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州市第十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1.(2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时经常用到测量工具。请写出一种你学过的物理测量工具及其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测量工具: ;物理量名称: 。
2.(2分)2023年10月,经开区各学校陆续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疏散演练,保障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Hz;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3.(3分)如图的美景插图描绘的是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图的月亮和渔火中属于光源的是 ;诗人根据 辨别乌啼和钟声;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热量。
4.(2分)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反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两车运动6s时,甲车的速度为 km/h,当乙车通过路程为8m时,甲车与乙车之间的距离为 m。
5.(3分)小明学习了温度计的原理之后,自己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
(1)此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
6.(2分)在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用抽气设备缓慢抽出瓶中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
(2)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可得结论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7.(3分)小明在作文中写道:“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 )
A.火车、地面、椅背B.椅背、火车、地面
C.地面、椅背、火车D.都是地面
8.(3分)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9.(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声音的音调从左向右逐渐降低
C.蝙蝠发出超声波是在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烛焰是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10.(3分)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11.(3分)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匀速直线运动
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12.(3分)两个同学从桥头走到大桥的1/4处时,忽听背后火车鸣笛,甲转身向后以4米/秒的速度跑至桥头;乙听到鸣笛声以4米/秒的速度立即向前跑,至桥另一头时( )
A.4米/秒B.8米/秒C.12米/秒D.16米/秒
13.(3分)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像
(多选)14.(3分)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
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D.干冰人工增雨在水蒸气含量高的天气里效果才好
(多选)15.(3分)如图所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2020年10月27日,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再次下潜,用时3小时22分成功坐底10909m处,奋斗者号又几次下潜万米深海,顺利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关于奋斗者号潜水器的海试( )
A.奋斗者号下潜万米的速度大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
B.奋斗者号在万米深海发出声音,人在海面上能直接听到
C.深海情况复杂,奋斗者号在深海的定位离不开声呐系统
D.深海没有阳光,奋斗者号需要用照明系统照亮海底进行科考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6.(3分)青蛙“坐井观天”,认为天并不是很大,在图中画出在深井中的青蛙看到的天空的范围。
17.(3分)如图甲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请在图乙中作出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第18题8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6分)
18.(8分)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 。
(3)如果采用方案B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19.(12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AB段运动的时间为1.2s;AC段运动的时间为2s 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BC会偏 。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下滑的速度vBC vAC(填“>”、“<”或“=”)。
20.(16分)小红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如图甲所示器材时,应该先固定 (选填“A”或“B”),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 。
(2)当水温升高到90℃时,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图乙为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 ℃,此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如图丙中 (“C”或“D”)所示。
(3)当水沸腾时,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 。根据水沸腾的这一特点,小华建议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后可改用 (“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
(4)其他三位同学分别采用图丁所示的三幅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用图①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a;用图②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c 。(选填:“a”、“b”、“c”或“d”)
五、综合应用题。(第21题7分,第22题10分)
21.(7分)家住洛阳的小刚同学准备周三和家人一块去上海旅行,他准备带家人先坐高铁到达郑州东(高铁站),然后手机导航驾车从郑州东站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图乙是他订购的机票信息。
(1)小刚一家能不能赶上飞机,请计算说明?
(2)小刚最终选择“免费,国道多”的路线去机场,并按照导航建议时间准时到达。他们从高铁站到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2.(10分)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在A处汽车鸣笛一声,(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
(1)3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
(2)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多远?
(3)鸣笛处离山崖有多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时经常用到测量工具。请写出一种你学过的物理测量工具及其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测量工具: 刻度尺 ;物理量名称: 长度 。
【分析】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或仪器的作用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以下测量工具的使用:
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大小;电能表﹣﹣测量消耗的电能。
故答案为:刻度尺;长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测量工具及其用途的掌握,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2.(2分)2023年10月,经开区各学校陆续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疏散演练,保障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20 Hz;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快 。
【分析】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属于次声波;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快。
【解答】解: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20Hz,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故答案为:20;快。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3.(3分)如图的美景插图描绘的是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图的月亮和渔火中属于光源的是 渔火 ;诗人根据 音色 辨别乌啼和钟声;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放出 热量。
【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是光源;自然界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渔火;音色。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源、声音的特性、凝华,属基础题目。
4.(2分)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反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两车运动6s时,甲车的速度为 7.2 km/h,当乙车通过路程为8m时,甲车与乙车之间的距离为 24 m。
【分析】根据图像,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车的速度和乙车的速度;据此可知甲、乙的速度之比,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此时甲车通过的路程,据此求出甲车与乙车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v甲===2m/s=6.2km/h;
乙车的速度:v乙===1m/s=4.6km/h;
所以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v甲:v乙=7.4km/h:3.6km/h=4:1;
由v=可知,甲车通过的路程为16m,
则此时甲车与乙车之间的距离:Δs=16m+8m=24m。
故答案为:2.2;24。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5.(3分)小明学习了温度计的原理之后,自己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
(1)此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下 (选填“上”或“下”)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39 ℃。
【分析】(1)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煤油的热胀冷缩原理;
(2)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下移动;
(3)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读数时要先明确分度值,再看液柱位置,然后读出温度值;
【解答】解:(1)温度升高时,瓶内煤油就要膨胀;
(2)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液体就要收缩;
(3)读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此时体温计示数是:39℃;
故答案为:(1)液体热胀冷缩;(2)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读数,难度不大。
6.(2分)在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用抽气设备缓慢抽出瓶中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
(2)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可得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1)用抽气设备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2)该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音乐声会逐渐减弱;(2)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7.(3分)小明在作文中写道:“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 )
A.火车、地面、椅背B.椅背、火车、地面
C.地面、椅背、火车D.都是地面
【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若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火车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若选地面为参照物;
“静靠”被研究的物体是小明,小明是静止的,小明和椅背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小明是静止的;
“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是以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
故选:C。
【点评】运动和静止的习题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能正确选择参照物,另一种是给定参照物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两种类型都要掌握。
8.(3分)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分析】利用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提到的物理现象,从而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解: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故A正确;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是因为冷饮在熔化过程要吸收人体的热量。
故选:A。
【点评】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首先要确定物质原来所处的状态与现在的状态,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来突破这种类型的题目。
9.(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声音的音调从左向右逐渐降低
C.蝙蝠发出超声波是在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烛焰是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和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图中的瓶子,瓶内水越少,音调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
C、蝙蝠靠发出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捕获食物,故C正确;
D、扬声器发声时,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属基础题目。
10.(3分)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分析】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答】解: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以及物态变化的掌握情况。
11.(3分)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匀速直线运动
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分析】根据表格数据求出王小兵在0~20m、20~80m、80~100m区间内所需的时间;知道各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根据各段的速度大小三名运动员进行的运动。
【解答】解:A、三名运动员各段的速度大小不同,故A错误;
B、全程周伟所用的时间最少,故B错误;
C、在20﹣80m内,周伟运动时间8.4s﹣2.5s=5.3s,所以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20m内,该段路程内,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1)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物体不一定是匀速运动;物体进行匀速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2)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该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12.(3分)两个同学从桥头走到大桥的1/4处时,忽听背后火车鸣笛,甲转身向后以4米/秒的速度跑至桥头;乙听到鸣笛声以4米/秒的速度立即向前跑,至桥另一头时( )
A.4米/秒B.8米/秒C.12米/秒D.16米/秒
【分析】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求解。利用听到鸣笛到甲跑到桥头所用时间与火车发出鸣笛到桥头时间相同;乙跑到另一桥头时间与火车鸣笛到追上乙所用时间相同。利用t=列出等式即可解决。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若火车的速度为v,桥长为Lm,火车距离桥lm得t=;
则=﹣﹣﹣﹣﹣﹣﹣﹣﹣﹣﹣﹣﹣①
=﹣﹣﹣﹣﹣﹣﹣﹣﹣﹣﹣﹣②
由①②联立可解得:v=8m/s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速度的理解,以及公式的灵活应用。
13.(3分)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像
【分析】(1)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
(3)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4)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小孔不一定是圆形的;
C、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蜡烛到小孔和墙到小孔的距离,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到小孔的距离越大,故C不正确。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故选:A。
【点评】小孔成像实验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多选)14.(3分)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
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D.干冰人工增雨在水蒸气含量高的天气里效果才好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BC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形成雨,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
故选:CD。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凝华和升华、液化及液化现象,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多选)15.(3分)如图所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2020年10月27日,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再次下潜,用时3小时22分成功坐底10909m处,奋斗者号又几次下潜万米深海,顺利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关于奋斗者号潜水器的海试( )
A.奋斗者号下潜万米的速度大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
B.奋斗者号在万米深海发出声音,人在海面上能直接听到
C.深海情况复杂,奋斗者号在深海的定位离不开声呐系统
D.深海没有阳光,奋斗者号需要用照明系统照亮海底进行科考
【分析】(1)计算出奋斗者号下潜的速度,与自行车速度比较;
(2)奋斗者号在万米深海发出声音,距离太长,传播过程会被吸收;
(3)电磁波在水中只能传递几十米的距离,而声呐可在水中长距离传播;
(4)阳光照不进深海中。
【解答】解:A、奋斗者号下潜速度为v==,自行车速度为5m/s左右;
B、奋斗者号在海底发出声音,故B错误;
C、声呐可在海水中长距离传播;
D、阳光照不进深海中,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以具体事例为载体,考查速度计算,声音传播,光的传播等知识。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6.(3分)青蛙“坐井观天”,认为天并不是很大,在图中画出在深井中的青蛙看到的天空的范围。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青蛙的眼睛处分别向井口的边缘作两条直线,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属基础题目。
17.(3分)如图甲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请在图乙中作出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
【分析】由图甲可知,汽车在相等时间t=10s内通过的路程都是s=300m,利用v=可求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再在v﹣t图象上描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汽车在相等时间t=10s内通过的路程都是s=300m,
由v=可得: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
再在v﹣t图象上描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
答: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为。
【点评】本题考查v﹣t图象及其应用,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是解答本题的出发点。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第18题8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6分)
18.(8分)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机械闹钟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B ,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 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 。
(3)如果采用方案B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泡沫、锡箔纸、衣服 。
【分析】(1)解决此题要知道实验声源应该选择声音稳定,有节奏的声音;
(2)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
(3)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
【解答】解:(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
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
(2)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方案B较好;
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
(3)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衣服的距离最长;
故答案为:(1)机械闹钟;(2)B,具有很大的误差、锡箔纸。
【点评】本题通过比较材料的隔音情况考查了对声源的选择、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理解与掌握,会设计合理的方案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
19.(12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原理 v=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时间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 40.0 cm,AB段运动的时间为1.2s;AC段运动的时间为2s 0.5 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BC会偏 大 。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下滑的速度vBC > vAC(填“>”、“<”或“=”)。
【分析】(1)实验原理为v=;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从图中读出A、B点的刻度,进而得出AB段的距离;
先得出小车在BC段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出BC段的运动的平均速度;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AB段的时间偏大,BC段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vBC的变化情况;
(4)小车做加速运动。
【解答】解:(1)实验原理为v=;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80.0cm﹣40.0cm=40.2m;
小车在BC段的路程sBC=40.0cm=0.2m,
BC段的运动时间tBC=2s﹣1.2s=0.8s,
平均速度vBC===0.5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AB段的时间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vBC会偏大;
(4)小车在整个过程做加速运动,故下滑的速度vBC>vAC。
故答案为:(1)v=;时间;8.5;(4)>。
【点评】本题为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实验原理、操作过程、速度计算、误差分析等知识。
20.(16分)小红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如图甲所示器材时,应该先固定 A (选填“A”或“B”),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 缩短加热时间 。
(2)当水温升高到90℃时,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图乙为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 96 ℃,此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如图丙中 D (“C”或“D”)所示。
(3)当水沸腾时,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是 水蒸气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 不变 。根据水沸腾的这一特点,小华建议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后可改用 小 (“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
(4)其他三位同学分别采用图丁所示的三幅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用图①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a;用图②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c d 。(选填:“a”、“b”、“c”或“d”)
【分析】(1)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
同样质量的水,水的初温越高,水沸腾得越快;
(2)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而后读出示数;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3)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4)根据图象中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其沸点来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A的高度;
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水的初温高,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6℃;
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的水温低于水沸腾时的温度;水沸腾之前,上升的气泡遇冷液化,所以此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如图D所示;
(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方式,当水沸腾时,气泡内是水蒸气,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但温度保持不变,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小火继续煮;
(4)由图丁可知,装置①②③中均有盖,水的沸点相同、c、d的沸点相同,故排除b;
装置②中水的初温为92℃,装置①③水的初温为90℃,装置②中的水最先达到沸点;
装置①中的水较少,③中的水较多,①中的水温度升高得快,所以,装置③对应的图象是d。
故答案为:(1)A;缩短加热时间;D;(3)水蒸气;小;(4)d。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的灵活应用与变通,读懂题意,根据常识灵活变通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五、综合应用题。(第21题7分,第22题10分)
21.(7分)家住洛阳的小刚同学准备周三和家人一块去上海旅行,他准备带家人先坐高铁到达郑州东(高铁站),然后手机导航驾车从郑州东站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图乙是他订购的机票信息。
(1)小刚一家能不能赶上飞机,请计算说明?
(2)小刚最终选择“免费,国道多”的路线去机场,并按照导航建议时间准时到达。他们从高铁站到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分析】(1)求出从郑州东站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最多用的时间,得出到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时的时刻,与飞机起飞时间比较即可;
(2)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从高铁站到机场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从郑州东站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最多用的时间为:t=50min,
到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时的时间为:t1=9h26min+50min=10h16min,
到达东站的时间为10:16,早于10:55;
(2)从高铁站到机场的平均速度:
v====60km/h
故答案为:(1)能;(2)48km/h。
【点评】本题考查的平均速度的计算,要注意在计算过程中,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单位要统一,这是一道基础题。
22.(10分)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在A处汽车鸣笛一声,(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
(1)3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
(2)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多远?
(3)鸣笛处离山崖有多远?
【分析】(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2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3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2)根据速度公式可求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3)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山崖距离。
【解答】解:(1)由v=得,3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s车=v车t=20m/s×3s=60m;
(2)4s内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s声=v声t=340m/s×3s=1020m;
(3)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为:
s=(s车+s声)=×(60m+1020m)=540m。
答:(1)6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60m;
(2)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1020m;
(3)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为54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
距离s/m
时间t/s
姓名
20
80
100
王小兵
2.3
8.4
12.2
刘磊
2.4
8.3
11.8
周伟
2.5
8.4
11.4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2
0.8
0.5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距离s/m
时间t/s
姓名
20
80
100
王小兵
2.3
8.4
12.2
刘磊
2.4
8.3
11.8
周伟
2.5
8.4
11.4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2
0.8
0.5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州市第十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州市第十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州市第十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州市第十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