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业态,促使广播电视受众群体观影习惯发生变化。新媒体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平台、多样的传播渠道,使传统纪录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衍生出了微纪录片。微纪录片以短小精悍而著称,在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叙事特征。
微纪录片在5~25分钟内,以微观视角,采用小切口阐述单一的主题,简化了微纪录片的内容,精简事件发生的过程,完成对主题的完整叙事。主题是微纪录片制作的核心所在,是微纪录片的思想与灵魂,负责传递微纪录片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等。在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主题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新媒体语境、群体审美特性、受众阅读消费习惯,以及微纪录片本身的轻体量、风格纪实、诉求单一等特点,进而使叙事主题选择呈现出了以下特征。第一,主题单一。微纪录片不仅仅是单集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整部微纪录片也是一个主题。其主要原因是微纪录片的单集时长较短,形成多线性表达的制约,无法良好地承载多主题及多内容,且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阅读时间较短,阅读碎片化,不适合大体量与多主题内容的传播。第二,符合主题审美特性。微纪录片的制作是为了呈现给观众,以获取文化的传播价值与制作的经济价值。在主题选择时应基于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并对消费群体进行全面、深度的市场调研,获取消费群体的审美特性、阅读习惯、阅读消费需求等,迎合市场需求,制定微纪录片的主题,围绕主题精心策划内容,使目标消费群体在观看微纪录片后可有所得、有所悟,产生满足感和获得感,以实现微纪录片的传播价值。第三,微中见大。基于微纪录片的平民化、真实化的本质,叙事主题选择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真人真事入手,尽可能贴合受众的生活实际,使微纪录片微中见大,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引发受众的深度思考。
镜头是微纪录片叙事的基本要素,镜头语言的运用直接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直击受众的心理与情感。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叙事镜头语言着重强调微纪录片中的“微”字,不仅仅是叙事微、体量微,还涵盖了视端微,这使得镜头语言的运用更加注重微处理。微纪录片受到时长压缩的带动,每一帧画面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镜头的处理。通过有效把握镜头画面的细节以及运用小景别镜头,实现微观的精准把控,从而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微纪录片的镜头语言之所以发生“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轻体量的限制。微纪录片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准确、高质量地完成叙事,首先要在微时长下完成内容与情感的表达,通过镜头细节的有效控制,实现微中见大的目的。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镜头语言在人物刻画中的应用来看,全景镜头适用于营造画面的氛围,中景镜头适用于人物交流交际,给人物以近景镜头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特写镜头的运用可充分地展示出人物的情绪。所以在微纪录片镜头语言运用中,大量运用除全景以外的小景别镜头,可从微处更好地细化处理画面,细化情感的表达,更加易于感染及影响受众。从新媒体语境的角度来看,受众使用小屏智能终端较多,采用细化的镜头语言,补齐小屏细节丢失的短板,有利于微纪录片传播效果的提升。
声音是微纪录片叙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主要包括了人声、现场音、音效、音乐等。声音在微纪录片叙事中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与镜头画面相互配合,使叙事更加生动、饱满,防止单一画面的枯燥无味。画面为视觉体验,声音为听觉体验,通过视觉、听觉的调动,构建微纪录片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通道,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微纪录片的人声简单生动,通常采用个人视点的诉说模式,由人物承担讲解的功能,增强叙事的真实感与亲切感。微纪录片目前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进行叙事,第一人称运用较多。现场音与音效在微纪录片叙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现场的声音能增强代入感与体验感。根据画面选择使用合适的音效,能营造微纪录片的现场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观众的参与度,并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展示出微纪录片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音乐与画面之间高度契合,能够传递与抒发情感,将微纪录片中人物的情绪充分地展示出来。而音乐也可以用来表现事件的剧烈程度,以感染人、影响人。音乐与微纪录片叙事相配合,从而带动叙事的节奏,推动叙事的进度与走向,促使观众情绪跟随叙事节奏而变化。且不同的音乐类型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悲凉的音乐使人感到伤感,轻松活泼的音乐使人感到愉悦。微纪录片叙事声音的运用,能够营造出与画面相匹配的环境与氛围,为主题情感的表达提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李春华《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特征》)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纪录片虽时长短、视角微、主题单一、事件发生过程简略,但表达的主题是完整的。
B.所谓“微纪录片的传播价值”,主要在于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启迪,让观众有所收获。
C.微纪录片的声画配合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视听感官,有利于人与微纪录片的情感沟通。
D.微纪录片主要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能使故事真实可感,但这也使其不能进行多线性表达。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纪录片的出现表明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懈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B.小景别镜头语言有利于提升微纪录片的传播效果,这主要表现在它能细化情感表达。
C.微纪录片中的人声和音效主要分别指人物解说旁白和为营造现场氛围而加入的声音。
D.从文本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艺术产品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都是为主题服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微纪录片《理想的乡村》聚焦关于乡村的温暖故事,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展现普通人闪光而有趣的精神内核。
B.微纪录片《插旗》通过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全景镜头,营造出悲伤肃穆的气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颇具感染力。
C.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微距镜头代替传统长焦镜头呈现文物,以细节体现古人智慧,以便观众欣赏。
D.微纪录片《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福建土楼篇)》开头用航拍手段展现出青山绿水间的福建土楼建筑群的全貌。
4.为了适应微纪录片“时长短”的特点,制作时应采取哪些方法?结合原文内容简要概括。
5.请结合原文第二段的内容,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写一个微纪录片的策划简案,包括标题、集数及时长、拍摄内容和主题。
①宝丰汝瓷大师王君子,反复实践、探索,形成独特技艺特点。
②上海旗袍匠人褚宏生,风尚来来去去,不变的是对手艺的历练。
③瑞安木活字印刷艺人王超辉,宗师没有捷径,愚公亦见匠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跳马
路内
小孩小名叫阿毛。副队长到嘉定拉队伍时,他正在路边讨饭,不知怎地跟定了副队长,就一起到了镇上,听口音是上海本地人。大队长说,这么小的孩子,就带在队伍上吧,只是不要给他耍刀玩枪,出去贴贴标语也好。小孩是读过点书的,国民革命、新四军、抗日救亡,全都会写,只是缺乏管教,两个队长调教了好些天,现在可以带出去了。
这支队伍上,大队长是体育教员,三十一岁,副队长是个读书郎,只有十八岁。小孩有一天问福元,阿叔,我是不是跟错了人,我想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与日本人干仗,怎么跟了两个先生?不但不发枪给我,还要读书写字,要练游泳和跳马。福元大笑。
昨天夜里,两个队长商量关于孙庆荣公开投敌的事,说孙庆荣得了日本人的钱粮军火,必来寻衅,决定连夜召集人马,撤出上海。大队长却崴了脚,只得回家休养。副队长孤身往西走了。
天亮时,福元带着小孩去看大队长。大队长说,你带小孩去芦苇荡避避风头吧。临别,大队长摸摸小孩的头,问说,跳马练得如何?小孩说,报告司令,矮一点的木箱能跳过去。大队长说,你记得我说的话,练好体育,等你长大,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人的跳马水平很高,不要输给他们。小孩说,司令,都打仗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大队长说,体育和读书写字一样,让你学会做人,亡国奴才是没有资格上赛场的。
这是八月的天气,没有一丝风。福元背着步枪,带着小孩往西走。阿叔,你手上这杆枪是我搞来的。小孩说,当天副司令带了我去警察局借枪。警察一问副司令才十八岁,胆气冲天,不肯借。后来司令来了,警察问他会不会打枪。司令借了一杆,哗哗地拉了枪栓,走到街上,又往对面巷子里走了五十步,一枪就把警察局的招牌给打下来了。警察服了,就说,二位的气度,能带十万兵,备长枪十支,短枪两支,子弹五箱,送至府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司令。
福元看了看小孩,忍不住打趣说,王桥村的那个小姑娘,叫啥名字。小孩说,叫芳蕙,不大识字,跑得比我还快,司令说她可以做田径运动员,司令天天想开运动会。福元说,大队长就是这样的,他是体育教员。
福元决定进树林。树林背靠一座小山包,林间一片空地,是平日练兵的场所,枪靶和人形草垛早已收走,如今仅剩一个大木箱,是大队长亲手量出的尺寸规格,并辟了一条跑道,让队员们练习跳马。福元在里面搭了个窝棚,日近中午,想着可以眯一觉。
小孩不必交代就自觉地放哨站岗。福元的鼾声大了起来,小孩渐感无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队长教的做了几个预备动作,随后跑向木箱。这一次居然跳了过去,且稳稳地落在地上。小孩十分高兴,这时听到树林里有布谷鸟叫。小孩喝道,是谁。只见芳蕙从一棵树后面绕了出来。
福元也醒了,吓得不轻,摸到枪,从窝棚另一头爬起来看。芳蕙说来时遇到一队兵,二十多个人,往镇上去了。福元说我得去通知大队长,实在不行就把他背出来,总之不能让他落在敌人手里。我们的人都在王桥村的祠堂,你们去找副队长,告诉他赶紧带救兵来。说罢往镇上飞步奔去。
此地距王桥村尚有十里路。太阳高照,没有一丝风。周围尽是稻田,路越来越窄。就在这时,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小孩顿时紧张起来,不好,日本人的飞机来啦。芳蕙大骇,往树林里跑,小孩一把拽住她,说,躲到桥底下。果然两架飞机从南边过来,飞得很低。小孩说,遇到飞机,你要记得,不可往树林里躲。芳蕙觉得小孩在发抖,拍了拍他,等到飞机远了,听到小孩的牙齿发出咯咯哒哒的声音。
太阳已经西落。小孩加快了步伐,看见了远处王桥村的祠堂。小孩跑进祠堂,见到队伍里的王大贵,问副队长在哪里。王大贵说,副队长刚走。小孩说,找到副司令,我有要紧的情报,天黑了你要是寻不到副司令,我就把手榴弹丢到你家里去。王大贵一溜烟地跑了。
小孩觉得很累,坐在地上,背靠墙壁。芳蕙说,你好好讲讲为啥飞机来了不能躲到树林里?
去年,日本人是从海上登陆的,离我家不远,打了七天七夜,炮声越来越近,我爷娘带着我和我阿妹逃难。日本兵从后面追了上来,大家拼了命地逃,我被人群冲到了一个水沟里。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很多人往树林里躲,我爷娘带着阿妹也躲了进去。树林里全是人。飞机扔了一串炸弹,轰的一下,整个树林全飞上了天。很多冒烟的人尖叫着爬出树林,还有人在火里面跳,跳着跳着,就倒了下去。
我懂了。芳蕙说。
小孩讲完这些,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被讲话声惊醒。那声音一听就知道是福元。福元说,我要背他出来,他不肯,给了我一份名单,全是我们的人,然后让我快走,我来不及出镇,只得躲进茶馆,孙庆荣的兵进了大队长家,绑了他,在后院开了枪。大队长是条汉子啊。福元边哭边说。
小孩爬起来,向祠堂外跑去,被芳蕙的腿绊了一下,直剌剌扑倒在地,摔岔了气,喊不出声音来。芳蕙连忙爬过来看他,往他背上拍了好久,小孩放声大哭。
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队长让小孩读书写字、游泳跳马,是让他学会做人,以后有资格上赛场。
B.福元未能及时救出大队长是形势所迫,没办法。
C.芳蕙的报信是情节发展的关键,小孩送情报、福元赶去救人都与之有关。
D.王大贵接到小孩的情报,却未能找到副队长,这导致了大队长被捕牺牲。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队长是体育教员,副队长是读书郎,小说强调了他们的普通群众身份,小中见大,展现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特征。
B.小说借小孩之口讲述福元步枪的来历,更能突显两个队长身上的传奇色彩,也体现了小孩对他们的仰慕之情。
C.小孩讲述随父母逃难的经历,既呼应大前文他在飞机轰炸中的表现,也为他一心想要抗日杀敌提供了合理解释。
D.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穿插在故事进程中,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也舒缓了叙事节奏。
8.小说反复写到“跳马”,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小孩与大队长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曰:“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注】,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景公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能善终者为师。《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耳。”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
文本二:
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谏齐君,悬而至,顺而刻。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
(节选自《晏子春秋·刘向叙录》)
【注】胡:齐国先君胡公静,因其在位时间长,所以将其用为祝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君A以政B乱国C以行D弃民久矣E而声F欲G保之H不亦难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鄙”字含义不同。
B.“寡人固也”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靡不有初”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中的“靡”字含义相同。
D.“则持节以没世耳”与“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中的“持节”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到麦丘游玩,遇到一位八十五岁的管理疆界的官员,齐景公见他长寿,便多次让他为自己祝福,那个人最后祝福他不要得罪百姓。
B.齐景公在淄水边游览,叹息说能够长期保全国家并将其传给子孙后代是令他高兴的事情,晏子也认为能够长期保全国家,最终就能够有好的结局。
C.晏子才华横溢、博古通今、能言善辩,所著《书》六篇,都符合“六经”的精义解析;出使各诸侯国时,也没有人能够让他理屈词穷。
D.晏子知识丰富、节俭力行、尽忠极谏,他不仅得到齐景公的欣赏,也受到刘向等后人的敬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2)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
14.文本二评价晏子的劝谏艺术“悬而至,顺而刻”(表面漫无边际却能直指要害,合乎心意却深刻隽永),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具体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①绵谷:与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均为四川地名。②蔡氏昆仲:指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叙述的笔法回忆自己两次游锦江的情景,对往事充满了怀念,流露喜悦之情。
B.颔联总写锦江春景,极写诗人游览所见之美;“碍”与“遮”用笔迂回,别有一番意味。
C.颈联的“牵”和“带”富有拟人色彩;“肠断”一词用语极为夸张,抒发感情深刻而有力。
D.尾联诗人回首远望,寄写心中的情思,“因君”二字突出了友人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16.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四、名句名篇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的“ , ”运用比喻高度评价了屈原之志。
(2)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由于秦王暴政,陈涉起兵反抗,百姓积极跟随的句子是:“ , 。”
(3)《燕歌行并序》中,高适用“ , ”两句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事实,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央党校濯莲池内种植的莲花,有着自己小池碧玉的卓特之处。每年的夏天,满池荷叶像一把又一把撑开的翡翠雨伞,有的铺散在水面上,托举着晶莹透亮、滚来滚去的水珠;有的高高伫立枝头,像一把扇子,随风摇曳。荷花仪态万方,有的①_______________;有的刚好开出两三片花瓣,似在蓄势待发;有的已全部盛开,如少女般亭亭玉立。荷花的颜色也是斑斓错杂,有的白如凝脂,纯洁温润:有的红如朝霞,鲜美艳丽。尤其是粉色荷花,粉中透白,嫩蕊凝珠,盈盈欲滴。站在池塘辟细细闻去,一缕缕清幽淡雅的荷香缓缓飘来,②_______________。那些早早开放过的荷花,伴随花瓣的片片飘落,从娇小嫩黄的花心深处长出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仔细端详,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诗人把由莲花到莲蓬的转换过程比喻为“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可谓生动形象,③_______________。
不仅濯莲池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池塘里的青蛙经常把圆圆的荷叶当作演奏场地,端坐其上,鼓起硕大的声囊,挺胸吸气,“呱、呱、呱”响亮地叫个不停,当有人趋前近视时,它又迅疾跳入水中,了无踪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中科院科学家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首次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节食长寿的机理。( ),节食组大鼠从18个月起开始节食,一直持续到27个月为止。换算成人类时间的话,相当于一个人从50岁开始每天只吃七分饱,一直坚持到70岁。对照组则正常喂食,让它们如预期的那样逐渐衰老。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 ① ,发现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免疫细胞上。已知年轻大鼠身体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含量相对较少,说明它们体内的炎症反应水平较低。对照组大鼠体内的免疫细胞含量升高了不少,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 ② ,这就是衰老的标记之一。相比之下, ③ ,说明节食的一大功效就是降低了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这个结果说明,节食确实能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强度。而这,似乎就是节食之所以能够延缓衰老的主要原因。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选择和人类比较相似的大鼠,是因为在人类志愿者身上进行这种实验难度太大
B.和人类比较相似的大鼠被研究人员选中,因为在人类志愿者身上进行这种实验难度太大
C.因为在人类志愿者身上进行这种实验难度太大,研究人员选择了和人类比较相似的大鼠
D.因为在人类志愿者身上进行这种实验难度太大,和人类比较相似的大鼠被研究人员选中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老子》第八十一章)意思是说,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体现辩证思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C 4.①精简事件发生的过程;②设置单一的主题;③立足现实生活,选择小切口折射大主题;④有效控制镜头的细节。 5.①标题:发扬匠人精神,弘扬传统文化;②素材及时长:题干所给三个人物的事迹;③拍摄内容:以制作过程为切入点,展现匠人钻研过程;④主题:让观众了解传统工艺之美,感悟匠人精神的时代意义,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 “这也使其不能进行多线性表达”错误,根据原文第2 段中的“其主要原因是微纪录片的单集时长较短,形成多线性表达的制约”,可知微纪录片不能进行多线性表达的主要原因是“单集时长较短”,而非“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这主要表现在它能细化情感表达”曲解文意,原文第3 段结尾处说的是“从新媒体语境的角度来看,受众使用小屏智能终端较多,采用细化的镜头语言补齐小屏细节丢失的短板,有利于微纪录片传播效果的提升”,“小景别镜头语言有利于提升微纪录片的传播效果”表现在可以补齐小屏细节丢失的短板,并未表明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原文第3 段的观点是微纪录片强调镜头语言的微处理,注重镜头画面的细节及小景别镜头的运用。
A.强调的是微纪录片叙事主题的选择,与第3 段的观点不符;
B.既强调全景镜头,又强调“微处理”中的特写镜头,与第3 段观点不符;
C.强调“用微距镜头代替传统长焦镜头”,强调镜头语言的“微处理”,与第3 段观点相符;
D.“航拍手段”“福建土楼建筑群的全貌”强调的是全景镜头,与第3 段观点不符。
故选C 。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二段“微纪录片在5~25分钟内,以微观视角,采用小切口阐述单一的主题,简化了微纪录片的内容,精简事件发生的过程,完成对主题的完整叙事。”“微纪录片不仅仅是单集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整部微纪录片也是一个主题。其主要原因是微纪录片的单集时长较短,形成多线性表达的制约”可知,①精简事件发生的过程;②设置单一的主题;
“基于微纪录片的平民化、真实化的本质,叙事主题选择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真人真事入手,尽可能贴合受众的生活实际,使微纪录片微中见大,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引发受众的深度思考。可知③立足现实生活,选择小切口折射大主题;
第三段“微纪录片受到时长压缩的带动,每一帧画面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镜头的处理。通过有效把握镜头画面的细节以及运用小景别镜头,实现微观的精准把控,从而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可知④有效控制镜头的细节。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微纪录片的策划方案一般包括微纪录片标题、所选素材、单集设定、影片内容、主题表达等。
其次还要注意题干中的“结合原文第二段的内容”,在拟写策划文案时要注意该段对微纪录片特点的论述,将特点体现在策划文案中。
最后回到原文,梳理第2段内容可以发现,这一部分对微纪录片时长、微纪录片主题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由“微纪录片在5分钟~25分钟内”,可得出微纪录片时长、单集设定;由“微纪录片不仅仅是单集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整部微纪录片也是一个主题”“在主题选择时应基于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使目标消费群体在观看微纪录片后可有所得、有所悟”“叙事主题选择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可得出微纪录片标题、影片内容、主题表达等。
根据所给的“宝丰汝瓷大师王君子”“上海旗袍匠人褚宏生”“瑞安木活字印刷艺人王超辉”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大师”“艺人”等匠人,传承的是中国的文化,所以
标题可拟为“发扬匠人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素材为“题干所给三个人物的事迹”;时长为“5分钟~25分钟内”;拍摄内容主要以匠人的制作过程为切入点,集中展现他们的制作钻研的过程;主题是要呈现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可策划为“让观众了解传统工艺之美,感悟匠人精神的时代意义,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6.D 7.D 8.①跳马能体现出大队长体育教员的身份,大队长也是普通群众,参战了也时时不忘自己体育教员的身份,小中见大,展现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特征。②大队长临别与小孩关于跳马的对话体现了他具有长远眼光,具有必胜的信念,不仅要在战场上打赢日本,还要在体育上胜过他们。③小孩跳马成功的情节是下文的突转,使行文更有波澜。④小说结尾小孩深深遗憾大队长不知道自己跳马成功,也让人们为大队长的牺牲而感到惋惜。 9.示例一:主人公是小孩。①文章由小孩开始由小孩结束,小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小孩是文章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文章主要着力表现的人物。③以小孩的视角来写,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们的戕害。
示例二:主人公是大队长。①全文都是围绕大队长展开情节,主要叙述大队长英勇牺牲的故事,所以主人公应该是大队长。②人物形象上,小孩是为了衬托大队长。③主题上,大队长的英勇牺牲,让人扼腕叹息,故事唤起了人们对战争的仇恨,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也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大队长为主人公使小说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王大贵接到小孩的情报,却未能找到副队长,这导致了……”分析错误,王大贵有没有找到副队长,文中并没有交待,“昨天夜里,两个队长商量关于孙庆荣公开投敌的事。说孙庆荣得了日本人的钱粮军火,必来寻衅,决定连夜召集人马,撤出上海。大队长却崴了脚,只得回家休养。副队长孤身往西走了”“福元说,我要背他出来,他不肯,给了我一份名单,全是我们的人,然后让我快走,我来不及出镇,只得躲进茶馆,孙庆荣的兵进了大队长家,绑了他,在后院开了枪”,大队长被捕牺牲主要是因为孙庆荣公开投敌叛变,待人去大队长家抓人,二大队长因为脚崴了,撤走不及时,又不想连累福元,让福元背他走,所以被捕牺牲。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也舒缓了叙事节奏”分析不当,原文为“此地距王桥村尚有十里路。太阳高照,没有一丝风。周围尽是稻田,路越来越窄。就在这时,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小孩顿时紧张起来,不好,日本人的飞机来啦”,可见不是舒缓了叙事节奏,而是暗示紧张的气氛。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由“阿叔,我是不是跟错了人,我想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与日本人干仗,怎么跟了两个先生?不但不发枪给我,还要读书写字,要练游泳和跳马”“小孩说,叫芳蕙,不大识字,跑得比我还快,司令说她可以做田径运动员,司令天天想开运动会。福元说,大队长就是这样的,他是体育教员”“如今仅剩一个大木箱,是大队长亲手量出的尺寸规格,并辟了一条跑道,让队员们练习跳马。福元在里面搭了个窝棚,日近中午,想着可以眯一觉”可知跳马能体现出大队长体育教员的身份,大队长也是普通群众,参战了也时时不忘自己体育教员的身份,小中见大,展现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特征。
由“临别,大队长摸摸小孩的头,问说,跳马练得如何?小孩说,报告司令,矮一点的木箱能跳过去。大队长说,你记得我说的话,练好体育,等你长大,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人跳马水平很高,不要输给他们。小孩说,司令,都打仗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大队长说,体育和读书写字一样,让你学会做人,亡国奴才是没有资格上赛场的”可知大队长具有长远眼光,他具有必胜的信念,不仅要在战场上打赢日本,还要在体育上胜过他们。
由“小孩渐感无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队长教的做了几个预备动作,随后跑向木箱。这一次居然跳了过去,且稳稳地落在地上。小孩十分高兴。……芳蕙说来时遇到一队兵,二十多个人,往镇上去了。福元说我得去通知大队长,实在不行就把他背出来……”,小孩为跳马成功而高兴,可是紧接着收到的却是有人要去抓大队长的消息,可知小孩跳马的情节是下文的突转,使行文更有波澜。
由“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可知结尾流露深深的遗憾,也让人们为大队长的牺牲而惋惜。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可以认为是小孩。
由“小孩小名叫阿毛。副队长到嘉定拉队伍时,他正在路边讨饭,不知怎地跟定了副队长,就一起到了镇上,听口音是上海本地人”“小孩渐感无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队长教的做了几个预备动作,随后跑向木箱。这一次居然跳了过去,且稳稳地落在地上”“小孩爬起来,向祠堂外跑去,被芳蕙的腿绊了一下,直刺刺扑倒在地,摔岔了气,喊不出声音来。芳蕙连忙爬过来看他,往他背上拍了好久,小孩放声大哭。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文章由小孩开始由小孩结束,可知小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我想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与日本人干仗”,表现了小孩对日本人的仇恨;“小孩不必交代就自觉地放哨站岗”“这时听到树林里有布谷鸟叫。小孩喝道,是谁。只见芳蕙从一棵树后面绕了出来”,表现了他的负责任与警觉;“小孩说,遇到飞机,你要记得,不可往树林里躲。芳蕙觉得小孩在发抖,拍了拍他,等到飞机远了,听到小孩的牙齿发出咯咯哒哒的声音”,表现了战争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小孩说,找到副司令,我有要紧的情报,天黑了你要是寻不到副司令,老子就把手榴弹丢到你家里去”,军情紧急,表现了孩子的着急,小孩是文章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文章主要着力表现的人物。
由“去年,日本人是从海上登陆的,离我家不远,打了七天七夜,炮声越来越近,我爷娘带着我和我阿妹逃难。日本兵从后面追了上来,大家拼了命地逃,我被人群冲到了一个水沟里。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很多人往树林里躲,我爷娘带着阿妹也躲了进去。树林里全是人。飞机扔了一串炸弹,轰的一下,整个树林全飞上了天。很多冒烟的人尖叫着爬出树林,还有人在火里面跳,跳着跳着,就倒了下去”可知本文是以小孩的视角来写的,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们的戕害。
可以认为是大队长。
文章由大队长收留孩子,教孩子读书写字,练游泳和跳马开始,接着写有人叛变,大队长因脚崴不能撤离,临别告知孩子练好体育,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然后写小孩和福元得到有人要抓大队长的消息,分别行动去营救大队长,最后大队长被捕牺牲,故事结束。全文都是围绕大队长展开情节的,主要叙述大队长的故事,所以主人公应该是大队长。
小孩对跳马的不解衬托出大队长的见识高远,他具有必胜的信念,不仅要在战场上打赢日本人,还要在体育上胜过他们。可见人物形象上,小孩是为了衬托大队长的。
主题上,“福元说,我要背他出来,他不肯,给了我一份名单,全是我们的人,然后让我快走,我来不及出镇,只得躲进茶馆,孙庆荣的兵进了大队长家,绑了他,在后院开了枪。大队长是条汉子啊,福元边哭边说”“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主人公大队长的英勇牺牲,让人扼腕叹息,故事唤起了人们对战争的仇恨,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也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使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10.CEH 11.B 12.B 13.(1)确实有鄙陋浅薄的百姓得罪君主的,哪里有君主得罪百姓的呢?
(2)现在您面对百姓就像面对仇敌一样,看见好的行为就像躲避炎热一样,搞乱了政治,危害到贤能的人,必定违背民心。 14.①悬而至:文本一中晏子劝谏齐景公,通过提问的方式“夏桀、商纣,是被君主杀的呢,还是被百姓杀的呢”,直指问题的核心:君无得罪于民。②顺而刻:文本一中,晏子在回答齐景公的问题“如何长久地保全自己的国家”时尽忠极谏,“能够长期保全国家的人,是能够始终做好事的人;不能始终做好事的人,不能最终做君主”,既顺从齐景公的心意又颇为深刻隽永。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您用政令把国家搞乱、用行为把百姓抛弃掉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您)还声称想要保全国家,不也很难吗?
“以政乱国”和“以行弃民”结构一致,中间C处断开;
“矣”句末语气助词,其后E处断开;
“欲保之”是“声”的宾语,“不亦……乎”固定结构,单独成句,在H处断开。
故选CEH。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谦称,“我”/边邑,当作边邑。句意:让您子孙后代的寿命都像我的寿命一样长。/“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B.错误。浅薄/顽固。句意:我太浅薄了。/秦始皇的心,变得更加骄傲顽固。
C.正确。都指无,没有。句意: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头。/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
D.正确。加以节制/持旄节。句意:那就加以节制,以便终生保全国家。/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能够长期保全国家,就能够有好的结局”错误,由原文“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可知,文中的意思是“能够长久保全国家的人,是能够始终做好事的人”,理解错了文本的含义。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诚”,的确、确实;“鄙民”,鄙陋浅薄的百姓;“安……乎”,哪里……呢?
(2)“临”,面对;“善”,好的行为;“逆”,违背。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悬而至:由文本一中“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可知,晏子劝谏齐景公,通过提问的方式“夏桀、商纣,是被君主杀的呢,还是被百姓杀的呢”,直指问题的核心:君无得罪于民。
②顺而刻:由文本一中“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可知,晏子在回答齐景公的问题“如何长久地保全自己的国家”时尽忠极谏,“能够长期保全国家的人,是能够始终做好事的人;不能始终做好事的人,不能最终做君主”,既顺从齐景公的心意又颇为深刻隽永。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齐景公在麦丘游玩,问(这里)管理疆界的官员说:“你的年纪是多少?”(管理疆界的官员)回答说:“我今年八十五岁了。”齐景公说:“真长寿啊!你可要祝福祝福我呀!”管理疆界的官员说:“让您的寿命比齐国先君胡公静还长,以有利于国家。”齐景公说:“好啊!你再祝福祝福我吧!”(管理疆界的官员)说:“让您子孙后代的寿命都像我的寿命一样长。”齐景公说:“好啊!你再祝福祝福我吧!”管理疆界的官员说:“让您不要得罪百姓!”齐景公说:“确实有鄙陋浅薄的百姓得罪君主的,哪里有君主得罪百姓的呢?”晏子(听后)劝谏说:“您错了。那些与您关系疏远的人有罪,与您关系亲近的人去惩治他们;低贱的人有罪,尊贵的人去惩治他们;君主得罪了百姓,谁将会去惩治他呢?我冒昧地问一问:夏桀、商纣,是被君主杀的呢,还是被百姓杀的呢?”齐景公说:“我太浅薄了。”于是把麦丘赏赐给这个管理疆界的官员作为封邑。
齐景公在淄水边游览,跟晏子悠闲地站在岸边。齐景公叹息着说:“哎!假如国家可以长期保全,并且传给子孙后代,难道不是很高兴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百姓不是平白无故就来归附的。现在您用政令把国家搞乱、用行为把百姓抛弃掉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您)还声称想要保全国家,不也很难吗?我听说,能够长久保全国家的人,是能够始终做好事的人。各国诸侯并存,能够始终做好事的人才能当首领;众多读书人一起学习,能够始终做好事的人才能当老师。《诗》上说:‘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头,却很少有能够保持到底。’不能始终做好事的人,不能最终做君主。现在您面对百姓就像面对仇敌一样,看见好的行为就像躲避炎热一样,搞乱了政治,危害到贤能的人,必定违背民心。对百姓随心所欲地搜刮财物,对下属残暴地诛杀,恐怕(祸患)会降临到(您的)身上。我年纪大了,不能供您使唤了。您的行为如果不能改变,那就加以节制,以便终生保全国家。”
文本二:
晏子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博古通今,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君主),因为提倡节俭、身体力行,竭尽忠诚、极力劝谏,引导齐国走正道,使君主的行为能够端正,使百姓能够归附亲近。劝谏齐国君主,表面漫无边际却能直指要害,合乎心意却深刻隽永。等到他出使各诸侯国的时候,没有人能够让他理屈词穷,晏子的博古通今达到了这样的境地。他所写的《书》六篇,都是对君主的忠诚的劝谏。文章值得看,道理可以遵循,都符合“六经”的精义解析。
15.B 16.①首联借事抒情,流露昔日游览之乐。两个“值”字足见昔日在锦江春秋两度同赏胜景时的惬意快乐,对美景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②颔联、颈联运用拟人修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对锦江的留恋、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以及离愁别恨之苦。芳草碍马,好云遮楼含蓄表达友人殷勤挽留之深情,表达对锦江的留恋和对朋友依依不舍。颈联借助山萦绕着别恨,水带着离情传达了诗人离别之恨。
③尾联以景结情,表达怀念(思念)友人的深情。回头远望锦城,远树朦胧,云遮雾绕,以此收束全篇,寄写思念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颔联总写锦江春景”错误。“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艺术手法的能力。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的意思是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两个“值”字足见昔日在锦江春秋两度同赏胜景时的惬意快乐,对美景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首联借事抒情,流露昔日游览之乐。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中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芳草、秋云的深情挽留表现诗人和友人的深厚情意。接着写诗人离别锦江时的情景,锦城之山因为离别而生恨断肠,锦江之水因为别离而泣声入梦;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接到山水身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悲伤哀愁。
最后“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意思是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写诗人为友人回首,回头远望锦城,远树朦胧,云遮雾绕,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17.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赢”“景”“帐”。
18.含苞欲放 沁人心脾 惟妙惟肖 19.濯莲池不仅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的绝佳舞台。 20.①把碧绿的莲蓬比喻成倒立的喷水花洒和翻转的伞状吊灯。②既形象又贴切,体现了它们之间形状上的相似性,给人以亲切感。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几处“有的……”并举,形成承接关系,后文写刚刚绽放,空处应该填“含苞”阶段,含苞欲放: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第②处形容香气宜人,用“沁人心脾(肺腑)”。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第③处与“生动形象并举,用“栩栩如生”或“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不仅濯莲池……而且还是”中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该放到共用主语“濯莲池”之后;
“濯莲池……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主宾不搭配,“奏鸣曲”后添加“的好地方(舞台)”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分析构成特点并赏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莲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使用了明喻,本体为“莲蓬”,喻体为“花洒”“吊灯”,相似点为倒立喷水,伞状,连接词为“像”,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突出了莲蓬的外形特点,鲜活逼真,亲切可感,能让人身临其境。
21.C 22.①不同身体组织内细胞成分的变化②炎症反应显著增强③节食组大鼠体内的免疫细胞含量没有明显升高
【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解答本题最好用排除法。
后文提到“节食组大鼠”,应将“研究人员选择了和人类比较相似的大鼠”放到后半句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排除AB;
D选项后半句选择被动句式,与前后句式不协调,排除D。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段首说“近日,中科院科学家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首次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节食长寿的机理”,提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节食长寿的机理”的结论,接下来从“节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介绍这一实验,结合后文的“发现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免疫细胞上。……免疫细胞含量相对较少,……免疫细胞含量升高了不少”,此处可填“不同身体组织内细胞成分的变化”。
第二处,此处应和前文“炎症反应水平较低”意思相反,故可填“炎症反应显著增强”。
第三处,后文说“说明节食的一大功效就是降低了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说明此处是在谈论“节食组大鼠”,结合结尾处的“节食确实能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强度”和上文“对照组大鼠体内的免疫细胞含量升高了不少”,此处可填“节食组大鼠体内的免疫细胞含量没有明显升高”。
2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是老子的名言,出题者已经对这句话进行了阐释,这就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对于得道之人(或圣人)而言,不积,不去积累或私藏财富或其他,而是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人;不积之下,自己反而可以获得更大的“财富”,这个指向物质层面;自己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充实”或“满足”,这个指向精神层面。
人性的法则是占有。一块蛋糕,甲分的多了,乙分的就少了,最终陷入无穷无尽的争斗当中。生活中,经常看到兄弟姐妹因争夺遗产而反目成仇;同事好友为争夺职位而不择手段。老子的哲学具有终极的意义,他期望人类能效法自然,和平共处,多“照顾”,多“给予”,表面看自己什么也没得到,但却“积”了快乐、满足,精神的富足胜过任何物质的丰富。能够体察到并做到这些,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材料就是让我们思考“物质与精神”“舍与得”“自己与他人”等方面的关系。
如写“舍与得”,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与他人有所联系,面对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冲突,与其争个你死我活,不如多照顾一下他人的感受,大度一点,多一点“舍己为人”;这种大度貌似对自己来说是失去,其实是更高层面上的得到。可以从先贤们那里取一点真经,除了老子的这句话之外,我们还可以写孔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还可以写我们的革命前辈,以及当下抗击疫情的逆行者等很多人身上都具备这样的大境界;如果人人都能有老子这样的智慧和处事原则,懂得“舍与得”的道理,许多矛盾、争议、冲突都可以得到解决,世界大同并不是梦。
立意:
1.我为人人,我更快乐。
2.失去是更高层次的得到。
3.多一点舍己为人,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