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课时练习
展开读“新疆土地开垦(a)和耕地转移(b)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新疆耕地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1975~1985年间耕地变化以开垦为主
B.1975~1985年间土地开垦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
C.1985年净增耕地最多
D.1998年土地开垦力度最大
2.在新疆土地开垦与转移类型中,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最大的是( )
A.耕地—草地B.草地—耕地
C.耕地—建设用地D.耕地—林地
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我国耕地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变化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B.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
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
D.耕地增加的重心由东部向西部移动
4.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
B.西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退耕还林还牧
C.中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开发宜农荒地
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1994~2009年,广东省( )
A.粮食产量持续下降B.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C.粮食需求量不断下降D.粮食供需逐渐平衡
6.造成广东省粮食供需现状的原因不可能是( )
A.人口大量迁入B.建设占用耕地
C.农业结构调整D.粮食单产下降
【能力提升】
中新社北京2017年1月7日电 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透漏,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8613亿斤增加到12325亿斤。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7~9题。
7.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扩大
8.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9.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读图,完成10~12题。
10.黄淮海区耕地质量为一至三等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该区的( )
A.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
B.山东丘陵地区
C.滨海地区
D.冀鲁豫低洼平原
11.该区耕地质量等级为七至十等的耕地的特点,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土层浅薄,土壤养分不足
B.盐碱地广布,改良成本高
C.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D.土壤质地黏重,生产能力低下
12.该区在城镇化过程中( )
A.相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是人口的主要迁出区
B.因质量等级较低的耕地改造成本高,要尽量占用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
C.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可以采用条带式、团块式布局,尽量避让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
D.要守住耕地红线,亮剑违法占地,避免人地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下图为1996~2008年福建省的耕地面积、人口数量、GDP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变化曲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3~14题。
13.对图中曲线判读正确的是( )
A.①人口数量 ②耕地面积 ③GDP
B.①耕地面积 ②人口数量 ③GDP
C.①人口数量 ②GDP ③耕地面积
D.①耕地面积 ②GDP ③人口数量
14.据图文资料可知,福建省( )
A.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呈正相关
B.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始终快于GDP
C.上世纪90年代末人口出现负增长
D.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造成耕地面积变化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7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889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劳动力、科技和物质投入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1949~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
(1)指出1980~2000年期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并说明该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保持上升趋势,简述我国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
(3)说明我国不能过度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保证粮食安全的原因。
课后作业提升3 耕地与粮食安全
1~2.解析:第1题,读图从新疆在1975~1985年间耕地变化来看,a图的各种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耕地的面积都小于b图退耕的数值(注意坐标系数值不同)可以知道,在该时间段耕地以减少为主,A错。a图从1975~1985年各种土地转化耕地的面积逐渐减少,B对。结合上面两图,1985年其他用途转为耕地的面积基本为0,而b图该年退耕面积较大,所以当年耕地面积减少,C错。2006年各种土地用途转化为耕地的面积最大,D错。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在新疆土地开垦与转移类型中,草地的面积变化最大。草地—耕地与耕地—建设用地两种变化会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B、C错。耕地—草地与耕地—林地类型,都对生态环境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草地对地表的覆盖面积更大,另外,新疆地区气候干旱,种植树木成活率也较低,适合种植一些草类,A对,D错。故选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耕地变化率最大的地区和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地区都是东部地区,A、B错误;东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速度在减慢,西部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速度在加快,C错误;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而中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多,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正确答案选D。第4题,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是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正确答案选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是因为宜农荒地的开发,B错误。中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是因为对于土地的开垦,甚至是林地的破坏,C错误。而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不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的面积并没有下降,D错误。
答案:3.D 4.A
5~6.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粮食产量的曲线先增加再波动下降。粮食产需差量曲线波动上升。根据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粮食产量得出,1998年后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产需差量波动上升,说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则粮食供需矛盾激烈。故选B。第6题,读图,广东省粮食产量下降,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导致供不应求。粮食产量下降,则可能是因为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耕地资源不足,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市场需求农业结构大调整,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由于广东经济水平高,科技发达,劳动力充足,粮食单产上升。故选D。
答案:5.B 6.D
7~9.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说明中国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选C。第8题,粮食产区集中在东北等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所以选C。第9题,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②对;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是提高产量的措施,不能提高大豆竞争力,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对。所以选D。
答案:7.C 8.C 9.D
10~12.解析:第10题,燕山、太行山的山麓地带,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较为平坦,耕地质量高,A正确;山东丘陵地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水土流失,土层较为浅薄,滨海地区和冀鲁豫低洼平原地区土地盐渍化较为严重,耕地质量均较低。故选A。第11题,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偏少,土壤不黏重,D错;其他选项分析均较为合理。故选D。第12题,该区域相对于黄土高原,经济较为发达,是人口的迁入区,排除A;该区域中低产田较多,应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或加强品种的改良,而不是尽量占用等级高的耕地,排除B;该区域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应守住耕地红线,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免耕地的占用(不仅仅是避让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相比而言,D选项更为合理,排除C。故选D。
答案:10.A 11.D 12.D
13~14.解析:第13题,首先判断耕地面积,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数量和GDP在不断增加,所以①是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先是增加快,后来人口增长速度减慢,②是人口数量;该省GDP一直在快速增长,③是 GDP。故选B。第14题,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呈负相关,A错;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始终慢于GDP,B错;人口一直是正增长,C错;固定资产投资占用耕地可能造成耕地面积变化,D对。故选D。
答案:13.B 14.D
15.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1980~2000年期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呈减少趋势。原因主要有: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造成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受农业收入的影响,部分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粮食面积减少;出于生态保护的退耕还林、还牧、还湿,使粮食面积减少。第(2)题,虽然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我国粮食总产量还是实现增长,主要措施有: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单产的产量;完善农业生产设施,加强种植技术等。第(3)题,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国际粮食贸易量有限,难以保护我国粮食的稳定供给;国际局势变幻莫测,不确定的因素多,会导致进口的危机。
答案:(1)呈减少趋势。
原因: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受经济收益影响,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花卉、蔬菜和其他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部分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还牧、还湿,使耕地减少。
(2)增加科技、人力和物质投入,提高了粮食单产(增加了科技投入,培育和推广作物高产品种,提高栽培技术;增加了人力投入,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增加了物质投入,大力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应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等);加强政策扶持,提高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3)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国际粮食市场贸易量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粮食需求;国际形势动荡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产量、贸易、市场。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一课一练,共6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我国耕地现状描述错误的是,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我国,我国大量进口大豆是因为国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