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化合物中都含有C、H、O、N、P化学元素的一组是( )
A. 血红蛋白和胆固醇B. 油脂和磷脂
C. ATP和RNAD. 丙酮酸和呼吸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为C、H、O、N、Fe,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A错误;
B、油脂组成元素只有C、H、O,磷脂组成元素是C、H、O、P,有的含有N,B错误;
C、ATP和RNA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P,C正确;
D、丙酮酸的元素组成是C、H、O,呼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至少有C、H、O、N,D错误。
故选C。
2. 无机盐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g2+存在于叶绿体的各种光合色素中
B. 血液中Ca2+含量过高,人体易出现肌肉抽搐
C. H2PO4-作为原料参与油脂的合成
D. 人体缺Fe2+会引发贫血,使机体厌氧呼吸加强导致乳酸中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详解】A、Mg2+存在于叶绿体的叶绿素中,类胡萝卜素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不含Mg2+,A错误;
B、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易出现肌肉抽搐,Ca2+含量过高,会出现肌无力的现象,B错误;
C、H2PO4-作为原料参与核苷酸的合成,C错误;
D、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缺Fe2+会引发贫血,使机体厌氧呼吸加强导致乳酸中毒,D正确。
故选D。
3. 植物体内果糖与X物质形成蔗糖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X与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
B. X、果糖、蔗糖它们都是可溶性还原糖
C. X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D. X是纤维素的结构单元
【答案】B
【解析】
【分析】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二糖,则X应为葡萄糖。
【详解】A、X应为葡萄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六碳糖,分子式均为C6H12O6,A正确;
B、X应为葡萄糖,葡萄糖、果糖是可溶性还原性糖,而蔗糖不是可溶性还原性糖,B错误;
C、X是葡萄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C正确;
D、X是葡萄糖,是构成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B。
4. 为检测梨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将梨研磨、过滤后获得梨汁,并分组。各组分别加入适量的碘—碘化钾溶液、双缩脲试剂、本尼迪特试剂振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加碘—碘化钾溶液的目的是检测淀粉
B. 加双缩脲试剂的梨汁未出现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质含量低
C. 加本尼迪特试剂的梨汁振荡后出现红黄色沉淀
D. 若选用有颜色的样品溶液将影响结果的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合物鉴定的原理:双缩脲试剂能检测蛋白质出现紫色物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呈现橘黄色;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性糖需水浴加热会出现红黄色沉淀;碘一碘化钾溶液能检测淀粉出现蓝色。
【详解】A、碘一碘化钾溶液将淀粉染成蓝色,所以可以加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A正确;
B、双缩脲试剂可以和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所以未出现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质含量低,B正确;
C、梨汁中含还原性糖较多,加本尼迪特试剂,需要水浴加热后才会出现红黄色沉淀,C错误;
D、由于物质的鉴定中会出现颜色的变化,所以选用有颜色的样品溶液将影响结果的观察,D正确。
故选C。
5. 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利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后建立了细胞学说
B.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C.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
D. 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胡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
【详解】A、发现并命名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A错误;
B、“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即魏尔肖的观点是: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B正确;
C、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C错误;
D、细胞学说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D错误。
故选B。
6.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其组成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的线粒体膜上没有糖蛋白
B.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将吞噬泡中的物质降解
C. 细胞核中存在核酸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的结构
D. 光面内质网是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蛋白质的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3、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详解】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动物细胞的线粒体膜上没有糖蛋白,A正确;
B、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能将吞噬泡中的物质降解,B正确;
C、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DNA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的结构,C正确;
D、高尔基体是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蛋白质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D。
7.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指胞吞
B. ②过程不需要ATP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③
D. 该概念图说明了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胞吞胞吐、②主动运输、③协助扩散。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最大的区别是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和扩散最大的区别是是否需要载体蛋白。
【详解】A、胞吞胞吐都属于膜泡运输,不跨膜,A错误;
B、②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B错误;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②主动运输,C错误;
D、物质可通过主动运输、扩散、协助扩散、胞吞胞吐出入细胞,D正确。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伞藻是单细胞藻类,可分为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种类伞藻的伞帽形状不同,如图甲所示。科学家利用细圆齿伞藻和地中海伞藻进行核移植实验,如图乙所示。
8. 下列关于图乙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伞藻假根中有遗传物质DNA
B. 伞帽的形状类型取决于细胞核
C. 本实验能证明细胞核控制细胞分裂
D. 本实验能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9. 下列关于伞藻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孔只允许RNA、蛋白质通过
B. 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C. 染色体中的DNA决定伞帽形状
D. 核基质与核内DNA的复制密切相关
【答案】8. C 9. A
【解析】
【分析】1、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2)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8题详解】
A、伞藻假根中有细胞核,细胞核中遗传物质 DNA,A正确;
B、实验结果显示伞帽的形状与假根有关,而假根中有细胞核,因此,细胞核控制着伞帽的形态建成,即伞藻的伞帽形状类型取决于细胞核,B正确;
C、本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分裂,因为实验结果看到的是伞藻的形态,C错误;
D、实验结果显示伞帽的形态与假根(细胞核)相关,与伞柄无关,因此能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
A、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允许大分子 RNA、蛋白质通过,也允许小分子通过,A错误;
B、核仁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其中的 DNA 决定伞帽形状,C正确;
D、细胞核是DNA复制的场所,显然核基质能为核内 DNA 的复制提供所需要的酶类、原料和能量等物质,因此核基质与核内 DNA 的复制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A。
10. 细胞溶胶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细胞溶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溶胶里也可以进行水的光解
B. 细胞溶胶是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
C. 细胞溶胶是所有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 细胞溶胶为新陈代谢提供丰富物质,如ATP、酶、RNA、DNA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溶胶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详解】A、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在线粒体,B错误;
C、细胞溶胶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许多化学反应都在其中进行,C正确
D、细胞溶胶为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酶等, 细胞溶胶中没有DNA,D错误。
故选C。
11. 核糖体和中心体是两种无膜的细胞器,下列关于两种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核糖体的细胞也具有中心体
B. 核糖体和中心体均含有蛋白质和RNA
C. 中心体是由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微丝构成
D. 所有生物的蛋白质都是由核糖体参与合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核糖体:形态分布: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内质网上(除红细胞外所有细胞)成分:RNA和蛋白质;作用:①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②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作为膜蛋白、输出细胞质的蛋白质;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由细胞本身使用。
2、中心体:分布: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如藻类);形态: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许多管状物组成)及周围物质组成;作用: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形成纺锤体.
【详解】A、通常各种细胞中都具有核糖体,但只有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具有中心体,A错误;
B、核糖体含有蛋白质和RNA,中心体含有蛋白质,不含有RNA,B错误;
C、中心体成分是微管蛋白,由一对中心粒构成,中心粒是由微管组成的,C错误;
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在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均有分布,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关于蓝细菌和伊乐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和伊乐藻都有细胞骨架
B. 蓝细菌和伊乐藻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蓝细菌和伊乐藻细胞中均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
D. 蓝细菌和伊乐藻的细胞膜结构相似,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伊乐藻属于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详解】A、蓝细菌和伊乐藻都有细胞结构,都有由蛋白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A正确;
B、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伊乐藻含有叶绿体,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蓝藻细胞中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伊乐藻属于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拟核,C错误;
D、蓝藻和伊乐藻的细胞膜均符合流动镶嵌模型,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膜的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C。
13. 某同学以藓类小叶片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
B. 制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以维持渗透压
C.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同
D. 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可以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A、叶绿体呈绿色可以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而②是液泡,A错误;
B、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动物细胞是滴加生理盐水,B错误;
C、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则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同,C正确;
D、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D错误。
故选C。
14. 下图中甲为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酶1、酶2和酶3催化水解的化学键相同
B. ATP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三个磷酸和腺苷
C. 丙是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丙到丁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中许多的吸能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特殊化学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A、酶1和酶2水解的均是特殊化学键,酶3水解的是普通的磷酸键,A错误;
B、ATP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三个磷酸和腺嘌呤和核糖,B错误;
C、核酶是指具有催化作用的RNA,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故丙是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正确;
D、甲到乙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中许多的吸能反应,D错误。
故选C。
15. 如图是植物细胞中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不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B. ④不是细胞器膜,②也可能不是细胞器膜
C. 蓝细菌细胞中不可能含有上述四种膜结构中的任何一种
D. ①~④可分别表示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核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结构分类:(1)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核膜;(2)单层膜: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细胞膜;(3)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2、①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光滑,属于叶绿体膜;②结构具有单层膜,可能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等;③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属于线粒体膜;④结构具有双层膜,且膜上有孔,属于核膜。
【详解】A、①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光滑,属于叶绿体膜,③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属于线粒体膜,可以同时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中,A错误;
B、②结构具有单层膜,可能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等,④结构具有双层膜,且膜上有孔,属于核膜,④不是细胞器膜,②也可能不是细胞器膜,B正确;
C、②结构具有单层膜,可能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等,因此,蓝细菌细胞(原核细胞)中可以含有上述四种膜结构中的②细胞膜,C错误;
D、根据AB选项分析可知,①~④可分别表示叶绿体膜、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等)、线粒体膜、核膜,D错误。
故选B。
16. 下图为“ATP-ADP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中的①过程可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
B. 洋葱根尖细胞中的①过程可发生在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 ATP是细胞内唯一的高能化合物
D. ①②过程的循环速度很快,使细胞贮存大量ATP以满足生命活动所需
【答案】A
【解析】
【分析】ATP与ADP间能迅速地相互转化的原因是ATP末端磷酸基团稳定性较低,当ATP在ATP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ATP也就变成了ADP;而AD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Pi结合,重新变成ATP。
【详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①合成ATP的过程可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A正确;
B、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
C、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有ATP、GTP、CTP等,C错误;
D、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①②过程ATP与ADP可迅速转化,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D错误。
故选A。
17. 结合表中数据,有关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膜含有许多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
B. 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
C. 外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D. 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蛋白质含量不同是因为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膜上蛋白质的相对含量与膜的表面积无关。就成分看,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都是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
【详解】A、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含有很多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外膜不含有,A错误;
B、内膜上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B正确;
C、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膜上不含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C错误;
D、膜上蛋白质的相对含量与膜的表面积无关,内膜的脂类比外膜少,说明蛋白质含量高,不是内膜表面积大导致的,D错误。
故选B。
18. 下图是外界因素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曲线图,结合相关知识,下列正确的是( )
A. 甲图说明,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速率降低
B. 甲图中BC段,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化能降低
C. 曲线Ⅱ表示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总和
D. 若曲线Ⅰ表示水稻根细胞呼吸作用的相对速率,DE段积累的物质可能是酒精
【答案】D
【解析】
【分析】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在低温下,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详解】A、甲图中AB段说明: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细胞呼吸有一个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如:BC段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速率降低,A错误;
B、甲图中BC段,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降低,B错误;
C、曲线Ⅱ表示的是需氧呼吸的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强度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氧气达到饱和后,有氧呼吸强度不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C错误;
D、曲线Ⅰ随着O2的浓度增加,呼吸作用的速率下降,直到为0,说明曲线I为无氧呼吸的曲线,水稻根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故DE段积累的物质可能是酒精,D正确。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黑藻是水生藻类,从一株黑藻上摘取一张黑藻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液泡大小不再变化),如图。在阳光下该株黑藻叶片产生并附着一些气泡。
19.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的小点是叶绿体,它能沿液泡环流,b部分是无色的
B. 发生图示变化前,细胞液的浓度为甲>乙>丙
C. 处于图中状态的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一样大
D. a处为蔗糖溶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分子在a与b之间运动
20. 关于黑藻产生气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气泡可能为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中形成
B. 水裂解所得气体全部用于形成这些气泡
C. 气泡中的气体从产生到释放至少穿过四层膜
D. 制造这些气体不需要能量
【答案】19. D 20. C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几乎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当;乙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但不明显,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但浓度差不大;丙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且浓度差较大。由于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所以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图示变化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甲>乙>丙。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合膜中,在这个阶段,叶绿体利用光能使水裂解产生氧气,同时生成ATP和NADPH。
【19题详解】
A、观察细胞质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若图中的小点是叶绿体,它能在细胞质基质中沿液泡环流,b部分是液泡是无色的,A正确;
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几乎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当;乙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但不明显,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但浓度差不大;丙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且浓度差较大。由于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所以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图示变化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甲>乙>丙,B正确;
C、甲、乙、丙三个细胞初始细胞液的浓度不同,当处于图中状态时,细胞液浓度有可能相同,C正确;
D、a处为蔗糖溶液,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水分子的运动的,D错误。
故选D。
【20题详解】
A、黑藻光下产生的气泡是氧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形成,A错误;
B、水裂解所得气体部分用于形成这些气泡,部分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错误;
C、气泡中的气体是氧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合膜中形成,从产生到释放要穿过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双层膜、细胞膜,至少穿过四层膜,C正确;
D、气泡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需要光能,D错误。
故选C。
21.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强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条件下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
B. 当达到稳定状态时,c点条件下五碳糖的含量较b点高
C. 上图中植物在CO2浓度为X时具有更高的光补偿点
D. ab段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光强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b两点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光照强度不同;b、c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
【详解】A、a、b两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光照强度a点大于b点,光反应强度大于b点,因此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A正确;
B、b点和c点的光照强度相同,光反应强度相同,但c点光合速率大于b点,说明CO2浓度大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故c点暗反应强度大于b点,五碳糖的含量大于b点,B正确;
C、图中纵轴表示的是真实光合速率即总光合速率,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由于呼吸速率或净光合速率为0的点未知,故无法判断上图中植物在CO2浓度为X时具有更高的光补偿点,C错误;
D、ab段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ab段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光强度,D正确。
故选C。
22. 漆酶在降解染料、造纸、食品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在温度梯度都为10℃,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漆酶的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将纯化后的酶液在不同温度下保温1h后,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测酶活性)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漆酶宜在60℃下保存
B. 该漆酶最适温度不是60℃
C. 酶的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的测定条件相同
D. 若该酶促反应需1.5h后完成,则工业发酵温度需控制在60℃以下
【答案】D
【解析】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 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温度升高后酶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的保存一般在低温条件下,A错误;
B、据题干信息可知左图是漆酶的最适温度测定,其中60℃时相对酶活性最大,因此漆酶最适温度是60℃左右,B错误;
C、据题干信息可知,研究人员在温度梯度都为10℃,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测定漆酶的最适温度,将纯化后的酶液在不同温度下保温1h后,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测酶活性(温度稳定性),二者测定条件不同,C错误;
D、据题干信息可知,在温度达到60℃后,酶保温1h后相对酶活性为0,而该酶促反应需1.5h后完成,因此工业发酵温度需控制在60℃以下,D正确。
故选D。
23. 某直链多肽含4个缬氨酸C5H11NO2,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该多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缬氨酸在该多肽中的位置分别是第7、8、14、19位,其R基的分子式为-C3H₇
B. 酶1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中氮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减少2个
C. 酶2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原多肽增加54
D. 酶1、酶2同时完全作用后形成的肽链中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少了2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A、B、C,说明酶1作用位点是7、8、14、19左侧氨基,即该四个位点为缬氨酸;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羧基端的氨基, 也既是7、8、14的右侧。
【详解】A、根据图示信息,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A、B、C,说明酶1作用位点是7、8、14、19左侧氨基,因此该多肽中缬氨酸的位置分别是第7、8、14、19位,氨基酸至少还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可求得缬氨酸的R基为-C3H7,A正确;
B、酶1一共作用于4个肽键,产物是形成三个多肽H和2个缬氨酸,产物中氮原子数目与原多肽相比是一样多的,B错误;
C、蛋白酶2作用于缬氨酸羧基端的氨基, 也既是7、8、14的右侧,消耗了3个水分子,则酶2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原多肽相比是增加了3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即54,C正确;
D、酶1、酶2同时完全作用,一共断裂6个肽键,产物是形成3个多肽、4个缬氨酸,4个缬氨酸带走5个氧原子,3个多肽上增加3个氧原子,则形成的肽链中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少了2个,D正确。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我国茶叶制作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绿茶是由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加热快炒(俗称“杀青”),再进行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茶叶保持绿色。与绿茶相比,红茶制作不需要经过杀青,制作工序是新鲜茶叶→脱水→揉捻→发酵→干燥,在发酵时细胞中的茶多酚和单宁会被多酚氧化酶催化生成红褐色制得红茶。
24. 结合茶叶的制作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杀青会使多酚氧化酶中的肽链断裂而失活
B. 细胞中的茶多酚、单宁和多酚氧化酶可能都在茶叶细胞的液泡内
C. 揉捻可能会破坏茶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 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单宁的氧化,不具有专一性
25. 为了研究温度对多酚氧化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实验底物量充足,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t1时,80℃条件下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幅度比40℃大
B. 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中,酶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C. 40℃条件下,t1~t3期间,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D. 60℃条件下,多酚氧化酶t1时的活性比t2强
【答案】24. C 25. D
【解析】
【分析】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即加热会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但肽键并未断裂。
【24题详解】
A、杀青是指由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加热快炒的过程,该过程中高温条件下使酶蛋白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肽键并未断裂,所以肽链没有断裂,A错误;
B、多酚氧化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揉捻可能会破坏茶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正确;
D、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单宁的氧化,也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C。
【25题详解】
A、在t1时,80℃条件下产物的量不再增加,说明酶已失活,A错误;
B、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中会与底物结合,会使酶的形状发生改变,B错误;
C、40℃条件下,t1~t3期间,产物的量等比例上升,说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
D、底物充足时,60℃条件下,t1时产物的量增加速度比t2时快,说明多酚氧化酶t1时的活性比t2强,D正确。
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如图分别为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组成它们的单糖都是___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的功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不同。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可用图中__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
(3)丙图所示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分子经_____________方式形成的。
(4)某多肽的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它由下列4种氨基酸组成: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该多肽彻底水解可产生_____________个谷氨酸分子,并写出甘氨酸的R基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葡萄糖 ②. 结构/空间结构/形状/连接方式
(2) ①. 核苷酸 ②. b
(3) ①. 3##三 ②. 脱水缩合
(4) ①. 4##四 ②. -H
【解析】
【分析】图甲中淀粉、糖原、纤维素是生物体内的3种多糖,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图乙为核酸单链,其中b代表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图丙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
【小问1详解】
图甲中淀粉、糖原、纤维素是生物体内的3种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功能不同的原因是三种多糖的结构不同。
【小问2详解】
图乙为核酸单链,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包括磷酸基团、碱基和五碳糖,可以用b表示。
【小问3详解】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据图分析可知②④⑥⑧代表氨基酸的R基,其中④和⑧一样,因此是3种氨基酸。多肽是由氨基酸分子经过脱水缩合方式形成的。
【小问4详解】
已知该多肽水解后得到4种氨基酸:谷氨酸(C5H9NO4),苯丙氨酸(C9H11NO2),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根据这四种氨基酸的分子式可知,每种氨基酸只含有1个N原子,再结合该多肽分子式(C55H70O19N10)中的N原子数可知,该多肽由1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谷氨酸有4个氧原子,其它氨基酸均只有2个氧原子,且氨基酸脱水缩合时每形成一个肽键减少一个氧,因此假设谷氨酸有X个,则其它氨基酸总数为10-X,根据氧原子守恒原则,4X+(10-X)×2-9=19,得出谷氨酸有4个。每个氨基酸除R基外包含一个中心碳原子、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而甘氨酸的分子式是C2H5NO2,因此甘氨酸的R基是-H。
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糖、脂过量摄入导致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代谢性疾病频发。此类疾病与脂滴的代谢异常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作为细胞内良好的_____________物质,在生命活动需要时分解为脂肪酸和_____________,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细胞呼吸过程被氧化分解。脂滴是细胞中储存脂肪等脂质的一种泡状结构,根据脂肪的特性分析,脂滴膜最可能_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
(2)研究发现NASH模型小鼠(高脂饲料饲喂获得)的肝细胞内,脂滴体积增大并大量积累,脂代谢异常产生的活性氧(ROS)会攻击磷脂分子,导致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面积减少,不能正常运输蛋白质和合成脂质;细胞核被挤压而结构受损,影响其控制细胞的_____________和代谢;溶酶体破裂,释放其中的_____________,引发细胞凋亡。
(3)进一步研究发现肝细胞内存在脂质自噬的过程,可有效降解脂滴从而减少脂质的堆积,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下图表示脂质自噬的方式及过程。据图回答: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的“清道夫”,在植物细胞中具有相似功能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图中的细胞器和囊泡并非自由漂浮于细胞溶胶中,而是可以沿着某种网架结构进行移动。该结构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称为_____________。图中方式①和②中形成自噬溶酶体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方式③中脂滴膜蛋白PLIN2经分子伴侣Hsc70识别后才可与溶酶体膜上的LAMP2A受体结合进入溶酶体发生降解,推测该自噬方式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性。
【答案】(1) ①. 储能 ②. 甘油 ③. 单/一/1
(2) ①. 内质网 ②. 遗传 ③. 水解酶
(3) ①. 液泡 ②. 细胞骨架 ③. 一定的流动性 ④. 专一性/特异性
【解析】
【分析】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小问1详解】
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如甘油三酯(TG)、胆固醇等中性脂作为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在生命活动需要时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供能;脂滴是可以储存脂肪等脂质的一种泡状结构,脂滴膜最可能一层磷脂分子构成。
【小问2详解】
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运输场所和脂质的合成“车间”,内质网面积减少,不能正常运输蛋白质和合成脂质;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核被挤压而结构受损,影响其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破裂,会释放其中的水解酶,引发细胞凋亡。
【小问3详解】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清道夫”,在植物细胞中具有相似功能的细胞器是液泡;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器和囊泡可以沿着网架结构进行移动;图中方式①和②中出现的细胞器膜融合、细胞器吞噬等现象,说明自噬溶酶体形成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方式③中脂滴膜蛋白PLIN2经分子伴侣Hsc70识别后才可与溶酶体膜上的LAMP2A受体结合进入溶酶体发生降解,推测该自噬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一性(特异性)。
28. 土壤含盐量过高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胁迫。提高CO2浓度对盐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植株生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植物叶绿素所收集的光能主要是用于_____________的生成。对黄瓜幼苗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需先提取其中的色素。在提取黄瓜叶绿体色素时,为获得更多的色素,可在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___,再加入烘干并粉碎的叶片和95%乙醇。
(2)RuBP羧化酶催化1分子CO2和1分子RuBP(五碳糖)结合,生成2分子_____________,RuBP羧化酶的_____________、RuBP含量等内部因素会影响该反应。
(3)本实验采用叶龄一致的黄瓜叶片,在_____________相同且适宜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由表可知,当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RuBP羧化酶的活性减少。
(4)据实验结果可知,较高浓度CO2可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由表中信息可知,盐胁迫条件下提高CO2浓度一方面可使黄瓜幼苗的_____________,从而使光反应速度加快,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使碳反应速率加快,进而使光合速率上升。
【答案】28. ①. ATP和NADPH ②. SiO2、CaCO3
29. ①. 三碳酸 ②. 活性/数量(含量)/活性和数量(含量)
30. ①. 光照强度、温度 ②. 土壤含盐量增加、CO2浓度减少
31. ①. 电子传递速率加快(提升) ②. RuBP羧化酶活性增强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植物叶绿素所收集的光能主要是用于合成ATP和NADPH。SiO2有利于研磨得更加充分,CaCO3可以保护叶绿素不被破坏,所以在提取黄瓜叶绿体色素时,为获得更多的色素,可在研钵中加入SiO2、CaCO3,再加入烘干并粉碎的叶片和95%乙醇。
【小问2详解】
RuBP羧化酶催化1分子CO2和1分子RuBP(五碳糖)结合,生成2分子三碳酸,即CO2的固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和数量、RuBP含量等内部因素均会影响CO2的固定的过程。
【小问3详解】
本实验是探究提高CO2浓度对盐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植株生长的影响,故光照强度、温度为无关变量,所以光照强度、温度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由表可知,当土壤含盐量升高(80mml/L)、CO2浓度减小(400μml/ml),RuBP 羧化酶的活性减小。
【小问4详解】
据实验结果可知,当土壤含盐量为80mml/L)、CO2浓度为400μml/ml时,电子传递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表观光合速率以及干重均是最小,较高浓度CO2可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盐胁迫条件下,提高 CO2浓度,黄瓜幼苗的电子传递速率有所提升,从而使光反应速率加快;同时 RUBP 羧化酶活性有所增强,从而使暗反应速率加快,进而使光合速率上升。
29. 细胞通过细胞膜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排出细胞内代谢废物,以维持正常的代谢,而细胞内的其他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一样,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图甲表示某生活在沿海滩涂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图乙为其根部细胞液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有关。酒精能很容易地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中含有_____________有关。
(2)图甲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________(填数字),②③过程具备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若④过程表示钙离子的跨膜运输,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的形状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同时该载体蛋白还可催化_____________水解。
(3)据图乙分析,植物细胞液中H+浓度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这种差异主要由液泡膜上的_____________(填“转运蛋白I”或“转运蛋白Ⅱ”)来维持。沿海滩涂生长的植物根部液泡可以通过图中所示方式增加液泡内Na+的浓度,这对于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有利于抵抗盐碱环境。Na+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转运蛋白/载体蛋白 ②. 磷脂
(2) ①. ①②③ ②. 将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到浓度低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借助转运蛋白 ③. 会 ④. ATP
(3) ①. 高于 ②. 转运蛋白I ③. 提高细胞液的浓度,增加植物根部细胞的吸水能力 ④. H+(质子)的电化学势能/H+的浓度差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小问1详解】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转运蛋白或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酒精是脂溶性物质,酒精能很容易地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中含有磷脂有关。
【小问2详解】
被动转运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图甲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①②③,其中①为自由扩散,②③为协助扩散,具备的共同点有将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到浓度低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借助转运蛋白;④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若表示钙离子的跨膜运输,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同时该载体蛋白还可催化ATP水解。
【小问3详解】
据图乙分析,H+从细胞溶胶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说明植物细胞液中H+浓度高于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这种差异主要由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I来维持;沿海滩涂生长的植物根部液泡可以通过图中所示方式增加液泡内Na+的浓度,可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增加植物根部细胞的吸水能力,有利于抵抗盐碱环境,Na+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H+(质子)的电化学势能。
30. 植物修复是一项利用水生植物富集重金属净化水体的技术。引起水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镉(Cd2+)会导致植物体内过氧化物积累,丙二醛(MDA)含量增加,造成膜损伤,此时过氧化物酶(POD)可发挥重要作用,测定POD活性和MDA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的抗逆性。回答下列问题:
(1)重金属镉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植物细胞的主要元素,用于修复的植物可将Cd2+隔离在液泡中,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最终可对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使Cd2+被带离水体,实现净化。
(2)POD由_____________型核糖体合成,在单层膜包被的过氧化物酶体(小型细胞器)内发挥作用。测定POD活性常选新鲜植物组织,剪碎混匀,称重研磨,加蒸馏水定容,摇匀离心后,取__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进行测定。
(3)研究发现黑藻叶片对水体中重金属Cd2+有强吸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黑藻植物修复的潜力展开实验,结果如下:
①本实验中可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POD活性用_____________表示。
②曲线1上升最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曲线1下降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根据曲线1、2的变化推测,MDA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代谢的产物。
③根据上述实验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
【答案】30. ①. 不是 ②. 降低重金属镉的毒害作用 ③. 收割/收获/采收/打捞
31. ①. 游离 ②. 上清液
32. ①. Cd2+浓度 ②. 单位质量的新鲜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催化产物的生成量(反应物的消耗量) ③. 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量增加 ④. POD空间结构受到破坏 ⑤. 过氧化物 ⑥. 当重金属Cd2+浓度低于25μml/L时,黑藻具有植物修复潜力;超过25μml/L时,黑藻不再适合单独进行修复。
【解析】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所以,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体,接触的污染物最多,对其危害也最大。
【小问1详解】
重金属镉(Cd2+)会导致植物体内过氧化物积累,丙二醛(MDA)含量增加,造成膜损伤,因此,重金属镉不是植物细胞的主要元素。用于修复的植物可将Cd2+隔离在液泡中,从而降低重金属镉的毒害作用,最终对植物将进行收割,使Cd2+被带离水体,实现水体净化。
【小问2详解】
过氧化物酶(POD)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是由游离型核糖体合成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密度较低,离心后取上清液即为过氧化物酶粗提液。
【小问3详解】
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藻叶片对水体中重金属Cd2+有强吸附作用,由表格内容可知,该实验的可变因素(自变量)为Cd2+浓度,POD活性用单位质量的新鲜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催化产物的生成量(反应物的消耗量)表示。
②由曲线1可知,随着重金属Cd2+浓度的增加,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上升最可能是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量增加,POD活性降低是因为POD空间结构受到破坏。由曲线2可知,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时,MDA含量下降,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时,MDA含量上升,这说明MDA可能是过氧化物代谢的产物。成分
线粒体膜
蛋白质(质量分数/%)
脂类(质量分数/%)
外膜
52
48
内膜
76
24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CO2浓度(μml/ml)
NaCl浓度(mml/L)
叶绿素a(m/gFW)
电子传递速率
RuBP羧化酶活性(U/gFW)
表观光合速率(μml·m-2·s-1)
干重(g/株)
400
0
1.80
220
25
19
3.5
80
1.65
186
18
17
2.02
800
0
169
230
28
20
4.5
80
1.53
201
22
18
2.8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下列关于蛇菰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