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鹤壁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鹤壁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鹤壁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图中虚线表示我国某学校(87°E,43°N)2020年某日日出时刻操场国旗旗杆的影子,图中_∠θ为全年中的最小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日最可能是( )
A. 6月22日B. 12月22日C. 3月21日D. 9月23日
2. 该日过后( )
A. 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地球绕日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 该地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D. 当地日影轨迹变化范围缩小
3. 该日在操场上体育课的小亮同学手表显示13时时,该校国旗旗杆影子朝向( )
A 西南方B. 东南方C. 西北方D. 东北方
冰壶也称“冰上溜石”,其形状为圆壶状,由天然花岗岩制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图乙中属于制作冰壶岩石类型的是( )
A. aB. bC. cD. d
5. 下列岩石按成因与制作冰壶的石材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大理岩B. 石灰岩C. 砂岩D. 玄武岩
6. 大理石和花岗岩分别属于( )
A. 沉积岩、喷出岩B. 沉积岩、变质岩
C. 变质岩、侵入岩D. 变质岩、喷出岩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 板块挤压B. 火山不断喷发C. 板块张裂D. 岩浆持续侵入
8. 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 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 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 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 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9. 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 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 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 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 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南宋都城临安城,依山傍水,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较适宜,可以缓解热岛效应B. 易守难攻,利于防御设施建设
C. 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D. 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11. 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 )
A. 沿河分布B. 沿城区界分布C. 沿湖分布D. 沿山麓分布
下图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所属气候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相一致的城市分别为( )
A. 伦敦、悉尼、莫斯科、开普敦
B. 圣保罗、开普敦、孟买、北京
C. 圣保罗、开普敦、北京、巴西利亚
D. 巴西利亚、伦敦、开普敦、北京
13. 当丁气候类型处于少雨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中海沿岸多雨
B. 中国江淮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C. 青藏高原地区正值旅游旺季
D. 我国江南地区桃红柳绿
每年二、三月份,我国华南地区的一些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会“冒水”,称为“回南天”。“回南天”一般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所致。下表为“广州市2018年3月份部分天气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最有可能出现“回南天”天气现象的是( )
A. 15日B. 14日C. 13日D. 10日
15. 根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0日至12日,广州有暖锋过境B. 10日至12日广州有冷锋过境
C. 13日夜晚大气逆辐射最强D. 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
大泉河,敦煌莫高窟保护区内唯一的河流,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泉水汇流成河后纵穿河西走廊中部,经莫高窟前流入敦煌盆地。下图示意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完成下面小题。
16. 造成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蒸发作用B. 人为引水C. 下渗作用D. 冰雪融化
17. 推测大泉河径流量的年变化特点是( )
A. 春汛、夏洪、秋平、冬枯B. 春汛、夏枯、秋丰、冬平
C. 春平、夏汛、秋枯、冬洪D. 春枯、夏平、秋枯、冬洪
下图为某月印度洋局部地区的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根据图中洋流流向,推断该月最可能是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19. 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 东北季风、地形地势B. 东北信风、海陆轮廓
C. 季风环流、海陆轮廓D. 地形地势、地转偏向力
20. 下列对阴影部分海域的洋流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海—气相互作用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这三年的秋冬季,均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人们将这种前后跨越3个冬季的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现象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完成下列小题。
21. 海—气相互作用中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途径主要是( )
A 大气环流和水循环B.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C. 大洋环流和水循环D. 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洋环流
22. 下列地理事象中,与拉尼娜事件关联最密切的是( )
A. 澳大利亚洪灾严重B. 印度尼西亚长期干旱,出现森林大火
C. 秘鲁爆发台风天气D. 中国冷冬热夏、南涝北旱
23. 拉尼娜现象爆发会( )
A. 暂时加强厄尔尼诺B. 持续削弱沃克环流
C 打破全球水热平衡D. 增强区域海—气相互作用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为( )
A. 沙漠广布B. 森林覆盖率低C. 全年气候干旱D. 河、湖众多
25. “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cm,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 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 抵御夏季的雨水D. 防御冬季的风沙
下图示意新疆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面积随高程变化的累积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集中分布的高程约为( )
A. 1300米以下B. 1300-1600米C. 1600-2700米D. 2700米以上
27. 影响天山北翼中段森林下限、上限高度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水分、热量B. 水分、坡度C. 光照、风力D. 热量、土壤
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的生长,是除东北地区以外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产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改进,该区域农业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多种农业类型的生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显著自然优势是
A. 地广人稀B. 光照充足C. 热量充足D. 昼夜温差大
29. 传统农业经营中,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农作物生长时土壤表面需要覆盖厚厚的稻草这主要是为了改善
A. 光照强度B. 作物熟制C. 热量条件D. 水分条件
30. 随着城市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减少
A. 鱼塘B. 稻田C. 苗圃D. 菜地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1.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 用地类型差异B. 居民爱好差异C. 景观规划不同D. 行政管辖不同
32.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温B. 降水C. 光照D. 土壤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33. 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1)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
(2)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美丽画卷的?
(3)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的利弊有哪些影响?
34.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日期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天气状况
小雨
小雨
小雨
晴天
阴天
阴天
平均气温(℃)
12.3
14.6
16.9
23.5
17
14.7
相对湿度(%)
34—93
90—95
70—95
72—94
59—87
47—64
鹤壁市高中2025届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32小题,每小題2分,共64分)
下图中虚线表示我国某学校(87°E,43°N)2020年某日日出时刻操场国旗旗杆的影子,图中_∠θ为全年中的最小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日最可能是( )
A. 6月22日B. 12月22日C. 3月21日D. 9月23日
2. 该日过后( )
A. 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地球绕日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 该地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D. 当地日影轨迹变化范围缩小
3. 该日在操场上体育课的小亮同学手表显示13时时,该校国旗旗杆影子朝向( )
A. 西南方B. 东南方C. 西北方D. 东北方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日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所以日出东北方,且影子与经线夹角最小,太阳光线与经线夹角最小,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当影子与经线夹角最小,则晨昏线与经线夹角最大,该地昼长最长,该地位于北半球,昼长在夏至日达最长,据此可以判断该日最可能是6月22日,A对。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6月22日。该日过后,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该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该地位于43°N,该日过后,日出方向向东南偏移,日落方向向西南偏移,太阳视运动轨迹范围缩小,日影轨迹变化范围缩小。故选D。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经度为87°E,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相差33°,地方时相差2小时12分,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可知,当北京时间为13时时,当地时间为10时48分,该地位于43°N,所以太阳位于该地东南方,影子朝向西北方。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冰壶也称“冰上溜石”,其形状为圆壶状,由天然花岗岩制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图乙中属于制作冰壶的岩石类型的是( )
A. aB. bC. cD. d
5. 下列岩石按成因与制作冰壶的石材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大理岩B. 石灰岩C. 砂岩D. 玄武岩
6. 大理石和花岗岩分别属于( )
A. 沉积岩、喷出岩B. 沉积岩、变质岩
C. 变质岩、侵入岩D. 变质岩、喷出岩
【答案】4. C 5. D 6.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读右图根据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判断,a表示沉积岩,b表示变质岩,c表示岩浆岩,d表示岩浆。冰壶由天然花岗岩制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对应c。故选C。
【5题详解】
按成因分类,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砂岩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冰壶由天然花岗岩制成,玄武岩与花岗岩同属于岩浆岩。故选D。
【6题详解】
大理岩由石灰岩受热变质而形成,属于变质岩;花岗岩由岩浆侵入到地壳内部缓慢冷却凝固而形成,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大类岩石的类型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属于基础必备知识的考查,难度小。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 板块挤压B. 火山不断喷发C. 板块张裂D. 岩浆持续侵入
8. 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 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 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 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 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9. 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 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 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 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 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7. A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所以选A。
【8题详解】
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所以选A。
【9题详解】
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力作用塑造形成的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内力作用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外力作用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生物作用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作用力(从作用过程来看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寒区冰川冰缘作用占主导。内外动力都与重力有关,重力是形成地貌的前提,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决定地貌。
南宋都城临安城,依山傍水,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较适宜,可以缓解热岛效应B. 易守难攻,利于防御设施建设
C. 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D. 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11. 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 )
A. 沿河分布B. 沿城区界分布C. 沿湖分布D. 沿山麓分布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临安城环山、临江,地形较封闭,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贸易,但从地势上来说易守难攻,利于军事防御,B项正确,D项错误;古代城市热岛效应不显著,A项错误;临安城临江,河流穿城而过,不会减轻洪涝灾害,C项错误。所以选B。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临安城河流穿城而过,且南北狭长,即可推断商业网点和住宅可能沿河分布,而且临安城地处我国南方水网密集的地方,水运发达,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分布有利于交通运输,A正确;城区界、湖泊沿岸、山麓地带人口较少,交通不便,不利于商业网点分布,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之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下图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所属气候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相一致的城市分别为( )
A. 伦敦、悉尼、莫斯科、开普敦
B. 圣保罗、开普敦、孟买、北京
C. 圣保罗、开普敦、北京、巴西利亚
D. 巴西利亚、伦敦、开普敦、北京
13. 当丁气候类型处于少雨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中海沿岸多雨
B. 中国江淮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C. 青藏高原地区正值旅游旺季
D. 我国江南地区桃红柳绿
【答案】12. D 13. A
【解析】
【分析】考查气候类型判读及特点。
【12题详解】
甲地全年高温,降水量在1200mm左右,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在800mm左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为800mm左右,且年际变化大,为地中海气候;丁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年降水量600mm左右,为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各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丁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此时地中海沿岸在西风带影响下多雨,A正确;而江淮流域为冬季,不可能伏旱和桃红柳绿,BD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是旅游旺季,此时为淡季,C错误。故选A。
每年二、三月份,我国华南地区的一些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会“冒水”,称为“回南天”。“回南天”一般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所致。下表为“广州市2018年3月份部分天气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最有可能出现“回南天”天气现象的是( )
A. 15日B. 14日C. 13日D. 10日
15. 根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0日至12日,广州有暖锋过境B. 10日至12日广州有冷锋过境
C. 13日夜晚大气逆辐射最强D. 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
【答案】14. C 15.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这种天气是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读表格,13日正是气温回升,湿度增大的时候,所以最可能出现,C正确。10-12日为小雨天气,D错误。14、15日气温下降,湿度下降,A、B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10-13日天气由雨转晴,气温升高,符合暖锋过境的天气特征,A正确、B错误。13日是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错误。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并不呈负相关关系,D错误。故选A。
【点睛】从气象学角度来看,当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温之后,物体的表里都冷透了,物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就开始在物体表面凝结,起水珠,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所谓的露点温度,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
大泉河,敦煌莫高窟保护区内唯一的河流,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泉水汇流成河后纵穿河西走廊中部,经莫高窟前流入敦煌盆地。下图示意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完成下面小题。
16. 造成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蒸发作用B. 人为引水C. 下渗作用D. 冰雪融化
17. 推测大泉河径流量的年变化特点是( )
A. 春汛、夏洪、秋平、冬枯B. 春汛、夏枯、秋丰、冬平
C. 春平、夏汛、秋枯、冬洪D. 春枯、夏平、秋枯、冬洪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是早上8点左右流量最大,晚上8点左右流量最小,可推测造成径流量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蒸发,白天气温升高,蒸发量不断增加,流量减少,A正确;由材料“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可排除人为引水;下渗作用没有明显的日变化;冰雪融化受气温的影响,白天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与图不相符。
【17题详解】
由材料“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可知,大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量相对稳定,结合“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图”可知,径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蒸发量最大,流量最小,为枯水期,B正确。
下图为某月印度洋局部地区的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根据图中洋流流向,推断该月最可能是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19. 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 东北季风、地形地势B. 东北信风、海陆轮廓
C. 季风环流、海陆轮廓D. 地形地势、地转偏向力
20. 下列对阴影部分海域的洋流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18. C 19. C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洋流流向,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北半球是夏季,推断该月最可能是7月,C对。A、B、D错。故选C。
【19题详解】
图中M、N两处洋流受夏季风西南风影响向东流,且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故影响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海陆轮廓,C对;此时两地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A、B错;地形地势、地转偏向力不是洋流方向的主要因素,D错。故选C。
【20题详解】
阴影部分海域的洋流是索马里洋流,是季风洋流,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此时是夏季,西南风将海水吹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补充,形成寒流,流向较高纬度,图B符合,B对。图A、图D是暖流,A、D错。图C流向较低纬度,C错。故选B。
【点睛】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北半球是夏季。索马里洋流,是季风洋流,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此时是夏季,受离风影响,应是寒流,流向较高纬度。
海—气相互作用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这三年的秋冬季,均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人们将这种前后跨越3个冬季的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现象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完成下列小题。
21. 海—气相互作用中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途径主要是( )
A. 大气环流和水循环B.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C. 大洋环流和水循环D. 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洋环流
22. 下列地理事象中,与拉尼娜事件关联最密切的是( )
A. 澳大利亚洪灾严重B. 印度尼西亚长期干旱,出现森林大火
C. 秘鲁爆发台风天气D. 中国冷冬热夏、南涝北旱
23. 拉尼娜现象爆发会( )
A. 暂时加强厄尔尼诺B. 持续削弱沃克环流
C. 打破全球水热平衡D. 增强区域海—气相互作用
【答案】21 B 22. A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不同纬度海区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环流;海陆间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同时,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B正确。海—气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海洋和大气层之间,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涉及的圈层不符,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相比正常年份异常下降的现象,不利于台风的形成,C错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低温,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气候更加干旱,同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偏多,澳大利亚洪灾严重,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多,不会长期干旱,A正确,B错误;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不会暂时加强厄尔尼诺,A错误。拉尼娜现象使沃克环流增强,部分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增强,B错误,D正确;拉尼娜现象不能打破全球水热平衡,C错误。故选D。
【点睛】厄尔尼诺:位于赤道附近东太平洋的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增高、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一般出现于圣诞节前后。每隔几年发生一次,海水表层增温范围扩大,持续时间长,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为( )
A. 沙漠广布B. 森林覆盖率低C. 全年气候干旱D. 河、湖众多
25. “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cm,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 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 抵御夏季的雨水D. 防御冬季的风沙
【答案】24 B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沙漠广布,AC错误;图中显示该地河湖数量较少,D错误;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应与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有关,B正确。故选B。
【2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的气候特点,“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cm,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使室内降温慢。A正确;墙体不需要做到80cm后也能很坚固,B错误;该地夏季降水少,C错误;该地冬季讲述计较多,风沙少,D错误。故选A。
【点睛】地中海气候区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下图示意新疆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面积随高程变化的累积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集中分布的高程约为( )
A. 1300米以下B. 1300-1600米C. 1600-2700米D. 2700米以上
27. 影响天山北翼中段森林下限、上限高度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水分、热量B. 水分、坡度C. 光照、风力D. 热量、土壤
【答案】26. C 27. A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从图可知,海拔高于2700米后,森林面积累积不再增加,说明2700米为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低于1600米,森林面积累计小,说明森林面积小,从1600-2700米,森林面积累计快速上升,说明这一海拔森林集中分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影响森林的上限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热量不足导致在高海拔无法生长,而在低海拔地区,热量相对充足,影响森林下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分,A正确。风力、光照、坡度和土壤对森林的分布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森林分布的影响因素。影响森林的上限的主要因素一般是热量,影响森林下限分布的主要因素一般是水分。而且要注意,曲线是累计量,不是增长量。
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的生长,是除东北地区以外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产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改进,该区域农业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多种农业类型的生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显著自然优势是
A 地广人稀B. 光照充足C. 热量充足D. 昼夜温差大
29. 传统农业经营中,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农作物生长时土壤表面需要覆盖厚厚的稻草这主要是为了改善
A. 光照强度B. 作物熟制C. 热量条件D. 水分条件
30. 随着城市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减少
A. 鱼塘B. 稻田C. 苗圃D. 菜地
【答案】28. C 29. D 30. B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相关知识。了解东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即可解答。
2.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背景,特别是气候特征,该区域7〜8月出现伏旱天气。
3.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郊地区,大宗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将会缩减,而蔬菜、瓜果、花卉等的种植面积将增加。
【28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的热量不足。相比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较低,水热充足,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故C正确。地广人稀,东北人口相对少,这属于社会因素,A错,光照和昼夜温差,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优势,BD错误;
故选C。
【2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由于7〜8月雨带的推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土壤表面需要覆盖厚厚的稻草这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故D正确;土壤表面需要覆盖厚厚的稻草对光照强度、作物熟制影响不大,7〜8月正值长江流域炎热时期,热量条件无需改善,C错误;
故选D。
【30题详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畜牧产品和水产品需求量大增。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上逐渐减少稻田的面积,而增加鱼塘、苗圃、菜地的面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第二小题,要抓住题干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根据所学知识即可推测,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正值伏旱天气。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1.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 用地类型差异B. 居民爱好差异C. 景观规划不同D. 行政管辖不同
32.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温B. 降水C. 光照D. 土壤
【答案】31. D 32. A
【解析】
【31题详解】
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故选D。
【32题详解】
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A正确。跟降水、光照和土壤关系不大,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不少考生错选认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景观规划差异,同为隔离带的行道树,其规划相同,材料提到数年前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为同一标准栽种,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街道两侧,距离近,居民爱好不可能差异这么大。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33. 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1)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
(2)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
(3)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的利弊有哪些影响?
【答案】(1)桂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该地区石灰岩广布。
(2)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青;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广布,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
(3)有利: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不利: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该地貌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喀斯特地貌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桂林位于广西,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溶蚀作用较强;该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
【小问2详解】
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青;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且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该地区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
【小问3详解】
喀斯特地貌区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作用强,土层浅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该地貌地下暗河和溶洞发育多,地表水渗漏现象严重,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
34.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详解】(1)该地气候区域差异主要有南北方向、东西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南北方向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于纬度造成;东西方向上的差异是由于勘察加半岛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垂直方向上的差异是由于山地垂直高差造成气候的垂直分布。
(2)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陆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可以从食物、栖息地等方面进行回答。该地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该地地势起伏大,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该地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此题回答要结合该地的地理环境和熊的生活习性进行回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河流附近,熊为获得食物与水源,熊出没的机率大;该地有森林,便于拍摄者隐蔽。日期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天气状况
小雨
小雨
小雨
晴天
阴天
阴天
平均气温(℃)
12.3
14.6
16.9
23.5
17
14.7
相对湿度(%)
34—93
90—95
70—95
72—94
59—87
47—6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宜春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宜春丰城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青岛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2中,烟台降雪主要时期是, 图示月份, 甲所在岛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