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如期举办。大运会的以下准备工作与化学有关的是
A. 灯光布置B. 服装制作C. 座椅安装D. 泳池消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布置灯光与化学无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制作服装与化学无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安装座椅与化学无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泳池消毒是利用物质的性质,与化学有关,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 杨振宁B. 屠呦呦C. 门捷列夫D. 张青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杨振宁在物理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而不是化学方面,故A错误;
B、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故B错误;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C错误;
D、张青莲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火药爆炸
B. 木条燃烧 滴水成冰
C 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
D. 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B、木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过程,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分子B. 化学物质具有多种类别
C. 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D. 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的定义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而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的原子、离子、分子构成的,所以化学反应就是旧的物质被破坏,变成原子或者离子,然后原子、离子或者原子团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可分为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氧化物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 给70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是
①试管 ②烧杯 ③酒精灯 ④试管夹 ⑤陶土网 ⑥铁三角架 ⑦坩埚 ⑧燃烧匙
A. ①③④⑤B. ②③⑤⑥C. ③⑤⑥⑦D. ①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给70mL某液体加热,液体体积较大,应放在烧杯中进行加热,加热需要酒精灯,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可垫上陶土网加热,加热时,烧杯需要放在铁三角架上,故所用的仪器是:②③⑤⑥。
故选B。
6.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 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发生状态变化,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符合题意;
C、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表示由三种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 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间隔B. 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
C. 酒精挥发——分子本身发生改变D.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正确。
B、冰雪融化,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化的缘故,故选项错误。
C、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故选项错误。
D、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 长期饮用硬水会在体内产生结石。下列有关硬水、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吸附与消毒杀菌均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 软水就是绝对不含可溶性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C.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较多可溶性溶性钙、镁化合物
D. 加适量肥皂水搅拌:硬水泡沫少,浮渣多,软水泡沫多,浮渣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吸附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杀菌是除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均不能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B、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错误;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较多可溶性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正确;
D、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正确。
故选D。
10.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D. 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能直接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操作正确;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该选项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加热时应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能将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该选项操作错误;
D、过滤时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底部没有紧靠烧杯内壁,该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A。
11.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的放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 大于3mLB. 小于3mLC. 等于3mL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某学生用量简量取液体,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15mL,实际体积等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读数比实际偏高,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2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3mL。故选A。
12. 下列有关过滤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B. 用玻璃棒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
C. 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 漏斗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于引流的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避免玻璃棒戳破滤纸,导致滤液浑浊,故A说法正确;
B、用玻璃棒搅动漏斗中的液体,玻璃棒会戳破滤纸,导致滤液仍浑浊,故B说法错误;
C、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C说法正确;
D、漏斗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溅出烧杯,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2:1
C. 通过活性炭的作用可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D. 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将除去海水中的盐类物质,即不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振荡,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故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4. 西蓝花是一种营养很高的蔬菜,每100g西蓝花中含钙67mg。这里的“钙”指的是
A. 氧化钙B. 钙单质C. 钙元素D. 钙的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则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故选C。
15.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水、氢气B. 铁、氧气C. 氯化钠、硫酸铜D. 氮气、水银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A符合题意;
B、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下列有关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酒精溶液很稳定,是因为溶液中的分子静止不动
B. 品红溶于水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D. 保持铁的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说法错误;
B、品红溶于水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之间间隔中去了,有的水分子运动到品红分子之间间隔中去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说法正确;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D、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7. 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2 ②Cu ③C ④CO2 ⑤Cu2+ ⑥CuSO4
A.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B. ④中数字“2”表示1个氧分子
C. ①②③④⑥均是可以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D. 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则①④能表示一个分子,但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则④中数字“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组成,①②③④⑥均是可以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铜离子是由铜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8. 已知某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银(Ag)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银( Ag)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碳原子的质量×==,银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的质量×=108×=,故选C。
19.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获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B. 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D. 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1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故此项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中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此项正确;
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22):(16×5)=90 :11 :40,故此项错误;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90 :11 :40,其中碳元素的比值最大,表明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此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式的含义,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式相关计算。
20.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 2Na:“2”表示两个钠原子
B. 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C.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a中的“2”表示两个钠原子,故A正确;
B、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2OH-中的“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故B正确;
C、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故N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直接在答题纸上答题。
二、填空题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原子_______。
(2)氧化镁_______。
(3)2个氧离子_______。
(4)硫酸根离子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答案】21. N 22. MgO
23. 2O2- 24.
25. Al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氮原子可表示为N。
【小问2详解】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及化学式书写原则可知,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
【小问3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离子可表示为2O2-。
【小问4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小问5详解】
地壳中元素含量居于前五位按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其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22. 现有下列物质:①铁;②液态空气;③湖水;④二氧化硫;⑤过氧化氢:⑥浑浊的泥水;⑦红磷。
(1)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2)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3)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①⑦ (2)②③⑥
(3)④⑤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只由铁原子构成,红磷也只由磷原子构成,故①⑦属于单质
【小问2详解】
液态空气含有多种组分,属于混合物;湖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浑浊的泥水含有泥、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②③⑥属于混合物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硫由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过氧化氢由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④⑤属于化合物
23. 硅(Si)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其是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图2中粒子C属于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图2中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硅元素与B所对应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5)图1中硅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
【答案】23. ①. 28.09 ②. 非金属
24. 阴离子 25. A
26. SiO2 27. 三##3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硅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小问2详解】
C粒子核外电子数2+8+8=18>核内质子数17,所以属于阴离子;
【小问3详解】
元素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图2中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
【小问4详解】
硅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易失去4个电子形成带4个单位正电荷的硅离子,硅元素在化合物中显+4价,B质子数为8,为8号氧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则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所以硅元素与氧元素所形成化合物为二氧化硅,对应的化学式是SiO2;
【小问5详解】
硅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所以位于第三周期。
24. 高温条件下,A、B 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 和 D,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C 代表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
(2)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种;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字母)。
(3)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属于化合反应 b、A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答案】24. 一氧化碳
25. ①. 三##3 ②. D
26. b
【解析】
【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B、C、D分别是CH4、H2O、C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H2OCO+3H2。
【小问1详解】
由物质的构成可知,C代表的是一氧化碳;
【小问2详解】
由方程式可知,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CH4、H2O、CO,共三种;D物质只有氢原子构成,属于单质;
【小问3详解】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叙述不正确;b、A物质的化学式是CH4,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故叙述正确;c、由物质的变化和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叙述不正确;故选b
三、实验题
25. 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实验时向球形容器中加水时,需将两端的活塞_______(选填“打开”或“关闭”)。
(2)打开b管的活塞,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尖嘴处,观察到_______,从而知道b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
(3)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4)该实验得出水由_______组成。
(5)电解水实验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
【答案】(1) ①. 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 打开
(2) ①. 木条燃烧得更旺 ②. 氧气##O2 ③. 2:1
(3)H2OH2+O2
(4)氢元素和氧元素 (5)水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实验时向球形容器中加水时,需将两端的活塞打开,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小问2详解】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故打开b管的活塞,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尖嘴处,观察到木条燃烧得更旺,从而知道b管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小问3详解】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
【小问4详解】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5详解】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电解水实验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水分子。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水的实验,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验装置进行分析解答。
26. 根据下列五幅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不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需要垫上_______。
(2)②中试管洗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
(3)熄灭酒精灯时,一定要用________,切不可用嘴吹灭。
(4)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某同学用该装置过滤黄泥水时,实验后发现所得的滤液仍然是浑浊的(盛滤液的烧杯干净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⑤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某同学在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炸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石棉网 (2)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3)灯帽盖灭 (4) ①. 引流 ②. 滤纸破损 ③. 液面高度高于滤纸边缘
(5) ①. 试管外壁有水 ②. 没有给试管预热(或触及灯芯)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烧杯不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故填:石棉网。
【小问2详解】
试管洗干净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故填: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小问3详解】
熄灭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避免发生火灾,故填:灯帽盖灭。
【小问4详解】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实验后发现所得的滤液仍然是浑浊的(盛滤液的烧杯干净的),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度高于滤纸边缘等原因造成液体未经过滤流入烧杯。。
【小问5详解】
液体加热,发现试管炸裂,其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外壁有水或者没有给试管预热或者触及灯芯未使用外焰加热,受热不均而炸裂。
27. 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提出:物质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材料二: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微粒。
材料三: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材料四: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发现一个α粒子留在了一个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同时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
(1)汤姆生发现的带负电的微粒是_________。
(2)卢瑟福实验中使用的金箔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通过卢瑟福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________(填图1中字母)。
(3)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图2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________(填图2中字母)。
(4)桐桐根据材料四,判断该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请结合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进行解释:________。
【答案】(1)电子 (2) ①. 原子 ②. C
(3)BC##CB (4)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材料四中,原子种类发生改变,因此不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微粒,根据原子的构成可知带负电的粒子为电子;
【小问2详解】
金箔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说明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有少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子内部存 质量较大的部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铝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金属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下列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5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