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氯及其化合物 课后训练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49876/0-17041962381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氯及其化合物 课后训练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49876/0-17041962382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氯及其化合物 课后训练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49876/0-17041962382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氯及其化合物 课后训练,67NA或 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HClB.FeCl3C.CuClD.NaCl
2.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3.2022年的冬奥会由北京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鉴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最重要的工作是防疫。在生活中以下物质不能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
A.纯碱B.“84消毒液”
C.75%酒精D.漂白粉
4.鉴别HCl和Cl2两种气体时,应选用( )
A.AgNO3溶液B.NaOH试液
C.Na2CO3溶液D.湿润的淀粉KI试纸
5.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法正确的是( )
A.制取氯化钠:氯气和金属钠反应
B.制取氯化氢:氯气和氢气混合爆炸
C.制取漂白粉: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D.制取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混合
6.下列关于氯气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有毒,不能用于生产药品
B.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D.氯水加入小苏打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氯水中含有HClO,与小苏打反应产生CO2
7.下列有关于Cl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B.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工业上用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
D.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8.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涉及的氧化物有两种
C.可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杂质
D.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9.有关氯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l2的化学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会立即发生爆炸
B.光照下,新制氯水会产生气泡,该气体是Cl2
C.若发生Cl2泄漏,应立即向高处转移
D.漂白粉比HClO稳定,可露置在空气中长期保存
10.抗震救灾中要用大量漂白粉和漂白液杀菌消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C.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2O2
D.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11.关于氯气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的颜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导致
B.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D.根据氯气能与碱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氯气的尾气吸收处理
1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C.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13.下列物质中,不与水反应的是( )
A.Cl2B.Na2O2C.Na2OD.NaOH
14.将 0.2ml MnO2和 50mL 12ml•L﹣1浓盐酸混合后缓缓加热,反应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 AgNO3溶液,生成 AgCl 沉淀的物质的量为(不考虑盐酸的挥发)( )
A.大于 0.3 ml,小于 0.6 ml
B.等于 0.3 ml
C.小于 0.3 ml
D.大于 0.6 ml
15.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减少的是( )
A.HClOB.ClO-C.Cl2D.Cl-
16.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有Cl2存在
B.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
C.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氯水中有Cl2分子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有HClO分子存在
二、综合题
17.按要求填空。
(1)现有下列物质:a.溶液 b.熔融的 c.固体 d.稀硫酸 e. 胶体 f. g.溶液
①其中能导电的电解质有 (填字母)。
②区分a和e的实验方法是 。
③实验宰中f通常保存在 中。
④除去g中括号内杂质的试剂为 (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通过对下列实验过程的分析回答问题:
①向石蕊溶液中通入氯气,起始时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则使溶液变红和褪色的微粒分别是 、 。
②将溶液与含的盐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体和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某溶液中只含有、、、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则溶液中和的离子个数比为 。
18.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并探究Cl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B、C中应分别盛放的试剂为 、 .
(3)E中若装有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共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 .实验c的目的是 .
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 .
19.如图是一个实验室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一系列反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l2+SO2+2H2O=2HCl+H2SO4)
(1)写出a仪器的名称 .
(2)E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的原因
(3)F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试写出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G处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
a.一开始就有白色浑浊产生 b.开始无明显现象,然后产生白色浑浊
c.开始产生白色浑浊,一会儿浑浊消失 d.无明显现象
(5)G装置无法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为了证明CO2的存在,要对G装置进行改造,下列装置符合要求的是 .
(6)D处溶液红色褪去,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是 ;
二是 .
为确定是上述原因中的哪一种,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
20.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图是一些含氯产品.
(1)①中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 .
A.腐蚀品B.爆炸品C.有毒品D.易燃品
(2)下列有关漂白粉和漂白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3)工业上利用Cl2制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Cl2溶于水可制得氯水,检验一瓶氯水是否已经完全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4)将8.7g MnO2与足量浓盐酸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L.
21.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制备氯气并探究氯气的相关性质.D装置为分液漏斗形状,低进高出.
(1)若A装置中固体药品为MnO2,写出其离子反应方程式 ;若A装置中固体药品为KClO3,则反应中每生成1m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
(2)装置B的作用是 和 ,若C处发生了堵塞,则B中的现象 .
(3)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I处是湿润的有色布条,则II、III处应加入的物质分别是 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H2与Cl2反应可直接化合得到HCl,A不符合题意;
B.Fe与Cl2直接化合得到FeCl3,B不符合题意;
C.Cu与Cl2直接化合得到CuCl2, 不能得到CuCl,C符合题意;
D.Cl2与Na反应可直接化合得到NaC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氯气的强氧化性,生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判断。
2.【答案】D
【解析】【解答】A.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反应,HClO为弱酸,溶液中存在Cl2、HClO、H2O分子,A不符合题意;
B.氯水中含有HCl,具有酸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B不符合题意;
C.在光照条件下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气体是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光照下生成HCl,溶液酸性变强,pH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不稳定易分解等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答】A.纯碱是Na2CO3,不能用于杀菌消毒,A项选;
B.“84消毒液”中含有NaClO,NaClO具有氧化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B项不选;
C.75%酒精可以破坏组成病毒的蛋白质,使病毒失活,可以用于杀菌消毒,C项不选;
D.漂白粉中的主要成分为Ca(ClO)2,Ca(ClO)2具有氧化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D项不选;
故答案为:A。
【分析】常见杀菌消毒剂:漂白粉、漂白液、酒精、氯水等
4.【答案】D
【解析】【解答】A.HCl和Cl2两种气体,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A不符合题意;
B.HCl和Cl2两种气体,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B不符合题意;
C.HCl和Cl2两种气体,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C不符合题意;
D.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而HCl不能,现象不同,能鉴别,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Cl2的氧化性,氯离子没有氧化性。
5.【答案】D
【解析】【解答】A.工业制取氯化钠,一般通过海水晒盐后精制,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和氢气混合爆炸,不安全,工业上应该一般用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得氢气和氯气,再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得到,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的浓度太低,应该用氯气与石灰乳制备漂白粉,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与硫酸铜混合可以配制波尔多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制备的考查,结合NaCl、HCl、漂白粉、波尔多液的制备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答】A.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含氯物质无毒,可用于生产药品,A不符合题意;
B.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溶液褪色,因此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符合题意;
C.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出现白雾,C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为NaHCO3,氯水中的HCl和HClO,由于酸性HCl>H2CO3>HClO>HCO3-,因此与Na2CO3反应生成CO2的是HCl,而不是HClO,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氯气有毒,但氯的化合物无毒;
B、结合Cl2与H2O发生的反应分析;
C、H2在Cl2中燃烧产生白雾;
D、小苏打为NaHCO3,氯水中与Na2CO3反应的为HCl;
7.【答案】B
【解析】【解答】A.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是氯气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B.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色的烟,符合题意;
C.工业上用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是氯气与碱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是氯气与水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Cl2的物理性质有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常温下为气态,有毒是它的化学性质;
B.Fe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C.工业上用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2Ca(OH)2 +2Cl2 =Ca(ClO)2+CaCl2+2H2O;
D.Cl2+H2O=HCl+HClO;
8.【答案】B
【解析】【解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生成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Δ__MnCl2+Cl2↑+2H2O;
A.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反应物,作氧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可知反应物中的二氧化锰和生成物中的水为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浓硫酸不能氯化氢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二氧化锰作氧化剂,浓盐酸作还原剂,氯气为氧化产物,由反应可知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二氧化锰价态降低,作为氧化剂;
B、氧化物为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C、浓硫酸和氯化氢都是酸,无法反应;
D、要注意HCl只有一部分作为还原剂。
9.【答案】C
【解析】【解答】A.氯气和氢气在光照条件下混合才会产生爆炸,纯净的氯气与氢气点燃时可以安静的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新制氯水中有HClO,次氯酸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有毒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若氯气发生泄漏,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向高处转移,故C符合题意;
D.漂白粉不可露置在空气中,,2HClO光照__2HCl+O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氯气和氢气在光照下混合会发生爆炸;
B.光照下,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为盐酸和氧气;
D.次氯酸钙可以和空气成分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
10.【答案】B
【解析】【解答】A、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漂白液是次氯酸钠的溶液,也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不选A;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符合题意,选B;
C、工业上通常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不是石灰水中,不符合题意,不选C;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不是过氧化钠,不符合题意,不选D。
【分析】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漂白粉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味,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光、热、水和乙醇等作用而分解。漂白粉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随后逐渐褪色而变白。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游离出次氯酸,遇稀盐酸则产生大量的氯气。
11.【答案】B
【解析】【解答】A.新制氯水含有H+、OH-、Cl-、ClO-、Cl2、HClO、H2O这几种粒子,
只有Cl2有颜色,为黄绿色,所以新制氯水的颜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导致,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B符合题意;
C.次氯酸不稳定,可分解为HCl和O2,C不符合题意;
D.氯气能与碱反应,其中氯气与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水和次氯酸钠,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氯气的尾气吸收处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新制氯水中成分及氯气的颜色进行分析。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C. 次氯酸不稳定,可分解为HCl和O2。
D.根据氯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表现漂白性的是HClO,不是Cl2,A不符合题意;
B.先加入盐酸酸化,就会使溶液中存在Cl-,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Cl-存在,B不符合题意;
C.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符合题意;
D.氯水呈浅黄绿色是因为其中有Cl2分子存在,加入NaOH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有Cl2分子消失,无法证明HClO的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HClO;
B.加入盐酸酸化时引入了氯离子;
D.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含有氯气。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A不选;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B不选;
C.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方程式为:Na2O+H2O=NaOH,故C不选;
D.NaOH和水不反应,故D选;
故选D.
【分析】A.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C.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D.NaOH和水不反应.
14.【答案】A
【解析】【解答】50mL 12ml•L﹣1浓盐酸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05× 12ml•L﹣1=0.6ml,根据反应方程式 ,若盐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15ml,由于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15ml,溶液中剩余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0.6ml-0.15ml×2),所以生成 AgCl 沉淀的物质的量大于大于 0.3 ml,小于 0.6 ml,故A符合题意。
【分析】注意过量问题,当固体过量时,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导致反应也发生变化。
15.【答案】D
【解析】【解答】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次氯酸不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最终变为盐酸溶液,因此HClO、ClO-、Cl2均减小,Cl-数目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Cl2+H2O=HCl+HClO、2HClO2HCl十O2↑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分析。
16.【答案】C
【解析】【解答】A.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次氯酸, 不符合题意。
B.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不符合题意。
C.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且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氯水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符合题意。
D. 向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含有氯气存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氯水的主要成分为:氯气、 HClO 、H+、Cl-,氯水先浅黄绿色就是用为溶解了氯气,氯水具有漂白性就是因为有 HClO 的存在,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是因为有氯离子的存在。
17.【答案】(1)b;用一束光线照射,出现丁达尔效应的为e. 胶体;煤油;Ba(OH)2;OH-+H+=H2O
(2)H+;HClO;Al3++3=Al(OH)3↓+3CO2↑;1:2
【解析】【解答】(1)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a.溶液为溶液,导电;b.熔融的为电解质,导电;c.固体为电解质,不导电;d.稀硫酸为溶液,导电;e.胶体为混合物,导电;f.为金属单质,导电;g.溶液为溶液,导电;
①由分析可知,其中能导电的电解质有b。
②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分a和e的实验方法是用一束光线照射,出现丁达尔效应的为e. 胶体。
③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实验宰中f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④除去g中括号内杂质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HCl生成氯化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
(2)①向石蕊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起始时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则使溶液变红和褪色的微粒分别是H+、HClO。
②将溶液与含的盐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体和沉淀,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气体为二氧化碳,反应为Al3++3=Al(OH)3↓+3CO2↑;
③某溶液中只含有、、、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设前三种离子的个数分别为3、1、2,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硫酸根离子数目(3+3×1-1×2)÷2=2;则溶液中和的离子个数比为1:2。
【分析】(1)①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②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③实验室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④可用氢氧化钡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HCl;
(2)①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②和碳酸氢根发生反应Al3++3=Al(OH)3↓+3CO2↑;
③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计算。
18.【答案】(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2Fe2++Cl2=2Fe3++2Cl﹣;溶液变蓝
(4)探究c(Cl﹣)对反应的影响;探究c(H+)对反应的影响;c(H+)浓度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从A中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可以除去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水;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3)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氯化亚铁生成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单质碘遇到淀粉变蓝,所以看到:溶液变蓝;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溶液变蓝;(4)①实验b:加入NaCl固体前后,溶液中浓度变化的离子是氯离子,所以探究的是氯离子浓度的影响;实验c:加入浓硫酸前后,溶液中浓度变化的离子是氢离子,所以探究的是氢离子浓度的影响,故答案为:探究Cl﹣浓度的影响;探究H+浓度的影响;②由实验现象知,氢离子的浓度越大,越有氯气生成,氢离子的浓度越小,越没有氯气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氢离子的浓度,故答案为:c(H+)浓度的大小.
【分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水;(2)从A中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氯化氢,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应除去水蒸气、氯化氢;(3)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氯化亚铁生成氯化铁,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单质碘遇到淀粉变蓝;(4)比较浓度变化的离子对化学反应是否有影响,从而得出结论。
19.【答案】(1)蒸馏烧瓶
(2)Cl2+SO2+2H2O=2HCl+H2SO4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
(3)2Cl2+C+2H2O CO2+4HCl
(4)d
(5)b
(6)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使溶液褪色氯水呈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溶液褪色;氯水呈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溶液褪色;取D处褪色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则为原因二;(或取D处褪色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若溶液变红,则为原因一)
【解析】【解答】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B为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2)E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的原因是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的硫酸又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Cl2+SO2+2H2O=2HCl+H2SO4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 (2)氯气有强氧化性,碳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氯气和水、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l2+C+2H2O CO2+4HCl故答案为:2Cl2+C+2H2O CO2+4HCl(4)剩余的氯气在E装置中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化氢、次氯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都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所以反应过程无现象无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选:d(5))因通入F装置的气体中含有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碳,现需除去氯气和氯化氢,且除去这两种气体过程中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装置a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碳一同通入无法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d装置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无法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装置c中碳酸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无法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少量氯气能溶于水,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混有氯化氢,二氧化碳在水中不溶,用水可除去氯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多余的气体与澄清石灰水作用变浑浊,能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故答案为:b;(6)因酚酞遇碱变红,将新制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则可能为原因一: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使溶液褪色,原因二:氯水呈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溶液褪色;因次氯酸漂白后的溶液再加NaOH溶液不会恢复颜色,则继续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则说明原因二正确,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说明原因一正确,故答案为: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使溶液褪色;氯水呈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溶液褪色;取D处褪色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则为原因二,或取D处褪色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若溶液变红,则为原因一.
【分析】首先通过装置A制得氯气,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不纯,BC装置是为了除杂,DEF装置为了探究氯气的性质,G装置为了确定有没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据此分析.(1)根据仪器B的构造判断其名称;(2)据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的硫酸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来分析;(3)氯气有强氧化性,碳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氯气和水、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氯化氢、次氯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都生成的盐和水;(5)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需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需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氯气,且不能生成二氧化碳;(6)酚酞遇碱变红,利用NaOH与酸的反应及次氯酸的性质来分析;利用继续滴加碱的方法来设计实验,若红色恢复说明酸碱中和使碱减少,若红色不恢复,则说明是次氯酸的作用.
20.【答案】(1)C
(2)B;D
(3)Cl2+H2 2HCl;D
(4)22.4
【解析】【解答】解:(1)氯气为有毒的气体,则①中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C,不易燃、易爆,本身不具有腐蚀性,故答案为:C;(2)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CaCl2,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均为混合物,故A错误;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含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故B正确;C.石灰水的浓度较小,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故C错误;D.漂白液由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有效成分是NaClO,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3)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HCl,溶于水得到盐酸,发生的反应为H2+Cl2 2HCl;氯水中HClO不稳定,若变质生成盐酸,酸性增强,可选紫色石蕊检验,氯水、盐酸与A、B、C混合的现象均相同,不能鉴别,故答案为:Cl2+H2 2HCl;D;(4)8.7g的MnO2的物质的量= =0.1ml,则:
V= =2.24L;
故答案为:2.24.
【分析】(1)氯气有毒;(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CaCl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3)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HCl,溶于水得到盐酸;氯水中HClO不稳定,若变质生成盐酸,酸性增强;(4)MnO2完全反应,根据n= 计算8.7g的MnO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氯气的体积.
21.【答案】(1)MnO2+4H++2Cl﹣ Mn2++Cl2↑+2H2O;1.67NA或 NA
(2)除去HCl气体;贮存少量Cl2;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瓶内液面下降
(3)无水CaCl2;干燥的红布条
【解析】【解答】解:在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A中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HCl,氯气没有漂白性但次氯酸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溴能和KI反应生成碘单质,氯气有毒不能排空,应该用NaOH溶液处理尾气;(1)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生成3mlCl2,转移电子5ml,则反应中每生成1ml Cl2时转移电子个数为1.67NA或 NA,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1.67NA或 NA;(2)饱和食盐水能抑制氯气溶解且能溶解氯化氢,该装置还能贮存少量氯气,所以B装置作用是除去HCl气体、贮存少量Cl2; C装置发生堵塞会导致B中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瓶内液面下降,故答案为:除去HCl气体;贮存少量Cl2;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瓶内液面下降;(3)要验证氯气没有漂白性,应该用干燥剂干燥氯气然后用干燥的红色布条检验,则II、III处加入的物质为无水CaCl2和干燥的红布条,
故答案为:无水CaCl2;干燥的红布条.
【分析】在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A中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HCl,氯气没有漂白性但次氯酸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溴能和KI反应生成碘单质,氯气有毒不能排空,应该用NaOH溶液处理尾气;(1)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KCl+3Cl2↑+3H2O,根据氯气和转移电子之间关系式计算;(2)饱和食盐水能抑制氯气溶解且能溶解氯化氢,该装置还能贮存少量氯气; C装置发生堵塞会导致B中压强增大;(3)要验证氯气没有漂白性,应该用干燥剂干燥氯气然后用干燥的红色布条检验.MnO2+4HCl(浓) MnCl2+
Cl2↑+2H2O
1ml
22.4L
0.1ml
V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后作业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随堂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氯及其化合物 同步测试,72L.,2;2Ca2+2H2O,5 10-4,5 101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