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按照计划,将地球推进至木星轨道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
A. 金星轨道B. 水星轨道C. 火星轨道D. 土星轨道
2. 计划流浪2500年,最终进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全新的地球时代到来。关于地球进入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可信的是( )
A. 比邻星周围仅有地球一颗行星B. 比邻星的体积质量和太阳相近
C. 地球表面没有一定厚度的大气D. 与比邻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将地球推进至木星轨道附近,需要穿越火星轨道,故选C。
【2题详解】
据天文观测,目前已知比邻星周边有一颗行星绕其公转,A错;据材料无法确定比邻星的体积跟质量,但天文观测的结果是比邻星的质量约为太阳的八分之一,直径约为太阳的七分之一,B错;地球表面一定厚度大气的存在是保证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C错;地球进入宜居轨道必须满足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与比邻星距离适中是保证地球表面温度适宜的必备条件,D对。故选D。
【点睛】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光热。2.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宜的温度,使水能以液态形式存在;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使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存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宜。
2021年10月18日下午,四川省隆昌市一工地在采石过程中,发现了一具保存比较完整的小中型蜥脚类恐龙化石,该化石距今约1.6亿年。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恐龙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 新近纪B. 石炭纪C. 侏罗纪D. 寒武纪
4. 该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
A. 两栖类动物开始出现B. 裸子植物繁荣
C. 是重要的铁矿产形成期D. 联合古陆形成
【答案】3. C 4.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于中生代,新近纪是新生代,A错误;石炭纪是古生代,B错误;侏罗纪是中生代,C正确;寒武纪是古生代早期,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两栖类动物开始出现于古生代中期,A错误;裸子植物繁荣是在中生代,B正确;重要的铁矿产形成期是前寒武纪,C错误;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期间,D错误。故选B。
【点睛】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沉积B. 风力沉积C. 冰川沉积D. 海浪沉积
6. 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峰林B. 天坑C. U形谷D. 钙华湖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分类,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水体中溶解的碳酸氢钙分解,导致碳酸钙沉淀,从而形成钙华,所以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A符合题意;形成钙华梯田景观与风力沉积、冰川沉积、海浪沉积无关,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峰林、天坑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貌,钙华湖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均属于喀斯特地貌,而U形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2021年9月19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持续喷发,大气中弥漫着厚厚的火山灰,涌出的岩浆四处流散,毁坏了岛上的农场,村庄和其他建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下图是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拉帕尔马岛涌出的岩浆来源于( )
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
8. 大量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将会导致( )
A ①增强B. ②不变C. ③增强D. ④减弱
9. 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7. B 8. C 9.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因此拉帕尔马岛涌出的岩浆来源于地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云层的反射。大量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将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A错误;地面温度下降,地面辐射②减弱,B错误;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导致大气逆辐射③增强,C正确;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④增强,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题中显示迁移的起点是“火山灰物质漂浮”,然后是“沉降”。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可能成为凝结核,以降水形式进入水圈;火山灰是肥沃土壤,被植被植物根系吸收,进入地球生物圈;最终沉积在地表,进入岩石圈;在地球各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下图为某地区典型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该地区年平均气温﹣4°C,年平均降水量约480毫米,地表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代表淋溶层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1. 该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搬运至此不断堆积B. 气候干旱,淋溶作用弱
C. 森林树种多样、生长速度快D. 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从下至下依次分为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颜色较深)、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由此判断,图中甲应表示代表腐殖质层,乙表示淋溶层,丙表示淀积层,丁表示母质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年平均气温﹣4°C,气温低(冬季长),微生物生命活动不活跃,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速度较慢,使得有机质在土壤中积累较多,这是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该地为森林土壤,有机质主要由当地植被提供,不是流水搬运至此不断堆积而成,排除A;当地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约480毫米,应属于半湿润地区,气候并不干旱,且气候干旱不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地表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当地平均气温低,因此森林生长速度并不快,排除C。故选D。
【点睛】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其中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原始土壤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是微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就成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如树木、灌丛、草类及其残落物,每年都向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有机质的转化,特别是气候条件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
如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表示暖流的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3. 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 顺洋流③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
B. 与沿岸渔场的形成有关
C.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缓净化速度
D. 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答案】12. A 13.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域是暖流,读图可知,①②为暖流,故A正确。③④为寒流,故B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北半球气温从北向南递增,南半球气温从南向北递增,故①④表示北半球,②③表示南半球;暖流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寒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故洋流③是南半球的寒流,顺洋流可以节省燃料,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海水温度可知,该洋流位于中低纬海域,位于大陆西岸,为上升补偿流,对沿岸渔场形成有关,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14. 读图“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南、北半球人口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南半球( )
A. 热带地区范围大B. 经济发展水平高
C. 海洋面积广阔D. 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南、北半球人口数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中低纬度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低纬度,南、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差异大,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广阔,使得南半球适合居住的区域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少,C符合题意;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热带地区范围不大,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不高,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并不突出,排除ABD。故选C。
图示意2010-2020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图中显示过去十年我国人口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进一步聚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城市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 深圳B. 广州C. 北京D. 上海
16. 上述的城市吸引人口,主要是由于当地( )
A. 气候比较宜人B. 矿产资源丰富
C. 开发历史较早D.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7. 人口向上述的城市聚集,能促使当地的( )
A. 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B. 第三产业发展
C.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D. 资源消耗总量降低
【答案】15. A 16. D 17. 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深圳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1756.01-1042.35)÷1042.35≈68.5%,广州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1867.66-1270.01)÷1270.01≈47.1%,北京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2189.31-1961.2)÷1961.2≈11.6%,上海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2487.09-2301.91)÷2301.91≈8%,由此可知,人口增长最快的是深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上述城市吸引人口,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D正确;气候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A错误;四个城市矿产资源贫乏,B错误;深圳开发历史较晚,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人口向上述城市的聚集,为当地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能促使当地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会加重当地的土地、水等资源的压力,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A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减少,C错误;资源消耗总量会增加,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的工程建设、城市规模及发展、交通、教育、婚姻和家庭)3、政治因素(国际移民、国家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变革等)。经济因素往往起最重要的因素: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为主要目的。
读我国某地某时段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年龄段是( )
A. 0—14岁B. 14—39岁C. 39—64岁D. 64—88岁
19. 导致该地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经商务工B. 求学C. 旅游观光D. 养老
【答案】18. B 19. 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8题详解】
图中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人口迁移数量,从图中可读出14—39岁迁入数量最多,B正确。故选B。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读出14—39岁迁入数量最多,以青壮年为主,可判断出导致该地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经商务工,A正确。故选A。
【点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为部分预测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20. 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A. 约15~16亿B. 15.1或16.6亿C. 约8~9亿D. 约14~15亿
21. 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人口性别构成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20. C 21. A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根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 我国的合理容量应为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我国容纳的较为适度的人口数量,根据表格中数据应约为8-9亿,故该题选C。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①②③正确。人口性别构成和人口合理容量无关,④错误。故该题选A。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生活、地区开放程度和文化消费水平,对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2. 城市中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A. 商业区用地B. 工业区用地C. 绿化用地D. 住宅区用地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详解】城市中住宅用地占城市用地的40%~60%,商业区用地、工业区用地和绿化用地所占的比例都低于住宅用地,所以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故选D项。
23. 下图为某市不同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示意图。读图,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气候C. 矿产D. 交通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比图中阶段,阶段增加的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分布,因此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D符合题意;图示区域内地形、气候差异小,不是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B;图中没有矿产分布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C。故选D。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利用自然物质,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加以创造的结果。下图为广西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是( )
A. 河道B. 植被C. 山丘D. 风雨桥
25. 该景观图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 民族聚居,人口密集B. 降水丰沛,河流众多
C. 气候干旱,沙丘广布D. 神奇雪乡,冬季严寒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河道、植被、山丘均为自然地理事物,属于自然景观,不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而风雨桥是当地人们建造的人文景观,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5题详解】
民族聚居、人口密集,不属于自然环境特点,排除A;风雨桥既沟通河流两岸的交通,又可挡风避雨,反映了当地降水较多,河流众多的自然环境特点,B符合题意;风雨桥多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不具有“气候干旱,沙丘广布”、“神奇雪乡,冬季严寒”的自然环境特点,排除CD。故选B。
【点睛】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区,整体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风雨桥优美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还能供人休息或迎宾接客。尤以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溆浦,贵州从江、黎平等地最多。
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请在答题卡上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26.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图中环节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类型);环节①⑧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类型)。
(2)图中河流属于水循环中的____(填序号)环节;在河流入海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
(3)若图中河流上游地区森林破坏严重,会导致环节⑤____(增加或减少);河流下游地区____灾害加剧。
【答案】(1) ①. 海陆间循环 ②. 海上内循环
(2) ①. ④ ②. (河口)三角洲
(3) ①. 减少 ②. 旱涝(洪涝)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及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分析,①为海上蒸发,②为水汽输 送,③为降水,④为流至海洋的地表径流,共同构成海陆间循环;①为海上蒸发,⑧为海上 降水,共同构成海上内循环。
【小问2详解】
河流属于地表径流,为④,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加强,泥沙沉积,多形成河口三角洲。
【小问3详解】
⑤下渗环节,河流上游地区森林破坏严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进而导致河流下游洪涝灾害加剧。
【点睛】
27.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该市的中心商务区,试分析该区域的主要特点。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说明理由。
(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问题。请你指出该城市可能出现的一种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答案】(1)①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②经济活动最繁忙;③建筑物高大密集;④内部水平与垂直功能分区明显。
(2)D地。理由: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靠近森林,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3)城市交通拥堵。 对策: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城市规划图位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其特征、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中心商务区是城市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其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建筑物高大稠密;其零售商业多分布在水平方向的最中心,垂直方向的最底层。
【小问2详解】
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市区外缘,具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文化氛围浓,交通便利等优点。读图根据图例可知,D靠近文化区。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河流流向东北方向,D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结合等高线可知,D处地势较高,且临近森林,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所以D地是建造高级住宅区的最佳位置。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拥堵严重;;B地位于火车站和工业区附近,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严重; C地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地带,环境污染严重,故ABC都不适宜建造高级住宅区。
【小问3详解】
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要治理交通拥堵,首先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还应该增加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的设置,通过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来减缓交通拥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数量;通过实施停车收费、车牌限制等措施,对车辆使用实施一定的控制政策;通过实行车辆税、车辆标准限制等,对车辆实行控制政策;加快实现城市设施管理等减缓交通拥堵现状。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16亿人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人或16.6亿人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9亿人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1毫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