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六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六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部智能手机的质量约为1kgB.小明在跳高比赛中的成绩约为3m
C.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1minD.冬季我市室外最低气温约为
2.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mm
B.正常状态下,人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约1s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200g
D.人体正常温度为40℃
3.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做法,能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高架路的两旁修建隔声板
B.机器旁人员佩戴防噪声耳罩
C.在路口处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市区道路行车禁鸣汽车喇叭
4.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③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④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 ( )
A.②④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④正确D.①②正确
5.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D.一个中学生跑100m约需5s
6.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V,根据称量的数据作出m-V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 )
A.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量杯的质量为5g
C.液体的密度是 0.8g/cm3D.20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0kg
7.如图所示,主光轴上的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的S′点,现有一条平行于入射光的光线从R点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A.和主光轴有交点,仍在S′点 B.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左侧
C.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右侧D.和主光轴没有交点
8.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描述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9.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C.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
D.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10.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于
A.0.5千克B.5千克C.50千克D.500千克
11.据报道,科学家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激光在空气中飞行的画面。已知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高速摄像机每秒可拍摄帧画面。在高速摄像机拍摄 24 帧画面的过程中,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约为( )
A.0.16 米B.0.36 米C.1.6 米D.3.6 米
12.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8:1B.4:3
C.4:1D.2:1
13.疫情期间,村书记杨百顺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向村民通报疫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
B.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大喇叭振动产生的
C.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村民根据音调,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
14.使用弹簧利力计测量重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①把待测物体挂在挂钩上;②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挂钩;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分度值;④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⑥估计待测物体重力。上述操作正确的是顺序是( )
A.④⑥①②③⑤B.⑥③②④①⑤C.⑥③④②①⑤D.⑥①③②④⑤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只要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16.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石英挂钟和电子钟所成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分别对应的是
A.02:35和20:01B.09:25和10:21
C.09:25和10:05D.02:35和10:05
17.四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银、水、酒精,煤油,如图所示,其中盛水银的容器是(ρ水银>ρ水>ρ酒精>ρ煤油)( )
A.B.C.D.
18.如图,用一个带负电的a物体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也带上负电,则( )
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
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
C.b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
D.a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
19.下列工具中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刻度尺B.停表C.体温计D.手表
20.如图中,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的现象是( )
A.手影
B.小孔成像
C.看见不发光的书
D.激光准直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较远处向一倍焦距处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像距v与时间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
A.B.
C.D.
22.深圳湾公园是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如图所示是白鹭飞向水面的情景。关于白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白鹭飞向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大
C.白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白鹭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3.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24.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人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25.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声速B.响度C.音色D.回音
26.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在岸边看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B.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C.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D.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黄三种色光合成的
27.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公式,关于这个公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
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28.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A.铝球B.铁球C.铜球D.不能确定
29.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长江长度约6300m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7m/s
C.正常成人脉搏脉动一次约0.1sD.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
30.如图,是模拟制造“云”和“雨”的实验,杯子中盛有湿沙子,盘子中盛有碎冰,在“云”和“雨”发生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升华B.液化
C.凝固和升华D.汽化、液化和熔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下表是15℃时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在30℃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由空气传入水中,其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BC段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CD段物质所处状态为__________。
3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34.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损伤处喷射,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同时减缓人的伤痛感.氯乙烷采用________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 大量的热.
35.吹气球时发现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____,用手轻轻推气球,气球就向一侧飞去,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气球被推走了而手没有被推走,手对气球的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气球对手的推力。
36.图中是利用凸透镜在研究成像规律时物距与像距变化关系的图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实验中若以速度v匀速将蜡烛从两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像移动的速度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
37.一个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果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等,那么宇航员的体积是_____m1.
38.图示“消防无人机”底部装有一套声波设备,能够定向发出频率为30Hz至60Hz的声波,这种波定向传播时,能够有力地改变火源周围的空气情况,这说明声波具有______(能量/信息),该波是______(超声波/可听声波/次声波),这种声波也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39.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______;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______。
40.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沸点是100℃。当烧杯内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里的水______达到100℃(选填“能”或“不能”),______沸腾(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小组同学们应该取两根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2)请分析实验时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点燃,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燃A的像_______为止,这时蜡烛B所在位置即蜡烛A的像位置,用___________(填实验测量器材)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以此来探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4)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雨同学移开蜡烛B,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此时在蜡烛B这一侧观察时,白纸上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若将此实验课题改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则应该用凸透镜替换_____(单选)。用光屏替换_______(单选)。
A.玻璃板 B.蜡烛A C.蜡烛B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我们选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9cm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的实像,把蜡烛逐渐移近透镜,光屏上的像越来越_______(填“大”或“小”),当物体距离透镜_________ (单选)的范围时,光屏上承接不到像。
A.只有在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小于等于10cm D.大于等于10cm
42.小捷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得到焦距f=______cm;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如图1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如图2______中清晰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4)如果用一小灯泡替换原来的光源并移至10cm处,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A.光屏上出现小灯泡放大的像
B.光屏上出现小灯泡缩小的像
C.光屏上出现一个圆形光斑
D.通过凸透镜看到一个小灯泡的虚像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某大桥全长600m,一列长200m的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35.0s,则:
(1)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的速度;
(2)这列火车以这个速度通过一个长2200m的隧道,求火车司机通过这个隧道的的时间;
(3)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44.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很快,科学家们用超凡的智慧测量出声音的速度。
(1)历史上第一个测出空气中的声速的人是英国人德罕姆,他的做法是这样的:1708年的一个晚上,德罕姆站在一座教堂的顶端,注视着远处一个正在发射的炮弹,先后不同的炮弹都落在同一个山顶上,山顶距离教堂19.32公里,如图所示。他在看到炮弹爆炸所发出闪光后计时,听见炮弹爆炸声后停止计时,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到声速;并且测量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若某次测得的时间是56s,求这次测出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km/h?(计算时忽略火光传播的时间)。
(2)历史上第一次测量水中的声速是在1827年,由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和他的助手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位测量者分乘在两只船上,先测出两船的距离。然后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则在水里放一个听音器,他看到火药发光后开始计时,听到了水下钟声停止计时,测量的时间为9.6s。实验结束后,科拉顿通过计算,得出了水中声速为1435m/s的结论。如图所示,请问科拉顿此次实验时两船的距离为多少m?(计算时忽略船的长度对距离的影响)
(3)历史上第一次测量钢铁中的声速是利用钢轨完成的。小明也利用同样方法测量钢铁中的声速。小明发现某铁路桥上有一段直直的铁轨,测得其长度为1020m,他用铁锤在铁轨的一端敲击一下,他的同学小亮在铁轨的另一端听到两下敲击声,并测得这两下敲击声相差2.8s,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则他们此次所测的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C
2、B
3、A
4、A
5、B
6、C
7、B
8、B
9、D
10、C
11、B
12、A
13、A
14、B
15、A
16、C
17、A
18、A
19、A
20、C
21、B
22、C
23、C
24、D
25、C
26、B
27、B
28、A
29、B
30、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气体 大于 变大
32、熔化 液态
33、1mm 1.15
34、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35、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等于
36、10cm 小于
37、不变 0.06
38、能量 可听声波 振动
39、N mg
40、能 不能 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相同 大小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完全重合 刻度尺 没有 虚 A C 倒立 缩小 大 C
42、发光二极管比烛焰的亮度更大更环保 亮点 10 A 左 照相机 C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 (1);(2);(3)
44、 (1)1242km/h;(2)13776m;(3)5100m/s
物质
空气
水
尼龙
冰
松木
水泥
铁
速度(m/s)
340
1500
2600
3230
3230
4800
5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电学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六校九上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