影响了混交林的吸水生态位
D. 旱季混交林的吸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于雨季
【答案】A
【解析】
【分析】1、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因此需通过统计混交林中物种数目来调查其丰富度,A错误;
B、混交林中不同物种细跟分布的空间结构不同,有的分布浅土层、中土层,有的分布深土层,可以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
C、据表格所示旱季主要水源和雨季主要水源,毛白杨和刺槐吸水生态位不同,C正确;
D、由于旱季缺水,因此需要更高程度的吸水生态位来减少物种之间对水分的竞争,D正确。
故选A。
9. 如图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4)正在分裂的一个细胞,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缺失
B. 该细胞含有8个DNA分子
C. 该时期脱氧核苷酸的消耗量较大
D. 该时期细胞内微管蛋白的数量较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
【详解】A、雄性动物的染色体组成为2n=4,图示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故未发生染色体缺失,A错误;
B、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单体,细胞中共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B正确;
C、据图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再进行DNA的复制,不消耗脱氧核苷酸,C错误;
D、微管蛋白可以组成纺锤丝,在前期含量较多,图示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D错误。
故选B。
10.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摄取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第一关键步骤。该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转运碘的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和消耗ATP用以维持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的钠钾泵。细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碘逆浓度转运入甲状腺滤泡细胞要直接消耗ATP
B. 若腺垂体受损,NIS对碘的转运会减少
C. 细胞膜上的NIS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D. 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的NIS会过量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
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由图可知,碘逆浓度转运入甲状腺滤泡细胞需要能量是Na+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A错误;
B、腺垂体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因此若腺垂体受损,则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NIS对碘的转运会减少,B正确;
C、细胞膜上的NIS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最后运输到细胞膜上发挥作用,C正确;
D、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的NIS会过量表达,促进甲状腺滤泡细胞对碘的吸收,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正确。
故选A。
材料一:癌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核质比例失常、线粒体功能障碍、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等,在体外培养时癌细胞可堆累成立体细胞群。
材料二:宫颈癌发病率居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1位。有宫颈癌家族病史的人患病机率更多。目前,甲基化是宫颈癌剥脱细胞和活检组织的常用检测指标,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下图是宫颈癌发病的部分原因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1.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质比例失常是因为癌细胞的细胞核皱缩
B. 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癌细胞会消耗更多葡萄糖
C. 易转移说明癌细胞缺乏粘连蛋白基因
D. 可堆累成细胞群说明癌细胞需要贴附生长
12.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宫颈癌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图中被甲基化的是宫颈癌相关的原癌基因
B. 图中被乙酰化的是宫颈癌有关的抑癌基因
C. 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D. 宫颈癌的发生一定存在有关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答案】11. B 12. C
【解析】
【分析】1、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2、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11题详解】
A、癌细胞的细胞核不皱缩,衰老细胞核的核膜内折细胞核收缩,A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啊可产生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有氧呼吸受阻,会导致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会消耗更多葡萄糖,B正确;
C、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降低,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但粘连蛋白基因没有缺少,C错误;
D、可堆累成细胞群说明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D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A、图中被甲基化的是宫颈癌相关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A错误;
B、据图可知,被乙酰化的是组蛋白,B错误;
C、癌症的发生通常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故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C正确;
D、由图可知,宫颈癌的发生与甲基化和乙酰化有关,基因的碱基序列未改变,D错误。
故选C。
13. 如图表示玉米胚的细胞呼吸随氧浓度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处产生的乳酸会使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
B. a处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的还原
C. b处被氧气氧化的氢来自葡萄糖和水
D. c处细胞内产生 ATP 的场所是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生成少量热能;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生成少量热能;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生成大量热能。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多数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物质时CO2,A错误;
B、a处氧浓度为0,玉米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丙酮酸在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PH还原为乳酸,B错误;
C、b处被氧气氧化的氢来自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来自葡萄糖和水,C正确;
D、c处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故产生 ATP 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C。
14. 2013年8月,世界上第一个“试管汉堡”问世,其中的“牛肉饼”是科学家通过体外培养牛的细胞而得到的,其基本流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还需要胰蛋白酶的处理
B. 乙处利用液体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
C. 丙处需添加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动物血清
D. 丙处采用开放式培养以减少培养基pH的波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另一类则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大多数细胞属于这种类型,这类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这种现象称为细胞贴壁。悬浮培养的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和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贴壁细胞在生长增殖时,除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即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
【详解】A、甲处动物组织被剪碎后还需要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单个细胞,A正确;
B、悬浮培养的细胞会细胞密度过大,不能获得单细胞,B错误;
C、高压蒸汽灭菌会破坏动物血清中的营养成分,故动物血清不能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特殊的培养瓶中培养,不能开放式培养,D错误。
故选A。
15. 为提高黄瓜的耐盐性,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植物细胞工程学的尝试,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处配制的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中不需要包含碳元素
B. ②处使用的固体培养基需要添加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氯化钠溶液
C. ③处通过植物激素诱导出体细胞胚属于器官发生途径
D. ④处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花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②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耐盐细胞;③耐盐细胞分裂再分化形成胚状体;④胚状体发育形成新植株。
【详解】A、MS培养基包括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有机成分可以提供碳源,因此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中不需要包含碳元素,A正确;
B、②处筛选耐盐细胞应选择添加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氯化钠溶液的液体培养基,B错误;
C、耐盐细胞发育形成胚状体属于体细胞胚发生途径,C错误;
D、由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胚状体不是一个单独的细胞,因此④胚状体发育成新植株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A。
16. 下图表示某人饥饿时体内的血糖调节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式①可表示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 方式①可表示下丘脑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素
C. 方式②可表示血糖浓度直接作用于胰岛α细胞和胰岛β细胞
D. 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产生饥饿感并通过植物性神经作用于胰岛
【答案】C
【解析】
【分析】1、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
2、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素,使血糖浓度降低。
【详解】A、方式①为神经调节,可表示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错误;
B、肾上腺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不存在分级调节,因此垂体不分泌促肾上腺素,B错误;
C、方式②为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变化可以通过体液运输直接作用于胰岛α细胞和胰岛β细胞,C正确;
D、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饥饿感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D错误。
故选C。
17. 俄罗斯生态学家高斯将生态位很近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等量混合培养在同一试管中,以同种细菌饲养,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第5天大草履虫的增长率大于双小核草履虫
B. 第10天大草履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导致大草履虫数量波动的主要外源性因素是食物
D. 第15天双小核草履虫的所受环境阻力大于第10天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曲线斜率表示增长率,斜率大时,增长率较大。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其数量增减,反之,数量减少。
【详解】A、图中曲线斜率表示增长率,由图可知,第5天时,大草履虫的增长率大于双小核草履虫,A正确;
B、第10天时,大草履虫数量减少,说明此时大草履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等量混合培养在同一试管中,以同种细菌饲养,双小核草履虫数量未减少,说明大草履虫数量波动的外源性因素不是食物,C错误;
D、第15天双小核草履虫增长率(为负增长)小于第10天,说明此时其所受环境阻力大于第10天,D正确。
故选C。
18. 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内的一系列数量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时每个四分体含有4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
B. 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剪贴可以制作染色体组型
C. 此时可能有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但基因座位不变
D. 下一时期可能四分体消失,着丝粒断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中存在四分体,说明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并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详解】A、四分体指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每个四分体含有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A错误;
B、细胞中存在四分体,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制作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B错误;
C、细胞中存在四分体,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有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但交换后基因座位不发生改变,染色体变异会导致基因座位的改变,C正确;
D、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下一时期可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着丝粒不断裂,D错误。
故选C。
19.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教学,开展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培养生物学思维。以下对生物学实验及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确定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 利用同位素标记、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等操作研究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C. 利用远离主叶脉的黑藻成熟叶片来观察到胞质环流与质壁分离现象
D. 利用1个灯泡及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用pH试纸检测因变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1、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就是使用了该方法。
2、同位素标记法: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就是使用了该方法。
【详解】A、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确定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错误;
B、研究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没有利用同位素标记、检测放射性等操作,利用同位素标记、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等操作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
C、观察胞质环流应选择幼嫩的小叶而不是成熟叶片,C错误;
D、通过改变灯泡与小球藻之间的距离可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二氧化碳在水中会形成碳酸,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因此可用pH试纸检测因变量,D正确。
故选D。
20. 如图为科研人员用蛙的肠上皮细胞进行克隆的一系列操作,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处应选用未受精的卵细胞
B 图中②处可用紫外线破坏其细胞核
C. 图中③处需要借助显微操作仪
D. 图中④处需要胚胎体外培养与胚胎移植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详解】A、为了使核移植得到的重组细胞能正常发育,需要有卵细胞提供细胞质,A正确;
B、紫外线可以破坏细胞核,从而获得去核卵细胞,B正确;
C、需要借助精密的显微操作仪才能才能完成去核的过程,C正确;
D、蛙不是哺乳动物,不需要进行胚胎移植过程,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2022年12月我国出现新冠病毒第一波感染高峰,人体感染后普遍出现发热、乏力、咽痛、咳嗽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失常等。请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初期,体温逐渐上升。在小于38.5℃时通常采用温水、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主要利用的散热途径是___。此时,人体某些免疫细胞被激活,不仅攻击病毒,同时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造成发热,该过程发生于人体的第___道防线。若持续高热,则需要服用布洛芬等退烧药以保护其它脏器。
(2)正常人的心率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其控制中枢位于___。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___,从而___(增强/抑制)其收缩力。为研究阿托品和美托洛尔对心率失常的治疗作用,某科研组对三组健康志愿者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阿托品和美托洛尔各3次,测得的平均心率如下表,实验结论是___。
阿托品和美托洛尔对心率的影响记录表
(3)已经上市的常见新冠疫苗有3类:灭活病毒制成的灭活疫苗、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蛋白疫苗和病毒的S蛋白基因与腺病毒载体重组形成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不同疫苗的制备技术不同,在制备腺病毒载体疫苗时,获取病毒体内的S蛋白基因后要先进行___,得到的产物才能与载体重组。不同疫苗的接种效果也不同,如重组蛋白疫苗___(能/不能)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有专家指出,新冠病毒有很强的变异性,采用序贯混合接种比采用单一疫苗接种的效果更好,以下理由合理的有哪几项?___。(A.不同疫苗可以发挥优势互补,既激发了细胞免疫又激发了体液免疫B.不同技术制备的疫苗能增加抗体的数量和种类C.单一疫苗多次接种可能会使其副作用加剧D.不同技术制备的疫苗能起到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作用)。
【答案】21. ①. 蒸发 ②. 二
22. ①. 脑干 ②. 变大 ③. 抑制 ④. 阿托品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加快心率,而美托洛尔则是抑制心肌收缩力从而减慢心率。
23. ①. 逆转录 ②. 不能 ③. ABC
【解析】
【分析】1、新冠疫苗是新冠病毒的抗原,注射到人体内会引发体液免疫,产生针对新冠病毒抗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此时人体被新冠病毒入侵,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迅速发挥作用,将病毒清除,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
2、新冠疫苗有三类:灭活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灭活,使其失去侵染性,但保留大部分抗原蛋白,即用“死病毒”做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新冠病毒的S蛋白,即用新冠病毒的S蛋白做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是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重组到腺病毒内,将腺病毒注入到人体,腺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生活”的同时会不断地合成S蛋白,即用携带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的其他活病毒做疫苗。
【小问1详解】
在小于38.5℃时通常采用温水、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通过蒸发的形式带走体内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造成发热,该过程发生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防卫。
【小问2详解】
正常人的心率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其控制中枢位于脑干。副交感神经会减缓心率,因此其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从而使神经细胞难以兴奋,进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力。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注射阿托品组心率增大且超过对照组,注射美托洛尔心率减小且低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结论是阿托品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加快心率,而美托洛尔则是抑制心肌收缩力从而减慢心率。
【小问3详解】
①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是RNA,而腺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因此获取病毒体内的S蛋白基因后要先进行逆转录获得DNA,才能与载体重组。
②重组蛋白疫苗不能进入到活细胞内,无法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因此不能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③A、灭活病毒制成的灭活疫苗、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蛋白疫苗能引起体液免疫,病毒的S蛋白基因与腺病毒载体重组形成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能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不同疫苗可以发挥优势互补,既激发了细胞免疫又激发了体液免疫,A正确;
B、不同技术制备的疫苗抗原种类有所区别,因此引发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种类也不同,序贯混合接种还能能增加抗体的数量,B正确;
C、某一种疫苗中的成分对部分个体存在副作用,多次接种可能会使其副作用加剧,C正确;
D、不同技术制备的疫苗只能起到免疫预防,不能起到免疫治疗的作用,D错误。
故选ABC。
22. 观光农业是指利用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区域。下图为某观光农业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
(1)将作物的秸秆及残次果实晒干打粉后作为鱼饲料,其中部分饲料碎屑直接被某些细菌利用,然后细菌再被某些原生动物利用,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构成了___。但过多的鱼饲料会污染鱼塘而使溶解氧下降,进一步导致更多的鱼死亡,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
(2)塘泥和家畜粪便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成分,家畜的粪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往往要通过___作用才能被农作物或果树利用。果园中阳光透过桑树形成了斑驳的光影,阴影处长了许多二月兰,而光斑处长了许多车前草,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
(3)单位时间内家畜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就是其___量。研究发现,在同一生态系统,与植食动物相比,肉食动物该部分能量占其自身同化量的比例___,这是从___层次上对能量流动进行的研究。
(4)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深受人们的欢迎。下列对建立观光农业的优势分析,不合理的是哪项?___。
A. 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
B. 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使其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 改变了初生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答案】(1) ①. 食物链(食物网) ②. 正反馈调节
(2) ①. 非生物成分 ②. 氨化 ③. 水平结构
(3) ①. 净次级生产量 ②. 小 ③. 生态系统 (4)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流进动植物体内的能量称为其同化量,植物的同化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动物的同化量来自于摄食。摄入量减去粪便等于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暂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小问1详解】
①作物的秸秆及残次果实晒干打粉后作为鱼饲料,部分饲料碎屑直接被某些细菌利用,然后细菌再被某些原生动物利用,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网)。
②过多的鱼饲料会污染鱼塘而使溶解氧下降,进一步导致更多的鱼死亡,鱼死亡后导致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更多的氧气,鱼死的更多,因此属于正反馈调节。
【小问2详解】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塘泥和家畜粪便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②家畜的粪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往往要通过氨化作用转变为无机化合物如氨,才能被农作物或果树利用。
③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阴影处长了许多二月兰,而光斑处长了许多车前草,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小问3详解】
①家畜同化的总能量称为总次级生产量,一部分通过呼吸散失,剩余的用于生长繁殖,这部分能量就是其净次级生产量。
②由于肉食动物活动能力强,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多,净次级生产量就少,因此肉食动物该部分能量占其自身同化量的比例小。
③能量流动研究有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两种层次,题干是在同一生态系统研究能量流动,因此是从生态系统层次进行的研究。
【小问4详解】
观光农业旅游是次生演替,不是初生演替,故C错误。
23. 绿色植物在高CO2环境与高O2环境下C5的代谢途径不同,图甲表示叶肉细胞内(CO2和O2与C5的竞争结合途径。图乙表示将绿色叶片置于密闭小室内,分别在(CO2浓度为0%与0.03%的条件下测得小室内的CO2浓度变化。请回答:
(1)图甲中C5与CO2或O2竞争结合的场所在___,此时是否需要光照?___。若卡尔文循环发生了3轮,则有___个三碳糖分子离开循环转变为其它物质。
(2)若C5与O2结合,生成的C2在___(填反应场所)产生CO2,该过程通过减少___的生成而降低光合速率。在强光照条件下,叶片气孔关闭,叶肉细胞可通过利用___来消耗过多的光反应产物以保护叶绿体中的光合结构。
(3)图乙中,曲线a的0~t1时段释放的CO2源于___,t1∼t2时段,CO2的释放速度有所增加,此阶段的CO2源于___。曲线b,当时间到达t2点后,室内CO2浓度不再改变,此时一个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去向是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是 ③. 1
(2) ①. 线粒体基质 ②. C3 ③. ATP和NADPH
(3) ①. 细胞呼吸 ②. 细胞呼吸和光呼吸 ③. 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同时合成ATP。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小问1详解】
光呼吸现象指在光下叶肉细胞中O2与CO2竞争性结合C5,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需要光照。每3个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循环发生了3轮)后,将有1个三碳糖分子离开此循环转变为其它物质。
【小问2详解】
分析图甲可知: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产生的C5,除了进行暗反应外,还可以和O2反应,生成C3和C2,C2可进一步在线粒体基质内反应生成CO2,该过程通过减少C3的生成而降低光合速率。在强光照条件下,由于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叶肉细胞中会积累ATP和NADPH,这些物质积累会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损伤叶绿体,而强光下,光呼吸加强,会消耗光反应过程中积累的ATP和NADPH,从而保护叶绿体中的光合结构。
【小问3详解】
图乙中,曲线a,0~t1时(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段释放的CO2源于细胞呼吸,t1~t2时段,CO2的释放速度有所增加,此阶段的CO2源于细胞呼吸和光呼吸。曲线b,当时间到达t2点后,室内CO2浓度不再改变,其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所以此时一个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去向是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24. 柿子在水果中甜味居首位,被誉为“最甜的金果子”,因此常用来酿柿子酒、制作柿子绵绵冰等美食,但不成熟的柿子有涩味,影响口感和健康。据研究,柿子的涩味程度与乙醛代谢关键酶基因(PDC)的表达情况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大量的PDC基因,从柿子细胞中提取___,构建cDNA文库。cDNA的基因序列与柿子细胞核内的基因序列有所不同,理由是___(写出2点)。将在cDNA文库中找到的PDC基因作为模板,用___的TaqDNA聚合酶将4种___连接到相应的引物后面,进行PCR扩增。引物的正确连接位置应是图甲中的___(填字母)。
(2)利用图乙的质粒A构建含PDC基因的表达载体。为确定限制酶的切点,科研人员用限制酶BamHI和HindⅡ单独或联合酶切质粒A,获得的DNA片段电泳结果如图丙,最左边为DNAMarker,1kb为1000个碱基对,请在下图中标出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位置及其之间的距离。
(3)将成功构建的含PDC基因的重组质粒A导入代谢缺陷型酵母菌,并在___的培养基上筛选成功转化的酵母菌。对已经转化的酵母菌进行扩大培养。现取1mL样液,用___稀释103倍,___后再用吸管滴加在25×16型、计数室体积为0.1mm3的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每个计数样方中酵母菌的平均数为8个,则1mL样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___个。
(4)将已经脱涩处理的柿子破碎,去皮去籽后适宜温度下加入___以增加果浆含量,并加入能分泌蛋白酶和淀粉酶的红曲霉,红曲霉作用后的产物能为酿酒酵母的生长提供___。为缩短发酵时间,酿酒酵母可先用___活化。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会___。若要长期保存柿子酒,发酵结束后经过滤、加热,并___分装密封,以防冷却后滋生杂菌。
【答案】24. ①. mRNA ②. cDNA文库是经某个时期的mRNA逆转录获得的,与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相比,cDNA文库中的基因无启动子、终止子等序列 ③. 耐高温 ④. dNTP ⑤. B、C
25. 26. ①. 以乙醛为唯一碳源 ②. 无菌水 ③. 摇匀 ④. 2×109
27. ①. 果胶酶 ②. 碳源、氮源 ③. 含蔗糖的温水 ④. 降低 ⑤. 趁热
【解析】
【分析】PCR技术是对体内DNA复制过程的模仿,需要模板、原料、酶、引物等。PCR过程包括多次循环,每个循环分为3个步骤。①变性:模板DNA双链在高温下氢键断裂,解旋成2条DNA单链。②退火:温度降低后,2个引物分别与各自互补的DNA单链结合。③延伸:分别以两条DNA单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原料,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在适宜温度下,以引物与模板形成的小段DNA双链区为起点,催化合成一条新的DNA互补链。
【小问1详解】
为获得大量的PDC基因,从柿子细胞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cDNA,从而构建cDNA文库。cDNA的基因序列是经过mRNA逆转录而来的,cDNA中没有启动子、终止子等。PCR扩增时由于需要高温断裂氢键,因此需要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PCR扩增是为了获得DNA,需要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原因是脱氧核苷三磷酸水解可以为DNA复制提供能量,提供脱氧核苷酸。DNA复制时从模板的3’→5’,因此引物的正确连接位置应是图甲中的B、C。
【小问2详解】
用BamHI酶切时获得8kb和2kb两种片段,说明该质粒总共为10kb,用HindⅡ酶切时获得10kb一种片段,用BamHI和HindⅡ同时酶切时获得7kb、1kb、2kb三种片段。
【小问3详解】
PDC是乙醛代谢关键酶基因,将成功构建的含PDC基因的重组质粒A导入代谢缺陷型酵母菌,筛选的目的是获得具备乙醛代谢能力的酵母菌,因此需要在乙醛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筛选。稀释涂布平板法用无菌水稀释。在进行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前取样时应先摇匀,保证计数结果的准确性。25×16型、计数室体积为0.1mm3的血细胞计数板有25中格,每个中格有16小格,题中每个计数样方中酵母菌的平均数为8个,说明一个大格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25×8=200个,即0.1mm3稀释液有200个酵母菌,该计数结果是稀释103倍后的结果,因此1mm3样液有2000000个酵母菌,1ml=1000mm3,所以1mL样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2×109个。
【小问4详解】
可以通过加入果胶酶来水解果胶从而增加增加果浆含量。蛋白酶和淀粉酶可以水解蛋白质和淀粉,从而为为酿酒酵母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酵母菌可以通过加入少量的含蔗糖的温水活化。酵母菌发酵即厌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从而降低PH。若要长期保存柿子酒,发酵结束后经过滤、加热,并趁热分装密封,以防冷却后滋生杂菌。
25. 某十字花科植物(2n=10)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材料,能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该植物的花蕊有三种类型:具有雌雄花蕊、只有雌花蕊及无花蕊,花蕊的分化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某株有雌雄花蕊的植株自花传粉后,F1表型为有雌雄花蕊:只有雌花蕊:无花蕊=9:3:4。请回答:
(1)该植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有___种,同时有雌雄花蕊的植株必须有___基因。基因A与基因a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若要让某株雌雄花蕊都有的植株与某株只有雌花蕊的植株进行杂交,请简单描述操作流程___。
(2)为确定决定花蕊有无的基因,现对同时有雌雄花蕊的纯合植株的一个B基因进行基因敲除(外源基因用M表示)后再让其自花传粉,若后代出现的性状及比例为___,则有花蕊由B基因决定。
(3)该植物种皮的颜色由2号染色体上的E/e控制。将一个抗虫基因(有抗虫基因用D,无抗虫基因用d表示)插入纯合黑色(EE)种皮植株的2号染色体上,与普通的纯合黄色(ee)种皮的植株杂交,F1全部为褐色种皮,抗虫与不抗虫的比例为1:1。取F1的褐色种皮抗虫植株与普通的黄色种皮植株杂交,F2中褐色种皮抗虫:褐色种皮不抗虫:黄色种皮抗虫:黄色种皮不抗虫=4:1:1:4,由此推测基因E对e属于显性相对性中的___,F2中出现4种表型的原因是___,根据F1褐色种皮抗虫植株产生配子的情况,若让其自花传粉,F2中黑色种皮抗虫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
(4)假设对上述F1的褐色种皮抗虫植株进行射线处理,群体中出现一株2号染色体为三体的褐色种皮抗虫植株(三体在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的一条移向细胞另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则该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四分体的个数为___。为确定该三体植株的基因型,将其与自然条件下的黄色种皮植株进行测交,发现后代中褐色种皮抗虫:黄色种皮不抗虫=1:1,则该三体植株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___。
【答案】25. ①. 5 ②. A、B ③. 碱基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④. 在花粉成熟时,取雌雄花蕊都有的植株的花粉,人工授粉到只有雌花蕊的植株上,然后对只有雌花蕊的植株进行套袋
26. 有雌雄花蕊:无花蕊=3:1
27. ①. 不完全显性 ②. F1的褐色种皮抗虫植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发生了交叉互换,从而产生了ED、eD、E、e的配子。 ③. 70%
28. ①. 5 ②. ee:ED:EeD:e=1:1:2:2 ③.
【解析】
【分析】某株有雌雄花蕊的植株自花传粉后,F1表型为有雌雄花蕊:只有雌花蕊:无花蕊=9:3:4,属于9:3:3:1变式,说明A/a、B/b两对等位基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且有雌雄花蕊的植株同时含有A、B基因,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无花蕊。
【小问1详解】
①除性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该植物能自花传粉说明没有性染色体,该十字花科植物(2n=10),因此有5对同源染色体,所有有5种染色体形态。
②F1表型为有雌雄花蕊:只有雌花蕊:无花蕊=9:3:4,属于9:3:3:1变式,说明A/a、B/b两对等位基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且有雌雄花蕊的植株同时含有A、B基因。
③基因A与基因a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碱基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④由于只有雌花蕊的植株没有雄花蕊,只能作为母本,那么雌雄花蕊都有的植株作为父本,因此杂交实验的步骤是在花粉成熟时,取雌雄花蕊都有的植株的花粉,人工授粉到只有雌花蕊的植株上,然后对只有雌花蕊的植株进行套袋。
【小问2详解】
同时有雌雄花蕊的纯合植株基因型为AABB,一个B基因进行基因敲除后基因型表示为AABM,自花传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MM:AABM=1:1:2,若有花蕊由B基因决定,且依据某株有雌雄花蕊的植株自花传粉后,F1表型为有雌雄花蕊:只有雌花蕊:无花蕊=9:3:4分析,有A存在时有雌雄花蕊,只有a时只有雌花蕊,因此有雌雄花蕊:无花蕊=3:1。
【小问3详解】
①纯合黑色种皮植株和普通的纯合黄色种皮的植株杂交,F1全部为褐色种皮,推测基因E对e属于显性相对性中的不完全显性。
②纯合黑色(EE)种皮植株的2号染色体上插入一个抗虫基因D,与普通的黄色种皮植株杂交子代理论上只有褐色种皮抗虫和黄色种皮不抗虫两种表现型,但现在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原因是F1的褐色种皮抗虫植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发生了交叉互换,从而产生了ED、eD、E、e的配子。
③根据F2中褐色种皮抗虫:褐色种皮不抗虫:黄色种皮抗虫:黄色种皮不抗虫=4:1:1:4,可推知F1的褐色种皮抗虫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ED:eD:E:e=4:1:1: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F2中黑色种皮抗虫植株所占的比例为70%。
【小问4详解】
①一株2号染色体为三体的褐色种皮抗虫植株含有4对正常染色体,3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4对正常染色体正常配对,形成4个四分体,3条2号染色体中的2条配对形成1个四分体,因此总共5个四分体。
②F1的褐色种皮抗虫植株2条2号染色体(1条DE连锁,一条e),若DE连锁的2号染色体加倍,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EEDD:e:ED:EeD=1:1:2:2,因此子代褐色种皮抗虫:黄色种皮不抗虫=5:1。若e所在的2号染色体加倍,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ED:ee:EeD:e=1:1:2:2,因此子代褐色种皮抗虫:黄色种皮不抗虫=1:1。项目
细根分布
旱季主要水源
雨季主要水源
毛白杨
浅土层、中土层
中土层
浅土层
刺槐
中土层、深土层
地下水
深土层
组别
对照组
阿托品组
美托洛尔组
第1次平均心率
60
-90
51
第2次平均心率
60
102
43
第3次平均心率
60
115
3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模拟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限时训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