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目前的夹角为( )
A. 0°B. 23°26'C. 66°34'D. 90°
3. 与图中β角的数值相等的纬线是( )
A. 南北回归线B. 赤道C. 南北极圈D. 日界线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为黄赤交角,对应∠α,为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据图可知,∠α黄赤交角,此时∠α范围自北回归线至赤道,为23°26′,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由于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故∠β的度数应为66°34′,故与南北极圈度数相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其度数约为23.5°。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和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黄赤交角缩小,则热带和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河漫滩多分布在( )
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5. 若图示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则流水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6. 图示河漫滩逐渐被废弃的原因最可能是河流( )
A. 溯源侵蚀加剧B. 水流速度减慢C. 搬运作用增强D. 改道逐渐西移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河漫滩由水下泥沙堆积体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主,堆积作用较弱,难以发育河漫滩;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乙处水最深,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河流东岸发育河漫滩,说明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河道逐渐向西移动,可能导致东岸河漫滩被废弃。故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改道逐渐西移,D正确,溯源侵蚀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故A错误;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严重,河漫滩面积会增加,B错误,搬运作用增强,下游泥沙堆积,河漫滩面积会增加,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漫滩平原是由河流侧向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即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弗雷迪”是2023年诞生于南印度洋的热带气旋。下图为“弗雷迪影响非洲时的移动路径及部分日期0时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2月22日0时,甲地的风向是( )
A. 偏东风B. 偏西风C. 偏南风D. 偏北风
8. 2月21~23日,“弗雷迪”势力( )
A. 先增强再减弱B. 先减弱再增强C. 持续增强D. 持续减弱
9. 影响“弗雷迪”移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性质B. 地形起伏C. 地转偏向力D. 大气环流
【答案】7. C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气旋处中心为低压,连接甲地与图中2月22日热带气旋位置点,这条连线就是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甲地的相对高压指向气旋处的低压,所以该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南指向东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从而形成影响甲地的偏南风,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8题详解】
据图中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可知由2月21日到2月22日,热带气旋由海洋向马达加斯加岛登陆,陆地下垫面较海面粗糙,摩擦力较大,所以登陆到岛屿后热带气旋势力减弱;由2月22日到2月23日热带气旋由马达加斯加岛离开该岛到海面上,海面下垫面相对平整,摩擦力变小,且海洋有充足的水汽,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补充了气旋的能量,所以这段时间热带气旋势力加强,故此判断2月21~23日“弗雷迪”势力先减弱再增强,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
【9题详解】
该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位置在南回归线附近,根据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可知该纬度范围盛行东南信风,盛行偏东风,所以该热带气旋的移动方向整体由东向西,D正确;洋流性质主要影响海水运动,对气旋移动几乎没有影响,A错误;地形起伏对气旋运动方向影响不大,B错误;地转偏向力会影响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但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带气旋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的天气尺度的涡旋的统称。它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下图为我国南方珠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对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河流年径流量比北方河流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11. 相比于下游,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③技术先进④资金充足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12.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答案】10. C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比北方大,河流年径流量比北方河流大,A不符合题意。我国南方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B不符合题意。南方冬季没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C符合题意。我国南方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题详解】
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加上河流水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现在已经实现了梯级开发,水电丰富且廉价,有利于发展动力指向型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②正确。图中显示,河流流域具有丰富的铝土、锡、钨等有色金属矿产,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丰富的原料,①正确,A正确。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不具有技术先进、资金充足的区位优势,③④错误,B、C、D排除。故选A。
【12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较大,导致河流枯水期水资源短缺,A不符合题意。珠江三角洲为了节约成本,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B不符合题意。珠江三角洲工农业密度较高,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水污染较为严重,水质下降,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不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变化特征,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三点:(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藏羚羊是可可西里的旗舰物种。每年5月至7月,来自三江源等地区的雌性藏羚羊会陆续前往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产仔,而后其会携仔回到越冬地。近年来,这里的藏羚羊种群呈恢复性增长,原来分布在无人区深处的藏羚羊种群逐渐向周边扩散,且藏羚羊迁徙产仔时间呈提前趋势。为保证藏羚羊顺利迁徙产仔,卓乃湖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增加了巡山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推测藏羚羊迁徙产仔时间呈提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自然保护区设立②全球气候变暖③迁徙距离增加④天敌数量增多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4. 藏羚羊迁徙产仔期,巡山队员巡山途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
①天气雨雪交加②交通拥堵严重③巡查车辆陷车④盗猎活动猖獗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5. 2023年5月,卓乃湖5G基站开通运行,助力三江源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该基站使用的电能可能来自( )
①风能发电②超高压输电③柴油发电④太阳能发电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④
【答案】13. B 14. C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能够减少人类活动对藏羚羊及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但不会影响藏羚羊的迁徙产仔时间,①错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平均气温上升,植被返青提前,为藏羚羊提前迁徙产仔提供了食物条件,②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藏羚羊产仔地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藏羚羊种群呈恢复性增长,原来分布在无人区深处的藏羚羊种群逐渐向周边扩散,藏羚羊生活区与产仔区距离变远,迁徙路途更长,藏羚羊需要提前出发才能在合适时间到达,③正确;天敌数量增多会使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减少,但不会使其产仔时间提前,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B对,排除ACD。故选B。
【14题详解】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内部,海拔高,气候寒冷,天气变幻莫测,即使在夏季也会出现雨雪天气,①正确;可可西里人烟稀少,且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穿越,不太可能发生交通拥堵现象,排除②;可可西里地表的高原冻土在夏季会因气温升高而融化,导致道路泥泞,容易使巡查车辆陷车,③正确;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非法盗猎的打击力度、增强藏羚羊保护力度,可可西里藏羚羊盗猎活动基本销声匿迹,排除④。综上所述,①③正确,C对,排除ABD。故选C。
【15题详解】
该地海拔高,地形开阔,大风天气多,太阳辐射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因而该基站使用的电能可能来自风能、太阳能发电,①④正确;可可西里地区地广人稀,目前不可能建设超高压输电网,排除②;柴油发电会产生噪声和大气污染,排除③。综上所述,②③正确,B对,排除ACD。故选B。
【点睛】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的原因: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3、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以下4个: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2、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3、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4、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因受地物影响,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存在差异。家住北京(116°E,40°N)的王先生为减少汽车夏季暴晒的时间,会在小区内选择合适的停车位。图a为王先生小区地上停车位简图,图b示意地球上①②③④四个不同纬度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及其正午太阳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王先生在夏季北京时间12:00~14:00时段,选择图a中甲、乙、丙、丁哪个停车位比较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说出图b①②③④四地中示意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及方位的是哪个?
(3)描述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答案】(1)丙车位。理由:夏季北京时间12:00~14:00是北京地方时11:44~13:44;北京当地太阳方位处于正南上空附近向西南上空运动过程中,丙车位首先位于楼房的阴影区,因此王先生选择丙停车位合理。
(2)① (3)北京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昼短夜长;冬至日到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夜短;夏至日到冬至日昼渐短夜渐长;春分秋分日昼夜平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上①②③④四个不同纬度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及其正午太阳方向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太阳方位变化、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题中北京(116°E,40°N)的经度与北京时间120°E经度相差4°,地方时相差16分钟,北京时间12:00~14:00是北京地方时11:44~13:44,根据太阳方位与地方时的相互关系,夏季北京时间12:00—14:00时间段,北京当地太阳方位由正南上空附近向西南方向运动,观察图中甲、乙、丙、丁四车位与楼房的位置关系,丙车位首先进入楼房的阴影区,因此王先生选择丙停车位合理。
【小问2详解】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为66°34′,其余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处于66°34′~90°之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天空;秋分日至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根据图示信息①地正确。
小问3详解】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遵循“太阳直射哪半球哪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移向哪半球、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另一半球相反”的规律。北京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昼最短、夜最长,昼短夜长;冬至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京昼变长、夜变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京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夜短;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北京昼变短夜变长;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京昼夜平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陕北黄土高原上有许多“大脚印天坑”,这些大坑并非天坑,而是黄土落水洞。落水洞上层为垂直裂隙发育的黄土,下层深色岩层为隔水性较好的砂岩。黄土高原西部地区落水洞发育程度和密度均远大于东部地区。下图示意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
(1)指出图中黄土和砂岩形成的外力作用,并说出黄土和砂岩在隔水性和透水性上的差异。
(2)描述落水洞及洞道形成的地质过程。
(3)简析黄土高原西部地区落水洞发育程度高于东部地区的原因。
【答案】17. 外力作用:黄土为风力堆积作用,砂岩为流水堆积作用。差异:黄土透水性好,砂岩隔水性好。
18. 地表水沿黄土中的垂直裂隙下渗,溶蚀、冲蚀将裂隙扩大,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形成黄土落水洞;流水下渗过程中遇到隔水性较好的砂岩层,下渗受阻,转向沿砂岩层倾斜方向水平侵蚀,形成洞道。
19. 黄土高原西部降水时间短,雨季更集中,降水对黄土的侵蚀作用更强;西部的黄土颗粒较粗,透水性更强;西部黄土层厚,垂直高差大,更容易形成落水洞。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落水洞形成等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外力作用、落水洞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的形成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风力搬运细颗粒黄土堆积;砂岩主要受流水搬运堆积,经过压实固结成岩,形成砂岩。黄土直立性强,透水性好;砂岩较为紧实,透水性差,隔水性好。
【小问2详解】
结合黄土与砂岩的隔水性与透水性可知,黄土透水性好,地表水沿黄土中的垂直裂隙下渗,溶蚀、冲蚀将裂隙扩大,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形成黄土落水洞;砂岩隔水性好,流水下渗过程中遇到隔水性较好的砂岩层,下渗受阻,转向沿砂岩层倾斜方向流动,对黄土层进行水平侵蚀,形成洞道。
【小问3详解】
落水洞发育程度主要从降水、黄土厚度角度分析。受地形等因素影响,黄土高原西部降水时间短,雨季更集中,降水对黄土的侵蚀作用更强,落水洞发育较好;受风力搬运影响,西部的黄土颗粒较粗,透水性更强,西部黄土层厚,垂直高差大,更容易形成较高规模的落水洞。
18.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雾霾污染是PM2.5(粒径小于2.5μm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已经成为跨区域的环境问题,其形成和发展除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局部区域某年12月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米高空等气压差分布图(单位:hPa),其数值大小能反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分布状况(其数值越大,说明近地面气压越高,高空气压越低)。图中一城市该日出现严重雾霾天气。
(1)在下面方框中绘制图中甲地高空风向(用箭头表示),并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注意要素:风向、等压面、近地面、高空)
(2)仅考虑大气运动,说出该日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城市,并说明原因。
(3)说出上述城市为减轻雾霾现象可采取的措施。
(4)该日武汉市昼夜温差较小,试从大气受热原理的角度解释原因。
【答案】18. (注意要素:风向、等压面、近地面、高空)
19. 重庆;(重庆近地面与相应5000m高空气压差最大,说明近地面气压最高,)重庆受高压控制,垂直方向上气流做下沉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20. 改变产业发展模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汽车尾气达标排放;减少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加强雾霾治理的立法和执法等。
21. (武汉近地面与相应5000m高空气压差最小,武汉近地面气压低,)武汉近地面气流做上升运动,易形成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夜晚,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方局部区域某年12月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米高空等气压差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向判断、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重庆近地面与相应5000m高空气压差最大,武汉气压差较小,说明近地面重庆为高压中心,武汉为低压中心;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重庆高空为低压中心,武汉高空为高压中心,甲位于重庆、武汉中间,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武汉指向重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为南风。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重庆近地面与相应5000m高空气压差为420百帕,气压差最大,说明近地面气压最高;重庆受高压控制,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故出现严重雾霾的城市是重庆。
【小问3详解】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改变产业发展模式,降低高耗能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高汽车尾气标准,尾气达标排放;对建筑工地、施工交通道路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覆盖管理,减少扬尘污染;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雾霾治理的立法和执法等。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武汉近地面与相应5000m高空气压差最小,表明武汉近地面气压低,形成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做上升运动,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易形成阴雨天气;白天云量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夜晚,云层较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出现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由于水滴或冰晶(或二者皆有)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雾的厚度通常在200~400米左右。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7月发生频率最高),其特点是雾浓,持续时间长。北大西洋的海雾类型多为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下图为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单位:%)空间分布图。
(1)描述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洋流的角度,说明M海域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3)纽芬兰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极其丰富。请从鱼的种类和数量两个角度分析洋流对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
(4)说明海雾对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运输业影响大的原因。
【答案】(1)南北区域差异大;中高纬度(或北部)频率高于中低纬度(或南部),中高纬海区西部高于东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频率高值区。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上空的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高发区。
(3)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水性鱼类与暖水性鱼类大量聚集,鱼的种类多;洋流交汇处容易引起海水的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众多,鱼的数量多。
(4)北美洲东北部沿海经济发达,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通道(或往来船只多,沿海多航空港,公路运输繁忙),海雾发生频率高,影响航空和航海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大西洋海雾为背景,涉及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原因、洋流对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海雾对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运输业影响大的原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等值线反映,因此,描述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应从海雾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高值(或低值)中心等方面考虑。由图中等值线数值可判断: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南北区域差异大;40°N以北中高纬度海区的频率高于40°N以南中低纬度海区,中高纬海区大洋西部高于东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频率高值区,频率值大于50。
【小问2详解】
一般来说,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就会凝结,形成雾。一种情况: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露。二种情况: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三种情况: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图中M位于北美大陆东部,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在此交汇,暖流上空的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多海雾。
【小问3详解】
该地区处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吸引大量的鱼群,鱼的数量多;同时,两种不同性质的洋流交汇,有冷水鱼和暖水鱼,鱼的种类多。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