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赤道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将指晷针朝向北极星,观察其投影在石盘上的刻度来判读时间。下图为我国的一名中学生小明拍摄的照片,晷针与地面夹角约为3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拍摄时,他的相机朝向是( )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2、小明同学所处的城市有可能是( )
A.哈尔滨B.天津C.杭州D.海口
3、若夏至日天气晴朗,图中晷针投影在晷盘上的移动轨迹为( )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B.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D.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读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1月12日,非阴影部分表示1月11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表示180°经线的是( )
A.NAB.NCC.NBD.ND
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A.1月12日2:00B.1月11日2:00C.1月12日6:00D.1月11日6:00
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下图为某海岸带水下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海侵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
A.全球变暖明显B.海平面下降C.泥沙沉积加快D.海底地震频繁
7、图中有一块明显的风化壳,它形成的时期是( )
A.海侵时期B.海退时期C.先海退后海侵D.先海侵后海退
冻融分选会使粗细不同的物质产生分离,如图所示,泥土和小的岩块在中间,大的在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做石环。(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石环的形成条件中,与其无关的是( )
A.季节性的冻土B.颗粒混杂且平缓的地面
C.有充足的水分D.冰川的搬运作用
9、以下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石环的是( )
A.两广丘陵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11、下列不是该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C.内力作用D.风力作用
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吊脚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各项中,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相符的是( )
A.地形平坦B.风沙较多C.潮湿多雨D.地震频发
13、下列哪个不是吊脚楼的优点是( )
A.通风透气B.视野开阔C.防御外敌D.节约土地
下图为某年7月10日2时我国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时京津地区的天气可能是( )
A.阴云密布B.大雪纷飞C.晴空万里D.沙尘漫天
15、此时,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风向为偏东风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图a为某岛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图,图b为该岛地形示意图,其中M为1月份20℃等温线分布状况(虚线为可能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岛甲、乙两地( )
A.甲地1月牧草枯黄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均在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D.气温年较差较小
17、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有东北风来自海上B.甲地沿海有寒流影响
C.乙侧山坡迎暖湿信风D.甲深居内陆,乙沿海
18、关于虚线L1、L2、L3、L4等温线弯曲合理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L1符合实际,因为岛屿中部海拔高,气温低
B.L2符合实际,因为该季节陆地温度高于海洋
C.L3符合实际,因为该季节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D.L4符合实际,因为沿岸有暖流流经
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5(单位:米),甲处有一口水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南向西北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20、图中水井水面距地表高度可能为( )
A.2米B.5米C.9米D.12米
21、从图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地下水开采过度B.地下水污染严重
C.有盐碱化倾向D.有荒漠化倾向
塞内加尔的雷特巴湖盐度高,很多时候,其湖水和一般的湖水颜色差不多,但在某时期,来自撒哈拉地区的干热风将沙漠中的矿物质带到湖里,与湖中微生物相互作用,湖水随即变成玫瑰色。佛得角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当地人曾以出海捕鱼为生。下图为雷特巴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推测雷特巴湖湖水变成玫瑰色的显著时期是( )
A.4月~5月B.7月~8月C.9月~10月D.12月~次年1月
23、佛得角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海域( )
A.上升流显著,饵料丰富B.暖流流经,鱼类生长快
C.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D.河流入海多,养分充足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两种相反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异常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在厄尔尼诺年,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降雨量增加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印尼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D.澳大利亚东部干旱
25、关于图中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冬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相同
浙江东部某河于上世纪在上游修建了水库。由于该杭州湾涌潮强烈,2007年在河口地区修建了大闸(如图所示),并在闸口内形成了长90千米、相应库容达1.46亿立方米的带状河道水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上游水库建成后,水库以下河段会出现( )
A.径流量明显增大B.河水流速加快
C.河道淤积严重D.河床深度增加
27、推测曹娥江大闸的作用( )
A.提高潮流冲淤能力B.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C.拦截河流入海泥沙D.改善河口航运
非洲大陆的梦幻之旅始于开罗,终点为开普敦,途经距赤道最近的雪山——肯尼亚山。小李在此次旅行途中写道:“再往前走,树木更加稀疏了,植被逐渐变少,裸露的岩石将你带到无边的沙漠中……”。图2为“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与小李的描述相符的路段最可能是( )
A.甲B.乙C.丙D.丁
29、对于肯尼亚山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山地雨林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多B.M坡为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C.①、②植被分别为荒漠、森林D.山坡草甸比山麓草原更湿润
30、图示洋流可能是( )
A.墨西哥湾暖流B.日本暖流C.东澳大利亚暖流D.北大西洋暖流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秘鲁首都利马是世界上闻名的无雨城市,一年四季,没有雷鸣电闪,没有疾风暴雨,至于结冰、下雪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利马无雨,并非终年滴雨不落,只是年降雨量仅约15毫米左右。无垠的沙漠与浩瀚的太平洋海面交相映照,别是一番情景。
(1)利马虽然纬度为10°S左右,但终年降水极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2)2020年5月9日,我国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尝试推测该事件对利马附近的气候、海水、渔业等方面的影响。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地岛位于北冰洋,岛上未覆冰的低洼地带是以沼泽为主的苔原植被。这里冬季平均温度为-16℃~-22℃,夏季2℃~7℃,多雾和大风天气。
(1)解析新地岛多大风的原因。
(2)新地岛降水很少,但沼泽较多,试说明原因。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蒙特雷市是墨西哥第三大城市,位于该市的北美华富山工业园是我国某集团在海外布局的第二家海外工业园,也是我国在墨西哥开建的第一家大规模工业园。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一。
(1)指出与北侧的美国和加拿大相比,中国公司选址墨西哥的主要原因。
(2)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工业园中获得的利益有哪些。
三、综合读图题
34、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M处地形部位名称为_______,若B点气温是20℃,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应是______________。
(2)若修筑一水库,则坝址在_______处,建在此处的优点是_______。
(3)判断在M、N、L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北半球赤道日晷晷针(远离地面端)指向北极星,其指向为正北,因而其正下方的日晷基座侧为正北侧,相反的另一侧为正南侧,又因为方位指向东南西北成顺时针,判定相机朝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晷针与地面夹角约为30°。因为北半球赤道日晷晷针(远离地面端)指向北极星,相当于北极星高度角为30°,而北极星高度角与当地纬度相等,杭州纬度30°N,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夏至日,日出东北,正午正南,日落西北;晷针投影相反,即由西南到正北再到东南,方向为顺时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地球上的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时日界线,其东侧是新的一天,西侧是旧的一天;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上与180°经线重合,其东侧是旧的一天,西侧是新的一天。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旋转,且阴影部分表示1月12日,非阴影部分表示1月11日,故表示180°经线的是NA,NB为0时经线,故A正确,BCD错误。
5、答案:A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NA是180°经线,NB是0时经线,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则NB为90°E,故90°E是0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比90°E地方时早2个小时,故北京时间是1月12日2时,故A正确,BCD错误。
6、答案:A
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发生“海侵”现象,A正确。海平面下降,导致海水退出陆地,发生“海退”现象,B错误。泥沙淤积会导致陆地表面升高,使海水退出陆地,发生“海退”,C错误。海底地震频繁,会引起海水的扰动,海侵与海退都会发生,D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风化壳是风化作用的产物,说明其发生时,其所在区域裸露在外,基岩受昼夜温差等影响,发生风化作用,岩石崩解后,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图示时期的海平面高于风化壳所在地的位置,说明风化壳形成时,发生了“海退”,B正确。发生海侵时,海平面上升,风化壳所在地被海水淹没,风化作用较弱,A错误。无论先海退后海侵还是先海侵后海退,说明该地的岩石不能稳定的裸露在外,风化作用弱,作用时间短,不利于风化壳的形成,C、D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石环地貌的形成与冻融分选作用关系密切。从石环地貌景观图以及形成过程可以看出,石环地貌形成与季节性冻土和颗粒混杂的平缓地表有关,AB不符合题意。从冻融分选作用可以看出,冻融分选作用需要充足的水,即石环地貌的形成与充足的水分有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从石环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看出,石环地貌的形成不是冰川搬运作用的结果,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D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石环地貌的地区需具备地表石块和泥土粗细混杂、充足的水分、气温在0℃上下波动等条件。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存在季节性冻土层,地表存在粗细混杂的石块和土,易形成石环地貌,D选项正确。两广丘陵、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不存在季节性冻土,所以不可能出现石环地貌,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河流下方为断层构造,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河谷,D正确、A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应为流水侵蚀为主,B错误。故选D。
11、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该地岩层产生波状弯曲为褶皱;河附近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为断层;图中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AC不符合题意;河流发育处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B不符合题意;我国南方地区植被茂密,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地貌基本不受风力作用的影响,风力作用不是该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C
解析: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湖南等南方省区,地形主要以高原和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A错误;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风沙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C正确;我国的地震多出现在四川等青藏高原周边地区,D错误。故选C。
13、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以应对潮湿的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A项属于吊脚楼的优点;吊脚楼依山势而建,视野开阔,B项属于吊脚楼的优点;防御外敌需要建筑物质量好,封闭的建筑格局等,与图示吊脚楼悬空、通透、木质结构的特点不符,C项不属于吊脚楼的优点;吊脚楼依山而建,呈阶梯逐级抬升,节约土地资源,D项属于吊脚楼的优点,故选择C项。
14、答案:A
解析:据图所知,京津地区受低压槽线的控制,有性质不同的气流辐合形成的锋面系统影响,多阴雨天气,A正确,C错;此时为7月夏季,与大雪纷飞和沙尘漫天的天气现象不符合,BD错。故选A。
15、答案:A
解析:据图所知,近地面最终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风向是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一方,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度向右偏的夹角。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先画出甲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可画出甲风向为偏东风,A正确;乙地风向为西南风,丙地风向为偏西风,丁地风向为偏南风,BCD错。故选A。
16、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1月高温多雨,应草木茂盛,A错误;乙地全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干湿两季,B错误;乙地7-12月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C错误;甲、乙地气温曲线平缓,说明气温年较差较小,D正确。
17、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及岛屿轮廓可以判断,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甲、乙两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两侧,受东南信风影响,A,错误;甲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侧,是暖流经过,B错误;其中乙位于岛屿东侧,来自海洋的东南暖湿信风被山地阻挡,在岛屿东侧形成迎风坡,多地形雨,C正确;甲乙均靠近海洋,D错误。故选C。
18、答案:D
解析:1月份南半球为夏季,等温线向南说明比当地热,向北说明比当地冷。L1向北凸意味着气温低,马达加斯加岛上山脉横亘整个岛屿,因此A错误;L2等温线凸向说明当地比同纬度热错误,B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侧有暖流,暖流途径地区气温较两侧高,因此南半球海洋等温线应该向南弯曲,L3凸向错误,L4凸向正确,C错误,D正确。
19、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图中等高距为5m,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可知,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B正确,故选B。
20、答案:B
解析:由上题可推知甲地所在的等高线为55米,根据潜水面等高线分布,上游数值为57m,甲地潜水面等值线为闭合圈,其外围闭合线数值为52,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甲地潜水面等值线高度大于47米小于52米,故甲地水井距离地面距离为3—8米之间,结合选项,B正确,故选B。
21、答案:A
解析:上题可知甲地潜水面等高线数值相对于周边低,说明地下水开采过度,地下水位下降,A正确,材料未体现地下水污染、盐碱化、荒漠化等问题,BCD错误,故选A。
22、答案:D
解析:12月至次年1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东北信风带南移,经过塞内加尔境内,借助东北风,东北方向撒哈拉沙漠矿物质被吹向雷特巴湖,造成玫瑰色的湖水现象,D正确;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撒哈拉沙漠的矿物质不会被吹向雷特巴湖,ABC错误。故选D。
23、答案:A
解析:该处的寒流属于上升流,上升流可以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水的表面,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A正确;加那利寒流流经,不是暖流,B错误;海域广阔是渔业资源丰富的条件之一,但并不是该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最主要的原因,C错误;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河流入海多,D错误。故选A。
24、答案:B
解析:在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秘鲁沿岸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气候湿润,A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水温升高是因为东南信风减弱,南美洲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B不可能发生,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岸的印尼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易发生火灾,C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降水少,东部出现旱灾,D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答案:C
解析:东南信风的强弱决定着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和速度,A错;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B错;拉尼娜年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C对;厄尔尼诺年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相反,D错。故选C。
26、答案:C
解析: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水库下游水量减少,A错误;水库蓄水,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下游受海水的顶托影响,流速减慢,B错误;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受潮流带来的泥沙影响,河道淤积加重,C正确;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变浅,D错误。故选C。
27、答案:B
解析:大闸切断潮流涌入,潮流对河道的冲淤能力减弱,A错误;河口处的大闸切断潮流携带泥沙补给河流,减少泥沙在河床淤积,B正确;在河流入海口处,海水易涌入,海水会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大闸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拦截潮流带来的泥沙,C错误;河口处有大闸拦截,不利于船舶通行,不利于河口航运,D错误。故选B。
28、答案:C
解析:从日记内容“树木越加稀疏……将你带到漫无边际的沙漠”可知,该旅行者是从热带稀树草原带进入到热带荒漠带。甲段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附近,该段的气候主要是热带草原和高山高原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带和山地垂直带,A错;乙段在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经过地区气候均为热带草原气候,B错;丙段起点位于20°S附近,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往南西部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丙段会看到植被由稀树草原变为荒漠的场景,C对;丁段终点在开普敦附近,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错,故选C。
29、答案:D
解析:读图,山地雨林带位于热带草原带之上,其分布海拔为1000—2000米,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该地降水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位于东南坡,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形雨丰富,A错;山坡草甸分布的海拔在4000米左右,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而山麓草原分布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山坡草甸比山麓草原湿润,D对;M坡为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B错;①处海拔高于②,森林与荒漠之间应该有灌丛和草原的过渡地带,C错。故选D。
30、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温度自南向北增高,应为南半球,洋流流向和等温线凸向相同,等温线凸向低处,说明洋流流经海域温度高,为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均在北半球,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1、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东南信风背风坡(离岸风影响),降水少。
(2)气候:降水增多;海水:水温升高,寒流减弱;渔业: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
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利马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利马西侧海域有秘鲁寒流经过,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影响,降水少;利马东侧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为东南信风背风坡,离岸风从陆地吹来,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少。
(2)结合所学可知,厄尔尼诺为南太平洋东侧海水异常升温,秘鲁寒流减弱,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减弱,沿岸降水增多;寒流减弱,海水水温升高;该地渔业受寒流影响形成,因寒流减弱,水温升高,上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渔业减产。
32、答案:(1)新地岛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周围为辽阔的海洋,风力强劲。
(2)冻土广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气候寒冷,蒸发量小;低洼地带排水不畅。
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可知,新地岛纬度高,常年受极地东风带控制;新地岛四面环海,周围为辽阔的海洋,下垫面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2)根据材料“这里冬季平均温度为-16℃~-22℃,夏季2℃~7℃”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水分支出少;低洼地带排水不畅,地表径流汇集形成沼泽。
33、答案:(1)土地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产品进入美、加市场;政策支持;工业协作条件好,配套设施较完善;墨西哥本土市场需求量也很大;中、墨两国政府的支持。
(2)获得资金、技术;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解析:(1)选址墨西哥,主要从成本、关税、市场、协作条件、政策等方面分析原因。美加是发达国家,两国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比墨西哥高。选址墨西哥,可以降低土地成本。墨西哥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可以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关税优惠条件,有利于产品进入美加市场。蒙特雷市是墨西哥第三大城市,工业协作条件好,配套设施较完善。墨西哥本土市场需求量也很大。从政策看,中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2)中国公司兴建,当地可获得的利益,主要是资金、技术、产业、就业等方面。有利于获得中国资金、技术支持。工业园的发展,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34、答案:(1)山谷 17.6℃
(2)A 缩短坝长;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库容量大;垂直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3)L处
解析:(1)由图可知,M处等高线数值向高处凸出,所以该处为山谷地形。若B点气温是20℃,B点的海拔是100米,C点的海拔为500米,相差400米,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20-4×0.6=17.6℃。
(2)在山区修建水库,应该修建在河流出山口处,并且内部需要有足够大的容量。据图中等高线分析,A处适宜修建水坝。建在此处,可以缩短坝长;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库容量大;垂直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3)H处车辆经过,海拔较低,M、N两地位于山谷的一侧,在出山口处有山脊阻挡,看不到H处。而L处位于山坡,且上陡下缓,视野不受阻挡,可以看到H处车辆经过。
95,天津市蓟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95,天津市蓟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1,天津市北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01,天津市北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共17页。
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