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1节走向生态文明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3节国际合作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图片课件ppt
展开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
1.理解保障资源领域和环境领域国家安全。2.掌握推动公众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行动的措施。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理解并掌握保障环境安全的主要措施。地理实践力:查阅资料,了解并识记保障战略资源安全的主要举措;结合实例,列举推动公众参与的主要行为表现。
1.国家资源环境战略体现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影响:a.对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b.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2.保障战略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①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②加强战略资源储备。③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3.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及相关的对策建议。风险防控: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4.公众参与的具体措施:①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②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③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知识点一 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意义(1)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__________和行动方向。(2)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3)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
2.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特别提醒:制定战略资源储备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需要明确储备资源的种类及其储备规模,具体包括国内资源耗竭状况、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外储量、全球供需趋势、进口依存度、获取成本、综合国力及国际政治环境等。
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1.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意义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_________、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2.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问题探究材料 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1)材料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2)我国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示:(1)大部分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①合理加大能源勘探力度;②建立能源战略储备;③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④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⑤实行循环经济;⑥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多元化渠道等。
归纳拓展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意味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持续、可靠和有效地供给,其中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尤为重要。
2.生态保护红线的特征
3.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保障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需要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这就要求做好环境的常规保护、环境风险的预警防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等工作。
典例剖析 我国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4个: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 )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B.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C.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D.石油危机时可在国际市场赚取高额利润(2)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是(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国际安全需要 ④石化工业发达城市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第(1)题,不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A错误;储备石油可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B正确;石油储备地点选择在东部地区,不能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C错误;石油储备的目的不是石油危机时赚取高额利润,而是满足自身需要,D错误。故选B。第(2)题,石油储备基地均在东部沿海地区,海运便利,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首先受到国际安全威胁的是东部沿海地区,镇海、岱山石化工业不发达。D正确。故选D。
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如下图)之一的中缅油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2013年9月30日开始输气。2015年1月30日开始输油。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是( )A.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B.与交会的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D.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2)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进口通道( )A.油源相对不足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C.运输连续性较差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
解析: 第(1)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彻底改变,A错误;管道无法与公路、铁路直接构成交通运输网,B错误;管道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而管道泄漏的潜在危险会降低沿线环境安全系数,C错误;石油来源渠道的增加,提高了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D正确。第(2)题,中缅油气进口通道的源头位于世界石油最丰富的中东地区,油源充足,A错误;需海陆联运,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大,运输连续性较差,B错误,C正确;我国石油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沿海,中缅油气进口通道不能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D错误。
知识点二 推动公众参与
1.推动公众参与的背景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参与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行动是公民的_______________。
2.推动公众参与的措施
问题探究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材料二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会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多数的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2)木炭火烤焦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什么?(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
提示:(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2)城市绿化树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
归纳拓展1.公众参与的意义及原因
2.推动公众参与的措施
3.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示例
典例剖析 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完成(1)~(2)题。(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 )A.个人的环境意识B.集体的环境意识C.公众的环境意识D.国家环保政策
(2)下列实例中,体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是( )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B.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解析: 第(1)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因此是衡量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首要因素。第(2)题,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有利于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只有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实行清洁生产,公众参与选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等,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1)“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 )A.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过程中B.主要控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过程中的污染
(2)要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公众应做的事情是(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等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D.绝对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解析: 第(1)题,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第(2)题,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选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最终才能有效保护环境。
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是生态保护红线圈定的区域,下图为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 )A.我国生态脆弱区内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2)图中数码所示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的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解析:第(1)题,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生态脆弱区内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A项错误。据图分析,我国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区有水土流失地区、石漠化地区等,类型较复杂,B项错误。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人类活动不合理,加剧生态破坏,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C项正确。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多发,生态不稳定,D项错误。第(2)题,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A项错误。②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B项错误。③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C项错误。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人为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樵采,D项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2023·河北邢台月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我国能源在生产和消费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空间分布的特征是( )A.沿海高,内陆低 B.西北高,东南低C.中部高,四周低 D.西南高,东北低2.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有(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大力研发地热能,开发新能源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内陆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故选B。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的能源生产区位于西部,而消费区位于东部,则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主要措施,①正确;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可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④正确;西部地区主要开发风电、水电、矿产资源等,大力研发地热能表述不恰当,②错误;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不符合实际,③错误。故选C。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2021年的石油进口量平均已超1 000万桶/日。据此,完成3~4题。3.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有(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正确途径是( )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B.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国外能源利用
解析: 第3题,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其不属于“开源”范围。第4题,因为经济要发展,所以不能通过控制生产规模来减少能耗,A错;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B对;不稳定性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都属于清洁能源,不应压缩其利用比例,C错;从我国目前的能源供需看,既要立足国内能源市场,又要加大能源资源的进口,进而确保我国能源的充足供应,因此减少国外能源利用的说法错误,D错。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生态问题的描述,可信的有( )①甲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②乙、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乙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③甲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④乙、丙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丙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②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 ③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④生态环境脆弱区必须强制性保护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乙、丙两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都是土壤侵蚀,即水土流失严重,其中乙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的危害更为严重,②正确、④错误;甲区域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土层薄,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土壤侵蚀易在当地引发石漠化,①错误、③正确。故选B。第6题,据图及图例可知,生态环境脆弱区南多北少,①错误;生态环境脆弱区南多北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②正确;图中生态问题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均有分布,③错误;图中生态问题多发区多是人类活动较活跃的地区,因此生态环境脆弱区是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④正确。故选C。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众参与是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据此完成7~8题。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下列公众行为符合上图宣传主旨的是( )A.多使用一次性产品 B.多开私家车C.频繁更换电子产品 D.使用电子贺卡
8.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 )①白领 ②社会团体 ③中学生 ④国家机关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7题,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低能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多使用一次性产品、多开私家车、频繁更换电子产品均会导致能耗、开支增多,都不是低碳的生活方式,A、B、C项错误;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能耗与开支,属于低碳生活方式,D项正确。故选D。第8题,公众参与既包括个人形式的参与,也包括民间组织、团体形式的集体参与,国家机关属于行政管理部门, ④错误,①②③正确,综上,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河北省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承德市承德县积极探索当地农业向清洁型、循环型、综合型转变,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下图是承德市承德县生态农业模式图。
(1)指出与鸡粪直接还田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突出特点。(2)说明承德市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3)该模式对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与沼气池结合,(沼气发电)产生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2)位于农牧交错地区,环境自净能力弱;土地退化,导致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影响人居环境;生态景观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3)因地制宜,农牧协调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图片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图片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国际合作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国际合作课堂教学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节国际合作,新知突破•储素养,全球性,区域合作,以邻为壑,合作协议,知识点二中国在行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素养培优•提技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