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某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某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某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某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某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某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 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会, 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有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北京时间5月26日晚,天空中迎来2021年首场月全食。左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月全食不同阶段的照片,右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1. 2021年5月26日,对应我国的农历是四月( )
    A. 初一B. 初八C. 十五D. 二十三
    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月全食过程可反映出地球的形状②月全食的天体系统其中心天体为地球
    ③本次月全食发生于小满与芒种之间④该日我国东海岸海面变化较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于月球运行到与太阳相对的位置,月食才有可能发生,而这时,一定是农历的十五、十六(即满月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月全食过程可反映出地球的形状,①正确;月全食的天体系统其中心天体为太阳,②错误;本次月全食发生于5月26日晚,处于小满与芒种之间,③正确;该日引潮力大,出现天文大潮,我国东海岸海面变化较大,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B。
    【点睛】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娥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之后形成凸月,农历十五或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
    3. 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与8000~10000年前相比,现今辽宁南部气候情况较为( )
    A. 温暖干燥B. 温暖湿润C. 寒冷干燥D. 寒冷湿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可知,桦树喜冷耐旱,由于当时是分布在辽宁南部,而如今在大兴安岭等地方,表明了辽宁南部的气候变化特点是由原来适宜桦树生长的寒冷干旱变成了温暖湿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 1957年7月,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兴义市发现了当地人称“四脚蛇石板”的动物化石,经古生物学家鉴定,这是生活在三叠纪时期的水生爬行动物,这种动物被称为“贵州龙”。下图为某地岩层分布图,读图,如果在岩层②中发现了“贵州龙”化石,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地层形成于泥盆纪B. ③地层形成于二叠纪
    C. ①地层蕨类植物繁盛D. ③地层哺乳动物繁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贵州龙”是生活在三叠纪时期的水生爬行动物,如果在岩层②中发现了“贵州龙”化石,则①地层形成时间晚于三叠纪,而泥盆纪早于三叠纪,A错误;③地层形成时间早于三叠纪,二叠纪早于三叠纪,B正确;①地层形成时间晚于三叠纪,不属于古生代,因此不是蕨类植物繁盛的时期,C错误;③地层形成时间早于三叠纪,不属于新生代,因此不是哺乳动物繁盛的时期,D错误。故选B。
    5. 下列景观图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②为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③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④为沙滩,为海浪堆积地貌。因此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①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会( )
    A. 减轻洪涝灾害B. 增加河床淤积C. 减少上游来水量D. 增加航运里程
    7. 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
    ①麋鹿保护区所在地②六合垸所在地③张智垸所在地④永合垸所在地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荆江段河道为地上河,九曲回肠,易发生洪涝灾害,裁弯取直利于洪水下泻,利于泥沙搬运,减轻洪涝灾害,A正确,B错误;上游来水量取决于上游补给状况,与裁弯取直无关,C错误;荆江段河道航运价值低,裁弯取直利于通航,并非增加航运里程,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②④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①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③项错误。故选D。
    【点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
    A. 由东南向西北B. 由西南向东北C. 由西北向东南D. 由东北向西南
    9. 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B. ②①③④C. ③①④②D. ③②①④
    10. 对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8. C 9. D 10. B
    【解析】
    【8题详解】
    首先要注意本题的指向标,再根据图中滑坡掩埋的阶地主要位于滑坡东南侧边界,可知,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滑坡相关知识并结合图示可推测,该区域原本有古河道从此地经过,发生滑坡后,古河道和古河道东侧阶地被掩埋,滑坡体堵截河道,河道排水受阻,上游来水不断增加,形成堰塞湖,后来,堰塞湖中水流冲破障碍,改道而行,形成新河道,即现在的河流。因此,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GPS主要功能为定位和导航,不能用于采集雨量信息,①错误;BDS(北斗系统)主要功能为定位和导航,可以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R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不能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③错误;GIS主要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GNSS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利用一组卫星的伪距、星历、卫星发射时间等观测量,可用于定位、导航,确定地理位置。GIS指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查询、处理信息,找到适宜对象。RS指遥感主要功能是监测。数字地球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 持续淤积B. 先侵蚀、后淤积C. 持续侵蚀D. 先淤积、后侵蚀
    12. 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随着距离海岸的距离增加,海水深度增加。根据图中1975~2004年的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1975年至1990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1990至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减小,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下降,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B正确;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的冲刷作用加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加重,河口处水深减小,A错误;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河口处水深变浅,C错误;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变快,泥沙淤积增大,河口处水深变浅,D错误。故选B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
    A. 臭氧层的高度B. 对流层的高度
    C. 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D. 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14. 对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大气厚度稳定B. 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
    C. 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D. 甲、乙两处同为下沉气流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臭氧层是存在于平流层中,海拔高度接近50km,故A不符合题意。从图中看出,0-30°之间高度,即为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30-60°即为中纬厚度约10~12干米;60-90°即为高纬厚度约8~9干米。符合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特征,故为对流层的厚度,故B正确。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故C不符合题意。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增高而递增,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题详解】
    该曲线从赤道向高纬递减,赤道地区高度为17-18干米,高纬度地区高度为8-9干米,因此可知该曲线表示对流层的高度。乙处大气厚度稳定,A错;乙处接近对流层顶部,高度比甲处高,气温比甲处低,B错误;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平流层几乎没有水汽,因此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C正确;甲处以对流运动为主,乙处以平流运动为主,D错误;故选C。
    【点睛】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干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干米,极地平均为8~9干米。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平流层高度大约12干米到50干米。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人造卫星等在此运行;高层大气大约50千米以上的大气。
    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我国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气温日变化及地面热量收支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日所处月份最可能为( )
    A. 1月B. 3月C. 7月D. 9月
    16. 该日( )
    A. A时刻,地面温度最低B. B时刻地面温度最高
    C. C时刻大气热量收支平衡D. 气温日较差较小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太阳辐射出现的时间可推算该日昼长约为15小时,昼长远大于夜长,应为7月,C正确;1月该地昼短夜长,A错误;3月和9 月昼长接近12小时,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A时刻,地面辐射最弱,对应地面温度最低,A正确;C时刻地面辐射达到最强,对应地面温度最高,B错误;C时刻大气热量收支不平衡,收入大于支出,C错误;该日最高温约为31°C,最低温约为24°C,气温日较差较大,D错误。故选A。
    【点睛】某日太阳辐射持续存在的时间约等于该日的昼长。
    17. 读图,回答题。
    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山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详解】图中甲侧处于迎风坡,从山麓到山顶,气流上升,气温一直下降,水汽凝结,多地形雨,且一般高山山腰降水最多;乙侧处于背风坡,从山顶到山麓,气流下沉,气温一直升高,降水减少,结合四个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能正确反映湖风的是( )
    A. B.
    C. D.
    19. 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影响有( )
    ①湖风增强②陆风增强③湖风转陆风的时间提前④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提前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湖风的方向为湖泊吹向陆地,AB错误;白天,湖泊岸边陆地因热容量小而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湖泊因热容量大而升温慢,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湖泊岸边陆地因热容量小而降温快,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湖泊因热容量大而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风从岸边陆地吹向湖泊中心,形成陆风。C正确,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提前;夜晚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湖风转陆风的时间推后,①④正确,②③错误,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陆地和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这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称为湖陆风。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下图为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 山峰B. 平原C. 谷地D. 丘陵
    21.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 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能形成辐射逆温但不能加强辐射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
    【点睛】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 吸附雨水污染物D. 保持土壤水分
    23.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22. D 23. B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故选D。树皮不能为植物提供养分,雨水渗漏速度主要由土层、砂层控制,树皮对雨水污染物的吸附较弱,ABC不对。故选D。
    【2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种植土层和砂层的物质颗粒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故选B。树皮层主要防蒸发,不起主要净化作用,AD不对。砾石层是最后雨水的储存层,不起主要净化作用,C不对。故选B。
    【点睛】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洋流( )
    A. ①②均是暖流B. ①②均是寒流
    C. ①寒流,②是暖流D. 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25. 受图示洋流影响( )
    A. A海域存在大型渔场B. B群岛降水量较丰富
    C. C沿岸冬季降温明显D. D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区域为亚洲东部。其中①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为暖流,②从高纬度到低纬度,为寒流,ABC错D对;故选D。
    【25题详解】
    大型渔场存在于寒暖流交汇处,A错;B群岛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丰富,B对;C沿岸受暖流影响,冬季降温不明显,C错;D海域地热资源丰富,由于板块运动导致,与洋流运动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了污染物的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2.对航海的影响:顺水,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节约时间。但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给船只出行带来威胁。3.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陆地有增加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寒流对陆地有降低温度和湿度的影响。4.大型渔场的形成: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同时两种洋流交汇,形成“鱼障”,也使得鱼群在此集中,进而形成较大的渔场。
    2021年4月7日23时左右,某大学领衔研发的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取得这一深度的可燃冰样品,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南海海域的海水( )
    A. 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不大B. 盐度向较高纬度递减
    C. 密度北部高于南部D. 盐度与密度成负相关关系
    27. 研发海底钻机系统的意义有( )
    ①维护国家海洋权益②研究地幔的物质组成③改变能源消费构成④勘探海洋深海资源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26. A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千米以下为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A正确;盐度最大值位于副热带海区,其变化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南海北部位于回归线附近,南部位于赤道附近,盐度由高纬向低纬度递减,B错误;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一般来说,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因此密度南部高于北部,C错误;海水盐度越大,海水密度越大,成正相关关系,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海底钻机系统有助于了解我国海洋海床中各类矿藏的分布情况,在进行开发海底矿藏时,由于是自主研发系统,受他国影响较小,能够进一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①④正确。从材料可知,“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其深度较小,主要是对地壳中的矿脉进行研究,还不能达到地幔深度,②错误。海底钻机系统能够开发海洋资源,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的勘探和开发技术还不能足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说法过大,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B。
    【点睛】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这是因为副热带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比较少,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盐度高。赤道附近海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盐度低。温带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盐度低。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 气温、降水、蒸发B. 降水、蒸发、气温
    C. 降水、气温、蒸发D. 气温、蒸发、降水
    29 风化壳厚度( )
    A. 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 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 亚马孙雨林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 青藏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28. B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最中间的自然带为热带森林带,向两侧依次是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温从中间向两侧递减,所以,Ⅲ代表气温;左侧为森林带,右侧为草原和荒漠带,所以,左侧降水多,右侧降水少,I为降水;气温高,降水少的地区蒸发较强,Ⅱ为蒸发。B正确,故选B。
    【29题详解】
    甲地和丁地的差异主要为降水差异,A错误;乙地比丙地降水多,蒸发弱,植被茂盛,B错误;亚马孙雨林为热带雨林带,雨热充足,植被茂盛,而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气温低,降水少,风化壳薄,C正确;恒河平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总降水量较多,而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降水较少,风化壳较薄,D错误。故选C。
    【点睛】从热带到亚热带、温带再到寒带,气温降低,植物生长量减少,风化壳厚度变薄。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降水减少,植物生长量减少,风化壳厚度变薄。蒸发量的大小又和气温、降水和植被有密切关系。
    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 东部地区B. 中部地区C. 西部地区D. 东北地区
    31. 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32. 该人口流动( )
    A. 促进了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B. 缓解了甲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C. 减轻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就业压力D. 实现了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答案】30. B 31. A 32. D
    【解析】
    【30题详解】
    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有流入,但占比较低,A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且人口占比较低,C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错误。故选B。
    【31题详解】
    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临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题详解】
    读图可知,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该人口流动不会促进矿产资源开发,A错;迁入的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缓解了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B错;就业人数增加,可能加重长三角城市群的就业压力,C错;流出区人地矛盾减轻,且流动人口的部分收入会流向流出区,实现了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D对;故选D。
    【点睛】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33. 图为某特大城市四个地铁站(非换乘站)工作日进出站人数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最可能位于居住区的站点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城市地铁站人流量变化为背景,涉及交通运输与城市功能分区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读图可知,②站点早上8点左右,也就是上班时间点人流量非常大,下午18点左右,也就是下班时间点人流量非常大,所以最可能是位于居住区的站点,B项正确。故选B。
    【点睛】地铁站点选择的标准是总出行成本最小化、地铁运营成本最小化和地铁出行量最大化。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
    A. 冷湿B. 冷干C. 暖湿D. 暖干
    35. 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
    A. 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 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 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 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36. 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34. B 35. A 36. A
    【解析】
    【34题详解】
    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划分,即作物某时段或某生长季节内逐日活动温度的总和。根据材料“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当地气候趋向寒冷,冬季风势力更加强大,降水少趋于干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5题详解】
    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中有大型木骨泥墙建筑,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说明森林砍伐量大;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黄土的土质疏松,烧制陶器也需要砍伐森林,获取燃料。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人类过度砍伐,植被遭到破坏,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河床抬升,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A正确;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低,人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口增长缓慢,BC错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土质疏松,土壤肥力较低,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不是其向高处迁移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36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窑洞位于坡面位置,门上洞顶的土层厚度较小,越往里,窑顶的土层越厚,而挖掘窑洞为了避免坍塌,宽度应窄于洞顶覆盖土层,窑洞的宽度应随着窑顶的黄土厚度增加而增加,C错误,A正确;B迅速拓宽不符合坡面黄土厚度变化趋势,B错误;窑洞门口到窑洞里应是从窄到宽,D项与A项对比,D门口处宽度较宽,更易坍塌,D错误,故选A。
    【点睛】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微弱,人类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某个地方的果实和猎物少了,人类就更换一个生存场所。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方竹笋之乡”荣誉称号。桐梓方竹笋依托桐梓独特的高原生态气候,大娄山独特地貌以及土壤环境,以桐梓原产方竹笋为原料,分别按照不同的工艺,制作成鲜笋和干笋。自2004年创立“中国方竹笋之乡”品牌后,桐梓县的造竹面积从原生的20万亩迅速扩大,方竹产业总产值迅速提升,促进农民增收。下图为农民采收方竹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桐梓县获“中国方竹笋之乡”,关键在于( )
    A. 独特的自然环境B. 传统的生产方式
    C. 先进的农业科技D. 丰富的种植经验
    38. 桐梓县的自然植被应为( )
    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泰加林
    【答案】37. A 38. A
    【解析】
    【3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桐梓县竹笋种植区地处高原生态气候,环境优美,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生长出独特、优质的竹笋,故桐梓县获“中国方竹笋之乡”,关键在于独特的自然环境,A正确;独特的生产方式、先进的农业技术、丰富的种植经验不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优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所以选A。
    【38题详解】
    桐梓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A对;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B错;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C错;泰加林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D错;故选A。
    【点睛】泰加林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寒冷,温度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导致枯枝落叶层较厚;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枯枝落叶层薄。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
    A. 缩短加工时间B. 保证产品品质C. 降低生产成本D. 加强文化交流
    40. 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自身技术更新B.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C. 共用当地基础设施D. 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答案】39. B 40. D
    【解析】
    39题详解】
    自带原材料并不能对生产加工环节产生影响,不会缩短加工时间,A错误。自带原材料,可以保障原材料的品质,有利于保障产品的品质,B正确。自带原材料,会加大企业的运输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C错误。自带丝绸、刺绣等原料,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但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D错误。所以选B。
    【4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可知,“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携手的相关企业是与其生产工序密切相关的企业,可以促进工业联系,提高服装的生产效率,D正确。对于自身技术的更新影响较小,A错误。能够促进当地就业、共用基础设施,但不是携手相关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二、综合题,共20分。
    4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为洞庭湖位置图。右图为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
    (2)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1)海陆间大循环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温度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洞庭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类型、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季风气候区,与海洋水通过径流相联系,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小问2详解】
    根据右图曲线,区域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主要因为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比湖泊比热容小,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
    4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岭南某城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为背景,设置2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城镇化中的问题,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紧密结合材料,建设用地增加明显,这与区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主要从城市化发展,企业入驻,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分析,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另外,外来新建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进行厂房建设,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村庄道路、住宅建设,也会减少农林用地的占比。
    【小问2详解】
    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所以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
    4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天津市、河北省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下图为天津市武清区位置图。

    (1)指出至少两条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
    (2)上图所示区域内规划修建一条轻轨客运铁路。说明这一举措对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意义。
    【答案】(1)距北京近;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生产成本低;工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
    (2)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程联运(与京津地铁连接);完善京津冀交通运输网络(增加轨道交通的覆盖区域);节省交通出行时间。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津市武清区位置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天津武清区紧邻北京,距北京近;读图可知,北京和天津市武清区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交通便利;武清区劳动力价格更低、土地租金更低,生产成本低;天津武清区位于京津唐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之一,有政府政策支持。
    【小问2详解】
    该地区规划修建轻轨客运铁路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可以从联程联运、完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节省交通出行时间等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材料信息,该轻轨客运铁路与京津地铁连接,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程联运;增加轨道交通的覆盖区域,完善京津冀交通运输网络;轻轨客运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人们的交通出行时间。节气
    日期(阳历)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相关试卷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7页。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贵阳传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贵阳传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