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216090/0-17052119816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216090/0-1705211981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216090/0-17052119817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共 34 分,实验题,选做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34 分。(1-6 题为单选题,每小题 3 分;7-10 为多选题,每小题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 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牛顿巧妙地运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采用了放大法
B. 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法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卡文迪许巧妙地运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采用了放大法,故A错误;
B.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故B错误;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C错误;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故选D。
2. 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度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2。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动量变化的方向和大小为( )
A. 向下,m(v1-v2)B. 向下,m(v1+v2)
C. 向上,m(v1-v2)D. 向上,m(v1+v2)
【答案】D
【解析】
【详解】选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初动量为
p=mv1
末动量为
p′=-mv2
则该过程的动量变化为
“-”表示动量变化的方向向上(与正方向相反),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长为l0轻杆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绕另一端O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对杆的作用力为2m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
B. 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
C. 小球在最高点时所受的合力3mg
D. 小球在最低点时所受杆的拉力为3mg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对杆的作用力为2mg,因为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杆对小球只能是拉力,等于2mg,所以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3mg.合力提供向心力:,得,AB错误,C正确;
D. 在最低点对小球受力分析,则有,因为做匀速圆周运动,因此可得拉力为4mg,D错误
4. 如图所示,在距离竖直墙面为L=1.2m处,将一小球水平抛出,小球撞到墙上时,速度方向与墙面成θ= 37°,不计空气阻力.墙足够长,g取10m/s2,sin37°=0.6,cs37°=0.8,则( )
A. 球的初速度大小为3m/s
B. 球撞到墙上时的速度大小为4m/s
C. 若将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小球可能不会撞到墙
D. 将初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小球撞到墙上的点上移了0.3m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球做平抛运动,据题有,,联立解得:
,
故A正确;
B、球撞到墙上时的速度大小为:
故B错误;
C、若将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根据知,由于墙足够长,小球水平位移仍能等于L,小球一定会撞到墙,故C错误;
D、将初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小球运动时间:
撞墙时下落的高度为:
原来下落的高度为:
所以小球撞到墙上的点上移:
故D错误。
5. 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直立在地面上的钢管从顶端由静止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该消防队员( )
A. 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
B. 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2∶1
C. 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D. 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4
【答案】C
【解析】
【详解】A.设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由位移公式
可得
故A错误;
B.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都为,则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B错误;
C.由可知加速度大小和时间成反比,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2倍,所以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故C正确;
D.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平均速度大小相等,位移大小之比等于时间之比为1∶2,故D错误。
故选C。
6. 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 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与M 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 a、b两球分别由 A、B 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 AM、BM 运动到M 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 M 点。则( )
A. a 球最后到达 M点
B. b 球最后到达 M点
C c 球最后到达 M点
D. 三球同时到达M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令M点到竖直墙壁的间距为x,倾斜轨道与水平面夹角为,则有
解得
由于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 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知
根据上述可知
对于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 M 点过程有
解得
则有
可知,b 球最后到达 M点。
故选B。
7. 如图所示,A是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B、C是同一平面内两颗人造卫星,B位于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是地球同步卫星.已知第一宇宙速度为υ,物体A和卫星B、C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周期大小分别为TA、TB、TC,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
C. = >D. <<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ωA=ωC,根据v=rω,C的线速度大于A的线速度.根据得B的线速度大于C的线速度,故A错误,B正确;
CD.卫星C为同步卫星,所以TA=TC,根据得C的周期大于B的周期,故C正确,D错误.
【点睛】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根据v=rω,a=rω2比较线速度的大小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比较B、C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加速度大小.
8. “儿童蹦极”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悬点等高、完全相同的两根橡皮绳.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明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夹角为6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每根橡皮绳的拉力为mg
B. 若将悬点间距离变小,则每根橡皮绳所受拉力将变小
C. 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在腰间断裂,则小明此时加速度a=g
D. 若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悬点等高、完全相同的两根非弹性绳,则小明左侧非弹性绳在腰间断裂时,小明的加速度a=
【答案】B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考查力的平衡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根据弹性绳、非弹性绳的特点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计算可得.
【详解】两根橡皮绳上的拉力大小相等,设每根橡皮绳的拉力为F,则
2Fcs30°=mg,
则:
F=
故A错误;
B. 当合力一定时,两分力夹角越小,分力越小,所以将悬点间距离变小,每根橡皮绳所受拉力将变小,故B正确;
C. 弹性绳上的弹力不会突变,小明左侧橡皮绳在腰间断裂,左侧绳子拉力该瞬间不变,重力不变,则小明此时所受的合力与原来左侧橡皮绳拉力等大反向,加速度
,
故C错误;
D. 若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悬点等高、完全相同的两根非弹性绳,则小明左侧非弹性绳在腰间断裂时,
左侧绳子拉力瞬间变为零,右侧绳子的垃力发生突变,将重力沿绳垂直绳分解,沿绳方向该瞬间合力为零,垂直绳子方向合力为mgsin30°,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可得小明加速度:
a=
故D正确.
【点睛】当合力一定时,两分力夹角越小(越大),分力越小(越大),弹性绳子上的拉力不能突变,非弹性绳子上的拉力能突变.
9. 轻绳一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块P连接,另一端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圆环Q连接,Q从静止释放后,上升一定距离后到达与定滑轮等高处,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意时刻Q受到的拉力大小与P的重力大小相等
B. 任意时刻P、Q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满足
C. 物块P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
D. 当Q上升到与滑轮等高时,它的机械能最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P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则绳的拉力大小小于P的重力大小,即Q受到的拉力大小小于P的重力大小。后向下减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拉力大小大于P的重力大小。故A错误;
B.将圆环Q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则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等于P的速度。轻绳与杆的夹角为θ时,由速度的分解可得
所以。故B正确;
C.圆环Q和物块P被一根轻绳相连,一开始圆环Q加速运动,绳上拉力竖直方向的分力大于重力。之后随着圆环Q上升,拉力竖直方向的分力逐渐减小,经过中间某一位置时,拉力竖直方向的分力等于重力。之后,拉力竖直方向的分力小于重力,圆环Q做减速运动。所以物块P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
D.圆环Q上升到与滑轮等高前,绳子的拉力做正功,Q机械能增加。圆环Q上升到与滑轮等高之后,绳子拉力做负功,Q机械能减小。所以Q上升到与滑轮等高时,机械能最大。故D正确。
故选BD。
10. 如图所示为汽车的加速度a和车速的倒数的关系图象。若汽车质量为2×103kg,它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且行驶中阻力恒定,最大车速为30m/s,则( )
A. 汽车所受阻力为6×103N
B. 汽车的牵引力最大值为6×104N
C. 汽车的额定功率为6×104W
D. 汽车匀加速所需时间为5s
【答案】CD
【解析】
【详解】AC.设汽车的额定功率为P,由图知,汽车的最大速度为30m/s,此时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F=f
则有
P=f×30
又时,加速度
a=2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得
联立解得
f=2×103N,P=6×104W
故A错误,C正确;
B.汽车匀加速达到额定功率后,随着速度的增大,牵引力减小,因此匀加速启动阶段牵引力最大,由图知时,汽车匀加速达到额定功率,此时有
解得
故B错误;
D.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10m/s,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故D正确。
故选CD。
二、实验题(14 分)
11. 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采用所示的装置:
(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半径为;被碰小球质量为,半径为,则_________。
A., B.,r1
A.直尺 B. 秒表 C.天平 D.弹簧测力计
(3)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如果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答案】 ①. C ②. AC##CA ③.
【解析】
【详解】(1)[1]根据题意,由实验原理可知,两小球发生对心正碰,则有
避免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则有
故选C。
(2)[2]若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则有
两球碰撞后做平抛运动,且下落高度相同,则飞行时间相等,两边同时乘以相同时间有
整理可得
可知,需要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和小球落点到点的距离,一定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天平和直尺,不需要秒表和弹簧测力计。
故选AC。
(3)[3]由(2)分析可知,如果满足关系式
则说明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12.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做多个力学实验。
(1)某同学用此装置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乙所示,则____________________mm。测出小车静止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x,从光电计时器上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2)若继续用此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使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成倍增加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要求小车都由静止释放。
①如果实验时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记为t,通过描点作出图像来反映合力做的功与t的关系,则下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______________
A.调整长木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
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保持小车(包括遮光条)和重物的质量不变
【答案】 ①. 5.50 ②. ③. D ④. C
【解析】
【详解】(1)[1]由图乙可知,遮光条的宽度为
[2]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由运动学公式有
联立解得
(2)①[3]根据题意,由动能定理有
可知
故选D。
②[4]AB。无论重物的质量如何,轨道是否水平,每次拉力大小一定相等,不必计算拉力大小,因此不必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也不必调整轨道水平,故AB错误;
C.由于该实验是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的关系即可,则需要保证每次小车静止释放和保持小车(包括遮光条)和重物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三.计算题(38 分)
13. 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底端与半径R=0.4m的光滑半圆轨道BC平滑相连,O为轨道圆心,BC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C两点等高。质量m=1kg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等高的D点,g取10m/s2,sin37°=0.6,cs37°=0.8。
(1)求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
(2)若使滑块恰好能到达C点,求滑块从A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0。
【答案】(1)Wf=-4J;(2)
【解析】
【详解】(1)对物块,从A到D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2)物块恰好到达C点,则有
解得
vC=2m/s
对物块,从A到C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14. 如图所示,汽车货箱的长度L=6m,货箱中有一质量m=40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它到货箱后壁的距离L1=1m。已知货物与货箱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重力加速度g=10m/s2。
(1)若汽车以2m/s2加速度启动,求货物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若汽车缓慢启动,货物与汽车无相对滑动,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前方红灯,司机以4m/s2加速度开始刹车直到停止(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通过计算判断汽车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停止的过程中,货物是否与货箱前壁发生碰撞,若未发生碰撞,此时货物与货箱前壁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f =80N;(2)未相撞,d= 1.875m
【解析】
【详解】(1)依题意,汽车加速度
a1=2 m/s2 <μg=3m/s2
可知货物随汽车一起加速运动,货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f=ma1=80N
(2)汽车刹车加速度
a2=4m/s2>μg=3m/s2
可知货物与汽车相对滑动,货物减速的加速度
a3=μg=3m/s2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
汽车前进的距离
货物减速前进的距离
则,货物相对汽车向前运动的距离
即货物与货箱前壁未发生碰撞,此时货物与货箱前壁的距离为
15. 如图所示,两形状完全相同的平板A、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2m。平板B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P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P点到平板B左端点Q的距离为L。物块C置于平板A的最右端,质量为m且可视为质点。平板A、物块C以相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平板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平板A、B粘连在一起,物块C滑上平板B,运动至P点开始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相对于平板B静止在其左端Q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平板B的P点右侧部分为光滑面,P点左侧部分为粗糙面,物块C与平板B粗糙面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平板A、B刚碰完时的共同速率v1;
(2)物块C与平板B粗糙面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在上述过程中,系统的最大弹性势能Ep及C物块第二次通过P点时的速度。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A 与 B 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有
mv0=(m + 2m)v1
解得
(2)设三者的共同速度为v2,对A、B、C构成的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2mv0=4mv2
在A 与 B 碰后到三者达到共同速度过程,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有
解得
(3)A 与 B 碰后到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有
解得
设C第二次通过P点时,C,B的速度分别为v3、v4,从弹簧压缩到最短到C物块第二次通过P点过程,对A、B、C构成的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4mv2=mv3 + 3mv4
根据能量守恒有
解得
四、选做题(14 分。其中选择题有两个正确选项)
16. (有两个正确选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
B. 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 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答案】AD
【解析】
【详解】A.一定质量的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水变成水蒸气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故A正确;
B.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气体分子密集程度有关,故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
C.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错误;
D.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则温度升高,理想气体内能由温度决定,所以气体内能增大,再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气体的体积增大则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所以它一定从外界吸热,故D正确。
故选AD。
17. 如图所示,一个粗细均匀的平底网管水平放置,右端用一橡皮塞塞住,气柱长20 cm,此时管内、外压强均为1.0×105Pa,温度均为27℃;当被封闭气体的温度缓慢降至-3℃时,橡皮塞刚好被推动;继续缓慢降温,直到橡皮塞向内推进了5 cm.已知圆管的横截面积为4.0×10-5m2,橡皮塞与网管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大气压强保持不变.求:
(1)橡皮塞与圆管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2)被封闭气体最终的温度.
【答案】(1)0.4N.(2)202.5K.
【解析】
【详解】(1)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
解得:
对橡皮塞分析:
解得:
(2)气体后来发生等压变化,由
解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