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课时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课时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课时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课时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由东向西递增
    D.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2.导致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
    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
    3.图示区域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湿地萎缩
    C.石质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黄河总水量的49%来自于该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主要补给区。黄河源区主体海拔为2675~6282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显著,严重威胁黄河流域甚至是全国的生态安全。如图示意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黄河源区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在于( )
    A.地理位置特殊B.自然资源丰富
    C.自然环境优越D.气候高寒
    5.黄河源区沙漠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过度垦殖 ②过度放牧 ③气候异常 ④城市扩张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6.为减轻黄河源区的沙漠化问题,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当地适宜采取的措施有( )
    A.全面禁牧禁垦
    B.调整农业结构
    C.大力发展旅游业
    D.植树造林
    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苏达尔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包括植树种草、沙障设置等内容。读图,完成7~9题。
    7.苏达尔沟风沙活动最强烈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8.砒砂岩沟壑区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减风力
    B.减轻沙尘暴
    C.减缓水土流失
    D.增加河流流量
    9.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 )
    A.能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
    B.荒漠化发展速度得到抑制
    C.能有效增加大气降水
    D.河流结冰期缩短
    我国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山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为“红色荒漠”。据此完成10~12题。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冻融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1.“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
    C.围湖造田D.城市扩张
    12.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的合理措施是( )
    A.全部生态移民,退耕还草
    B.加强农业生产的综合治理
    C.大力修筑梯田,增加耕地
    D.以畜牧业为主体发展农业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天然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据此回答13~15题。
    13.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
    A.降水较多
    B.气温低,蒸发弱
    C.地势相对低平,易积水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水源
    14.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调节拉萨市气候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15.以下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人为原因,科尔沁草原部分退化为沙地。2000年以来,随着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的加大,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科尔沁沙地中的库伦旗发展衬膜水稻,当地人平整沙丘后在地面挖坑,在坑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历经三、四十年后,自动降解,而且对土地无污染),然后回填沙土修成略高于地面的畦田,在田旁打井,运用农家配方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种植水稻。
    (1)推断科尔沁地区出现“沙进人退”的主要人为原因,并从所处的地理位置角度简述理由。
    (2)简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该地区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二,说明库伦旗地区种植衬膜水稻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引B河水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2)上图所示地区为荒漠化主要分布区,说明其地表环境特点。
    (3)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请举例说出具体表现。
    课时作业7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1~3.解析:第1题,读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可知,图示区域的年降水量由东南部的400毫米以上向西北部逐渐递减到50毫米以下,A、C、D错误,B正确。故选B。第2题,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该地区东南部距离海洋较近,受夏季风影响程度较大,因此降水较多,而西北部相反,因此导致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C正确;该区域地形以高原为主,内部差异较小,A错误;深居内陆,受洋流影响很小,B错误;东西部纬度相当,D错误。故选C。第3题,图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植被,易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D正确;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C错误;图示区域气候干旱,湿地面积小,B错误。故选D。
    答案:1.B 2.C 3.D
    4~6.解析:第4题,黄河源区海拔高,是黄河水的主要来源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A正确,排除B、C、D。故选A。第5题,黄河源区海拔高,气候高寒,当地植物主要是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不适宜垦殖,适宜放牧,①不符合;随着人口的增加,过度放牧使其沙漠化问题加重,②符合;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导致沙漠化土地增加,③符合;黄河源区城市扩张少,④不符合。故选C。第6题,黄河源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是草地系统,为减轻沙漠化问题,应适度放牧,同时发展经济,故需调整农业结构,B正确;全面禁牧,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A错误;大力发展旅游,可能导致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错误;当地海拔较高,温度较低,不适宜林木生长,D错误。故选B。
    答案:4.A 5.C 6.B
    7~9.解析:第7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苏达尔沟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春季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快,加上冷锋活动频繁,风沙活动频繁,A正确。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天气较少,B、C错误。冬季气温低,积雪覆盖,不易起沙,风沙活动较少,D错误。故选A。第8题,读图可知,砒砂岩沟壑区位于苏达尔沟流域的上游地区,地势较高,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下渗,防治水土流失,C正确,D错误。砒砂岩沟壑区地势较高,流水侵蚀强烈,岩石多裸露,沙源较少,因而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不是削减风力和减轻沙尘暴,A、B错误。故选C。第9题,读图可知,苏达尔沟下游西侧为流动沙丘区,东侧为灌丛沙地区,该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缓流动沙丘蔓延,B正确。苏达尔沟为季节性河流,降水稀少且季节变化大,该流域综合治理并不能增加当地的降水量和实现全年有径流,A、C错误。河流结冰期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D错误。故选B。
    答案:7.A 8.C 9.B
    10~12.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是我国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山区,湿润地区,降水多,岩溶山区的可溶性岩石易溶于水。红色荒漠是岩溶山区,土壤遭受流水侵蚀,红色基岩裸露,使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故该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C正确;亚热带地区,气温高,冻融作用少,A错误;亚热带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风蚀作用少,B错误;“土壤遭受严重侵蚀……被称为‘红色荒漠’”,表明“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侵蚀作用,而不是沉积作用,D错误。故选C。第11题,“红色荒漠”分布于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山区,形成是因为植被遭到破坏后,表层土壤被流水侵蚀,底层红色岩石出露形成的荒漠化现象,人为原因主要是毁林开荒,A正确;湿润地区不是牧区,过度放牧问题少,B错误;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山区,围湖造田、城市扩张活动少,C、D错误。故选A。第12题,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可知,山区人口较少,耕地面积少,全部生态移民,退耕还草不适宜,且该地区气候湿润,植被主要是以森林为主,A错误;“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毁林开荒,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恢复植被,B正确;大力修筑梯田,增加耕地会导致水土流失更加严重,C错误;亚热带湿润山区,水热条件好,农业生产不以畜牧业为主,D错误。故选B。
    答案:10.C 11.A 12.B
    13~15.解析:第1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空气对流弱;且位于内陆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汽在随着海拔爬升过程中逐渐减少,到达高原水汽少,降水较少,A符合题意;高原气候寒冷,蒸发微弱,B不符合题意;高原边缘陡峭,但内部地势平坦,容易积水,C不符合题意;高山的冰雪融水在地势相对较低处蓄积形成湿地,D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14题,拉鲁湿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拉萨氧气补给源地,①正确。拉鲁湿地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水分蒸发能增加拉萨空气湿度,调节拉萨局部湿度;湿地水面和植被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对气温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②错误、④正确。拉鲁湿地能吸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③正确。故选C。第15题,拉鲁湿地对地区生态环境效益明显,其发展应因地制宜,以保护性开发为主。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草场之一,通过对草场改良和湿地建设,可合理发展畜牧业,A不符合题意;拉鲁湿地大面积水域可适当发展水产业,B不符合题意;拉鲁湿地为典型青藏高原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旅游资源独特,可发展地域旅游业,C不符合题意;拉鲁湿地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发展蔬菜种植,另外,高原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不适合建立大型生产基地,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13.A 14.C 15.D
    16.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科尔沁地区,400mm等降水量线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故科尔沁地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带,由图中地形可知,该地区为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渡带各地理环境要素多变不稳定,易变化,因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压力大,人为的过度放牧、樵采、开垦等活动易导致自然要素变化,加剧该区土地沙化。第(2)题,该地区为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带,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造成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该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要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过度放牧、樵采、开垦等人为活动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过多造成的,所以根本措施要控制人口规模,减少生态环境压力。第(3)题,库伦旗地区种植衬膜水稻,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能够减少地表水蒸发,减轻土地盐碱化,由材料“在坑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然后回填沙土修成略高于地面的畦田”可知,说明能够防止漏水漏肥,修复土壤,水稻的蒸腾量增加,从而增加空气的湿度,改善局地小气候。
    答案:(1)过度开垦放牧;科尔沁地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大。
    (2)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控制人口规模,减少生态环境压力。
    (3)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防止漏水漏肥,修复土壤;增加空气的湿度,改善局地小气候。
    17.解析:第(1)题,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会引起土壤盐碱化,又叫做次生盐碱化,由于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使地下水水位升高,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含盐地下水蒸发强烈,通过土壤毛细管,盐分上升,并以盐结皮、盐结壳或盐结晶的形式聚积于地表或土壤表层。第(2)题,上图所示地区为荒漠化主要分布区,是中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地表环境特点是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半干旱为主,缺水导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第(3)题,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我国西北地区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破坏了植被,浪费水资源等不合理行为导致荒漠化。
    答案:(1)引起土壤盐碱化;大量引河水进行不合理灌溉抬高了地下水位,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壤深处的盐分随地下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壤盐碱化。
    (2)气候干旱、半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
    (3)如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共10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作业题,共11页。

    第38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这是一份第38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共20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