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天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天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7,0025ml/,A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3.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有一瓶Na2SO3溶液,可能已部分被氧化,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结论正确的是(提示: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SO氧化成SO)
A.Na2SO3溶液已部分被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仍存在的沉淀一定为BaSO4
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溶液是否部分被氧化
2.从某工业废水中(含、、、、)回收利用Al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a和操作b均是过滤B.操作c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C.溶液②的溶质主要是NaCl和D.固体Y可以是铁粉
3.水解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C.的电子式为:D.的结构式为H—Cl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褪色的不一定是SO2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低价同类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SO2和Cl2混合使用,有更强的漂白能力
5.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过程伴有能量变化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C.反应物X的能量低于生成物W的能量
D.断裂反应物(X+Y)中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Z+W)中化学键释放能量
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水解反应
B.与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得到的有机产物相同
C.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6O3
7.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还含有少量FeS2的高硫铝土矿可用来生产Al2O3并获得Fe3O4,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入CaO可有效防止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B.隔绝空气焙烧时理论上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
C.向滤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将铝元素转化为Al2O3
D.烧渣分离可用磁选法
8.、时,将和置于一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和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至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C.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时,分离出的氨气
D.在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的积分数比原平衡小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AB.BC.CD.D
10.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n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Ag2O电极是电源的正极
C.电池工作时,电子从Zn电极经导线流向Ag2O电极,再出Ag2O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Zn电极
D.K+向Ag2O电极移动
11.化学用语可以表达化学过程,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错误的是
A.分子的VSEPR模型:
B.中子数为10的氧原于:
C.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的键形成的示意图: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
12.下列化学实验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
B.溶液与过量溶液反应:
C.用酸性标准溶液滴定草酸:
D.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气:
13.已知 (x)、(y)、(z)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B.z、y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x、y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D.x、y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14.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B.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几滴稀NaOH溶液后,加入葡萄糖溶液,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析出
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唾液(含淀粉酶),水浴加热(36℃左右),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微热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无明显现象,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科学家开发的光催化剂BiVO4实现了高选择性制备氢气。某小组以辉铋矿粉(主要成分是Bi2S3,含少量Bi2O3、Bi、FeS2和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钒酸铋(BiVO4)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部分信息如下:
①滤液1中的主要阳离子有Bi3+、Fe3+、Fe2+和H+。
②常温下,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时可以适当加热,但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 。写出Bi2S3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
(2)加H2O2氧化的目的是 。调pH的最低值为 。
(3)稀释水解时通入水蒸气的目的是 。
(4)将气体X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实验现象可能是 。
(5)将滤液5经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NH4Cl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与氯离子最近且等距离的氯离子有 个。
A.4 B.6 C.8 D.12
②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其中A的坐标参数为(0,0,0),B的坐标参数为(1,1,1),则的坐标参数为 。
16.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是国际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的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研究。
已知:沸点为11℃,不稳定,工业上常将转化为产品便于储存和运输;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并释放出。
(1)仪器D的名称是 ,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 (填“a”或“b”)。
(2)打开B的活塞向A中滴加稀盐酸与溶液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B的活塞,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再打开E的活塞向D中加入稀盐酸,F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①已知A中反应为:,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②装置C的主要作用是 。
(3)已知吸收气体的稳定剂Ⅰ和稳定剂II,加酸后释放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现需用于水果保鲜,则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 ,理由是 。
(4)可用于水体中的去除。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在水体pH分别为7.1、7.6、8.3时,测得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4所示。
①时水体中转化为,转化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反应相同时间,水体中浓度随pH增大而降低的原因是 。
17.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一)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粗产品的步骤如下:
制备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所示的仪器装置,在蒸馏烧瓶内将过量的乙醇与适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经分液漏斗边滴加乙酸,边加热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1)浓硫酸的作用是 。
(2)冷凝水流经直形冷凝管时应从 进入,从 流出(填“a”或“b”)。
(二)对乙酸乙酯进行精制
(3)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酸,可向产品中加入 溶液,然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
(4)再向得到的有机物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分离,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
(5)最后,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其中的水分,再进行 (填操作名称),即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6)用30 g乙酸与46 g乙醇反应合成乙酸乙酯,若实际产量是理论产量的70%,则实际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为 g。
18.加兰他敏是一种天然生物碱,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2)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填名称)。
(3)C还原成过程中,生成了醇羟基。用代替完成的转化,化学方程式为 .
(4)E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G的结构简式为 .
(6)的反应类型为 .
(7)的同分异构体中,红外光谱显示有酚羟基、无键的共有 种。
(8)某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和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和 .
化学参考答案
1.C
【详解】A.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仍有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但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加入Ba(NO3)2溶液后,当亚硫酸钠未被氧化时,亚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不一定含有BaSO4,故B错误;
C.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加硝酸后亚硫酸根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不是BaSO4,故C正确;
D.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见分析,操作a和操作b均是过滤,故A正确;
B.见分析,操作c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B正确;
C.溶液②的溶质主要是NaCl和,故C错误;
D.不引入新杂质且能将还原为,固体Y可以是铁粉,故D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Cl的荷电核数为1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
B.分子为V形结构,且O原子的半径比H原子的半径大,B正确;
C.是缺电子化合物,B提供3个电子,与3个Cl分别共用1对电子,电子式应为,C错误;
D.的结构式为H—Cl,D正确;
答案选C。
4.B
【详解】A.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SO2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A项错误;
B.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有很多,如Cl2、Na2O2、酸性KMnO4溶液等,不一定是SO2,B项正确;
C.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同,SO2能使红墨水褪色是SO2和红墨水结合形成无色物质,活性炭能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吸附作用,漂白粉、Na2O2能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C项错误;
D.SO2和Cl2在溶液中相遇发生反应:,会使漂白作用减弱或丧失,D项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图中涉及反应为C和NH3,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N2和CH4,该反应过程有能量变化,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B正确;
C.无法比较X和W的能量高低,C错误;
D.化学反应中,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D正确。
故选C。
6.D
【详解】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羧基、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
B.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羧基和羟基,都能与钠反应,但只有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的有机产物不同,B错误;
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羧基、羟基三种官能团,C错误;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6O3,D正确;
故选D。
7.C
【分析】高硫铝土矿加入氧化钙焙烧后加入氢氧化钠碱浸将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溶液,分离出滤液加入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灼烧得到氧化铝,过滤分离出含铁固体后加入隔绝空气焙烧后烧渣分离得到四氧化三铁;
【详解】A.CaO能和硫的氧化物反应,故加入CaO可有效防止硫酸型酸雨的形成,A项正确;
B.根据流程可写出隔绝空气焙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反应中消耗的与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项正确;
C.向滤液中通入足量的,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沉淀,C项错误;
D.烧渣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分离可用磁选法,D项正确。
答案选C。
8.B
【详解】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0.0025ml/(L·min),A错误;
B.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min至20min时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压强,B正确;
C.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min时,分离出0.1ml的氨气,C错误;
D.在25min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氮气、氢气减小的程度大,NH3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大,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A.向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发生反应:,说明氧化性:,A正确;
B.向溶有的溶液中通入气体,出现白色沉淀,X气体可能是氯气或氨气,氨气无强氧化性,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并振荡,铜粉不溶解,再滴入2滴稀硫酸,铜粉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含,C正确;
D.同物质的量浓度同体积的溶液与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结合能力:,D正确;
答案选B。
10.C
【详解】A.Zn化合价升高,Zn电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氧化银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作电源的正极,B正确;
C.电子只能在导线中传递,不能经过溶液,C错误;
D.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A. 的孤电子对为=1,所以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结构,A错误;
B. 核素符号中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左下角代表质子数,O的质子数为8,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8+10=18,B正确;
C. 每个H原子核外1s能级的电子经过“头碰头”方式结合形成键,C正确;
D. K2S中钾原子失去电子,硫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离子键,其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规范正确,D正确;
故选A。
12.D
【详解】A.BaCl2溶液与CO2不反应,故A错误;
B.溶液与过量溶液反应反应生成、、NH3·H2O,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草酸是二元弱酸,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其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Cu(OH)2能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Cu(NH3)4]2+,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13.BD
【详解】A.z为立方烷,结构高度对称,z中只有1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二氯代物有3种(2个Cl处于立方烷的邻位、面对角线、体对角线),A正确;
B.x中有5种H原子,x的一氯代物有5种,y中有3种H原子,y的一氯代物有3种,B错误;
C.x、y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C正确;
D.y中含有饱和碳原子,y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x由苯基和乙烯基通过碳碳单键相连,联想苯和乙烯的结构,结合单键可以旋转,x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错误;
故选BD。
14.C
【详解】A.银镜反应须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应该先加碱中和稀硫酸,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能与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但NaOH用量太少,B不符合题意;
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唾液(含淀粉酶),水浴加热(36℃左右),淀粉水解有葡萄糖生成,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C符合题意;
D.在加入新制的Cu(OH)2之前应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1)避免盐酸挥发,防止Bi3+、Fe3+水解
(2)将Fe2+氧化成Fe3+,便于除去铁元素 3.1
(3)促进BiCl3水解
(4)紫红色溶液变浅(或变为无色)
(5)B (,,)
【详解】(1)Bi3+、Fe3+水解、,温度过高水解反应程度增大,可能会造成元素的损失,温度过高还会使盐酸挥发,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避免盐酸挥发,防止Bi3+、Fe3+水解;由滤液1中的主要阳离子有Bi3+、Fe3+、Fe2+和H+可知,转化为及单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成Fe3+,Fe3+易转化为沉淀分离除去;调pH是使Fe3+完全转化为沉淀而与Bi3+分离,Fe3+完全沉淀的pH为3.1,故调pH的最低值为3.1;
(3)滤液2中的含有Bi3+,在稀释水解过程使Bi3+转化为Bi(OH)3作为滤饼分离出来,通入水蒸气的目的是升高温度,使Bi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促进BiCl3水解程度增大;
(4)氯化过程发生反应为,气体X为,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溶液颜色变浅,故实验现象可能是紫红色溶液变浅(或变为无色);
(5)从NH4Cl晶体晶胞结构中可看出,位于正方体的顶点,与其距离最近的,在同一条棱的另一个顶点,过该顶点有3条棱,又晶体结构可看成晶胞无隙并置,故与氯离子最近且等距离的氯离子有6个,答案选B;在正方体的体心,晶胞边长为参数1,则坐标参数为(,,)。
16.(1)锥形瓶 b
(2) 吸收
(3)稳定剂Ⅱ 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4) pH增大,浓度增大,氧化的速率加快
【详解】(1)根据装置图,仪器D的名称是锥形瓶,装置F检验,导气管应“长进短出”,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b。
(2)①A中反应为:,中Cl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4生成,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生成Cl2,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A中生成得气体中含有杂质氯气,氯气干扰的检验,所以装置C的主要作用是吸收。
(3)根据图示,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则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Ⅱ。
(4)①时水体中转化为,锰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4,转化为,氯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pH增大,浓度增大,氧化的速率加快,所以反应相同时间,水体中浓度随pH增大而降低。
17.(1)催化剂、吸水剂
(2)b a
(3)饱和Na2CO3 分液
(4)除去乙醇
(5)蒸馏
(6)30.8
【详解】(1)浓硫酸在乙酸乙酯的制备中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2)冷凝管中水流向为下进上出,故答案为b,a。
(3)向产品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与Na2CO3溶液互溶,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层后可通过分液除去,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分液。
(4)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的目的为除去过量乙醇。
(5)因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水硫酸钠起干燥作用,去除乙酸乙酯中的水分,再蒸馏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6)根据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可知:46 g乙醇如果完全发生酯化反应需要60 g乙酸,因此乙醇过量,故反应消耗30 g乙酸即=0.5 ml,消耗0.5 ml乙醇,理论上生成0.5 ml乙酸乙酯即0.5 ml×88 g/ml=44 g,实际产量为44 g×70%=30.8 g。
18.(1),
(2)酯基、醚键
(3)2+O22+2H2O
(4)+2[Ag(NH3)2]OH+H2O+2Ag+3NH3
(5)
(6)取代反应
(7)3
(8)
【详解】(1)物质A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2)物质C中官能团名称:酯基、醚键;
(3)用O2代替PCC完成D→E的转化,化学方程式为:2+O22+2H2O;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
B
向溶有的溶液中通入气体,出现白色沉淀
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并振荡,铜粉不溶解,再滴入2滴稀硫酸,铜粉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
原溶液中含有
D
同物质的量浓度同体积的溶液与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结合能力:
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Bi(OH)3
开始沉淀的pH
7.6
1.6
4.0
完全沉淀的pH
9.6
3.1
5.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六六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PDF版附答案),共36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天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2ml•L-1,6mlN2和3,3kJ,A错误;,0,胃中pH=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