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江村镇联合中学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展开1.(1分)话剧《北京猿人的原始之恋》第一次把北京猿人的艺术形象搬上话剧舞台。下面的生活场景可能在舞台上出现的是( )
①一群北京人生活在山洞里
②缝制衣服
③烧烤食物
④用石器把树枝削成木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3.(1分)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4.(1分)“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关于秦朝“大一统制度”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实行盐铁专卖B.轻徭薄赋
C.在地方推行郡县制D.建立刺史制度
5.(1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该对联中分别说的是何历史事件( )
①牧野之战
②春秋争霸
③长平之战
④巨鹿之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1分)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图,空白处朝代是( )
A.西汉B.三国C.西晋D.东晋
7.(1分)汉武帝为打击诸侯王的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
A.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B.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统一文字
8.(1分)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武帝一统D.高祖之治
9.(1分)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反封侯”。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吏治十分腐败
C.群众关心政治D.政府重用人才
10.(1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
11.(1分)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12.(1分)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13.(1分)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
A.都是外来宗教
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的愿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14.(1分)下列关于三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刘备定都成都,国号汉
B.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C.曹丕在洛阳称帝建魏
D.三国时期的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15.(1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下列朝代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6.(1分)420﹣589年,南方更迭频繁,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南京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
A.金陵B.建康C.建业D.应天
17.(1分)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如图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
18.(1分)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 )
A.书桌上有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9.(1分)观察如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该书的作者是( )
A.祖冲之B.顾恺之C.贾思勰D.王羲之
20.(1分)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A.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B.西晋设置书博士,规定用锺繇和胡昭的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C.西晋“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分别是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工具,请分别指出使用这些工具的原始人类的代表?
(2)材料二中铁制农具何时出现?都江堰水利工程主持修建者是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4)根据对两则材料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下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社会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卢生,候生妖言惑众,牵连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今人在事发地立石碑“秦坑孺谷”,以示纪念。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采取的什么措施?汉武帝对儒家什么态度?
(3)尽管材料二与材料三对儒家采取不同的态度,但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目的有何共同之处?
2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美鱼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作用?
(4)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发展经济有何启示意义?
24.(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蒿里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一中曹操的“志”指什么?
(2)你知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这次战役交战的双方是?
(3)结束三国鼎立的是哪一政权?该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有何历史影响?
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
——《汉书•食书》
材料二:(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1)材料一中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体现了魏主的什么政策?还有哪些汉化措施?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这两次改革带给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哪些启示?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江村镇联合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填入下面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共20分)
1.(1分)话剧《北京猿人的原始之恋》第一次把北京猿人的艺术形象搬上话剧舞台。下面的生活场景可能在舞台上出现的是( )
①一群北京人生活在山洞里
②缝制衣服
③烧烤食物
④用石器把树枝削成木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根据材料结合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推断出答案。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过群居生活、狩猎),会使用天然火,D项正确,不会缝制衣服。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人的考点。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
2.(1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原始农业。
【解答】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⑤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3.(1分)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分析】由题干“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有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1分)“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关于秦朝“大一统制度”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实行盐铁专卖B.轻徭薄赋
C.在地方推行郡县制D.建立刺史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秦朝郡县制度的实行以及作用等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三公。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交通上。军事上,修筑长城;实行盐铁专卖,排除AD项,排除B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郡县制度的实行以及作用等知识。
5.(1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该对联中分别说的是何历史事件( )
①牧野之战
②春秋争霸
③长平之战
④巨鹿之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破釜沉舟”“秦”“楚”“卧薪尝胆”“越”“吴”和所学知识可知,上联说的是项羽骁勇善战、以少胜多,④巨鹿之战正确,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忍辱负重,反灭了吴国。②④正确;公元前1046年,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商军倒戈,商朝灭亡;战国时期,战后,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①③不符合对联内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1分)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图,空白处朝代是( )
A.西汉B.三国C.西晋D.东晋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西汉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1分)汉武帝为打击诸侯王的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
A.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B.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统一文字
【分析】本题考查推恩令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A。
B.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B。
C.汉武帝为打击诸侯王的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
D.统一文字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不是汉武帝的措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推恩令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1分)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武帝一统D.高祖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解答】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秀建立东汉与光武中兴的繁盛局面。
9.(1分)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反封侯”。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吏治十分腐败
C.群众关心政治D.政府重用人才
【分析】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根据题干“直如弦,死道边,反封侯”可知;善于谄媚的官员得到重用,B项正确;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与歌谣无关,排除A项;
从所学知识可知,群众关心政治与“童谣”不符;
从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重用人才与“曲如钩,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0.(1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丝绸之路的路线.
【解答】丝绸之路从陕西长安经河西走廊、今天的新疆地区、西亚。途中还经过甘肃天水等地。
故选:A。
【点评】把握和准确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
11.(1分)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分析】本题考查造纸术.
【解答】西汉前期,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西汉时能够用丝絮和麻造纸、用树皮、破布,人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纸的发明和改进.
12.(1分)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相关知识的掌握。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解答】据题干“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根据所学可知,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A、B、D是华佗的成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3.(1分)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
A.都是外来宗教
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的愿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分析】本题考查佛教和道教,知道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解答】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东汉时期,创始人之一叫张陵,称他为“太上老君”,炼制丹药,麻醉人民的思想。佛教和道教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的共同原因是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与影响。
14.(1分)下列关于三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刘备定都成都,国号汉
B.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C.曹丕在洛阳称帝建魏
D.三国时期的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分析】本题考查对三国的描述,把握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20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或蜀汉,孙权称王,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的分裂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在赤壁之战中,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刘备占有四川,B描述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的相关史实。
15.(1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下列朝代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以洛阳为都城的朝代。注意将历史上同类知识和相似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概括归纳,分析比较。
【解答】据所学知,秦朝的都城是咸阳,东汉和西晋的都城在洛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识记中国古代重要朝代的都城所在地。
16.(1分)420﹣589年,南方更迭频繁,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南京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
A.金陵B.建康C.建业D.应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朝建康的今天名称。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南方经历了宋、齐、梁,总称为南朝,人口众多。可知南京是当时的政治,南京在南朝时称为建康;唐亡后;公元229年,改秣陵为建业(282年改建邺),以应天为京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建康,是今南京。
17.(1分)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如图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
【分析】本题以图片“胡人汉服”“汉人胡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表现。由题干图片“胡人汉服”“汉人胡食”,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民族融合的有关内容。
18.(1分)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 )
A.书桌上有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曹植为三国时期的人物。
【解答】《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东晋比三国时期晚。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9.(1分)观察如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该书的作者是( )
A.祖冲之B.顾恺之C.贾思勰D.王羲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祖冲之,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排除A项;
顾恺之,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排除B项;
根据题干信息“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
王羲之,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等知识。
20.(1分)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A.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B.西晋设置书博士,规定用锺繇和胡昭的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C.西晋“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解答】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分别是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工具,请分别指出使用这些工具的原始人类的代表?
(2)材料二中铁制农具何时出现?都江堰水利工程主持修建者是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4)根据对两则材料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下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社会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都江堰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已经学会使用和长期保存火种(天然火);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掌握磨光和打孔技术,最具特色的为彩陶、鹿纹为多;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牛耕出现,并为开发山林。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发挥防洪、水运等作用,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土地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根据对两则材料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故答案为:
(1)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
(2)春秋时期;李冰。
(3)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都江堰等相关史实。
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卢生,候生妖言惑众,牵连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今人在事发地立石碑“秦坑孺谷”,以示纪念。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采取的什么措施?汉武帝对儒家什么态度?
(3)尽管材料二与材料三对儒家采取不同的态度,但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目的有何共同之处?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文字“治理国家以德来感化人民”“则人民将都来归附”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2)根据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从此,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3)根据材料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卢生,诽谤皇帝为由,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卓然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但都是为了巩固。
故答案为:
(1)以德治国。创办私学;在教学中,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巩固封建统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老子和孔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等相关史实。
2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美鱼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作用?
(4)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发展经济有何启示意义?
【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的不同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变化:根据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和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一岁或稔(丰收)。可知,落后变富裕,经济落后发展成为富庶之地。
(2)原因: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相关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出现经济发展的原因有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少战乱;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3)作用:结合所学江南开发的影响相关知识可知,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北趋向平衡。
(4)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的开得出的启示:要重视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引进人才,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故答案为:
(1)变化: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由落后变富裕。
(2)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
(3)作用: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
(4)意义:重视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控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的不同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意义等知识。
24.(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蒿里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一中曹操的“志”指什么?
(2)你知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这次战役交战的双方是?
(3)结束三国鼎立的是哪一政权?该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有何历史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1)依据材料一信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结合所学可知。
(2)由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材料二所描述的著名战役是赤壁之战,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发动了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3)结合所学可知,西晋建立后,公元279年,共六路并进,孙皓投降,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建立者:结合所学可知,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
(4)结合所学可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经济都得到了发展;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志”指:统一全国。
(2)战役:赤壁之战;双方:曹操的军队与孙权和刘备联军。
(3)政权:西晋;建立者:司马炎。
(4)进步还是倒退:是历史的进步;影响: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能力。
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
——《汉书•食书》
材料二:(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1)材料一中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体现了魏主的什么政策?还有哪些汉化措施?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这两次改革带给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哪些启示?
【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以及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这两次改革带给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目的:根据材料“秦孝公用商君”和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2)政策:根据材料“魏主下诏”和结合所学可知,北魏统一北方后,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措施,一从正音”是汉化措施中的禁鲜卑语。
汉化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汉化措施还有:改汉姓,穿汉服。
(3)评价:根据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促进了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启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勇于改革;加强各民族友好交往。
故答案为:
(1)为改变秦国落后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2)禁鲜卑语,学汉语,改官制,通婚姻。
(3)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勇于改革;加强各民族友好交往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也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以及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这两次改革带给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17 9:29:46;用户:娄老师;邮箱:15225657626;学号:48669677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