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121813/0-17035169169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121813/0-17035169169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98g,6g,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下列非遗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开封汴绣 B. 朱仙镇年画 C. 罗山皮影戏 D. 禹州钧瓷
2.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使用一次性筷子 B. 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C. 将生活垃圾深埋地下 D. 工厂废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3.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液体的倾倒 D.检查气密性
4. 2023 年 10月26 日11 时 13 分59秒,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 号 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飞船和火箭上使用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铝元素的质量为 26.98g
C. 铝元素的质子数为 13 D.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B.石灰水C.矿泉水D.蒸馏水
6.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团队合成的“阿兹夫定”(C9H11FN6O4)是一种抗新冠病毒药物。下列关于“阿兹夫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1∶4
C. 该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
D. 一个“阿兹夫定”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
7.2023年10月25日,中国化工园区论坛在泉州举办,会议提出合作创新,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新引擎。硝酸铜在精细化工生产中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试剂及氧化剂,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H3B.N2C.COD.NO2
8.2023年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膜,首次实现膜内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有望大幅提升液流电池等储能装备的效率,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汞 B.水 C.氦气 D.硫酸铜
9.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单崇新“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的人工钻石,相比天然钻石和用高温高压方法合成的人工钻石,杂质更少,也更适合光电功能应用。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性质相似 B.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属于同种物质 D.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10.通过研究氢气的燃烧来认识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纯氧中安静地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白烟
C.点燃氢气,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只出现水珠,可见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由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1.微观示意图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是沟通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
B. 该反应涉及的氧化物有三种
C.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则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13.化学方程式是一类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镁条的燃烧:Mg+O2MgO2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D. 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14.图像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化学变化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分析图像是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一定量的硫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C木炭和氧化铁粉末混合加强热
D电解水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体积分数占21%的气体为 ;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第一位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16.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可一日无餐,但不可一日无水,可见水的重要作用,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 鉴别软水与硬水,生活中人们通常利用 降低水的硬度。
17. 2022年8月9日,国内首条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在赣州兴国县首发,该列车使用了钕铁硼稀土类永磁体,这种永磁体因其优异的磁性而被称为“磁王”。稀土元素是钪、钇等多种元素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国号”攻克了薄壁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焊接时常用____________作保护气;铝在反应中易__________(“失去”或者“得到”)电子。
18. 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了硫元素,《神农本草经》将“硫”评价为“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现代化学中含硫药物、含硫材料等也十分普遍。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O2中第一个数字2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相同质量的硫和碳,含原子数更多的是____________。
19.弘扬红旗渠精神,走强国富民之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太行山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他们就地取材,利用石灰石烧制生石灰,A~D是生石灰烧制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D可以用来检验CO2。
(1)物质A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B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 。
近年来,能源危机日益突出,可燃冰是一种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被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我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开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能源支撑。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醇也可以作为燃料,当氧气不足时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若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生成了22g二氧化碳、27g水和Xg一氧化碳,则x的数值为 。
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我国一些城市的汽车是以压缩天然气(CNG)为燃料的,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在加压的情况下,天然气体积变小的原因。
(2)刚点火还未燃烧时能闻到天然气中散发出的恶臭味。
22.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后,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1)请写出加生石灰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实验可以得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3.2023年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的十周年,“一带一路”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系统工程之一,我国提出的“和平共赢合作理念”为这一工程蓬勃快速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在化学中也有一些物质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某研究小组,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请写出淀粉作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实验,验证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气体。
24.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微型实验装置”的实践活动,其中一组同学利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氧化铜粉末的变化是什么?
(2)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右侧直玻璃管中 (填“B”或者“C”)处棉花变红。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盛大开幕,本届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 其中,“绿色”主要体现在能源方面。
I.为实现杭州亚运会“碳中和”目标,通过电网工程,将西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电输入杭州,赛事期间亚运会所有场馆将实现100%绿电供应。
①杭州亚运会使用绿电与使用燃煤发电相比,其优点是什么?(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绿电可以电解水产生绿氢,请写出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II.在开幕式上,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CH3OH),助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同时生成水。甲醇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再次捕集,实现循环内的零“碳”排放。
①点燃火炬时,工程师专门设计将液态甲醇通过细小喷孔,在空气中以雾状喷出,请从燃料充分燃烧的角度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信息,请写出制取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III.循环内的零“碳”排放指的是系统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实验室可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b
a
F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你选择上述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
若用F装置采用排空气的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且气体从a管口通入,请在F装置中将导管补充完整。
将15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质量为20g的烧杯中,再加入5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的剩余总质量为80.6g,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忽略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质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51,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7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