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共两道大题,总分7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下列文物反映的主题是,许多成语典故源自历史事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共两道大题,总分70分;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绘制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生活的想像画,画中能出现的场景是
    A.建造房屋 B.钻木取火 C.保存火种 D.煮食粟米
    2.1963年6月至7月,考古学家对黑龙江省莺歌岭遗址进行了发掘。其文化遗存有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陶器、骨角器及少量磨制石器。据此推断,此遗址属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3.下列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出
    A.定居生活的结束 B.从种植到采集的转变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从采集到狩猎的转变
    4.远古时期有“神农耕而作陶”“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的传说,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
    A.证明黄帝发明了独木舟 B.印证了传说都不可信
    C.证明神农发明了陶器 D.印证传说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
    5.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十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鼎中的王者⋯⋯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铸造这件832.84公斤的青铜器,前后各道工序均需大量熟练工人协作配合。”这件青铜器是
    6.“行之(法)十年,秦民大说(高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材料说明了
    A.管仲改革的原因 B.商鞅变法对秦的影响
    C.皇帝制度的影响 D.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7.下列文物反映的主题是
    A.秦朝疆域的幅员辽阔 B.秦朝经济的统一措施
    C.秦朝文化的繁荣发展 D.秦朝交通的四通八达
    8.许多成语典故源自历史事件。下列选项中与时间轴①处成语匹配的历史事件是
    A.大泽乡起义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9.随着西汉王朝的强盛,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思想统治政策转变为
    A.勤俭治国 B.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C.休养生息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0.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汉朝的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11.《后汉书》记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保护)之。(公元前60年)宣帝改曰都护。”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A.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B.淝水之战发生的原因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12.班固评价《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A.《史记》是唯一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史记》仅具有史料价值
    C.司马迁记事公正,秉笔直书 D.司马迁所记人物生动形象
    13.东汉太学生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章亦用纸写,比使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为这一变化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A.蔡伦 B.祖冲之 C.华佗 D.张仲景
    14.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15.通过观察下列“马”字的演变,你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A.甲骨文“马”字是形声字 B.小篆是商朝通用的文字
    C.楷体是最早的成熟文字 D.中国汉字一脉相承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0分, 17题9分,18题10分, 19题11分, 共40分)
    16.先贤的思想和成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出自哪两个学派? (2分)概括材料中蕴含的共同思想理念。(2分)
    材料二:
    (2) 仿照名片二,完善名片一。(2分)材料二中两项成就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分)
    (3)上述先贤的思想和成就给你怎样的感悟? (不得照抄原文,2分)
    17.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史料实证】国家形成
    材料一: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出许多小件的青铜器:小刀、钻、鱼钩等,还有兵器和礼器⋯⋯二里头文化遗址有的墓葬有棺有椁,随葬品丰富,有铜器,也有玉器,这是贵族的墓葬:有的墓葬比前一类小,随葬品也很少,这是平民的墓葬;有的根本没有随葬品……在二里头三期遗址中发现有大型的宫殿建筑群。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夏朝是我国的早期国家。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材料一,写出夏朝存在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的证据。(2分)
    【时序发展】制度建设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将“ ”处补充完整。(1分)归纳分封的影响。(2分)
    【历史解释】治理智慧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写出秦朝和汉朝分别采取的措施。(2分) 分析二者的共同作用。(2分)
    18.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尽管春秋时代争霸战争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兼并战争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各族相互通婚,相互影响。如姜戎获得晋赐予的“南鄙之田”后,披荆斩棘,为晋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 根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春秋争霸“产生了有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不得照抄原文,2分)
    材料二:西汉王朝战胜匈奴以后,北方边地出现了新的局面⋯⋯中原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技术,通过移民和屯田的戍卒,在边郡迅速传播。同时匈奴文化也传到中原,匈奴先进的养马技术促进了汉养马业的发展。
    —摘编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西汉王朝战胜匈奴”的史实。(1分)归纳汉与匈奴的交流方式。(2分)
    材料三: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血与火的民族斗争。在内容上⋯⋯各族人民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未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北朝时期“统治者的主动政策”的史实。(1分) 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2分)
    19.某校开展“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1分)
    【解读史料,探查人口变化】
    材料一:
    (1) 根据材料一,总结两汉初期人口变化的共同趋势。(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写出影响东汉中后期至末期人口变化的因素。(2分)
    【观察地图,探究经济变迁】
    材料三:(东晋后期南方)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摘编自《音书·食货志》
    (3)由图一盐铁官分布的区域特点,推断西汉时期南北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的状况。(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与材料三之间的联系。(2分)
    【整合信息,提升思维能力】
    (4)根据以上探究,分析这一时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分)
    朝代
    目 的
    影 响

    为稳定周初政治
    形势,巩固疆土
    ①巩固统治
    ②导致列国纷争
    西汉
    藩屏汉室
    ①初时社会稳定
    ②后来诸侯王势力膨胀。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

    拱卫皇权
    诸王左右朝政,割据一方。后来,爆发八王之乱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后代)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优敌),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不) 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分封)子
    弟,以地侯之(以侯爵的身份得到土地)。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不削而稍(逐渐) 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汉书·主父偃传》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
    户”; 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
    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信,富厚如之。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时 间
    全国户籍人口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
    2100多万
    105年
    5300多万
    时 间
    全国户籍人口
    铠甲生虬虱,万姓已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节选)
    (真平) 二年春正月, 大疫………
    (熹平四年) 夏四月,郡国七大水。
    (真平六年)夏四月,大旱,七州螳。
    ——摘编自《后汉书·孝灵帝纪》
    东汉
    中后期
    6000万
    东汉
    末期
    760万

    相关试卷

    重庆市沙坪坝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沙坪坝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南安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安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