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I卷(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古代技术的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古法炼铁 B.化丹为铅 C.煅烧贝壳 D.火药爆炸
2.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溶于水后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C.电解质都易溶于水 D.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发生电离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如图装置提纯含杂质的胶体
B.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灭火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B.疏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次氯酸钙的化学式: D.的电离方程式:
5.(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B.与互为同位素
C.与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与的性质相同
6.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大小不同 B.分子间距离不同 C.性质不同 D.分子数不同
7.选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步操作(必要时可加热),即可鉴别四种溶液。该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盐酸
8.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的原子内质子数相等
B.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种原子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9.分离下列固体混合物时,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的是( )
A.氯化钠和硝酸钾 B.铁粉和锌粉 C.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D.碳酸铵和氯化铵
10.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分子数目远大于
B.常温常压下,的中子数目为
C.常温常压下,镁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常温常压下,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小
1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或核外电子排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玻尔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B.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
C.1~18号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只有2种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12.是有毒气体,遇到少量泄漏时,下列措施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用浸有浓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因为能吸收
B.人群向逆风方向疏散,利用风吹动气体移动,使人群脱离气流
C.人群向高处疏散,因为密度比空气大,低处浓度高,高处浓度小
D.向泄露地点洒石灰,因为能与反应,可降低危害
13.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与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
A. B.C. D.
14.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撒盐可以起到凝血作用,其化学原理是( )
A.丁达尔效应 B.胶体聚沉 C.发生复分解反应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5.向三份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滴加溶液,均恰好完全生成沉淀。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B. C. D.
16.实验室需要溶液,某同学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药品放在称量纸上称取固体
B.固体在烧杯中完全溶解,恢复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C.⑤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D.容量瓶不宜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17.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全部
18.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19.现有三种气体:a.32克甲烷b.约含有个分子的氯化氢气体c.标准状况下氨气,按物理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定正确的是( )
A.分子数目: B.含有的电子数目:
C.含有氢原子的数目: D.气体的体积:
20.下列转化一定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21.部分常见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a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
B.往c的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的d溶液,可增强漂白效率
C.实验室可通过与d的稀溶液反应制得a
D.可存在的循环转化关系
2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剂是含的物质,氧化产物只有
B.氧化剂是是氧化产物
C.还原性:
D.常温下,若有参加反应,则转移个电子
23.聚合硫酸铁(铁元素化合价为)是一种高效的混凝剂,常用于净水,它的组成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测定:(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聚合硫酸铁,配成的溶液。
②准确量取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
③准确量取溶液,加入足量的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
则该聚合硫酸铁组成中的值为( )
A. B. C. D.
第Ⅱ卷(共54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4题,共54分)
24.(10分)核心知识的准确记忆、巩固是学好化学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按要求回答:
(1)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__________;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__________;(摩尔质量用M表示,密度的单位为)
(3)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处于__________;
(4)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都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5)利用焰色反应检验物质,钾元素的焰色是__________;
(6)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
(7)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不考虑物质挥发,新制氯水久置后导电能力变__________(填“强或弱”)。
(8)下列溶液中与溶液中的相等的是__________。
A.的溶液 B.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25.(16分)己知1到18号元素中的X、Y、Z、W、R五种元素,元素X的一种核素不含中子,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Z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多2,W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R的原子序数为17。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Y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是一种化学用语,用来表示核素。元素X的某核素与不含中子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则这种核素可表示为__________(任写一种,X用元素符号表示)。
(3)化合物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为教材中模拟工业制备的装置,通电后,U型管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用相应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两电极区分别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现象的是__________极区(选填“a”、“b”)。
图1 图2
(5)多种含R元素的化合物因为具有强氧化性,常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①时,将气体溶于水形成“(气体)—(水溶液)”体系,体系中(溶液)、和三者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的杀菌能力比强,用处理饮用水时,杀菌效果最强的范围为__________(填字母)。
A.0~2 B.2~4.7 C.4.7~7.5 D.7.5~10
②的杀菌效果比好。常用的制备的反应原理可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在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物质的量的杀菌效果是的__________倍(与消毒杀菌后均被还原为,杀菌效果与单位物质的量的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有关)。
26.(14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I.图1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甲 乙
(1)“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胶体。
(2)“纳米药物分子车”的外壳属于有机物。①酒精②蔗糖③冰醋酸中这三种有机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和可归为同一类物质,其类别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__。
Ⅱ.无土栽培技术的成功推广,营养液的准确配制是重要环节。某营养液中含有三种溶质,测得该营养液中部分离子的浓度柱状图如图2-甲所示,稀释过程中的浓度(c)随溶液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2-乙所示。
(4)该营养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5)写出一种与__________含相同电子数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Ⅲ.近年来,我国储氢材料的研制取得重大发展。其中电弧法合成储氢碳纳米管时,常伴有大量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原理如下:
__________(稀)——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6)完成上述反应的配平。
(7)某学生欲配制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需要的浓硫酸,则需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
(8)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经强光充分照射后,所得气体恰好使含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转变为盐,则a、b、c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鉴别、生产制备都可通过合适的实验方案实现。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醚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有机溶剂。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一种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操作Y的名称为__________。
(2)纯净干燥的氯气与熔融金属锡反应可制备,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制备。
已知:i.金属锡熔点为,化学活泼性与铁相似;
ii.的沸点为,且易与水反应。
请根据上图装置回答:
①装置V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Ⅱ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V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Ⅵ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④为了顺利完成实验,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先点燃I处酒精灯,后点燃IV处酒精灯
B.先点燃IV处酒精灯,后点燃I处酒精灯
C.同时点燃I、IV两处酒精灯
(3)某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显示:
a.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或氧化成(棕黑色)、(绿色)、(紫色).
b.浓碱条件下,可被还原为。
c.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①通入前,Ⅱ、Ⅲ中白色沉淀变为棕黑色沉淀。
②对比实验I、Ⅱ通入后的实验现象,对于还原性与溶液酸碱性的认识是__________。
③据资料b,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而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i.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ii.取中放置后的悬浊液,加入溶液,观察到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同时还可观察到溶液的绿色缓慢加深,即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泉州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期中考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1-23 CBDAD DBACB DABBC CDCBC CAD
24.(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2)
(3)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或蒸馏头支管口处;仅回答“支管口处”不扣分)
(4)检漏(或查漏等合理表述) (5)紫色 (6)
(7)(2分) 强 (8)D
25.(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C (2)或(1分) (3)
(4) a(1分)
(5)①B ② 2.5
26.(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不属于(1分) (2)③(1分) (2)氧化物(1分)
(4) (5)等任写一种(1分)
(6)3 8——3 2 2 8 (7) (8)、(或其它合理表达)
27.(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萃取分液(只答萃取得1分,只答分液不得分)
(2)① ②饱和食盐水(1分) 冷却和收集(1分)
③C ④A(1分) (3)②的还原性随溶液碱性的增强而增强(1分)
③i. ⅱ.序号
物质X
C中实验现象
通入前
通入后
I
水
得到无色溶液
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II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III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下列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焰色反应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化学试题docx、化学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学侨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学侨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下列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