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地区(五四制)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地区(五四制)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9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行船B. 远树C. 河岸D. 山峰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B.研究对象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所以不能选择远树为参照物,不符合题意;
CD.远处的树与河岸、山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 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 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 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体积
D. 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书本的长度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刻度尺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
B.橡皮的质量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天平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
C.鹅卵石的体积是一定的,可以通过量筒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早中晚气温有差别,人的体温也因此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不能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去平均值,减小误差;只能多次测量某个时刻的体温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青山为参照物的
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调来判别的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C.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鹊声”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
D.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楼台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是相对于船来说的,是以船为参照物,故A错误;
BC.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时音色也不同,诗人能够分辨出“钟声”和“鹊声”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故B错误,C正确;
D.“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4. 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放在钟罩内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云在水中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潭清疑水浅”,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云在水中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6.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 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 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
B.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完成实验,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光屏承接不到,故C错误;
D.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关于凸透镜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B. 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
C. 远视镜片是凸透镜
D. 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眼需配戴凸透镜矫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利用的是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凸透镜也可成虚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是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B. 如图: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C. 如图: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缩小、倒立的D. 如图: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图: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是表示矫正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故A错误;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凸透镜并非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放大镜是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位于2倍焦距外,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不是反射光消失了,故D错误。
故选C。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距离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
v=30cm=2f
则
f=15cm
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2cm处时,此时物距
u=12cm
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0. 磅秤测量的是( )
A. 重力B. 密度C. 质量D. 体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密度计测量密度,故B不符合题意;
C.日常生产生活实际中使用的磅秤是测量质量的工具,C不符合题意;
D.量筒是测量物体体积,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11. “质量可能与体积有关”这是科学探究的( )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
C.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D.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答案】B
【解析】
【详解】“质量可能与体积有关”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 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 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 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根据公式讨论可知,密度变小,A错误;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体积变大,由公式讨论可知,密度变小,B错误;
C.粉笔是固体,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也相应的减小,密度不变,C错误;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不变,由公式讨论可知,密度变大,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 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时,就不能是受力物体
C.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D. 物体只有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力总保持静止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推、拉、挤、压等作用,则它们之间就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错误;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故C正确;
D.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并不是受力才能运动,且受力的物体也可能不会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4. 周末,小明骑自行车去书法广场感受书法的笔精墨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停止蹬车后车会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 紧急刹车时,小明由于惯性会向前倾
C. 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D. 站在水平广场上的小明,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停止蹬车后车会停下来,是因为车子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紧急刹车时,小明的下半身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小明会向前倾,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把手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站在水平广场上的小明,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为0,所以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车在斜面上只受重力作用
B. 小车到达斜面底端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小,是因为小车不受力
D.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小车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小车到达斜面底端不能立即停下来,由于小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故B错误;
C.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小,是因为小车受到阻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理解与应用 (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第20题4分,共14分)
16. 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或“>”),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m/s,当t=4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m。前20s内,乙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m。
【答案】 ①. > ②. 20 ③. 200 ④. 200
【解析】
【详解】[1] [2]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甲=55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100m,甲车的速度
在t乙=20s时,乙车行驶的路程
s乙=400m-200m=200m
乙车的速度
比较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3] [4]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甲乙相遇后再经过20s,甲车行驶了
800m-400m=400m
乙车行驶了
600m-400m=200m
两车相距
Δs=400m﹣200m=200m
17. 跳广场舞时,优美的舞曲声是靠扬声器中“纸盆”的____产生的,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 ①. 振动 ②. 声源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舞曲声是靠扬声器中“纸盆”的振动产生的。
[2]音箱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8. 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落实“入校前体温检测”制度,各中小学校配备了“测温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进行测量的。现在儿童青少年电子产品使用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率,近视眼需要佩戴_______透镜矫正视力。
【答案】 ①. 红外线 ②. 凹
【解析】
【详解】[1]据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所以测温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
[2]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佩戴后,可使射入眼睛的光线分散,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
19.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内氧气需求量越来越大。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变小 ②. 变小
【解析】
【详解】[1][2]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将变小,由于剩余的氧气又能充满钢瓶,使氧气的体积不变,由ρ=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
20. 如图所示,一个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它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静止的足球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支持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作用点在球心的位置。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1. 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
(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3)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4)如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放大的像,则一定是_______、放大的实像,应用于_______。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10.0 ③. 左 ④. 缩小 ⑤. 倒立 ⑥. 实 ⑦. 倒立 ⑧. 投影仪
【解析】
【详解】(1)[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便于观察光屏接收蜡烛成的像。
(2)[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则此时的像距等于物距,都等于2f,即20.0cm=2f,则f=10.0cm。
(3)[3] [4] [5] [6]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减小,所以应把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由于此时的物距为35cm,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7] [8]如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则该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22.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其做法错误之处是没有把______放到正确位置;
(2)小明纠正上述错误后,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
(3)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当有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平衡,则石块质量为______g。在量筒内倒入适量水。该石块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______ cm3,此石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
【答案】 ①. 游码 ②. 右 ③. 38.4 ④. 15.0 ⑤. 2.56×103
【解析】
【详解】(1)[1]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其次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归零,最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再进行测量。
(2)[2]天平没有称量物体,游码没有归零时,天平平衡;将游码归零后,说明左盘下沉,右盘上翘,此时应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
(3)[3]如图乙所示,天平标尺分度值为0.2g,游码左端在3.4g处,则石块质量
m=20g+10g+5g+3.4g=38.4g
[4]如图丙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0.0mL,放入石块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45.0mL,则石块的体积
V=45.0mL-30.0mL=15.0mL=15.0cm3
[5]石块的密度
23. 探究与斜面相关的实验:
(1)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发现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减小,小车向前滑行的距离_______;
(2)伽利略对类似实验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_______。他进一步推测: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这时物体将永远以不变的速度永恒运动下去;
(3)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_______时,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状态。是因为物体具有_______,也说明物体的运动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4)前后两次都从顶端静止滑下,是为了控制刚到在水平面上两次滑行的_______相同,去掉棉布后小车在水平面上运行时摩擦力_______,是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摩擦力的。
【答案】 ①. 增大 ②. 慢 ③. 不受力 ④. 静止 ⑤. 匀速直线运动 ⑥. 惯性 ⑦. 不需要 ⑧. 速度 ⑨. 减小 ⑩.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
【详解】(1)[1]去掉棉布后,木板相对于棉布更光滑,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较小,运动的距离更远。
(2)[2]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据此推理可知: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运动的无限远,即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3][4][5]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结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条规律叫作牛顿第一定律。
[6][7]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也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8]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这样比较小车的运动距离才有意义。
[9][10]去掉棉布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小了,则小车在水平面上运行时摩擦力减小。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个小题,24题5分,25题15分,共20分)
24. 在一次爆破中,点火者点燃引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当跑到离爆炸点600m远的安全区时,炸药恰好爆炸.若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5cm/s,求引火线的长度。
【答案】75cm
【解析】
【详解】解:由得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
导火线燃烧所用时间
t2=t1=150s
由得引火线的长度
s2=v2t2=0.5cm/s×150s=75cm
答:引火线的长度为75cm。
25. 体积是1L()的水结成冰后,()求:
(1)体积的变化;(保留整数)
(2)这块冰所受的重力。
【答案】(1)111cm3;(2)10N
【解析】
【详解】解:(1)水的体积
由可得水的质量
因为水结冰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所以冰的质量
由可得冰的体积
水结冰后,体积变化了
(2)这块冰所受的重力
答:(1)体积的变化为;
(2)这块冰所受的重力为10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五四制)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地区(五四制)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