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了面对未来太阳将要毁灭的可怕现实,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并寻找新的家园。该计划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地球流浪经历的三个过程中,地球所属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
    A.行星—行星—行星B.行星—卫星—卫星
    C.行星—卫星—行星D.行星—卫星—恒
    2、“流浪地球计划”中地球流浪历经了几级天体系统( )
    A.2级B.3级C.4级D.5级
    3、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纵波都能够传播B.纵波无法传播,横波能够传播
    C.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D.主要是由熔融态物质组成
    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自身有稠密的大气层,其厚度是地球大气层的数十倍,其中CO2气体占比可达96%。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高达475℃,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下表为金星和地球的数据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金星成为地球的“姊妹星”的特殊相似性主要表现为( )
    A.公转方向B.公转轨道C.自转周期D.质量体积
    5、若我国向金星发射探测器,将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距离遥远,难以到达
    ②金星自转周期过长,探测器无法利用太阳能工作
    ③金星表面极端高温,影响探测器的仪器工作
    ④金星的超强大气压,易损坏探测器的仪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流星雨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产生的。双子座流星雨是每年都会出现的较强流星雨之一,下图为双子座流星雨母体轨道和地球轨道示意图,图中散点代表流星体。地球轨道与流星体分布密度越大处相交时,每小时看到的流星数就越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被燃烧掉,这种现象可( )
    A.使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B.使地表升温
    C.减少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D.减弱昼夜温差
    7、1882~2062年每小时看到的流星数量总体为( )
    A.持续增多B.持续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左图)和农业大棚上(右图)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光伏扶贫”中利用太阳辐射能( )
    A.促进生物的生长繁衍B.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动力
    C.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D.为人类提供能源
    9、太阳能量来源于( )
    A.外部核裂变B.内部核聚变C.其他恒星D.银河系中心
    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下图为北半球各纬度天文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纬度间天文辐射总量变化幅度大于中纬度地区
    B.随着纬度增加,冬半年与夏半年天文辐射量的差值减小
    C.影响冬、夏半年天文辐射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长短
    D.影响冬、夏半年天文辐射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11、下列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 )
    ①天气状况
    ②昼长时间
    ③日地距离
    ④海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的共同特点有( )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3、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14、兰州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原因不包括( )
    A.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广州大,太阳辐射强度大
    B.兰州的海拔比广州高,空气密度比广州小,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
    C.兰州的海拔比广州高,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薄,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
    D.兰州深居内陆,广州临海,兰州的云量、雨日比广州少,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层D.CME发生地肉眼可见
    16、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高峰年段约是( )
    A.2005~2006年B.2006~2007年C.2007~2008年D.2008~2009年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18、下列图中序号都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9、②地层形成时期,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可能为( )
    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温暖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
    20、有关沉积岩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层理构造B.一定含有化石
    C.一般后沉积的层在下D.越古老的地层含有的化石越高级
    “淮南虫”化石(如下图)1962年于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始祖”。“淮南虫”出现之后,动物们才逐渐从无脊椎形态进化为有脊椎形态,它们先在海里生长,后来爬上了岸。完成下面小题。
    21、“淮南虫”生活的时期最有可能为距今( )
    A.7.4亿年亿年亿年亿年
    22、“淮南虫”生活时期( )
    A.高大山系形成B.联合大陆已经解体
    C.是重要的成矿时期D.鱼类大量繁衍
    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乙所处的地质时期( )
    A.鱼类开始出现B.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C.恐龙从盛行至消失D.灵长类动物出现
    24、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 )
    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②蕨类植物繁盛
    ③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
    ④地壳运动剧烈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该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甲为横波
    C.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①内部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6、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浅,破坏越小
    ③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小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7、读下图,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可能储藏石油的是( )
    A.AB.BC.CD.D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地壳等厚度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据图分析可知( )
    A.任意两地地壳厚度差异与其相对高差大致相等
    B.喜马拉雅山脉处地壳厚度最厚
    C.图中地壳厚度大致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逐渐变薄
    D.图中所有断层均位于板块内部
    29、推测自我国东南沿海到图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的变化是( )
    A.由薄变厚B.由厚变薄C.变化不大D.薄厚相间
    2017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30、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3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2、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3、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B.二氧化碳C.臭氧D.人类活动
    34、下列关于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a层与b层相比,a层( )
    A.紫外线吸收比较少B.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C.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D.其顶部最高可达50千米.
    36、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 )
    ①海口
    ②北京
    ③漠河
    ④上海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下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
    38、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
    A.距离太阳较远B.距离地面较远C.距臭氧层较远D.距电离层较远
    二、综合读图题
    3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层,它“黑”的原因是______。
    (2)图中60°N~70°N区域内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______,而70°N~80°N区域的相关性是______。
    (3)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______有影响。除此之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______等方面。
    (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______(多选)。
    A.通信部门B.航天部门C.冶金工业部门D.气候研究部门
    三、材料分析题
    4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浩瀚的宇宙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妙。科学家一直在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下表为八大行星物理性质比较。
    备注: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比值越小,椭圆越接近正圆。
    (1)表中呈现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有______、______,分别用表中的______、______数据可以说明。
    地理课上老师布置如下问题:和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为何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请用上述图、表信息加以说明。有位同学是这样描述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地球离银河系中心天体的距离在八大行星中排第三位,位置适中,表面平均温度22℃,有适宜的温度,可以有液态水存在;地球的体积、质量比水星和金星大,在八大行星中按体积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居第四位,适当的体积质量,能够吸附住二氧化碳供生命呼吸。
    (2)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的两处错误,并按示例格式抄写原文并改正。示例:错误1原文:普通恒星,改正:普通行星
    (3)2018年7月,意大利宇航局在火星南极附近发现一个液态水湖。有科学家推断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它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馆藏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
    (1)恐龙出现在______代,简述该时期生物的主要特征______。
    (2)恐龙属于______。
    ①爬行动物
    ②无脊椎动物
    ③脊椎动物
    ④哺乳动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说出恐龙生活时代植物的发展对现代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作用。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星2D卫星于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材料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判断理由是______。
    (2)用箭头画出AB两层大气运动方向。
    (3)某大型客机起飞后不久遭遇雷暴天气,于是迅速爬升至万米高空。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第一步,地球还是位于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属于行星;第二步,进入土星轨道,依然是绕着土星旋转,属于卫星;第三步,绕着恒星比邻星旋转,属于比邻星的行星,因此,三个过程中,地球所属的天体类型分别为:行星、卫星、行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地球位于地月系,离开地月系之后到达土星轨道,此时属于太阳系,最后进入比邻星所属的星系,由于两地距离4.2光年,因此属于银河系,所以“流浪地球计划”中的地球流浪经历了三级天体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A
    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人类居住地在地下五千米左右的地下层,因此还位于地壳范围内,横波和纵波都能够传播,A正确,B错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地幔的软流层,C错误;地壳的岩石主要为固态,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与地球同属于类地行星,质量和体积具有相似性,D正确;金星与地球自转周期差异大,C错误;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都具有近圆性、同向性,这不是与金星的特殊相似性,AB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金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探测器可以到达,①错误;金星自转周期长,白昼时间长,②错误;由材料可知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高达475℃,不利于探测器的仪器工作,③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金星的大气压为地球的93倍,容易损坏探测器的仪器,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流星绝大部分在大气中被燃烧掉了,从而减少了对地表的撞击,C正确;流星体的燃烧对减弱到达地表的紫外线作用不大,A错误;流星体在高空燃烧,对地表温度及温差影响不大,B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1882~2062年地球轨道与流星雨母体轨道相交处流星体分布密度先变大、后变小,故1882~2062年每小时看到的流星数量先增后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由此可知“光伏扶贫”中利用太阳辐射能为人类提供能源,D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能够促进生物的生长繁衍、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动力和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但并非“光伏扶贫”中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主要用途,ABC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从图中各纬度天文辐射量的变化情况看,低纬度(0°-北纬30°)纬度间天文辐射总量的变化幅度小于中纬度(北纬30°-60°),A错误;随着纬度增加,冬半年与夏半年天文辐射量的差值增大,B错误;北半球冬半年日照时间较夏半年短,影响冬、夏半年天文辐射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长短,C正确,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天气状况是近地面大气的变化情况,无法影响天文辐射量,①错误;昼长越长、日地距离越近,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越多,②③正确;海拔与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据右图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分布区可知,丰富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地区,其共同特点为海拔较高、晴天多、云量少,②③正确;内蒙古高原地区纬度相对较高、青藏高原纬度较低;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青藏地区与内蒙古地区纬度不同,臭氧层的厚度也不尽相同,①④错误。C正确。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且地广人稀,最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站,A正确;黄土高原、山东半岛、东南丘陵均位于季风区,降水比柴达木盆地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柴达木盆地少,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条件均不如柴达木盆地,BCD错误。所以选A。
    14、答案:A
    解析:兰州纬度比广州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广州小,太阳辐射强度小,A错误。兰州的海拔比广州高,空气密度比广州小,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B正确。兰州的海拔比广州高,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薄,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C正确。兰州深居内陆,广州临海,兰州的云量、雨日比广州少,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D正确。兰州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原因不包括A。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闪焰”是耀斑爆发,耀斑发生在色球层,A错误;材料指出“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表明“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即太阳风,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C错误;光球层能被肉眼可见,日冕层肉眼不可见,D错误。故选B。
    16、答案:B
    解析:由于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2017-11=2006年,2018-11=2007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答案:B
    解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藻类植物一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一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选项错误。动物的进化历程是无脊椎动物(三叶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恐龙)→哺乳类,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地质年代表顺序是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是其中一部分),C选项错误。故选B。
    18、答案:D
    解析:古生代地层包括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等)、蕨类、鱼类及两栖类,中生代地层包括恐龙及裸子植物,故含三叶虫化石和鱼化石的属于古生代时期,③④正确,故选D。
    19、答案:C
    解析:②地层是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煤炭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煤是亿万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慢慢形成的,故其与大量植物有关,而大量植物存在的环境应是温暖的森林地区,草原、浅海及干燥的环境不适合大量植物存活,很难形成煤炭,故选择C选项。
    20、答案:A
    解析:沉积岩地层是沉积物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具有层理结构,A选项正确。沉积岩地层中大量动植物残骸存在,可能存在化石,一定含有化石是错误的,B选项错误。沉积物的沉积特点是先沉积的再下,后沉积的再上,C选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越古老的地层含有的化石越简单越低级,D选项错误。故选A。
    21、答案:A
    解析:太古宙时期出现的是原核生物,元古宙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结合题中“淮南虫”为多细胞生物化石可知:“淮南虫”生活的地质年代为元古代,元古代位于地质年代中的6-34亿年之间,A正确。2.3-6亿年为古生代,BCD错误。故选A。
    22、答案:C
    解析:“淮南虫”生活时期是元古代,是重要的成矿时期,C正确;高大山系形成是在中生代和新生代,A错误;联合大陆已经解体是在中生代,B错误。鱼类大量繁衍是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C。
    23、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乙时期裸子植物发展,为中生代,该时期恐龙从盛行至消失,C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出现在古生代,AB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C。
    24、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丙所处的地质时期约为距今5.7亿年-距今2.5亿年,是古生代。该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②④正确,D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中生代,①错误,AC错误;第四纪属于新生代,③错误,B错误。故选D。
    25、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知,横坐标是深度,纵坐标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①为2900千米深度以内,包括地壳和地幔两部分;②为外地核、③为内地核,A错误;由图可知,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但没有消失,说明甲波是纵波,B错误;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位于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①包括地壳和地幔,C正确;乙波在①层的传播速度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快,而①层中包括地幔部分,故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选C。
    26、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破坏越大,震级每相差l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①正确;一般而言,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②错误;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③错误。断层越发育处地壳不稳定,所以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④正确。①④组合正确,故选C。
    2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周态物质传播。图B中纵波传播速度低于横波,不符合地震波传播特征,排除B:石油为液态矿产,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因此如果地下储有石油,在一定深度横波传播速度应骤降为0,图A中横波在一定深度波速度骤降为0,因此海底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大,A符合题意;图C和图D中横波随深度加深而传播速度增加,表明海底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小,排除C、D。故选A。
    28、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从南向北,地壳厚度先增加再减少,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逐渐变薄,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与拉萨的相对高度超过4千米,但两地的地壳厚度超过20千米,两地的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相对高度,A错误;海拔最高的地方在喜马拉雅山,但其地壳厚度不是最大的,B项错误;断层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板块内部,并不是板块交界处,D项错误;故选择C。
    29、答案:A
    解析:图中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大致呈正相关,山地的地壳一般比平原的地壳厚,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青藏高原,自沿海到青藏高原大致地势越来越高,故我国东南沿海到图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由薄变厚。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30、答案:D
    解析:一般认为,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1、答案:A
    解析:由题干“蔓延的火山灰”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结合所学可知,地球外部圈层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答案:A
    解析:图中大气层高度位于12km—50km之间,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在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只有①曲线符合。
    33、答案:C
    解析:结合上题及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
    34、答案:D
    解析: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排除A、B、C项。读图分析①曲线可知其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
    35、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有臭氧层,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相较之下,对流层吸收的紫外线较少,A正确;对流运动旺盛为对流层的特点,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B错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C错误;对流层厚度平均12km,顶部达不到50千米,D错误。故选A。
    36、答案:D
    解析: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厚度越大。四个城市的纬度由低到高为海口、上海、北京、漠河。同一季节,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所以同一季节四个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①④②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8、答案:B
    解析: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说明距离热量来源较远,故判断距离地面较远,B正确;太阳不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A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雨幡洞云发生于对流层,与高层大气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无关,CD错误。故选B。
    39、答案:(1)①.光球层 ②.温度比较低
    (2)①.负相关 ②.正相关
    (3)①.气候(大气) ②.磁场
    (4)ABD
    解析:(1)太阳黑子发生太阳外部圈层的光球层,太阳黑子的“黑”是由于光球层的局部区域温度较周围地区低而显得较暗。
    (2)据图可知:在60°N~70°N的纬度范围,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越少,呈负相关;在70°N~80°N的纬度范围,黑子相对数越少,降水越少,呈正相关。
    (3)从图中可以看到,60°N~70°N区域其降水变化与太阳黑子数变化几乎相反,呈现负相关的关系。70°N~80°N区域太阳黑子数与降水曲线几乎重合,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降水属于气候的表现要素,该图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有一定的影响,太阳活动通过影响气候,从而影响地球上的农业生产活动。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太阳活动产生的辐射能到达地球,引起大气电离层强烈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4)太阳活动的耀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故通信部门和航天部门要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与预报,AB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故气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与预报,D正确。太阳活动对冶金工业部门影响很小,C错误。故选ABD。
    40、答案:(1)①.共面性 ②.近圆性 ③.轨道倾角 ④.偏心率
    (2)原文:地球离银河系中心天体,改正:地球离太阳系中心天体;原文:由大到小的顺序居第四位,改正:由大到小的顺序居第五位或由小到大的顺序居第四位;原文:吸附住二氧化碳,改正:吸附住大气。
    (3)观点1:反对,理由:缺少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表面平均温度较低。观点2:赞同,理由:发现液态的水;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与地球相近。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偏心率等信息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均为近似于圆的椭圆形轨道,具有近圆性。根据表格中轨道倾角等信息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过程中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地球是离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由近到远的第3颗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按照质量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地球居第5位,或者说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地球居第4位,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导致地球的引力适中,能够吸附住大气,为生命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结合示例修改即可。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重在表明观点以及阐述对应理由。观点①:反对,理由是火星缺少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远小于地球,表明火星大气层稀薄);其次,火星表面平均温度较低(﹣23℃)。观点②:赞同,理由是已经发现了液态的水,而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其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火星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与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41、答案:(1)①.中生 ②.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
    (2)A
    (3)裸子植物丰富,被埋藏于地下,形成煤炭资源,为现代人类提供能源。
    解析:(1)考查对“地质年代表”的基本内容的识记,包括地质年代划分,每个大的年代的主要地质事件及主要生物(动物、植被)发展的阶段。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生物的主要特点:爬行动物盛行,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
    (2)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且属于有脊椎动物,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恐龙属于爬行动物,推断其生活在陆地;体型较大,对食物需求量大,推测当时的生物种类较丰富,气候潮湿,裸子植物兴盛,是重要的成煤时代,为人类提供了矿物能源。
    42、答案:(1)①.中 ②.对流层厚度为12km
    (2)A层对流运动;B层水平运动。
    (3)飞机爬升至万米高空能接近或者进入平流层,平流层水汽和杂质很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有利于航空飞行。
    解析:(1)读图分析,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2千米,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大气随高度上升气温上升,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如图所示:
    (3)飞机爬升至万米高空能接近或者进入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再加上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很少,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航空飞行。
    行星
    质量
    体积
    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表面温度/℃
    大气压/hPa
    金星
    0.82
    0.856
    5.26
    224.7天
    243天
    475
    93
    地球
    1.00
    1.000
    5.52
    1年
    23小时56分
    15
    1
    八大行星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轨道倾角
    偏心率
    表面平均温度(℃)
    水星
    0.05
    0.056
    58.6天
    87.9天

    0.206
    昼350夜-170(固体表面)
    金星
    0.82
    0.856
    243天
    224.7天
    3.4°
    0.007
    -33(云)480(固体表面)
    地球
    1.00
    1.000
    23时56分
    1.0天

    0.017
    22(固体表面)
    火星
    0.11
    0.150
    24时37分
    1.9天
    1.9°
    0.093
    -23(固体表面)
    木星
    317.94
    1316.00
    9时50分
    11.8天
    1.3°
    0.048
    -150(云)
    土星
    95.18
    745.000
    10时14分
    29.5天
    2.5°
    0.055
    -180(云)
    天王星
    14.63
    65.200
    侧向17时15分
    84.0天
    0.8°
    0.051
    -220(云)
    海王星
    17.22
    57.100
    17时48分
    164.8天
    1.8°
    0.006
    -220(云)

    相关试卷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