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广东省珠海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份大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文物凝结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华。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引起热议,下列剧中所提及的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中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2.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顺利会师,留下了一张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服壳体使用的铝合金熔点比纯铝高
B.航天服中的玻璃纤维与核心舱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的化学成分相同
C.航天服具备阻挡太阳光、宇宙射线对人体的伤害的功能
D.航天飞船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利用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脱氮,实现低能耗、环境友好型处理废水,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为原电池负极
B.a极附近与b极附近的微生物细菌均为厌氧型
C.电子由a极经电阻R流向b极
D.a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包括:
4.阿奇霉素对多种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奇霉素最多消耗
B.阿奇霉素与足量Na反应生成
C.分子中的C原子有、两种杂化方式
D.该物质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5.1827年,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氨气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其中能达到相应预期目的的是( )。
6.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莹剔透的大块水晶是由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冷却得到的
B.冰雪融化需要破坏氢键和范德华力
C.舞台上的白雾给人仙气飘飘的视角效果,是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所致
D.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成蓝色胆矾,发生了物理变化
7.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生产活动中,没有运用相应化学知识的是( )。
8.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制备乙烯并制备1,2-二溴乙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A中温度计插入到反应溶液液面以下,便于控制温度在170℃
B.装置B中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目的是除去
C.装置C中盛放品红溶液,目的是检验是否被除净
D.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D的试管中溴水颜色逐渐褪去,溶液分层
9.某实验小组利用铅笔芯作为电极材料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左侧铅笔芯是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B.左侧干燥管中棉花变蓝,说明还原性
C.点燃右侧肥皂泡,产生爆鸣声
D.实验结束后U型管中的溶液呈碱性
10.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高温条件下与反应可得到c
B.,h具有强氧化性,可作具有净水和消毒功效的水处理剂
C.向f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白色沉淀e
D.a与少量氯气反应可得到f
11.工业制备硝酸涉及多个含氮化合物,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B.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C.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
D.将氨气经过催化氧化生成NO的过程是氮的固定
12.下列关于含S微粒间转化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的水解:
B.水溶液在空气中变浑浊:
C.将通入溶液中:
D.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3.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14.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治疗脂肪肝和肝硬化的药物,其中Y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元素X、M、Z原子序数增大并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且均位于Y的下一周期,Z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3倍,E的原子比Z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氢化物沸点:E<Z
B.第一电离能:X<M<Z
C.和的空间结构都是三角锥形
D.的溶液的pH是1
15.一款Zn-LEP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可充电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电子由左侧电极进入溶液后流向右侧电极
B.放电时电池内部移向右侧电极
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D.若充电时转移,则左侧电极将增重
16.在容积可变的初始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生成,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该反应在高温下易自发
C.反应达到平衡后,压缩体积,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B点是反应进行到时的数据,则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13分)在20℃、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甲、乙两小组采用晶体结构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过测定晶体质量、晶体体积后结合晶胞体积进行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甲小组测定过程:将一定量的晶体研成颗粒度均匀的粉末,干燥后用分析天平称量并转移至仪器a中;向滴定管中加蒸馏水至某刻度,滴定管读数为,再缓缓由滴定管滴入仪器a中至刻度线,滴定管读数为。
①仪器a为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锥形瓶 B.分液漏斗C.容量瓶
②将晶体研成粉末的原因为__________。
(2)甲小组数据处理:已知氯化钠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通过X单晶衍射测得氯化钠晶胞立方体的体积为,计算立方体中、离子对的数目为__________,每个离子对的体积为__________,甲小组测定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与文献值相比误差在17.6%。
(3)乙小组认为甲小组实验结果误差大,思考产生误差的因素并设计改进实验。
查阅资料:互溶的两种物质混合后总体积略小于两者体积之和,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混合后总体积近似等于两者体积之和。
由此推知: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可能是采用蒸馏水溶解晶体形成溶液使晶体体积测定不准确。
改进实验:将溶剂改为非极性有机溶剂己烷。
①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②计算乙小组测定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即可),最终测定值与文献值的误差约为4%,较为准确。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值偏大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加入己烷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B.加入己烷后仰视滴定管读数
C.所使用的仪器a未干燥
④在操作正确情况下仍存在误差的原因为__________(任答一点)。
18.(13分)稀土钕(Nd)铁硼废料的主要成分为,含有、、、等杂质,一种综合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浸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还原”加入铁粉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①“沉钴”时,在50℃下,不同硫化钠流速对各金属离子沉淀率的影响如图,为达生产目的,应选择的最佳流速为__________。
②当“沉钴”后溶液中时,__________。
③该条件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富集钴渣中会含有硫单质,其原因为__________。
(4)写出“氧化沉铁”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5)焙烧分解可制得高纯铁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6)富钴渣经进一步处理后可制得,此时C的价层电子排布为,晶胞结构如图所示,__________,与Ti原子最近的C原子有__________个。
19.(14分)过氧化氢的水溶液适用于医用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两个氢原子犹如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上。过氧化氢属于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根据的解离反应:、,、,,可判断为__________元弱酸,常温下,的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
(3)趣味实验“大象牙膏”的实验原理是溶液在KI催化作用下分解,反应的机理表示如下:
第一步:__________ 慢反应
第二步: 快反应
①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②在下图中画出有无KI两种情况的分解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
③时,实验测得反应在不同浓度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如表所示:
已知速率方程为,其中k为速率常数。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将溶液、溶液和溶液混合(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发生反应,溶液中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时__________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若平衡时溶液的,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用含a和y的代数式表示)。
20.(16分)吡喃酮类化合物在医药上有重要应用,一种中间体的合成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Ph代表苯基。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Ⅰ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化合物Ⅰ转化为化合物Ⅱ时断裂旧的__________键(填“”或“”),形成新的__________共价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2)化合物Ⅱ转化为化合物Ⅲ的反应可表示为ⅡⅢ,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化合物Ⅳ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4)化合物Ⅴ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___种。
①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③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有6个
(5)根据化合物Ⅵ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6)以乙醇和2-丁炔为有机原料,利用从化合物Ⅳ到化合物Ⅶ流程的原理合成化合物。
①最后一步反应中,有机反应物为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②相关步骤涉及到醛制酸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从乙醇出发,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024届广东省珠海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份大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主要成分是、,唐三彩陪葬俑是硅酸盐材料,清代象牙鬼工球的成分由无机氧化物和有机物构成,只有明代铜铸真武像由铜合金制成。故选C项。
2.C
【解析】合金熔点比纯金属低,A项错误;
玻璃纤维的成分不是硅单质,太阳能电池板核心材料是Si,化学成分不相同,B项错误;
宇航服的设计考虑了未经地球大气保护的太阳光、宇宙射线对人体带来的直射危害,C项正确;
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并非广泛存在,D项错误。
3.D
【解析】a极附近有反应得电子,a极为原电池正极,A项错误;
a极附近有,微生物细菌为好氧型,b极位于人工湿地底部,微生物细菌为厌氧型,B项错误;
a极的得电子,故电子由b极经电阻R流向a极,C项错误;
a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有,同时还有参与反应,D项正确。
4.C
【解析】阿奇霉素最多消耗,A项错误;
阿奇霉素与足量Na反应生成,B项错误;
酯基上的C原子是杂化,其余是杂化,C项正确;
该物质中有手性碳原子,如酯基旁边的C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D项错误。
5.D
【解析】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温度降低后又重新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A项错误;
氨气会与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项错误;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氨气时,导管应伸入烧瓶底部,C项错误;D项正确。
6.B
【解析】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冷却得到玛瑙,熔融态的二氧化硅缓慢冷却得到水晶,A项错误;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冰雪融化需要破坏氢键和范德华力,B项正确;
干冰升华时,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得水蒸气产生白雾,无共价键断裂,C项错误;
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成蓝色胆矾,化学方程式为,此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错误。
7.A
【解析】烟花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产生发射光谱,A项符合题意;
高温蒸煮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目的,B项不符合题意;
油漆可溶于汽油中,体现了物质“相似相溶”的性质,C项不符合题意;
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硫等气体反应,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体现了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D项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温度应该控制在170℃,A项正确;
酸性高锰酸钾会将乙烯氧化,B项错误;
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已除净,C项正确;
装置D中生成的1,2二溴乙烷微溶于水,反应过程中橙黄色溶液褪色,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透明的水层,下层为无色的1,2二溴乙烷油状液体,D项正确。
9.A
【解析】与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
左侧干燥管中棉花变蓝,说明有生成,还原性,B项正确;
右侧铅笔芯是阴极,产生氢气,点燃肥皂泡有爆鸣声,C项正确;
电解过程中有生成,溶液呈碱性,D项正确。
10.B
【解析】铁与水常温下不反应,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A项错误;
h为,Fe元素为价,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生成,形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水中杂质,做净水剂,B项正确;
产生的e会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C项错误;
a是Fe,Fe与氯气反应得到,不能得到二价铁盐,另外图中f、g也不一定是氯化物,D项错误。
11.B
【解析】非标准标况下,不一定是,共价键不一定是,A项错误;
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所以N原子的杂化方式是,B项正确;
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但同时存在平衡,所以,产物分子数不是,C项错误;
氮的固定是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凶此将氨气经过催化氧化生成NO的过程不是氮的固定,D项错误。
12.B
【解析】是电离方程式,A项错误;
的水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被氧化成S单质,B项正确;
C中生成物、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可共存,C项错误;
向硫代硫酸钠中滴加稀硫酸会生成S和,D项错误。
13.C
【解析】钠的导热性好,可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与还原性无关,没因果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
氯气没有漂白性,陈述Ⅱ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可使物质沸点增大,所以沸点:邻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C项符合题意;
电负性:N<O<F,因此键的极性:N—H<O—H<F—H,陈述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14.A
【解析】Y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Y为H元素,X、M、Z在第二周期,Z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3倍,则Z是O元素,则X、M分别为C元素、N元素,元素E的原子比元素Z的原子多8个电子,则E是S元素。简单氢化物沸点:,A项正确;
第一电离能:N>O>C,B项错误;
和的空间结构分别是三角锥形和平面三角形,C项错误;
是弱酸,溶液中,则,D项错误。
15.A
【解析】电子不进入溶液,A项错误;
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电池内部向正极移动,B项正确;
由该可充电电池的总反应可知,充电时失电子,所以阳极反应式为,C项正确;
由阴极反应式可知,每转移,就有得电子生成,则左侧电极将增重,D项正确。
16.C
【解析】由图可知,,压强相同的条件下,温度低时的转化率大,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
该反应熵变,,,自发,则温度低易自发,B项错误;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项正确;
该反应是体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的,无法计算平均反应速率,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13分)
(1)①C(1分)
②使氯化钠更易充分干燥,减少晶体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误差(2分,答案合理即可)
(2)0.5(2分)(2分)
(3)①4.58(1分)
②或(2分,答案合理即可)
③AC(2分)
④氯化钠未能充分干燥、已烷的挥发、已烷分子与氯化钠中的离子不是完全互斥等(1分,任写一点,答
案合理即可)
【解析】(1)①采用精确体积的容量瓶,故选C项。
②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量相关,并不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又考虑到测定氯化钠晶体体积时会受水分影响,故粉碎不是为了反应,而是为了更好地干燥氯化钠晶体。
(2)立方体中,、均占据顶角位置,则、数目均为,离子对的数目为0.5;
每个离子对的体积为。
(3)①由容量瓶体积减去加入的已烷体积可知氯化钠固体粉末的体积为。
②。
③加入己烷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己烷加入量读数偏小,计算体积偏大,最终测定值偏大;
加入己烷后仰视滴定管读数导致己烷加入量读数偏大,计算体积偏小,最终测定值偏小;
容量瓶未干燥,导致己烷加入量偏小,则体积偏大,最终测定值偏大。
④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氯化钠未能达到完全干燥状态、有机试剂己烷的挥发性、从结构上看己烷分子与氯化钠中的离子不是完全互斥等。
18.(13分)
(1)(1分)
(2)将还原为,防止在“沉钴”时析出(2分)
(3)①(1分)
②(1分)
③反应过程中将氧化为,再将氧化为S(2分,或将氧化为S,答案合理即可)
(4)(2分)
(5)(2分)
(6)3(1分)8(1分)
【解析】(1)通过观察流程中“沉钴”“氧化沉铁”“稀土滤液”等信息明确、、的去向,三者均溶解进入后面流程,故“酸浸”时没有溶解。
(2)在水溶液中水解呈碱性,容易将转化为沉淀。析出,故用铁粉将还原为,防止在“沉钴”时析出。
(3)①根据曲线趋势可知,铝、铁与稀土金属钕的沉淀率受浓度影响不大,主要观察钴的沉淀率趋势,流速达到时钴的沉淀率达到最大,再降低流速钴的沉淀率不变,但沉淀效率降低,故应选择。
②当“沉钴”后溶液中时,已经完全沉淀,溶液中的与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故。
③出现硫单质说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有氧化剂将其氧化,而“沉钴”时铁元素形态为,不体现氧化性,继续考虑氧化剂来自敞开体系的空气中的氧气,可推知氧化了,然后将氧化为S。
(4)根据流程中的进出物质知,氧气将氧化为,同时与水解出的反应生成沉淀,再利用电荷守恒和元素质量守恒可配平反应。
(5)由题给信息可知,分解为,同时生成。
(6)此时C价层电子排布为,与基态C价电子排布对比可知,此时C失去2个电子为二价钴,分析晶胞中三种原子数目可知,顶角原子数为,面心原子数为,体心原子数为1,其比例为,化学式为,可推知、或、,
又由化合价总数为零可知排除、,故、;进一步推知Ti和C互为顶角和体心关系,相互间最短距离的原子都为8个。
19.(14分)
(1)极性(1分)
(2)二(2分)5.83(2分)
(3)①(2分)
②(2分,部分对得1分,全对得2分)
③1(1分)0.470(1分)
(4)①小于(1分) ②(2分)
【解析】(1)分子中含有氧氢极性共价键和氧氧非极性共价键,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所以为极性分子。
(2)由的解离反应和电离常数可知过氧化氢属于二元弱酸;
又由,可知,
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
所以,即。
(3)①总反应为,结合第二步反应,运用盖斯定律可写出第一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画图时注意使用KI活化能下降,且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第一步反应为慢反应,活化能要更高。
③由表格数据可知:,,,联立可得,,所以,;
结合可得。
(4)①由图可知,从到时在不断增大,说明反应是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时的生成物浓度比时的要多,所以时小于时。
②若平衡时溶液的,用三段式计算:
起始:
变化:y
平衡: y
平衡常数
。
20.(16分)
(1)(1分) D(1分)极性(1分)
(2)
(3)苯甲醛(1分)
(4)10(2分)
(5)(2分,答案合理即可)
(6)①(1分) (1分)
②
③(2分)
【解析】(1)苯中的C原子与周围C、H原子形成三个键,并且没有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3,均为杂化;化合物Ⅰ转化为化合物Ⅱ时断裂C—H键,是键;形成C—Br键,是极性键。
(2)根据Ⅱ和Ⅲ的结构差异可知含有1个苯环和2个C的不饱和键,由生成物知为取代反应原理,故为苯乙炔。注意碳碳三键要写成直线。
(3)化合物Ⅳ含有1个醛基(定类别),1个苯环(定取代基),命名为苯甲醛。
(4)根据条件可知三个取代基分别为酚羟基、碳碳三键、甲基,苯环上三个不同取代基团的同分异构体一共10种。
(5)化合物Ⅵ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HX、、、加成,含有可以与醇类发生酯化反应,注意条件和结构的书写。
(6)与化合物Ⅶ结构非常相似,采用逆向合成法将合成目标分解为炔、碳碳双键、羧基三部分,即2-丁炔和\,仿照Ⅳ、Ⅴ、Ⅵ三种物质变化过程可知从乙醇先制得乙醛,再利用乙醛的缩合合成2丁烯醛,再氧化为2丁烯酸,最后用电催化即可合成。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唐三彩陪葬俑
明代铜铸真武像
清代象牙鬼工球
A.制备氨气
B.干燥氨气
C.收集氨气并验满
D.喷泉实验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燃放五彩缤纷的烟花
电子跃迁的吸收光谱
B
用高温蒸煮消毒餐具
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变性
C
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漆
物质相似相溶
D
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钠可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Na是还原性很强的金属
B
干燥的氯气能使鲜花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C
沸点:邻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
分子间氢键使物质沸点增大
D
键的极性:N—H>O—H>F—H
电负性:N<O<F
氯化钠质量/g
滴定管读数/mL
氯化钠体积/
加入前
加入后
9.5633
0.00
2.42
__________
实验编号
1
2
3
4
5
0.100
0.200
0.300
0.100
0.100
0.470
0.470
c
0.940
1.410
0.00093
0.00186
0.00280
0.00187
0.00279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a
加成反应
b
酯化反应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a
① ②Ni、△
加成反应
a
①HX(X包括F、Cl、Br、I)
②催化剂、△
或或
加成反应
a
①
②催化剂、△
或或
加成反应
a
(X包括F、Cl、Br、I)
或
加成反应
b
①R—OH(R为烃基)
②浓硫酸、△
—COOR或
酯化反应
2024届广东省珠海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份大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珠海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份大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化学处处呈现美,化学创造美好生活,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化学试题,共8页。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化学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