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 -江苏省镇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 -江苏省镇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 )
A. 时间B. 加速度C. 位移D. 速度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保持不变
B. 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C. 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
D. 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t0时,位移x>0,速度v>0,加速度a>0,此后a逐渐减小至a=0,则它的( )
A. 速度逐渐减小B. 位移始终为正值,速度变为负值
C.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D. 位移逐渐减小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中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0.17m/sB. 0.33m/s
C. 0.40m/sD. 0.64m/s
5.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
①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②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③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④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D. ②④
6.美国“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18大黄蜂”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m/s2,起飞速度为50m/s,若该飞机滑行100m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 40m/sB. 30m/sC. 20m/sD. 10m/s
7. 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
A. 10m/s;10m/sB. 5m/s;4.8m/s
C. 0;4.8m/sD. 0;5m/s
8.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内通过的位移是,则( )
A. 第内平均速度是
B. 第末的速度是
C. 第内的位移是
D. 物体的加速度是
9.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A、B两物体加速度相同
B. t=4s时,A、B两物体相遇
C. t =2s时,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 在相遇前,A、B两物体最远距离20m
10.中国自主研发的 “暗剑”无人机,时速可超过2马赫.在某次试飞测试中,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m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s和l s,则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是
A. 20m/s2
B. 40m/s2
C. 60m/s2
D. 80m/s2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如图1所示,他在纸带上选取了A、B、C、D、E、F、G七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用x1、x2、x3、x4、x5、x6表示,其中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1)计数点F、G之间的时间间隔t=______s;
(2)图2是该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A、B间距离x1时的场景,则x1=______cm;
(3)在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vD=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该同学在利用纸带求小车的加速度时,对数据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处理:他在纸带上仅保留了A、D、G三个计数点,将计数点A、D和D、G间距离分别记为xⅠ、xⅡ,时间间隔记为t',由此可得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用xⅠ、xⅡ、t'表示),据此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2. 某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频率为的交流电源。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选填“约8V”或“”)
(2)第1个实验小组所得纸带上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第2个实验小组计算出所得纸带上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后,在坐标系中描出的点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些点在图中作出图像______,并根据图像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一个滑雪运动员,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初速度为1.8m/s,滑到山坡底端的末速度为5.0m/s,求:
(1)下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下滑的时间t;
(3)最后1s内的位移。
1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朝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分别为x甲=20t,x乙=10t+t2(所有物理量均取国际单位制单位),问:
(1)甲和乙分别做什么运动;
(2)乙经过多长时间追上甲;
(3)乙追上甲前,甲、乙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15.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在离地面224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g取10m/s2)
(1)若以5m/s的速度落地,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下落;
(2)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
(3)求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1.【答案】A
【解析】
【详解】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加速度、位移、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故选A。
2.【答案】B
【解析】
【详解】AB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故AD错误,B正确;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
位移与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故C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详解】速度v>0,加速度a>0,此后a逐渐减小至a=0,因为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知速度仍然增大,速度为正值.故AB错误.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则速度变化越来越慢.故C正确.速度为正值,位移也为正值,位移越来越大.故D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知,小球运动的位移为
x=6cm-1cm=5cm=0.05m
运动时间
则小球的运动平均速度为
代入数据解得v=0.33m/s,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详解】①速度变化很大,但时间的大小不清楚,所以加速度大小不能确定。可能很小,也可能较大,所以可能存在,故①是可能的;
②速度方向为正,但速度变化为负,所以加速度方向也为负。故②是可能的;
③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故③是不可能的;
④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则加速度大小也越来越大,故④是不可能的。
综上分析 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v2-v02=2ax得: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详解】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设由坡顶到坡底的路程为s,则此过程的平均速率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A错误;
D.第3s内的位移等于前3s内位移减去前2s内的位移,由位移时间公式得
解得
a=2.4m/s2
故D错误。
B.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得3s末的速度为
v3=at3=2.4×3m/s=7.2m/s
故B正确;
C.第内的位移是
故C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详解】A.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两个物体的斜率不同,所以两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故A错误;
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t=4s时,两物体速度相同,但位移不相同,没有相遇,故B错误;
C.v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t =2s时,A、B两物体的v都是正的,说明二者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误;
D.t=4s时,两物体速度相同,相距最远。由v—t图象下面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此时二者的距离
故在相遇前,A、B两物体最远距离为20m,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一段的平均速度;第二段的平均速度,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故选B.
11.【答案】 ①. 0.1 ②. 7.05 ③. 0.86 ④. ⑤. 0.64
【解析】
【详解】(1)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周期为0.02s,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F、G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
(2)A对应直尺的0刻度, B点对应在7和7.1之间,可估读为7.05,则x1=7.05cm;
(3)D是C、E的中间时刻的点,所以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
(4) xⅠ、xⅡ是相邻相等时间t'的位移,则
则小车加速度为
12.【答案】 ①. ②. ③. ④. 见解析 ⑤. (内均可)
【解析】
【详解】(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
(2)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等于打A、C两点间小车的平均速度,即
(3)将误差较大的点忽略,将其他点用一条直线拟合,如图所示。
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
13.【答案】(1)3.4m/s;(2)25s;(3)
【解析】
【详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公式
则有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
可得
代入数据得
由
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3)由逆向思维可得,位移为
代入数据解得
14.【答案】(1)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10s;(3)25m
【解析】
【详解】(1)由x甲=20t,x乙=10t+t2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乙追上甲时,有
x甲=x乙
即
20t=10t+t2
解得
t=10s(t=0舍去)
(3)乙追上甲前v甲=v乙时,两者之间距离最大,设最大距离为d,时间为t1,则
v=v0+at1
解得
t1=5s
d=20t1-(10t1+t12)=25m
15.【答案】(1)1.25m;(2)99m;(3)8.6s
【解析】
【详解】(1)设运动员以5m/s的速度着地时,相当于从h′高处自由落下,由
代入数据解得
h′=1.25m
(2)设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高度为h时速度为v,此时打开伞开始匀减速运动,落地时速度刚好为5m/s,则有
v2=2gh
-v2=2a(H-h)
解得
h=125m
v=50m/s
为使运动员安全着地,他展开伞时的高度至少为
H-h=224m-125m=99m
(3)他在空中自由下落,根据
解得时间为
t1=5s
他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t2===3.6s
他在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t=t1+t2=8.6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测试同步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全册综合一课一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