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及答案(九科)
2024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2023年12月20日 14:30~17:05 时长: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科学家为研究“遗传信息如何从DNA传递到蛋白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含14C标记的尿嘧啶。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mRNA与rRNA。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部分mRNA含有14C标记,而rRNA上没有。把含有14C标记的mRNA分子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其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DNA-RNA杂交分子,但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通过实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添加14C标记的尿嘧啶的目的是检测RNA的合成
B. 新合成的mRNA是由细菌的遗传物质DNA转录而来
C. 合成RNA所需的RNA聚合酶是由细菌提供的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没有组装形成新的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甘酸,脱氧核糖核甘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含氮碱基的种类为A、T、C、G;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含氮碱基的种类为A、U、C、G。
2、噬菌体是DNA病毒,侵染细菌时,会将DNA注入细菌细胞内,然后利用细菌的核苷酸、氨基酸、酶、核糖体等合成自身物质。
【详解】A、尿嘧啶是RNA的特有碱基,添加14C标记尿嘧啶的目的是检测有无RNA的合成,A正确;
B、根据“把含有14C标记的mRNA分子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其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DNA-RNA杂交分子,但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可知:噬菌体的基因转录形成了mRNA,而细菌的DNA未转录形成mRNA,即新合成的mRNA是由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转录而来,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外壳,在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营养物质和酶进行增殖,所以合成RNA所需的RNA聚合酶是由大肠杆菌提供的,C正确;
D、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含14C标记的尿嘧啶,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mRNA与核糖体,分离出的mRNA部分含有14C标记而核糖体的rRNA上没有,说明该过程转录形成了mRNA,但没有形成rRNA,因此该段时间没有形成核糖体,D正确。
故选B。
2.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遗传物质探索历程上的经典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实验中培养噬菌体的培养基需分别添加含32P和35S
C. 32P标记噬菌体的组别,保温时间过短可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D. 本实验用3H或15N也能得到相似实验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1、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该实验只证实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B错误;
C、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如果保温时间过短,则噬菌体来不及侵染细菌,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正确;
D、蛋白质和DNA都含有H和N,不能用3H或15N标记,D错误。
故选C。
3. 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中的减法原理
B. 家兔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也与性激素含量有关
C. 该实验证明雄性生殖器官发育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
D. 雌性生殖器官的分化需要来自卵巢的性激素信号,若缺失此信号则胚胎发育出雄性生殖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激素可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同理雌性激素能够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雌性第二性征。
【详解】A、该实验设计中用到了摘除法,因而实验设计中用到了“减法原理”,A正确;
B、家兔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和性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XY胚胎手术前后表现相反,说明雄性器官的发育需要睾丸提供的雄性激素,C正确;
D、XX胚胎手术前后外生殖器表现不变说明雌性激素在雌性器官发育中作用不大,D错误。
故选D。
4. 某班同学队伍与校专业足球队员进行了一次足球友谊赛。下图为比赛过程中及赛后两队队员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赛开始同学队员骨骼肌相对缺氧,无氧呼吸产生大量CO2和乳酸
B. 比赛结束血液中乳酸含量恢复到赛前水平与血浆中存在HCO3-/CO32-缓冲对有关
C. 比赛阶段校专业足球队员血液中乳酸含量较低,不一定说明其维持内环境稳态能力强
D. 比赛阶段队员产生的乳酸电离产生H刺激相应感受器促进呼吸运动加快是神经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同学队伍在比赛开始阶段,血液中乳酸含量快速上升,一段时间后又下降,比赛结束后乳酸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专业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乳酸升高不明显,比赛结束后较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详解】A、据图可知,比赛开始阶段,同学队员血液中乳酸含量快速上升,说明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动物细胞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A错误;
B、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B错误;
C、专业足球队员血液中乳酸含量较低,可能是其维持内环境稳态能力强。也可能是他们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少,C正确;
D、比赛阶段队员产生的乳酸电离产生H+刺激相应感受器促进呼吸运动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C。
5. 恐惧时,人体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都会增强,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和物质代谢加快等应激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应激反应需要神经-体液调节协调配合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都是相反的
C.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可促使汗腺分泌活动增强
D. 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该应激反应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胰岛素等激素的参与,故需要神经-体液调节协调配合,A正确;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但根据题意“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都会增强”,可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会出现同时增强的情况,B错误;
C、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使肾上腺素水平上升,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细胞代谢,产生更多能量,汗腺分泌活动增强,C正确;
D、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正确。
故选B。
6. 湖北运动健儿闫子贝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游泳项目上斩获2金1银。下列关于运动员在游泳过程中的神经调节,分析正确的是( )
A. 游泳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支气管扩张
B. 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需要大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C. 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就跃入泳道属于非条件反射
D. 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A、游泳过程中,运动员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使其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A正确;
B、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不是大脑,B错误;
C、条件反射是需要通过后天训练形成,因此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就跃入泳道属于条件刺激,C错误;
D、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一类传出神经,D错误。
故选A。
7. 当你进行考试时,需要充分调动你的大脑。其中大脑皮层就由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是整个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位。下列有关大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人左半球负责形象思维,右半球负责逻辑思维
B. 你临时记住了题干中的某个信息用于推理属于感觉性记忆
C. 你用手拿笔书写答案时,主要是中央前回的下部在发出指令
D.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V区和W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大多数人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右半球负责形象思维,A错误;
B、你临时记住了题干中的某个信息用于推理,时间有数秒至几分钟,属于第一级记忆,B错误;
C、中央前回的下部主要控制头部器官的运动,C错误;
D、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V区(看)和W区(写),D正确。
故选D。
8. 兴奋传递时,突触前膜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BAPTA(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和“笼锁钙”(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两种试剂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照组应为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在突触前、后神经纤维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B. 向突触小体注射足量BAPTA后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突触前神经纤维无电位变化
C. 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突触前神经纤维有电位变化
D. 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突触后神经纤维有电位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到达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根据题干分析: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则胞内Ca2+的浓度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BAPTA和“笼锁钙”,检测指标是突触前、后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突触前膜产生兴奋,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所以在突触前、后神经纤维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A正确;
B、突触小体注射足量BAPTA后会阻断钙离子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突触前神经纤维有电位变化,突触后神经纤维无电位变化,B错误;
C、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促进钙离子内流,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前、后神经纤维均有电位变化,C正确;
D、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促进钙离子内流,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前、后神经纤维均有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B。
9. 研究发现,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电压门控Na+通道和电压门按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依赖特定的膜电位,其中电压门控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还与时间有关,对膜电压的响应具有延迟性;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定刺激时,该部位膜电位出现变化到超过阈电位时,会引起相关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随着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恢复到静息电位,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相关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细胞在静息时,电压门控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K+无法向膜外运输
B. 当膜电位变化超过阈电位b点时,Na+电压门控通道大量开放,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C. 通过电压门控通道运输离子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D. 若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可能会导致d点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神经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对钾离子有一定的通透性,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错误;
B、当膜电位变化超过阈电位b点时,钠离子电压门控通道大量开放,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
C、离子通过通道顺浓度梯度运输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ATP,C正确;
D、若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钠离子内流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d点下降,D正确。
故选A。
10.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液大量丢失,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机体关闭皮肤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分泌的汗液量。但长时间排汗减少,会使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热射病的治疗主要是降温、血液净化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速率可能会大于散热速率
B. 高温时,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
C. 热射病病人排汗量持续减少,与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大量减少有关
D. 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可通过及时降温和补水等方式预防“热射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液大量丢失,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机体关闭皮肤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分泌的汗液量,会导致散热量减少,即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速率可能会大于散热速率,A正确;
B、高温时,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以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正确;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C错误;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热射病是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液大量丢失,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机体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所致,故可通过及时降温和补水等方式预防“热射病”,D正确。
故选C。
11. 家蚕和果蝇等昆虫的变态发育主要受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20E)的共同调控,JH由咽侧体合成分泌,能维持幼虫的生长状态;20E由前胸腺合成分泌,其主要与幼虫破茧以及幼虫向蛹的变态发育转变有关。研究发现,JH可以直接作用于前胸腺,进而抑制20E的合成。家蚕幼虫状态持续时间越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就越多,可以提高蚕丝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蚕的蛹化过程中,20E在体内大量存在
B. 蚕丝生产过程中可使用JH提高产量
C. 20E能催化与幼虫破茧以及幼虫向蛹的变态发育
D. 家蚕蛹化开始后,其体内JH的含量逐渐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从而起调节作用。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不断产生激素,从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4)微量和高效: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激素浓度都很低。
【详解】A、20E由前胸腺合成分泌,其主要与幼虫破茧以及幼虫向蛹的变态发育转变有关,激素含量都很微量,A错误;
B、蚕丝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JH延长幼虫状态,提高蚕丝产量,B正确;
C、激素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C错误;
D、家蚕蛹化需要高浓度20E,而高浓度JH会抑制20E的合成,D错误。
故选B
12.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由T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细胞因子,可经脑脊液的运输作用于脑部神经细胞。已知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抑制IL-13的分泌,下丘脑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机制与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机制相同。下列关于IL-1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IL-13、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B. IL-13经脑脊液定向运输至脑部神经细胞
C. 垂体受损的个体IL-13分泌量减少
D. IL-13发挥作用时与受体直接接触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白细胞介素-13(IL-13)是由T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A错误;
B、根据IL-13可经脑脊液运输作用于脑部神经细胞,可推测其经过体液运输,不是定向运输,B错误;
C、根据题意,垂体受损的个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而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抑制IL-13的分泌,故垂体受损的个体IL-13分泌量增多,C错误;
D、IL-13是细胞因子,属于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时与受体直接接触,D正确。
故选D。
13. 提取肿瘤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安装能特异性识别肿瘤靶点并能激活T细胞的嵌合受体(CAR)后成为“CAR-T细胞”,再将该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可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其治疗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AR-T细胞疗法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B. 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 CAR-T细胞疗法既能有效治疗肿瘤又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D. 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需要B细胞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把一个含有能识别肿瘤细胞且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的病毒载体转入T细胞,即把T细胞改造成CAR-T细胞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
【详解】A、CAR-T细胞来自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的,该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后,回输到体内,可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CAR-T细胞疗法提高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
B、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对机体是有利的,因此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CAR-T细胞来自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的,一般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
D、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需要B细胞参与激活辅助性T细胞,D正确。
故选B。
14. 在新冠疫情初期,部分患者体内因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而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病情突然加重。研究表明微生物感染很可能是细胞因子风暴最常见触发因素。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曾指出对危重症患者可采用适量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疗效上看,糖皮质激素属于免疫激活剂类药物
B. 正常机体不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因为体内存在相应负反馈调节机制
C. 细胞因子风暴和类风湿性心脏病都是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导致的
D. 该治疗方法表明激素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来参与维持稳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糖皮质激素可以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由此可知,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即糖皮质激素属于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新冠疫情初期,部分患者体内因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而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病情突然加重,病情加重是由于免疫功能增强所导致,对危重症患者可采用适量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说明糖皮质激素属于免疫抑制剂类药物,A错误;
B、负反馈调节机制能维持内环境稳定,正常机体不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说明体内细胞因子处于正常水平,可能是因为体内存在相应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细胞因子风暴是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导致,类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也是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导致的,C正确;
D、糖皮质激素属于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能治疗因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免疫功能过强而导致的疾病,表明激素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来参与维持稳态,D正确。
故选A。
15. 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下胚轴顶部两侧的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如图所示为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n侧生长素浓度越高,下胚轴的倾斜角α越大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导致其分布不均匀进而产生“顶端弯钩”
C.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有生长素和赤霉素发挥了作用
D. “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详解】A、n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由于m侧的生长素受重力影响持续横向运输给n侧,n侧的生长素浓度越高,n侧一般会受到更大的抑制作用,弯曲程度也越大,α角越小,A错误;
B、下胚轴细胞将重力信号转变成了运输生长素的信号导致生长素朝近地侧横向运输,使生长素不对称分布,进而产生“顶端弯钩”,B错误;
C、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C错误;
D、“顶端弯钩”的形成对胚芽有保护作用,因而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D正确。
故选D。
16. 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科学家研究了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6组是在180mml•L-1的NaCl胁迫下进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
B. 实验结果可知促进种子萌发的油菜素内酯的最适浓度是0.05mml•L-1
C. 实验结果可知油菜素内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D. 实验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中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盐胁迫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发芽率;油菜素内脂浓度为0时对应的组别,也就是1和2都为对照组。
【详解】A、本题中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盐胁迫为实验的自变量,A错误;
B、若要探究促进种子萌发的油菜素内酯的最适浓度,需要在无盐胁迫的条件下重新进行实验,本实验无法确定,B错误;
C、对第2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提高,但小于第1组,说明油菜素内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C正确;
D、由图可知,3-6组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第2组,因此油菜素内酯的作用只表现了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17. 猕猴桃作为我国原产的一种水果,有着“水果之王”的美誉,但超市售卖的猕猴桃往往比较硬,需要买回家后用其他水果“催熟”。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脱落酸和乙烯利对猕猴桃催熟效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可以说明脱落酸和乙烯利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容易变软
B. 本实验需要再设置单独使用脱落酸和乙烯利的组别
C. 本实验也可选择可溶性糖的含量为检测指标
D. 本实验的对照组可用蒸馏水喷洒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脱落酸和乙烯利对猕猴桃硬度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时间及脱落酸和乙烯利的处理情况,因变量是硬度相对值。
【详解】A、据图可知,脱落酸和乙烯利混合使用可使猕猴桃硬度在短时间内变软(较蒸馏水喷洒而言),但未单独使用脱落酸和乙烯利进行喷洒,不能看出单独使用的效果,A错误;
B、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脱落酸和乙烯利对猕猴桃硬度的影响,故为明确两种激素的作用,还需再设置单独使用脱落酸和乙烯利的组别,B正确;
C、猕猴桃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固故可选作检测指标,C正确;
D、本实验的对照组可用蒸馏水(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是用蒸馏水配制成溶液的)进行喷洒,D正确。
故选A。
18. 科学家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光促进种子萌发,而红外光抑制种子萌发
B. 实验数据表明,进行交替红光和红外光照射时,莴苣种子的萌发情况取决于最后一次使用的光波
C. 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红外光,是植物体内唯一感受光照的受体
D. 如果用红光和红外光交替处理,则两种波长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相互逆转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干及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光照射处理方式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光照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无光照组作为对照组。
【详解】A、1组和3组最后一次是红光,会发芽;2组和4组最后一次是红外光,不发芽。红光促进种子萌发,而红外光抑制种子萌发,A正确;
B、种子萌发率取决于最后一次曝光波长,最后一次是红光,则发芽;最后一次是红外光,则不发芽,B正确;
C、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C错误;
D、莴苣种子的萌发情况取决于最后一次使用的光波,两种波长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相互逆转,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题,64分)
19. 达尔文认为所有生物来源于共同的祖先,其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从长时间尺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蛋白质,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但功能相同。上述事实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2)有些生物体在受到环境压力胁迫时,会产生适应性性状。中国科学家以线虫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
①对线虫神经系统施加胁迫信号,线虫多种组织细胞线粒体出现应激反应(Rmt)。科研人员将Rmt个体连续自交,在未施加环境胁迫信号时检测子代是否出现Rmt。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
②研究发现出现Rmt的细胞中线粒体基因h高表达,若一个自由交配的线虫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为40%,则 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Hh的基因型频率为48%。理由是____。
(3)检测线虫的耐热、抗菌、抗百草枯毒素的能力,发现Rmt线虫抗逆能力比野生型强,寿命更长,但发育迟缓、生殖力下降。试从适应与进化角度阐述Rmt的意义____。
【答案】(1) ①. 化石 ②. 不支持
(2) ①. 研究Rmt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还是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Rmt是否可遗传) ②. 不能 ③. h基因是线粒体基因,其遗传方式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3)当遇到类似祖辈经历的压力胁迫时,展现出的抗逆能力增强,寿命更长有竞争优势,种群得以延续;而出现发育迟缓、生殖力下降可避免过多后代出生于不利环境,加剧种内竞争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上的证据有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证据等。分子水平上的证据是指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性,相似性越高,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小问1详解】
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蛋白质,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但功能相同,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强调了由于自然选择的原因,使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中进化的方向不同,从而其结构和功能不同,而细胞色素c在不同的生物中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所以不支持自然选择学说。
【小问2详解】
①将Rmt个体连续自交,在未施加环境胁迫信号时检测子代是否出现Rmt,是想探究Rmt是否可遗传,如遗传物质改变,即可遗传给后代,则子代会出现Rmt。
②h基因的频率为40%,但由于h基因在线粒体上,所以不能得出Hh的基因型频率为48%。
【小问3详解】
无环境压力选择时,Rmt线虫因发育迟缓、生殖力下降在群体中的比例将很快下降并逐渐消失;当遇到类似祖辈经历的压力胁迫时,展现出的抗逆能力增强,寿命更长有竞争优势,种群得以延续,从适应与进化角度,Rmt线虫更加适应环境。
20.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糖尿病有1型和2型之分,1型由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2型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1)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其目的是____。
(2)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较肥胖,有人提出2型糖尿病是一种肠道疾病,是因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肠道内的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发生变化。为研究其成因,某研究组对大鼠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造糖尿病模型鼠,并检测其体内的一种肠源性激素(GLP1)的水平。GLP1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GLP1分泌后,一方面可以____;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肝细胞分泌FGF21,抑制____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3)据此研究人员提出假说,认为回肠中的内分泌细胞L细胞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为验证该假说,研究者选择生理状况良好的同种大鼠若干,随机平均分为4组,检测各组小鼠餐后血糖变化。部分实验方案如下。
请将上述实验方案补充完整,2号:____;4号:____。若以上四组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高低顺序为____(用“>、=、4>2=1或3>2=1>4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GLP-1可增强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小问1详解】
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要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
【小问2详解】
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可以看出GLP-1分泌后,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FGF21会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阻止血糖上升,维持血糖稳定。两者的作用都是降低血糖,因此具有协同作用。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回肠中的内分泌细胞L细胞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3与1正常大鼠、2正常大鼠+假手术对比只能说明回肠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证明是回肠中的内分泌细胞L细胞分泌的GLP-1的作用,需要设置4正常大鼠+切回肠手术+GLP-1。
GLP-1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3切回肠手术无GLP-1,因此血糖浓度最高,1和2均有回肠,则血糖浓度较3低,4切回肠手术+GLP-1,若GLP-1用量较少,则血糖浓度比1、2高,若用量较多,则血糖浓度比1、2低,因此是3>4>2=1或3>2=1>4。
21. 入冬以来,我省急性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据省疾控中心报道:目前我省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结构如下图)等常见病原体。
(1)由图可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药物对支原体肺炎____(选填“有效”或“无效”)。
(2)当支原体侵入人体后会激活体液免疫,在此过程中B细胞的作用是:____,促进辅助性Т细胞的活化;二是____。
(3)某同学在两天之前就接种了流感疫苗,但这次仍然被感染。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也可能是____。
(4)一些病原体在感染后会改变其表面结构,减少抗原性。这种机制对病原体的生存的意义是____。
【答案】(1)无效 (2) ①. 特异性识别并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 ②. 自身被激活后增殖、分化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3) ①.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他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类型 ②. 接种时间过短,机体还未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来应对流感病毒
(4)帮助病原体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使病原体能长期持续存在于宿主体内
【解析】
【分析】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小问1详解】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药物对支原体肺炎无效。
【小问2详解】
支原体侵入人体后作为抗原,会激活体液免疫,在这个过程中,B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并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且自身被激活后增殖、分化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小问3详解】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易发生变异,导致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他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类型,且接种时间过短,机体还未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来应对流感病毒,所以接种疫苗后,两天后仍然会被感染流感病毒。
【小问4详解】
病原体在感染后会改变其表面结构,减少抗原性,可以帮助病原体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使病原体能长期持续存在于宿主体内。
22. 研究发现,光可以激发植物体内的光受体—光敏色素,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科研人员为研究光和脱落酸(A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和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
(2)光作为种____能够被光敏色素捕捉,导致光敏色素结构发生改变,并通过定的信号转导传到____内,影响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3)据图1中实验结果推测,光可能____(“促进”或者“抑制”)植物AB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依据是____。
(4)据图2中实验结果推测,光可以____(“减弱”或者“增强”)外源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在____条件下,种子萌发对ABA处理更为敏感,理由是____。
【答案】(1)色素-蛋白复合体(蛋白质)
(2) ①. 信号 ②. 细胞核 ③. 特定基因的表达
(3) ①. 抑制 ②. 与野生型相比,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植株中ABA含量明显偏高
(4) ①. 减弱 ②. 黑暗 ③. 与光照条件下相比,黑暗条件下,随脱落酸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的下降幅度更明显
【解析】
【分析】(1)根据图甲显示:野生型植株ABA含量相对值低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说明光可能抑制植物ABA的合成。
(2)分析图乙:该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和黑暗、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ABA的有无和浓度,因变量是种子萌发率。由于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大于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或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野生型植株在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都大于黑暗条件),可推测光信号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小问1详解】
光敏色素是一种色素-蛋白质复合物。
【小问2详解】
光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被光敏色素捕捉,并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过程,将信号传递至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小问3详解】
据图甲可知: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脱落酸的含量比野生型高,故可推测光可能抑制植物脱落酸的合成。
【小问4详解】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无光照
不发芽
组1
红光
发芽
组2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组3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组4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编号
1
2
3
4
大鼠种类及处理
正常大鼠
正常大鼠+切回肠手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62,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