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等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61,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等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刘榕审题人:冯怡溪
姓名:班级: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1.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
A. 寒带范围变小B. 温带范围变大
C. 热带范围变大D. 五带范围不变
2. 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
A. 昼夜更替B. 长江口河道右偏
C. 地方时差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黄赤交角变大,即回归线度数变大,故热带范围变大,C正确;温带范围变小,B错误;极圈度数变小,而极圈到极点之间的范围变大,即寒带变大,A错误;五带范围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错误;长江口河道右偏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B错误;地方时差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C错误;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D正确;故选D。
【点睛】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继而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华南地区通常会出现雨量大且集中的降水过程,这个时期正值端午龙舟竞渡之时,因此便有了“龙舟水”之称。图为某年5月22日14时部分区域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低价同类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3. 形成“龙舟水”的主要原因是( )
A. 冷暖气团相遇,气流抬升B. 暖湿气流北上,遇山爬升
C. 热带气旋到来,辐合上升D. 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
4. 广州(23.5°N,113°E)在“龙舟水”发生时期( )
A. 正午日影逐渐变长B. 昼夜长短差异变大
C. 日出方位逐渐偏南D. 日落时刻越来越早
5. 图示区域③处风向是( )
A. 西南风B. 西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
【答案】3. A 4. B 5.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龙舟水”为材料,设置三道题目,涉及锋面系统、地球运动、风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题详解】
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出现“龙舟水”,结合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可知,4、5月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增强,暖湿气流4、5月开始登陆并与陆上的较冷空气相遇,暖气流抬升形成锋面雨带,自南向北移动,5、6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A正确,B错误;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此时没有热带气旋,C错误;华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5、6月份为春末夏初,不是空气受热最强烈膨胀上升的季节,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龙舟水”发生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逐渐北移,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正午日影在此期间逐渐变短,A错误;“龙舟水”发生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逐渐北移,日出方位逐渐偏北,广州白昼时间变长,日出越来越早、日落越来越晚,昼夜长短差异逐渐变大,B正确,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③区域向东气压逐渐升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气流原始前进方向为自东向西,受摩擦力和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实际风向为东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全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读我国浙江某山地A、B、C三点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6. ABC三点之间的地貌是( )
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山D. 向斜谷
7. ABC三点之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力堆积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C. 流水侵蚀作用D. 流水溶蚀作用
【答案】6. B 7. C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依据三点海拔可以判断出,A、B、C三点之间的地形是山谷;根据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及海拔可知,地表海拔减去埋深=该点沉积岩层高度,B点沉积岩层海拔约250米,A点沉积岩层海拔约100米,C点沉积岩层海拔约200米,判断该处岩层呈拱形结构,即B点岩层相对向上弯曲,A、B、C三点之间的地质构造是背斜。选B正确。
【7题详解】
浙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多低山丘陵,流水作用显著,故A、B、C三点之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谷。选C正确。
【点睛】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外观上往往成山,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向斜岩层向下凹,外观上往往成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
向斜:向斜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利于堆积。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就会掉落出一些与恐龙蛋外形相似的“石蛋”,有地质专家分析推测,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原为深海沉积物,由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石蛋。图为产蛋崖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与石蛋成因类型相同的岩石是( )
A. 玄武岩B. 砂砾岩C. 石英岩D. 花岗岩
9. 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 )
A. 化学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崩落
B. 流水沉积——固结成岩——地壳下降——风力侵蚀
C. 海浪沉积——岩浆侵入——水平张裂——断裂下切
D. 生物风化——海浪搬运——水平挤压——溯源侵蚀
【答案】8. B 9. A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石蛋是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按照岩石的成因,石蛋属于沉积岩,与石蛋属于同一类型的岩石是砂砾岩,是沉积岩的一种,B正确;玄武岩是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AD错。石英岩是变质岩,C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石蛋是深海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的,经过上层沉积物的不断压实,深海沉积物和结核经过固结成岩都变成了埋藏于深海底的沉积岩,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在地壳抬升过程中暴露于地表。由于差异风化,由深海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构成的崖壁风化速度快,而结核形成的石蛋风化速度慢,当岩层风化剥落,石蛋就慢慢崩落而出。所以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化学沉积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风化崩落,A项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沉积岩可以形成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每个沉积环境都有不同的沉积岩类型,因此,依据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如物质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类型等)、古生物特征以及化学特征,可以对古沉积环境进行综合判断和确定。
沙丁鱼喜冷水,多群居,以大量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一起,形成长约数千米、宽达1千米、厚约10米的“鱼带”,经过1000多千米迁徙到德班附近的海域产卵。图为沙丁鱼迁徙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厄加勒斯浅滩适宜沙丁鱼集聚的优势条件是( )
A. 远离陆地,船舶较少B. 风浪较小,水流平稳
C. 冰期较短,水温较高D. 水域较浅,光照充足
11. 导致厄加勒斯浅滩沙丁鱼群在5-7月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德班附近海域有赞比西河汇入,盐度高
B. 冬季西风漂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
C. 北方为沙丁鱼产卵地,温度低鱼卵易孵
D. 冬季沿岸浅滩萎缩,海水营养物质减少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厄加勒斯浅滩靠近陆地,A错误;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海面风浪较大,B错误;据图可知,斯厄加勒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寒流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C错误;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赞比西河注入莫桑比克海峡,离德班所在的30°S海域距离很远,且由沙丁鱼喜冷水的生长习性可知,沙丁鱼迁徙主要与水温有关,而不是盐度,A错误;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西风漂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低温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B正确;读图,与厄加勒斯浅滩相比,沙丁鱼产卵地的纬度较低,附近5~7月气温较高,C错误;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航行和污染等。洋流可影响沿岸地区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洋流可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海区易形成渔场。洋流可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洋流从极地地区携带冰山向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巨大威胁;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 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13. 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B.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 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D. 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所在区域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AC错误;甲地为15°S附近,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B错误,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所在区域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该地区为南半球,根据图中7月气温曲线可看出7月气温自北向南降低,A正确;从图中1月气温及7月气温曲线来看,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B错误;根据图中1月降水量线可知北多南少,C错误;从图中1月降水量及7月降水量曲线来看,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其分布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
博斯腾湖地处新疆天山南麓,湖面海拔1048米。每年当博斯腾湖面上的冰开始融化破裂,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推冰”景观。图左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图右为推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博斯腾湖的湖泊性质及其主要成因表达正确的是( )
A. 淡水湖西风迎风坡,降水多B. 咸水湖气温高,蒸发旺盛
C. 淡水湖盐分可通过河流排出D. 咸水湖河流带来大量盐分
15. 在博斯腾湖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松花江进入汛期B. 澳大利亚白昼持续变长
C. 长江处于丰水期D. 地中海沿岸风暴潮多发
【答案】14. C 15.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等高线凸起方向的反方向即河流流向,由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河流从湖泊的西北角注入, 从湖泊的西南角流出,带走的盐分,故该湖泊是淡水湖泊,C 正确、B、D错误;博斯腾湖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淡水湖,该湖位于内流区域,因所在地区距海较远,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小,A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每年当博斯腾湖面上的冰开始融化破裂,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景观据此分析,博斯腾湖出现“推冰”奇观的季节为春季,春季时期,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化,使得河流的流量增加,出现春汛,A正确;春季太阳直射点不断由南向北移动,澳大利亚白昼持续变短,B错误;长江处于丰水期在夏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风暴潮多发应在冬季,D错误。故选A。
【点睛】博斯腾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因其有河流注入淡水,又有河流流出,水体交换频繁,盐分通过河流带走,为内陆淡水湖。
下图示意某海域洋流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对图中②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 北半球信风带B. 南半球信风带C. 北半球西风带D. 南半球西风带
17. 关于图中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B. 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岸气候类型东西跨度宽广
C. 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 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该环流方向为逆时针,环流中心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可判定为南半球,AC错误。其中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大陆东岸的暖流,④是在西风驱动下形成的西风漂流,D错误。②南赤道暖流,是由南半球信风带形成的,B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该环流方向为逆时针,环流中心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可判定为南半球,其中①为寒流,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大陆东岸的暖流,④是在西风驱动下形成的西风漂流。①为寒流,它使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向南北发展,从而使得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D正确。②③两支暖流使得大陆沿岸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其中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气候类型南北跨度宽广,BC错误。洋流④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北海渔场位于北半球,不可能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A错误。故选D。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玛旁雍措(措是湖泊的意思)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东南20千米处,湖面海拔4588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千米,曾与拉昂措(湖面海拔4574米)为同一湖泊,后由洪积,冰川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两个湖泊。如今玛旁雍措是淡水湖,周围多温泉分布。图为玛旁雍措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玛旁雍措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有( )
A. 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B. 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温泉水D. 高山冰雪融水、温泉水
19. 玛旁雍措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盆深陷,储水量巨大B. 水温偏低,蒸发微弱
C. 通过河流补给拉昂措D. 曾与拉昂措为同一湖泊
20. 推测玛旁雍措最初的成因类型为( )
A. 构造湖B. 牛轭湖C. 火山湖D. 海迹湖
【答案】18. D 19. C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玛旁雍措位于青藏高原上,且湖泊和周围山峰的海拔均较高,故可推断其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有高山冰雪融水;“周围多温泉分布”,说明玛旁雍措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还有温泉水。故选D。
【19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玛旁雍措与拉昂措之间有河流相连,玛旁雍措湖面海拔高于拉昂措。故玛旁雍措湖水流向拉昂措,导致玛旁雍措湖水中的盐分随径流汇入拉昂措,从而使玛旁雍措成为淡水湖,拉昂错成为咸水湖,C正确;A、B项不是玛旁雍措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拉昂措为咸水湖,因此不是玛旁雍措成为淡水湖的理由,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分许图文材料可知,玛旁雍措背面矗立着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峰,而南面则是西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纳木那尼峰;“周围多温泉分布”说明当地地壳活跃。综上所述,玛旁雍错在构造上属于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一个断陷盆地,为构造湖,A正确。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为牛轭湖,是外力作用所致,B错误;火山湖应位于山顶,而图中信息显示玛旁雍措位于山脉之间较平坦的地区,高山冰雪融水汇入其中,因此不是火山湖,C错误;海迹湖,是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包括潟湖、残迹湖等。D错误。故选A。
【点睛】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像地壳的运动、大自然的侵蚀、堆积作用与人为的力量,都会让地表形成凹陷的地蓄水变成湖泊。一般来说湖泊的成因可以分成几种类型:①构造湖:在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形成湖泊,例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②火口湖:火山喷发后在火山的部会会留下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逐渐储水而形成的湖泊,例如长白山天池;③牛轭湖: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会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例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为著名的牛轭湖;④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地质变动,例如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后储水形成的湖泊。若是因为火山熔岩堵住而形成的堰塞湖,叫熔岩堰塞湖,例如镜泊湖就是典型的堰塞湖。
火地岛隔麦哲伦海峡同南美大陆相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平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海拔为2469米。下图示意某科考船航线及局部大洋部分洋流分布和火地岛山地景观。图中洋流K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洋流M,与洋流N交汇后东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火地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②正午太阳高度年最大值不超过50°
③山地雪线东坡高于西坡④冰川地貌广布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22. 关于考察沿线的表层海水性质变化,最可能的是( )
A. ①→②盐度升高B. ②→③盐度升高
C. ③→④温度下降D. ④过程密度降低
23. 与M洋流增强有关的现象是( )
A. N洋流增强B. 盛行西风增强
C. 秘鲁寒流增强D. 极地东风增强
【答案】21. C 22. A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材料提及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属于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并非生长边界,①错误;由于该岛纬度还未到60°S,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直射南回归线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90-(60-23°26′)},即大于53°26′,②错误;该纬度受西风带影响显著,迎风坡雪线较低,故山地西坡雪线较低,③正确;由于该岛靠近60°S,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冰川地貌发育广布,④正确。由此可知,③④正确,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一般位于副热带海区,由此可知,②航段靠近副热带海区,故①→②盐度升高,A正确;③航段由盐度高的副热带海区向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区前进,盐度降低,故②→③盐度并非一直升高,B错误;③由副热带海区向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区前进,赤道附近水温更高,故③→④温度并非一直下降,C错误;④航段由赤道向高纬度的利马航行,逐渐靠近副热带海区,密度增加,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M洋流由西风漂流受陆地轮廓影响分化而来,若盛行西风带增强,则西风漂流也会增强,其分化后的M洋流也会增强,B正确;N洋流为巴西暖流,与M洋流方向相反,若N洋流增强,会抵消M洋流,使得M洋流减弱,A错误;秘鲁寒流位于大陆西岸,极地东风位于该地南部纬度更高的位置,两者与M洋流关系不大,排除CD。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的一般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24. 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 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 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D. 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5. 某班同学为开封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禁止开采地下水②地面铺设透水砖
③扩大绿地面积④杜绝城市污水排放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③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过滤杂质、净化水质,减少水污染, C正确;河流、湖泊可能增加局地降水,但无法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A错误;树木、草坪只吸收一小部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错误;城市小区地面硬化,地表水难于下渗,减少了下渗水量,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禁止开采地下水和杜绝城市污水排放不现实,①④错误;扩大绿地面积和地面铺设透水砖可增大雨水下渗量,实现吸水、蓄水的目的,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②③正确。故选D。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海水表层温度往往反映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下图示意世界某海域某月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甲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 )
A.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B. 海洋向大气吸收热量
C. 离岸风将热量送往陆地D. 迎岸风将热量送往海洋
27. 流经乙海域的盛行风饱含水汽是由于( )
A. 太阳高度角最大B. 盛行风仅出现在夏季
C. 乙海域蒸发旺盛D. 乙海域海洋面积大
28. 图示月份甲海域附近陆地( )
A. 低温干燥B. 凉爽多雨C. 炎热干燥D. 高温湿润
【答案】26. B 27. C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低温区,是夏季索马里寒流的流经之地,因寒流流经,大气与海洋之间形成温度差,大气温度高于海洋,故热量向下传递给海洋,B正确,A错误;此处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为离岸风,将陆地热量向海洋输送,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乙海域有南赤道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使流经该海域的西南季风水汽增多,湿度增大,C正确;根据图片不能得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故乙不一定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位置,A错误;乙海域夏季和冬季都会出现盛行风,B错误;与其他海域相比,乙所在的印度洋面积不是最大的,而且海洋面积大不是影响水汽含量的决定性因素,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在来自陆地离岸的西南季风和索马里寒流的减湿共同作用下,该月甲海域附近陆地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C正确;此处地处热带,不会低温或者凉爽,AB错误;由于盛行风西南季风来自陆地内部,因此性质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大气环流是形成各和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将福岛核污水稀释后排入太平洋。这一做法严重损害了国际公共健康安全,甚至全球人民的切身利益。图为“日本福岛附近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四幅图可能为该洋流附近海域等水温线变化的是( )
A. B. C. D.
30. 随着核辐射物质的扩散,下列海域可能最先发现畸形鱼的是( )
A. 马来西亚西部海域B. 加拿大西部海域
C. 美国东部海域D. 智利西部海域
31. 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 )
A. 顺洋流首先影响北太平洋西南部海域
B. 对北冰洋水域几乎不产生影响
C. 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危及人体健康
D. 使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
32. 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可能引起地理要素的连锁变化乃至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这( )
①说明了自然环境具有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
②说明了自然环境对干扰具有整体响应功能
③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原则
④破坏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支撑等服务功能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29. A 30. B 31. C 32. B
【解析】
【29题详解】
北半球的海水水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AC符合规律,BD错误;据“日本福岛附近海域示意图”可知,图中所示洋流为暖流,选项中A为暖流,A正确;C为寒流,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核泄漏物质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洋暖流向东扩散至北美洲西岸,从而使得加拿大西部海域的鱼类受到核辐射影响而畸形,B正确。排放的核废水最终会受全球洋流系统影响污染全球海域,但注意题干信息“最先发现畸形鱼”,选项其他海域均不是最先发现畸形鱼的海域,ACD错误。故选B。
【31题详解】
福岛核电站排放的污水,首先沿着日本暖流北上,影响北太平洋的西北部海域,A错误;由于北冰洋水域与太平洋通过白令海峡相连,所以核污水影响到北冰洋水域,B错误;核污水会使海水放射性物质浓度增加,使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生物体内,若人类食用或接触了被污染的海洋生物,会危及人休健康, C正确;核污水不会使使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D错误。故选C。
【32题详解】
福岛核污水排放,引起了地理要素的连锁变化和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使自然环境趋向恶化,其并没有体现出自然环境具有生产和稳定功能,①错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发生改变,核污水排海导致地理要素的连锁变化,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说明了自然环境对干扰具有整体响应功能,②正确;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造成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且对于其他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正常开发海洋资源的国家是不公平的,所以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原则,③正确;核污水的排放,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破坏了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给海洋资源的供给和海洋环境维持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说明其破坏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支撑等服务功能,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经过长期不休止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自然地理综合整体(自然地理系统),系统中任何一种的成分或环节的变化,都将影响其它成分甚至整个系统的变化。
新疆天山垂直地带性显著,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其南、北山坡的土壤垂直分异规律有明显不同。图示意博格达山(北坡)和托木尔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坡积土类型及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33. 高山原始土对应的原始自然带最可能是( )
A. 冰原带B. 高山草甸带C. 高山寒漠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
34. 与博格达山相比,托木尔山棕漠土分布上限更高的原因在于该地( )
A. 温度较低B. 降水较少C. 植被稀少D. 地势起伏大
【答案】33. C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山体垂直自然带一般随海拔高度上升水热条件递减,高山原始土在高山草甸土之上,水热条件相对高山草甸自然带更差,其对应的自然带应为与高山草甸带相邻之上的高山寒漠带,C正确,B错误;高山冰原带应在雪线之上,位置对应在山顶附近的海拔更高处,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对应的水热条件优于高山草甸带,应在高山草甸土之下,D错误。故选C。
【34题详解】
棕漠土对应的自然带是荒漠带,棕漠土反映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少,托木尔山南坡相对于博格达山北坡接收到的大西洋水汽更少,降水更少,所以对应的棕漠土对应的范围更广,上限更高,B正确;托木尔山南坡为阳坡,博格达山北坡为阴坡,相对托木尔山南坡温度更高,A错误;植被稀少的原因在于托木尔山南坡基带降水较少,植被稀少是表现,不是原因,C错误;题目中没有关于两山的地势起伏信息,无法判断,排除D。故选B。
【点睛】高山寒漠土带的地形,多为角峰、刃脊、古冰斗、冰债台地等。因寒冻风化强烈,地面多是杂乱的岩屑、滚石、融冻石流,或为陡峭的岩壁。
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山地垂直高差大,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该山大致在2300m以下、2300~3200m、3200~4000m三个高度范围分布着明显不同的自然带。下图示意白马雪山某山谷不同坡向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35. 关于东、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B. 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减少后增加
C. 西坡降水量垂直变化大于东坡D. 两坡均在半山腰降水最多
36. 推测干热河谷的坡向及原因正确的是( )
A. 东坡,地形闭塞,冷气流难以进入B. 东坡,为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C. 西坡,副高控制,降水少D. 西坡,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37. 白马雪山三个不同高度区域由低到高对应自然带正确的是( )
A 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疏林灌丛草坡
B. 亚高山暗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疏林灌丛草坡
C 疏林灌丛草坡、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
D. 针叶阔叶混交林、疏林灌丛草坡、亚高山暗针叶林
【答案】35. A 36. B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白马雪山某山谷处东坡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再减少,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不断增加,A正确,排除B;东坡降水量垂直变化大于西坡,排除C;西坡降水量最高在山顶处,排除D。故选A。
【3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因此,其东坡为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导致形成干热河谷,其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山地垂直高差较大,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因此,在海拔2300米以下气候较为干热分布着耐旱的疏林灌丛草坡,随着海拔升高,水分条件得以改善,因此在2300到3200米处分布着针叶阔叶混交林,在3200到四千米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改变,植被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布一致。
雪线为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林线是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图1示意安第斯山脉分布,图2示意安第斯山脉某段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图2所示自然带可能位于图1 中(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39. 图2所示山地东西两侧雪线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B. 气温C. 降水D. 坡度
40. 与图1 中甲地比较, 丁地( )
① 雪线更低 ② 雪线更高 ③ 林线更高 ④ 林线更低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38. A 39. C 40. B
【解析】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某段安第斯山脉的雪线、林线分布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雪线与林线分布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38题详解】
由图2可知,该段安第斯山脉基带东西两侧均可见热带雨林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图1中的甲段安第斯山脉西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基带植被为热带雨林景观,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基带是热带雨林景观,故A符合题意。乙段东西两侧均为接近赤道,但乙段西侧受寒流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基带为热带草原景观,排除B。丙段西侧为热带沙漠气候,基带为热带荒漠带,排除C。丁段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排除D。故选A。
【39题详解】
从上题可知该段安第斯山脉位于赤道附近,山脉以东为亚马孙平原,受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的影响显著,信风自东向西进入亚马孙热带雨林,在安第斯山东段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东段降水多,雪线低,因此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为热量和降水,受光照的影响相对较小,故A项错误。该段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纬度大体相同,其热量条件基本一致,故B项错误。该段安第斯山东西两侧雪线附近的地势均较为陡峭,坡度并无太大差别,故D项错误。
【4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甲地比丁地的纬度低,故丁地的雪线海拔更低,所以①正确、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气温高、降水多,则林线高;气温低、降水少,则林线低。甲地纬度低,气温高,且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大,故甲地的林线分布比丁地更高,所以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错误。
【点睛】雪线为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二是降水因素。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三是坡度因素。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二、综合题(共3题,总共40分)
41. 读“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的洋流名称分别____,____。
(2)图中④洋流名称是____,它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是____。欧洲西部全年盛行____风,其气候特征是____。
(3)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____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
(4)厄尔尼诺发生年份③洋流势力____(减弱/增强),与厄尔尼诺相反的反常的地理现象叫____。
【答案】41. ①. 日本暖流 ②. 秘鲁寒流
42. ①. 北大西洋暖流 ②. 增温增湿 ③. 西南风(西风) ④. 全年温和多雨
43. ①. 北海道 ②. 处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把海底沉积的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44. ①. 减弱 ②. 拉尼娜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海陆轮廓及洋流流经海域可知,图中①洋流是日本暖流,③洋流是秘鲁寒流。
【小问2详解】
读图,图中④洋流位于欧洲西岸,名称是北大西洋暖流;它对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气候影响是增温增湿。欧洲西部全年盛行西风,气候类型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
小问3详解】
图中①洋流名称是日本暖流,②洋流名称是千岛寒流。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处在寒暖流交汇处,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小问4详解】
厄尔尼诺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水温升高一般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减弱有关。如果信风减弱,那么太平洋西侧的海水就会向东回流,故而太平洋赤道中东段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与此同时,加上离岸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变弱,太平洋东侧的水温和往年相比则水温相对降低。图中③为秘鲁寒流的势力减弱。气象学家用拉尼娜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反厄尔尼诺。
4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是我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米,为世界自然遗产。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
材料二 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孑遗有多种古老珍稀物种,生态学家称其为“喀斯特高原中的生态孤岛”。图为“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1)简述在海底变质岩形成后,梵净山高大山体的形成过程。
(2)说明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原因。
【答案】42. 沉积作用在海底形成碳酸盐岩,地壳抬升,碳酸盐岩出露地表易受流水溶蚀;变质岩不易被侵蚀,形成高大山体。
43. 与周边地区相比,梵净山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垂直带谱丰富);高大山体迎风坡降水更丰富;变质岩山体雨水难以下渗,地表水较充足。
【解析】
【分析】本题以梵净山为背景,涉及梵净山高大山体的形成过程、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原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可知,梵净山的岩层形成顺序是变质岩一一碳酸盐--变质岩,即还是海洋的时候,先是在海底受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后海洋不断经过沉积作用在变质岩至上堆积形成碳酸盐岩。后地壳抬升,海洋变成陆地,碳酸盐岩随之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碳酸盐岩经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随着溶蚀不断加剧,碳酸盐岩完全被侵蚀掉,而出露的变质岩不易被侵蚀,保留下来形成高大山体,即为梵净山。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生态孤岛”表明该地区物种资源丰富,适合古老珍稀物种生存,而周围地区则动植物资源较少,不适合这些古老物种生存。结合材料“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和图示梵净山的经纬网可得出,梵净山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优越,适合动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降水丰富。该地以变质岩为主,山体坚固难以溶蚀,地表水丰富,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梵净山山体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经过多年的植物固土作用,土层深厚,腐殖质较多,发育较好。因此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
4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南美洲某国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甲地在某些年份因降水异常增加,短命植物竞相绽放,俨然花的海洋。
(1)指出甲处自然带类型,并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该地气候的成因。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图中甲地短命植物竞相绽放的原因。
(3)图中山脉的隆起及走向对自然带Ⅲ分布的影响。
【答案】(1)热带荒漠带。
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晴天多;受沿岸寒流影响,易形成逆温现象;抑制空气上升运动,水汽难以凝结。
(2)甲地西侧海水异常增温,向大气传递热量增多,蒸发的水汽增多,大气受热上升,随高度增加,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短命植物获得水分,开花发芽结果。
(3)山体高大,呈南北走向,山地西侧形成东南信风雨影区,出现荒漠带;地形阻隔,荒漠带东西狭窄,难以向东扩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安第斯山脉沿岸地理现象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形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甲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热带荒漠带。阿塔卡马沙漠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来自内地,且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副热带高压和背风坡的东南信风,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却凝结成雨;西部沿岸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造成逆温层)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新疆发展海鲜陆养的主要目的是, 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