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案(65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共6页。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应运古诗和《西汉疆域图》,掌握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结合秦速亡的背景及相关史料,编制历史剧,解释西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概念及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运用相关史料,概述“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因果关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结合相关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历史解释,史料实证)5.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简,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教学难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材分析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将他新建立的王朝稳定下来。汉高祖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进入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史称“文景之治”。汉初70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西汉的建立和休养生息政策》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创设情境,引起学习兴趣。【材料展示】出示、讲解西汉阳陵资料、图片,特别是对比讲解“微笑俑”。阅读图片,对比汉阳陵兵俑与秦兵马俑表情的异同,感受景帝时期治世文明。以直观图片、材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授新课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及原因:编演历史短剧:“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政策1.休养生息2.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三、文景之治1.措施2.作用应用唐王珪《咏汉高祖》诗歌及《西汉疆域图》,引导学生掌握西汉建立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材料展示,设问】根据材料,说一说,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景象。为什么出现这种景象?为此,汉初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创设情境,编练历史短剧“与民休息”。【材料展示】材料:“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陆贾《新语》【材料展示】出示“休养生息“含义: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恢复元气,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引导学生解读其内涵。【材料展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汉高祖休养生息具体措施。【设问】汉初休养生息措施作用?【材料展示】材料: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剪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展示】【设问】通过下列八段材料: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第四》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材料三:赋税的征收:秦朝三分之二;汉高祖时:十五税一;文帝、景帝时:三十税一。材料四:徭役的次数:秦朝服徭役的年龄从17岁开始,一年数次。文景帝时期服徭役的年龄从20岁开始,三年一次。——据《史记》《汉书》整理材料五: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àn] ,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bó] 人二匹,絮(粗的丝绵)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材料六: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材料七:景帝:针对笞[chī]刑(竹、木板责打),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材料八:汉文帝一生主张节俭,在死前,在遗诏中痛斥厚葬的陋俗,“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对修建他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引导逐层分析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措施。【材料展示】材料:“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大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安定。只要不遇上洪涝和干旱的灾祸,老百姓就人人保暖,家家富裕。) ——《史记》 评价认识文景之治的作用。【引导设问】探究:如果你是农民,你愿意选择生活在秦,还是西汉?为什么?阅读两则材料,提取信息,解答问题。参与历史短剧表演,阅读文献材料,体会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逐字解读“休养生息”意思。提炼教材及材料信息,概括汉高祖休养生息措施:解甲归田;释奴为民;鼓励农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措施的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依据材料,逐层认识并归纳文帝、景帝休养生息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依据史料,认识文景之治的作用。小组讨论,发表见解,全面认识文景之治,形成正确价值观。读诗歌和地图,掌握西汉建立,培养时空观念。通过阅读材料,读取信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短剧表演,结合相关史料,引发学生注意与思考,迅速进入情景,亦通过另一个视角评述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搜集信息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对抽象概念形成具象认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阅读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学生阅读史料、有效提取史料信息的能力,培养读史明智,家国情怀。课堂小结随堂练习课堂提升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秦亡教训,稳定政权实行休养生息汉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根据本课所学,设计本课思维导图。分组讨论,分条总结。完成练习设计思维导图梳理本课主要知识点并呈现各知识点之间关系形成相关知识点的纵向整合培养学生客观、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当堂检测及课后提升等,有效反馈,形成教研学评一体。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应运古诗和《西汉疆域图》,掌握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结合秦速亡的背景及相关史料,编制历史剧,解释西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概念及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运用相关史料,概述“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因果关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结合相关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历史解释,史料实证)5.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简,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教学难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材分析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将他新建立的王朝稳定下来。汉高祖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进入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史称“文景之治”。汉初70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西汉的建立和休养生息政策》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创设情境,引起学习兴趣。【材料展示】出示、讲解西汉阳陵资料、图片,特别是对比讲解“微笑俑”。阅读图片,对比汉阳陵兵俑与秦兵马俑表情的异同,感受景帝时期治世文明。以直观图片、材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授新课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及原因:编演历史短剧:“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政策1.休养生息2.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三、文景之治1.措施2.作用应用唐王珪《咏汉高祖》诗歌及《西汉疆域图》,引导学生掌握西汉建立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材料展示,设问】根据材料,说一说,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景象。为什么出现这种景象?为此,汉初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创设情境,编练历史短剧“与民休息”。【材料展示】材料:“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陆贾《新语》【材料展示】出示“休养生息“含义: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恢复元气,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引导学生解读其内涵。【材料展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汉高祖休养生息具体措施。【设问】汉初休养生息措施作用?【材料展示】材料: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剪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展示】【设问】通过下列八段材料: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第四》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材料三:赋税的征收:秦朝三分之二;汉高祖时:十五税一;文帝、景帝时:三十税一。材料四:徭役的次数:秦朝服徭役的年龄从17岁开始,一年数次。文景帝时期服徭役的年龄从20岁开始,三年一次。——据《史记》《汉书》整理材料五: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àn] ,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bó] 人二匹,絮(粗的丝绵)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材料六: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材料七:景帝:针对笞[chī]刑(竹、木板责打),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材料八:汉文帝一生主张节俭,在死前,在遗诏中痛斥厚葬的陋俗,“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对修建他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引导逐层分析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措施。【材料展示】材料:“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大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安定。只要不遇上洪涝和干旱的灾祸,老百姓就人人保暖,家家富裕。) ——《史记》 评价认识文景之治的作用。【引导设问】探究:如果你是农民,你愿意选择生活在秦,还是西汉?为什么?阅读两则材料,提取信息,解答问题。参与历史短剧表演,阅读文献材料,体会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逐字解读“休养生息”意思。提炼教材及材料信息,概括汉高祖休养生息措施:解甲归田;释奴为民;鼓励农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措施的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依据材料,逐层认识并归纳文帝、景帝休养生息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依据史料,认识文景之治的作用。小组讨论,发表见解,全面认识文景之治,形成正确价值观。读诗歌和地图,掌握西汉建立,培养时空观念。通过阅读材料,读取信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短剧表演,结合相关史料,引发学生注意与思考,迅速进入情景,亦通过另一个视角评述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搜集信息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对抽象概念形成具象认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阅读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学生阅读史料、有效提取史料信息的能力,培养读史明智,家国情怀。课堂小结随堂练习课堂提升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秦亡教训,稳定政权实行休养生息汉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根据本课所学,设计本课思维导图。分组讨论,分条总结。完成练习设计思维导图梳理本课主要知识点并呈现各知识点之间关系形成相关知识点的纵向整合培养学生客观、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当堂检测及课后提升等,有效反馈,形成教研学评一体。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