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直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直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B. 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C. 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A.岸边柳枝发出嫩芽,并有新叶长出,表明生物能够生长,A错误。
B.鲸需氧时常露出水面进行换气,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鲸具有新陈代谢(呼吸)的生物特征,B正确。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A。
2. 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正确。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B.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B错误。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C错误。
D.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长开花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3.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示显微镜结构和镜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动c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B. 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③
C. 观察时,视野中的异物一定位于a或e上
D. 对光时,应转动d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转换器、e物镜、f遮光器、g反光镜。据此答题。
【详解】A.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④,B错误。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a目镜、e物镜或玻片标本,C错误。
D.对光时,应转动d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错误。
故选A。
4. 以无色洋葱为材料,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需要准备的液体材料有( )
①清水②碘液③生理盐水④酒精
A. ①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可概括为:一擦、二滴、三取、四展,五盖、六染。
【详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准备的液体材料有: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①清水;若以无色洋葱为材料,则在观察前应用②碘液染色,滴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故选B。
5. 朝天椒是一种辣椒,味道极辣,它的辣味物质来自果肉细胞的( )
A. 细胞壁B. 液泡C. 线粒体D. 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液泡位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中央,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与细胞失水和吸水有关。
【详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液泡位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中央,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辣椒的辣味物质等,B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2023年“兔”飞猛进,为迎接新年,小王种植了水仙花,关于兔和水仙花在结构层次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仙花的叶由表皮、叶肉、叶脉构成,属于组织
B. 兔的四种基本组织是由受精卵开始分裂、分化来的
C. 水仙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 兔的唾液腺主要是保护组织,可以分泌唾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动物体和植物体从细胞到个体在结构层次上相比,动物体多了系统。
【详解】A.水仙花的叶由表皮、叶肉、叶脉构成,叶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A错误。
B.兔的四种基本组织是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B正确。
C.水仙花属于植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C错误。
D.构成唾液腺的主要是上皮组织,可以分泌唾液,D错误。
故选B。
7.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藕断丝连”中的“丝”来自植物体的营养组织
B. 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说明皮肤内有神经组织
C. 给栽培的果树木质部打针输液,是为了输入有机物
D. 剥去树皮破坏了导管,植物会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藕断丝连”中的“丝”来自植物体的输导组织,A错误。
B.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所以,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说明皮肤内包含了神经组织,B正确。
C.给移栽的植物果树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C错误。
D.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内侧的韧皮部,如果树皮被环剥,筛管被割断,树根得不到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导致树木死亡。所以,剥去树皮破坏了筛管(不是导管),植物会死亡,D错误。
故选B。
8. 如图是植物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是( )
A. 甲图中的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玉米种子与甲相比,多了胚乳这个结构
B. 乙图中的a、b是由甲图中的②发育而成
C. 丙图中的①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a
D. 丁图中的结构c和d可以使根不断伸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甲是菜豆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图乙是一个枝条:a叶、b茎、c芽;图丙是枝芽的结构:①幼叶、②芽原基、③芽轴;图丁是根尖结构: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详解】A.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结构④子叶中,玉米种子与甲相比,多了胚乳这个结构,A正确。
B.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乙图中a是叶,b是茎,所以a和b是由甲图中的②胚芽发育成的,B正确。
C.丙图中的①幼叶会发育成乙图中的a叶,C正确。
D.丁图中的结构b伸长区和c分生区可以使根不断长长,D错误。
故选D。
9. 在开花之前,用三朵桃花做实验,甲去掉雌蕊,乙去掉雄蕊,丙不做处理,将三朵花分别用纸袋罩住,扎紧袋口,结果是 ( )
A. 乙结果,甲、丙不结果B. 都结果C. 都不结果D. 甲、乙不结果,丙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与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桃花是两性花,甲去掉雌蕊,还有雄蕊;乙去掉雄蕊,还有雌蕊,桃花属于异花传粉,且是虫媒花,故传粉需有昆虫。如果用塑料袋罩起来,丙桃花处在封闭状态下不会自己授粉结果,甲无雌蕊、乙缺少异蕊花粉,就更不会结果了。故甲乙丙都不能结果实。故选C。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生态文明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为自己也能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B.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的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D.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动物和其它生物的营养物质之源;能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详解】A.光合作用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所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为自己,也能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A正确。
B.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正确。
D.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大自然中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环节,在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进行蒸腾作用,吸收水分、运输水分、散失水分,从而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正确。
故选B。
11. 关于下列植物类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海带是藻类植物。我们平时吃的是海带的叶B.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
C. 银杏果实叫“白果”D. 向日葵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枝
【答案】B
【解析】
【分析】已知绿色植物的种类:50余万种,大体可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据此答题。
【详解】A.海带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因此A错误。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B正确。
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无花,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因此C错误。
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因此D错误。
故选B。
12. 小东从小就喜欢看《动物世界》,尤其喜欢看海中千奇百怪的动植物,像带鱼、虾、鲍鱼、海参、珊瑚虫、蛤蜊、海马等。下列对海中部分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鰓呼吸,所以海马是鱼
B. 虾的体表有外骨骼,触角和足分节
C. 珊瑚虫体内有消化腔,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有肛门
D. 带鱼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虾、海蜇、海参体内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2)节肢动物体表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3)腔肠动物的体壁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是外胚层,内层是内胚层,两层细胞之间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有口无肛门。(4)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详解】A.海马用鳃呼吸、海马有鳍、海马终生生活在水中,所以海马是鱼,A正确。
B.虾的体表有外骨骼,触角和足分节,属于节肢动物,B正确。
C.珊瑚虫的身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C错误。
D.带鱼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虾、海蜇、海参体内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乳酸菌、醋酸菌、黄色短杆菌是细菌,酵母菌、霉菌是真菌
B. 真菌与细菌一样主要进行分裂生殖,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
C. 大多数细菌与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 细菌和真菌都能使人致病,属于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真菌和细菌都有独立生活能力,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A.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观察到,乳酸菌、醋酸菌、黄色短杆菌是细菌,但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如青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且肉眼可见,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A错误。
B.细菌主要进行分裂生殖,真菌通过孢子生殖,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B错误。
C.大多数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正确。
D.多数细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青霉这种真菌中能提取出青霉素,少数细菌、真菌是有害的,能使人患病,D错误。
故选C。
14. 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国内迅速蔓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破坏了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
C. 引入新的生物物种,可大力推广D. 抑制了当地原有物种的正常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主要原因有: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生物入侵、环境污染等原因,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详解】“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物种,在国内迅速蔓延属于生物入侵现象,由于在本地的适宜的气候条件、缺少天敌,迅速繁殖,争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阳光、水分、空气、养料等,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抑制当地原有物种的正常生长,ABD正确;生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所以一定要慎重,不能大力推广。C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危害。
15.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从右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地层中挖掘出来的生物化石,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乙、甲D. 丙、甲、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图中,丙所处的地层最古老,乙所处的地层距今最近,甲位于二者之间,因此,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丙、甲、乙。
故选D。
16. 农业科学家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害虫的抗药性变强是有利变异
B. 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的作用才产生的
C.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D. 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有利于生存,因此是有利变异,A正确;
B、害虫中原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而抗药性强的个体活下来,因此害虫的抗药性不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B错误;
C、害虫的抗药性是原来就有的不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D正确;
故选B.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17. 如图为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④共同组成了关节
B. ③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减轻震动
C. ④的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D. ⑤内有少量的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图中结构①关节头、②关节窝、③关节软骨、④关节囊、⑤关节腔。
【详解】A.关节由关节面、④关节囊和⑤关节腔三部分组成,①关节头,②关节窝组成关节面,A错误。
B.③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减轻震动,B正确。
C.在④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C正确。
D.⑤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有润滑关节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18. 以下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②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捕食昆虫饲喂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 ③母鸡孵小鸡 ④老鼠走迷宫而取到食物 ⑤蚯蚓避开电刺激而爬向潮湿的暗室
A. ①④B. ②③C. ④⑤D. ①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详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①被蜜蜂蛰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④老鼠走迷宫而取到食物;⑤蚯蚓避开电刺激而爬向潮湿的暗室;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②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捕食昆虫饲喂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③母鸡孵小鸡;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选B。
19. 把带芽的马铃薯块栽到土壤中,培育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 出芽生殖B. 营养生殖C. 有性生殖D. 分裂生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据此答题。
【详解】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A、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芽体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并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完整的新个体。酵母菌和水螅(环境恶劣时水螅也进行有性生殖.)常常进行出芽生殖。
B、营养生殖是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例如,马铃薯的块茎、蓟的根、草莓匍匐枝、秋海棠的叶,都能生芽,这些芽都能够形成新的个体。
C、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于单细胞生物(分裂即生殖),如细菌等。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20. 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转基因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详解】A.动物的粪尿、作物秸秆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利用甲烷菌的发酵作用生产沼气,从而开发新能源,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能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并培养无病毒植株,B正确。
C.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属于有性生殖,不是利用克隆技术,C错误。
D.培育能生产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属于转基因技术,D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王大爷的孙子继承了他的Y性染色体
B. 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C. 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D. 用化学药剂处理甜菜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男性性染色体中的Y染色体只会传给儿子,而不会传给女儿,所以王大爷的孙子继承了他的Y性染色体,A正确。
B.生男生女是由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B错误。
C.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的是显性性状如双眼皮,有的是隐性性状,如单眼皮,C错误。
D.用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使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加倍,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A。
22. 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酸奶之所以有酸味是因为乳酸菌将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了乳酸
B. 甜酒的酿造过程中需要创造无氧环境
C. 真空包装的食品涨袋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D. 冰箱就是食品的保险箱,是因为低温杀死了微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2)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详解】A.酸奶的发酵需要利于乳酸菌,酸奶之所以有酸味是因为乳酸菌将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了乳酸,A正确。
B.酵母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甜酒的酿造过程中需要创造无氧环境,B正确。
C.真空包装食品变质涨袋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袋内有了气体,C正确。
D.冰箱就是食品的保险箱,是因为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选D。
23. 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
B. 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C. 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
D. 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以免杂菌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B正确;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C正确;乙瓶与丙瓶有两个变量温度、牛奶中有无细菌,因此乙瓶与丙瓶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也不是瓶口是否敞开,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24.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传染病患者的泪液、血液和尿液中不会存在病毒
B. 静脉注射毒品和不安全性行为不会传播该病毒
C. 我们不能与该病患接触或交谈,以免被传染
D. 引起艾滋病的原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在人体内生长与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危害极大。
【详解】A.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A错误。
B.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B错误。
C.要关心、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C错误。
D.引起艾滋病的原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在人体内生长与繁殖,D正确。
故选D。
25. 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情况,学好生物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应对。以下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
A. 骨折时要用夹板固定,夹板长度应长过骨折部位上下两端的关节
B. 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自身皮肤能有效避免排异反应
C. 用指压止血法救治较大动脉出血的伤员时,应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D. 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 ”后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骨折时要进行固定,一般用夹板固定,夹板长度应长过骨折部位上下两端的关节,以防错位,A不符合题意;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最好用自身的皮肤,这样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的皮肤易于成活,B不符合题意;动脉是指把心脏的血液运往全身的血管,动脉出血时压力比较大,溅出或喷出,要在近心端止血,C符合题意;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同时采取人工呼吸进行自救,D不符合题意。
考点: 急救的方法;出血的初步护理;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毎空2分,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 为了探究蚕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挑选了结构完整且颗粒饱满的蚕豆种子进行了如下实验(表中未涉及的其他条件均适宜)。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了______种环境因素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若要探究光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两组进行对照。根据这两组种子的萌发数,得出的结论是:光对蚕豆种子的萌发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种子结构中,胚是新植物的幼体。③组的蚕豆种子都没有萌发,主要原因是______。
(4)每组选用100粒蚕豆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3 (2) ①. ②④ ②. 没有
(3)缺少充足的空气 (4)避免偶然性
【解析】
【分析】分析表中的实验设计可知: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该实验方案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①与②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②与③以空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②与④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光照。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探究了三种环境因素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是水、空气和光。
【小问2详解】
②与④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光照。若要探究光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②与④两组进行对照。根据这两组种子的萌发数,得出的结论是:光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小问3详解】
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③组用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导致蚕豆种子缺少充足的空气,没有萌发。
【小问4详解】
每组只用1粒种子做实验不科学,种子可能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不能萌发,影响实验结果。因此,种子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每组选用100粒蚕豆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
27. 下图为李广杏叶片进行的几种生理活动,请你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李广杏汁多味美,从生物体结构层次来看,杏子的果实属于______。
(2)在杏树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至叶片;吸水的动力来自于图中的______过程(选题A或B或C)。
(3)若要提高温室大棚栽培的李广杏产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答对两条即可)
(4)从植物类群上看,杏树属于______植物。(填“裸子”或“被子”)
【答案】(1)器官 (2) ①. 成熟区 ②. B
(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浇水、合理密植等
(4)被子
【解析】
【分析】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A表示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B表示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C表示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
从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杏子的果实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构成的器官。
【小问2详解】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通过叶片结构中叶脉内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其运输的动力来自于图中的B蒸腾作用。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参与植物体的构成,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小问3详解】
若要提高温室大棚栽培的李广杏产量,应增强图中的C光合作用,如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浇水、合理密植等。
【小问4详解】
杏的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8. 下图是一个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此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
(2)此食物网中蟾蜍与食虫鸟的关系是______。
(3)图中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蛇、鼠、鸟等动物属于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是第______营养级。
(4)在 “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的猫头鹰,吃草籽的鸟的数量会______。
A. 缓慢增加B. 先迅速上升,后下降
C. 持续上升D. 仍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1) ①. 5 ②. 猫头鹰
(2)竞争 (3)三、四、五 (4)B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小问1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在该生态系统中,含有5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猫头鹰,绿色植物→兔→猫头鹰,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所以其数量最多;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其数量最少。
【小问2详解】
食虫鸟与蟾蜍都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小问3详解】
在该生态系统中,含有5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猫头鹰,绿色植物→兔→猫头鹰,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在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是第三、四、五营养级。
【小问4详解】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某一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将影响其它生物的数量。若捕捉了全部的猫头鹰后,吃草籽的鸟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上升;后来吃草籽的鸟增多会使植物减少,植物减少导致吃草籽的鸟由干数量太多,食物不足而大量饿死。吃草籽的鸟因死亡而数量减少下降,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9. 已知玉米籽粒的糯性和非糯性受一对基因(B、b)控制,下表是玉米的杂交实验记录,分析回答∶
(1)玉米籽粒有糯性和非糯性两种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根据______组实验记录,可推断出______是隐性性状。
(3)丙组亲代非糯性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现用乙组子代中的非糯性玉米与丙组亲本中的糯性玉米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有______。
【答案】(1)相对性状
(2) ①. 乙组 ②. 糯性
(3)Bb (4)有非糯性玉米和糯性玉米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玉米籽粒有糯性和非糯性两种不同的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中乙组亲本非糯性×非糯性,子代中有非糯性、糯性,糯性属于新出现的性状,表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
【小问3详解】
丙组子代中糯性玉米的基因一定是bb,控制糯性玉米的基因分别来自亲代,则丙组亲代非糯性的基因组成是Bb,糯性基因组成为bb,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小问4详解】
现用乙组子代中的非糯性玉米(1/3BB、2/3Bb)与丙组亲本中的糯性玉米(bb)杂交,有两种情况:BB×bb→Bb(非糯性),后代不产生糯性玉米;Bb×bb→1/2Bb(非糯性)、1/2bb(糯性),因此乙组子代中2/3的Bb非糯性玉米与丙组糯性玉米(bb),产生1/2可能性的糯性玉米(bb),故乙组子代中的非糯性玉米与丙组亲本中的糯性玉米杂交,其后代出现的性状有非糯性玉米和糯性玉米。
30.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2020年2月11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将新型冠病毒命名为SARS-CV-2,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请根据你的防疫知识进行回答:
(1)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______,新冠肺炎传染性很强。
(2)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它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三个环节。
(3)戴口罩、勤洗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4)我国新冠疫苗已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相应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答案】(1)病原体 (2)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切断传播途径 (4) ①. 抗体 ②. 特异性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小问1详解】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
【小问2详解】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小问3详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属于传染病措施的切断传播途径。
【小问4详解】
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入的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选项
应用实例
生物技术
A
农民利用甲烷菌可以让家畜粪尿产生沼气
发酵技术
B
培育无病毒郁金香
组织培养
C
“试管婴儿”的诞生
克隆技术
D
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
转基因技术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组别
种子数(粒)
处理方法
萌发数(粒)
①
100
有光,不加水,25℃
0
②
100
有光,适量的水,25℃
99
③
100
有光,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25℃
0
④
100
无光,适量的水,25℃
98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
甲
糯性×糯性
全是糯性
乙
非糯性×非糯性
既有非糯性,又有糯性
丙
非糯性×糯性
既有非糯性,又有糯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