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 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结构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需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考号,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考号、姓名及考场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202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运用的研究方法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
A. 土地资源的清查B. 观察细胞的结构
C. 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D.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属于调查法。
【详解】A.土地资源的清查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按规定的目的,通过测量、测树、遥感及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系统地收集、处理土地资源的有关信息和过程,属于调查法,A正确。
B.观察细胞的结构属于观察法和实验法结合,B错误。
C.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改变了蚯蚓的生活环境,属于实验法,C错误。
D.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是探究在不同环境下种子的萌发情况,运用的方法是实验法,D错误。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故选A。
2. 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老虎生活的整个公园B. 草原上的全部昆虫
C. 农田中的全部庄稼D. 树林中的全部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公园包括了生活在其中的所有生物及它们生存的环境,故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全部昆虫只是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的部分消费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全部庄稼只是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的部分生产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全部植物只是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的生产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组成示意图,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阳光→树→虫→鸟B. 树→虫→鸟
C. 树→细菌和真菌D. 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根据分析,“阳光→树→虫→鸟”中包含了非生物部分,不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要求,A错误。
B.根据分析,该选项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要求,B正确。
CD.根据分析,“树→细菌和真菌”和“树→虫→鸟→细菌和真菌”中都包含了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不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要求,CD错误。
故选B。
4. 某地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铺设地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B. 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将减少D. 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不受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A正确。
B.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人为的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导致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B正确。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人为的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会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减少,C正确。
D.在广场上铺设地砖,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导致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食物缺乏等,影响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D错误。
故选D。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5.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②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③生物圈是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④生物圈是指某种生物的活动范围⑤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
A. ①④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正确。
②③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的统一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活动范围。因此生物圈不是整个地球,是位于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
⑤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正确。综上所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某次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使用的物镜是10×,若要使观察的物像放大100倍,则应选用的目镜是
A. 20×B. 15×C. 10×D. 5×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已知物镜放大倍数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倍,求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100/20=10(倍),所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7. 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反光镜。
【详解】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①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④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观察,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③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②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若要观察叶绿体,可以选取的材料是( )
A. 洋葱鳞片叶B. 蚕豆根尖C. 菠菜叶D. 番茄果肉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绿体存在于某些植物细胞中,主要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的细胞。
【详解】A.洋葱鳞片叶是植物细胞,但没有叶绿体,错误。
B.蚕豆根尖在根生长在地下,没有叶绿体,错误。
C.菠菜叶有丰富的叶绿体,正确。
D.番茄果肉没有叶绿体,错误。
【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某些细胞中,而线粒体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
9. 牵牛花五颜六色,是因为花中含有的花青素可以随着细胞液的酸碱度改变颜色。花青素主要存在于牵牛花细胞的( )
A. 细胞质中B. 叶绿体中C. 线粒体中D. 液泡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
【详解】A.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能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C不符合题意。
D.液泡存在于细胞质中。液泡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就在液泡中,因此花青素存在于牵牛花细胞的液泡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2017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下图是两只猕猴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使用了克隆技术B. “中中”、“华华”与B猴长得最像
C. C猴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D. 这个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
【答案】B
【解析】
【分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详解】A.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中中”和“华华”培育过程应用了克隆技术,A正确。
B.细胞核中含有主要的遗传物质,小猕猴的主要性状最像提供细胞核的A猕猴。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主要的遗传物质DNA,DNA上有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因而用的哪只猴的细胞核,克隆出的小猴就最像哪只猴,故“中中”、“华华”与A猴长得最像,B错误。
C.C猴是代孕母猴,为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C正确。
D.在克隆猴“中中”、“华华”的培育过程中,由A猴提供细胞核,B猴提供去核卵细胞,C猴是代孕母猴,“中中”、“华华”的相貌与A猴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B。
11. 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在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 24条B. 12条C. 48条D. 8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所以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
(2)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
【详解】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如果某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数目为24条”,那么在细胞分裂后的染色体数目是24条 。因此,在细胞分裂后的染色体数目是24条,故选A。
【点睛】掌握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2. 骨髓干细胞经诱导可形成胰岛样细胞,完成该过程所进行的生命活动主要是
A. 细胞生长B. 细胞成熟C. 细胞分化D. 细胞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A.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A错误。
B.细胞成熟是指细胞从原始细胞发育至成熟细胞的过程,B错误。
C.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骨髓干细胞经诱导形成胰岛样细胞,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正确。
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分化的含义。
13. 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 眼虫B. 变形虫C. 新型冠状病毒D. 酵母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A.眼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常常生活在水沟、池沼或溪流之中,A不符合题意。
B.变形虫,单细胞动物,分布广,通常在污水、池塘或湿土中生活,B不符合题意。
C.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其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属于单细胞生物,C符合题意。
D.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下列不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A. 水绵B. 满江红C. 衣藻D. 石花菜
【答案】B
【解析】
【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藻类植物光合作用较弱,但是数量极多,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藻类。
【详解】ACD.水绵、衣藻及石花菜都属于藻类植物,其中,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多细胞藻类植物,衣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石花菜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植物,ACD不符合题意。
B.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是一种绿肥作物 ,常见于稻田或水池中,因其与固氮藻类共生,故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是稻谷的优良生物肥源;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是畜禽的优良饲草来源。还可药用,能发汗,利尿,祛风湿,治顽癣,B符合题意。
故选B。
15. 蕨类植物的植株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有害气体反应不敏感B. 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
C. 大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D. 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依靠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依靠孢子繁殖。
【详解】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熟练掌握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仔细分析题意,应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16. 松树和桃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 松树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B. 松球果包被着果实
C. 松树没有果实,种子是裸露的
D. 松球果由木质的鳞片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据此作答.
解:桃树和松树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但桃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松树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7. 下列关于玉米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皮保护胚B. 胚乳储藏养料
C.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D. 子叶能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玉米种子其实是果实,由果皮和种皮、胚(胚乳和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共同组成)三部分结构构成。
【详解】A.结合分析,玉米种子的胚是由其外的果皮和种皮共同保护,A正确。
B.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其组成部分——胚乳是其储存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B正确。
CD.在一个完整种子中,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其中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新植株幼体,C正确,D错误。
故选D。
18. 种子的休眠有利于( )
A. 营养物质的积累B. 吸收各种营养
C. 渡过恶劣的环境D. 营养物质的制造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休眠是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原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详解】种子休眠对于植物本身来说,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或者说是种子抵抗不良条件的一种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一般而言,在温暖多湿的热带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温和,种子具有易发芽的特性,其休眠期短或没有休眠期。因为在这样的地区时常都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环境条件。 而在冷热交替的北方地区,气候条件多变,种子要经过一些时间的休眠才能萌发,主要是在秋季形成种子后到翌年春发芽,从而避免了冬天严寒的伤害。这是植物长期进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所以种子休眠有利于种子渡过恶劣的环境。
故选C。
【点睛】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19.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他将三粒具有较强活力的蚕豆种子分别置于空气中(种子1)、水面(种子2)、水中(种子3),并将烧杯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两粒种子之间的对照条件是空气
B. 2、3两粒种子之间的对照条件是水分
C. 三粒种子中,种子2可能会萌发
D. 这个实验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详解】A.1、2两粒种子之间唯一的不同是水分,因此对照条件是水分,A错误。
B.2、3两粒种子之间唯一的不同是空气,因此对照条件是空气,B错误。
C.三粒种子中,种子2可能会萌发,2满足了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C正确。
D.通过对比1、2两粒种子,得出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通过对比2、3两粒种子,得出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空气,D错误。
故选C。
20. 在植物叶芽的结构中,芽轴将发育为( )
A. 茎B. 新枝C. 新芽D. 幼叶
【答案】A
【解析】
【分析】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
【详解】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李奶奶想移栽一株月季,下列做法不利于月季成活的是
A. 移栽后遮阳通风B. 将根部清洗干净C. 去除部分枝叶D. 选择傍晚或阴雨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与光照、温度、大气湿度、二氧化碳强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详解】A.移栽后遮阳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A不符合题意。
B.将根部清理干净,有可能损伤幼根和根毛,不利于植物成活,B符合题意。
C.去掉部分枝叶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C不符合题意。
D.选择傍晚或阴雨天,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成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22. 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后,进行受精的部位是( )
A. 柱头B. 花柱C. 花粉管D. 胚珠
【答案】D
【解析】
【分析】双受精是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的过程。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所特有的受精现象。
【详解】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2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因此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后,受精的部位是胚珠。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双受精的过程。
23. 在水稻开花时节,如果阴雨连绵,水稻会出现籽粒空瘪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不足缺少营养B. 下雨影响传粉
C. 阴雨天气病虫害多D. 下雨影响开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朵花在完成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中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过程)作用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果实。
【详解】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因此在水稻开花时节,如果阴雨连绵,水稻会出现籽粒空瘪现象,导致减产,其主要原因是下雨影响传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 如图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金鱼藻上方有气泡产生
B. 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火柴复燃
C. 试管内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将金鱼藻脱色后滴上碘液变蓝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如题干中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金鱼藻上方有气泡产生,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火柴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快要熄灭的火柴迅速复燃,说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此实验证明了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开始后不可能有的现象是试管内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而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到碘液变蓝,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 下列措施与增强植物体光合作用无关的是( )
A.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B. 在蔬菜大棚内喷施二氧化碳
C. 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D. 蔬菜大棚里装上夜灯,增加光照时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应该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入手进行考虑,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内因主要有色素的含量和酶的数量。
【详解】A.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是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与光合作用有关,A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与光合作用有关,B正确。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是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与光合作用无关,C错误。
D.蔬菜大棚里装上夜灯,增加光照时长,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增加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D正确。
故选C。
26. 下列关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 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C. 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来源D. 可以分解其他生物的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BC.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产者,ABC正确。
D.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将生物遗体中有机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来制造有机物,D错误。
故选D。
27. 要检验一株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是否释放出了二氧化碳,必需的条件是( )
A. 要用一株叶片多的植物B. 要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C. 把植株淹没在水中D. 用一株幼小的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表:
【详解】根据分析,由于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为避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因此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必须要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8.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B. 分解有机物
C. 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松土可以促进根的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A.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C.根据分析,呼吸作用是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BC正确。
D.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氧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A。
29. 北方地区部分居民过冬时,在自家修建的地窖中储存新鲜蔬菜。地窖密封较长时间后再次打开,进入前需先向地窖内通风,否则会使人胸闷甚至窒息,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
A. 消耗了地窖内的二氧化碳B. 使地窖内变得阴暗潮湿
C. 降低了地窖内的温度D. 消耗了地窖内的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所学的知识知道:因为活着的植物需要能量,所以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详解】地窖内储存的蔬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为增加地窖内氧气的浓度,进入前要通风,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0. 下列关于大面积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 吸附灰尘,降低噪音B. 维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
C. 造成动物栖息地减少D.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④调节气候等。
【详解】A.绿色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降尘、杀灭细菌、衰减噪声、监测环境污染等多种环境保护作用,A正确。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正确。
C.森林栖息地是指由树木和其他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森林栖息地通常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如果实、种子、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森林栖息地还提供了庇护所和保护动物免受天气和捕食者的侵害。许多动物,如猴子、松鼠、鸟类和大型猫科动物,都依赖于森林栖息地,C错误。
D.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即森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小题,共30分)
31.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并回答问题:
(1)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水分等,说明杂草与水稻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如果不及时给水稻施肥,水稻会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这体现了生物哪一特征?_____________。
(2)生物圈中素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气候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其中分布许多种沼泽植物,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
(3)在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将秸秆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再供给大豆、玉米利用,并产生沼气供人们使用。其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_______者这一角色。
【答案】(1) ①. 竞争 ②.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①. 湿地生态系统 ②. 环境影响生物
(3)分解
【解析】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蚀性动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
【小问1详解】
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因此,争夺阳光、水分等的杂草与水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淀粉等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因此,“不及时给水稻施肥,水稻会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这一生物的特征。
【小问2详解】
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
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气候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其中分布许多种沼泽植物,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小问3详解】
大多数微生物都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都属于分解者。所以,大多数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甲烷菌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对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属于分解者。
32. 下图1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步骤,图2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_____和_____。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
(3)图1中染色时,用吸水纸在载玻片另一侧反复吸引的目的是_______。
(4)图2视野中出现了明显的气泡,这可能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1中_____(填字母)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答案】(1) ①. 细胞壁 ②. 液泡
(2)清水 (3)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使染色更充分
(4)A
【解析】
【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滴、撕 、展 、盖、 染 、吸。
2.细胞和气泡的区别: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会变形、会移动;而细胞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不变形、不移动。
【小问1详解】
洋葱内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所以,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
【小问2详解】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保持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活性并维持其正常形态。
【小问3详解】
为了便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细胞标本的全部。可见,图1中染色时,用吸水纸在载玻片另一侧反复吸引的目的,是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或使染色更充分)。
【小问4详解】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可见,图2视野中出现了明显的气泡,这可能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1中A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33. 小红在学习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后,把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进行了对比,请你帮助她完成下列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与高等动物比较,它们都有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___→生物体。
(2)小红观察玉米的一生,发现在它的一生中出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其中属于营养器官的是______;而高等动物却有很多器官。
(3)植物体和动物体分别都具有四大组织,剥开桔子皮有一层白色筋络,这些“筋络”属于____组织;人的_____组织的功能是收缩和舒张,引起运动。
(4)人体的许多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共同构成了______,它们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1)细胞→组织→器官
(2)根、茎、叶 (3) ①. 输导 ②. 肌肉
(4)系统
【解析】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小问1详解】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小问2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
【小问3详解】
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使机体产生运动。因此,植物体和动物体分别都具有四大组织,剥开桔子皮有一层白色筋络,这些“筋络”属于输导组织;人的肌肉组织的功能是收缩和舒张,引起运动。
【小问4详解】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因此,人体的许多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共同构成了系统,它们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34. 下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组成桃花的____(填“雄蕊”或“雌蕊”)。
(2)桃花完成受精作用后,图中______(填序号)会进一步发育成种子,由种子和____共同构成果实。
(3)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_______的无机盐。
(4)收获后的桃子要在低温条件下储藏,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雌蕊 (2) ①. ⑤ ②. 果皮
(3)氮、磷、钾 (4)降低(或抑制)呼吸作用强度(意近即可)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子房壁,⑤胚珠。
【小问1详解】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其中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①柱头、②花柱和③子房,子房内有胚珠。
【小问2详解】
一朵花在完成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中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过程)作用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凋落,只有③子房继续发育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的⑤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发育成胚乳。因此,果实是由种子和果皮共同组成。
【小问3详解】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小问4详解】
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此,低温储存收获的桃子的目的是抑制桃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5. 水是生命之源,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绿色植物也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下图1为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图2为叶片下表皮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根尖的[①]_______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______(填“筛管”或“导管”)运送到植物体各处。
(3)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外界空气中,植物的该生理作用能促进水和______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图2中,由[①]保卫细胞围成的[②]______是植物散失水分的“门户”。
(5)从植物生理的角度分析,“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是由于_______。
【答案】(1)成熟区 (2)导管
(3)无机盐 (4)气孔
(5)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周围环境空气的温度,提高空气的湿度(意近即可)
【解析】
【分析】题图①中,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题图②中,①保卫细胞,②气孔。
【小问1详解】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和①成熟区。其中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
【小问2详解】
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小问3详解】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
【小问4详解】
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小问5详解】
绿色植物对于自然界和人类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大树枝叶遮挡了阳光的照射,使人在树下感觉凉爽;植物还能进行蒸腾作用,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可以带走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此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使空气清新。因此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36. 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叶片进行暗处理;
②叶片C部分遮光后,光照4小时;
③取下叶片进行酒精隔水加热;
④用清水漂洗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
(1)对叶片遮光时,某同学不小心将叶片的主叶脉折断(如上图),结果A处实验现象不符合假设。这是因为折断主叶脉,切断了叶脉中运输水分的结构,使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由此他们推测: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_________。
(2)折断主叶脉后,该实验就形成了两组对照实验,其中叶片的B处和C处作对照,变量是_______。
(3)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______处,滴加碘液是为了检测光合作用是否产生________。
(4)某小组成员提出:即使不进行步骤①的操作,实验结果还是一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 (2)光照##光
(3) ①. B ②. 淀粉
(4)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会影响实验结果(意近即可)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主要器官是叶。其实质是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
【小问1详解】
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水在叶片中由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割断主叶脉后,叶脉中导管被割断,因此叶片的A区缺乏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即A处实验现象不符合假设。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C部位遮光,B部位未遮光,这就形成了以光(光照)为唯一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
【小问3详解】
结合分析,根据题图,只有B处满足了光合作用的所有条件,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故当我们经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可以看到B处变蓝色,这是因为碘遇淀粉变蓝色,也就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小问4详解】
不经过①暗处理,则会导致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没有被全部消耗和转运。会造成ABC三个部位都含有淀粉,当我们经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可以看到三处都变蓝色。即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会影响实验结果。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 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结构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