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长沙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液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B.木炭用作燃料
C.酒精用作燃料D.氮气用作保护气
【答案】A
【解析】A、液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是因为液氦蒸发吸热,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B、木炭用作燃料是因为木炭具有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用作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做多种电光源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C
【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说法错误;
B、氧气能助燃,本身不能燃烧,不可以作燃料,说法错误;
C、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做多种电光源,说法正确;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说法错误;
答案:C。
3.如图是“用双氧水(H2O2)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放入药品
C. 收集气体D. 验满
【答案】D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A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选项B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故选项C正确;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应放在集气瓶口,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4.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有大量白雾生成
C.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D.高锰酸钾加热生成氧气
【答案】C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B.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有大量白烟生成,此选项错误;
C.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此选项正确;
D.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故选C。
5.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表示C原子,“”表示O原子)( )
A.B.
C.D.
【答案】C
【解析】A、该图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以单原子的形式存在,不是一氧化碳分子,故错误;
B、该图中是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形成的分子,故错误;
C、该图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形成的一氧化碳分子,故正确;
D、该图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错误;
故选C。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H2B.Cl2C.Na2CO3D.NaOH
【答案】C
【解析】电解NaCl的水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为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中含有钠、氯元素,水中含有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生成物中的元素不能超出这四种元素,碳酸钠中出现了碳元素,所以不可能得到该物质。故选C。
7.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和动物的生存,工农业的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后排放
D.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因此水有各种颜色
【答案】C
【解析】A、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由水和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C、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D、纯净的水是无色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厨房中的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B.面粉C.花生油D.辣椒粉
【答案】A
【解析】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选项正确;
B、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C、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D、辣椒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A。
9.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碳原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
C.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答案】C
【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4,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铝的原子序数为13,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图书馆的重要书籍着火,可以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B.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B
【解析】A、图书馆的重要书籍着火,可以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无任何残留,故A正确;
B、打开排风扇可能会因电打火使燃气燃烧,引起爆炸,故B错误;
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否则会造成空气流通,使火势加剧,故C正确;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防止吸入太多的有害物质,故D正确。
故选B。
11.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 )
A.为了节约,小明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进入实验室后,小红看到了食盐,于是尝了一小口
C.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小志立即用水扑灭
D.小林想知道某气体的气味,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答案】D
【解析】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做法错误;
B、实验室内不能品尝任何药品,否则容易中毒,故选项做法错误;
C、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的灭火方法:用湿抹布盖灭,或沙子盖灭,故选项做法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D。
12.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说法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他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D、t1℃时,甲、乙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二增大,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均不是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3.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D、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gB.丙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甲和丁是生成物
【答案】B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2g+25g+2g+1g=17g+0g+2g+Xg,故X的数值为11。
A、根据分析,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g,正确;
B、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错误;
C、乙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丁物质、甲物质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丙可能是催化剂,所以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D、根据C项的分析,甲和丁是生成物,正确;
故选:BC。
15.下列各组药品,可用于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溶液B.、、溶液
C.、溶液、溶液D.、溶液、溶液
【答案】A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A、把锌和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可说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Cu,故选项符合题意;
B、分别把铁和铜放入硫酸锌溶液,均不反应,说明铁、铜的活动性都排在锌的后面,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把铜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均不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排在锌、铁的后面,不能比较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把锌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的溶液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Zn>Cu,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共16分。
16.(6分)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有着“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青铜器出土后立刻惊动了全世界,人类经过最初学会使用石器的“石器时代”,到铜石并用的“铜石时代”之后,人类又学会了冶金术,学会了青铜的冶炼与合金熔铸,从而进化到了“青铜时代”。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铜。首先孔雀受热分解可得到CuO,再用木炭做还原剂加热,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青铜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你认为铜的锈蚀是单质铜与下列哪些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______(填字母);
A.O2、N2、H2OB.O2、CO2、N2C.O2、H2O、CO2
(3)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情况是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混合物
(2)C
(3)升高
【解析】(1)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含有铜、氢、氧、碳四种元素,则铜的锈蚀是单质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C。
(3)木炭还原氧化铜,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属于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17.(6分)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答案】(1)
(2)
【解析】(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4分)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铝制品不能用钢丝球擦洗的原因是 ;
(2)向AgNO3、Cu(NO3)2、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少量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时,产生气泡。由此推断,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答案】(1)钢丝球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Fe(NO3)2、KNO3
【解析】(1)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可以保护铝制品不受腐蚀和损坏,而钢丝球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银、铜、钾、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Fe>Cu>Ag。向AgNO3、Cu(NO3)2、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少量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时,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由此可知,铁将硝酸银、硝酸铜溶液反应完。由此推断,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NO3)2、KNO3。
四、应用与推理: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共12分。
19.(7分)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 ;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2Cu+O22CuO
(2)薄铜片表面由黑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2Cu+O22CuO 。
(2)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生成二氧化碳和铜,铜是红色固体,所以薄铜片表面由黑变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5分)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箭头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B 在常温下是液态,C和F能反应。其中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E、F含有另一种相同的元素。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 。
(2)写出D转化成E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2O
(2)
【解析】由于其中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E、F含有另一种相同的元素.利用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可猜想A是双氧水,B是氧气,C是水,而E是一氧化碳,D是碳,F是二氧化碳,由于双氧水分解可以生成水和氧气,而氧气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水;碳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反应生成碳酸,故猜想正确。
(1)C是水,化学式为H2O2;
(2)D转化成E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共21分。
21.(8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字母代号)。
(3)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空气的氧气,最适合的收集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B.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C.集气瓶中装入的水
D.集气瓶中装入的水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 。
【答案】(1)长颈漏斗
(2)B
(3)D
(4)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则发生装置选B。
(3)若向收集一瓶约含空气的氧气,最适合的收集操作为排水法,但只往集气瓶中装入的水,故选D。
(4)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过程中试管破裂,可能是试管口向上倾斜;或用酒精灯内焰接触;或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等。
22.(13分)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2)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澄清石灰水等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方案二中,先通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
【答案】(1)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2)干冷的小烧杯中有水珠出现
(3)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氮气,再通入氧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或 排尽装置中空气,以防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说明反应物中也应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填: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2)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中有水珠出现,说明反应生成了水,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填:干冷的小烧杯中有水珠出现。
(3)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氮气,再通入氧气,再点燃酒精灯,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氮气,再通入氧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上述实验过程中,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或。
方案二中,先通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中空气,以防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故填:排净装置中空气,以防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六、计算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3.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 计算:
(1)(2分)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
(2)(4分)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2g
(2)解:设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9.8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
25
2
1
反应后的质量(g)
17
0
2
X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再点燃酒精灯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01(全国通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01(全国通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文件包含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1-9单元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1-9单元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01参考答案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01答题卡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01答题卡人教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广州专用,人教版1-8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广州专用,人教版1-8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文件包含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1-8单元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1-8单元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参考答案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答题卡A4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答题卡A4人教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安徽专用,人教版1-8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安徽专用,人教版1-8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文件包含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全部+下册第八单元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全部+下册第八单元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参考答案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答题卡A4人教版docx、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答题卡A4人教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