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

    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第1页
    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第2页
    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共12页。
    文言文阅读(一)
    【甲】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乙】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溺而不返
    ②堙于东海
    ③诸小儿游
    ④唯戎不动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②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它赞扬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同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
    B.“元朝文学家王冕少时寄住在寺庙,夜里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至天亮。”可以用“精卫填海”来赞扬。
    C.《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推理出如果道边树上李子成熟,自然会有人去试吃,如果好吃,但是这棵李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因此断定是苦李子。
    D.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高处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那这些桃子是甜的。
    4.选文【乙】中的王戎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冷静思考,阅读【链接材料】,想一想李太白为什么又“还卒业”?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李白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①,弃去②。过是溪,逢③老媪④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①成:完成。②去:离开。③逢:碰上。④老媪:老妇人。⑤方:正在。⑥铁杵;铁棍,铁棒,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⑦欲:想要。⑧感:被……
    感动。⑨还:回去。⑩卒业:完成学业。
    文言文阅读(二)
    夸父逐日①
    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④,饮于河、渭⑤;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⑥。未至⑦,道渴而死⑧。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日:追逐太阳。②逐走:竞跑,赛跑。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⑤河、渭:即黄河、渭水。⑥大泽:大湖。⑦未至:没有赶到。⑧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5.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①夸父与日逐走。
    A.行走。 B.跑。
    ②河、渭不足。
    A.不够。 B.够。
    6.在文中找到与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黄河和渭水的水都不够他喝。
    7.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的哪些优秀品质?
    8.下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腾云驾雾 三头六臂
    刀枪不入 各显神通
    文言文阅读(三)
    【文本一】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文本二】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①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②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③,戎湛然④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纵:任凭。②承间:趁机。③辟易颠仆:神色慌张,躲避不迭,以致摔倒。④湛然:冷静沉着的样子。
    9.下列加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尝试)B.攀栏而吼(吼叫)
    C.取之,信然(的确如此)D.其声震地(震动)
    10.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观者无不/辟易/颠仆B.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C.观者/无/不辟易颠仆D.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11.阅读以上两个文本,完成表格。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纵百姓观之”中“之”指老虎。
    ②《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③王戎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以上两个故事都发生在他7岁时。
    13.王戎给我们留下了 、 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我会这样做: 。
    文言文阅读(四)
    王戎七岁,尝与____。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___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____。”取之,____。
    14.(1)在横线上补全原文。
    (2)本文选自《 》。
    (3)现想一文第二第四句话时的情景可加上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情。
    文言文阅读(五)
    精卫填海
    ㅤㅤ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炎帝之少女:小女儿
    B.以堙于东海:填塞
    C.故为精卫:故意
    16.下列语句与选文所蕴含的道理不符的一项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17.精卫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人的身上具有这种精神?
    文言文阅读(六)
    叶公好龙
    ①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窥头于牖,屋室雕文以写龙。②于是天龙闻而下之,施尾于堂。③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④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8.你知道文中两处“之”的意思吗?
    A.叶公的家里
    B.天龙
    ①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②叶公见之
    19.根据文中的描写,你觉得 ____最能形容叶公的特点。( )
    A.心慈手软B.表里不一C.刚正不阿D.英勇无畏
    20.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色无主”描写的是叶公害怕的样子,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六神无主”。
    B.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C.可以这样读这句话“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D.《叶公好龙》告诉我们做人要表里如一,实事求是。
    21.“天龙闻而下之”,叶公却“弃而还走”,根本原因是文中的第 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文言文阅读(七)
    童年勤学
    宋濂(lián)苦学①
    余②幼时即嗜(shì)③学。家贫无从致④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⑤。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ú)约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①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②余:我。③嗜:喜爱。④致:得到。⑤弗之怠:不懈怠。⑥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22.词语解释】解释带点的字的意思。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录毕,走送之
    23.【正确朗读】文中划线的句子,标点正确的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4.【句子理解】“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因此能够读很多书。
    B.我因此一遍又一遍地读书。
    C.我因此得到了很多书。
    25.【懂得道理】读了宋濂苦学的故事,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
    文言文阅读(八)
    凿壁借光
    匡衡①,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③大姓④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邑人: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④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⑤偿:值,指报酬(回报)。⑥大学:大学问家。
    26.文中,“主人怪”是指什么?( )
    A.主人觉得匡衡的性格很奇怪。
    B.主人的性格很古怪。
    C.主人责怪匡衡凿壁借光。
    D.匡衡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
    2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邻居有烛/而不逮B.衡乃穿壁/引其光
    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8.本文主要写了关于匡衡读书的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况。


    29.你觉得匡衡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文本和自身实际谈一谈。
    文言文阅读(九)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①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②,戎湛然③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承间:趁机会。②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③湛然:安然、沉稳的样子。
    30.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31.“纵”字在字典中有如下意思:①发,放;②释放;③放纵,听任;④耸,向上引;⑤直,与“横”相对。“纵百姓观之”中的“纵”的意思是 。(填序号)
    32.“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之后,百姓和王戎分别有怎样不同的表现(用原文回答),从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文言文阅读(十)
    师旷论学
    师旷①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②。炳烛之明,孰与③昧④行乎?”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著名的乐师。 ②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③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④昧:昏暗
    33.“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点燃蜡烛照明行走,谁还愿意在昏暗中行走呢?
    B.点燃蜡烛照明行走,怎么还可以在昏暗中行走呢?
    C.点燃蜡烛照明行走,与在黑暗中走路相比,究竟哪一个更好呢?
    34.下面哪句话和短文说明的道理不一样?( )
    A.学习不分年龄。
    B.学习是年轻人的事。
    C.即使老了,也不应该放弃学习。
    文言文阅读(十一)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5.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尝: 竞走: 信然:
    3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37.看到路边果实累累的李树,文中其他孩子的反应是“ ”,王戎的反应是“ ”。(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填空)
    3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9.关于《王戎不取道旁李》给我们的启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遇事要仔细观察,理智分析,不能盲从。
    B.学习王戎做一个懂礼貌、不争抢的孩子。
    C.我们只要善于学习,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D.我们不能做一个好吃懒做的人。
    文言文阅读(十二)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ē zhé) 枝,诸儿竞(jìng jìn) 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40.把文中不恰当的读音划掉。
    41.《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 ,文中的主人公叫 ,他是魏晋时期“ ”之一。成语“ ”就出于此文。
    4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是( )。
    A.走访B.走路C.奔走相告
    43.众孩童看见“李树多子折枝”,会有怎样的对话?请展开想象、写下来。
    一孩子说:“ 。”
    另一孩说:“ 。”
    王戎说:“ 。”
    文言文阅读(十三)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常衔________,以堙于东海。
    44.回忆课文,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4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6.根据故事内容,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完成填空。
    本文主要讲述了炎帝的 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叼着 投入海中,一心要 的故事,表现了精卫 的精神。
    47.下面哪个神话故事中主人公和精卫有同样的精神?( )
    A.《愚公移山》B.《女娲补天》
    C.《嫦娥奔月》D.《八仙过海》
    文言文阅读(十四)
    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①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②浮出。
    注释:①谋:设法。②遂:于是。
    4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B.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C.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49.“尝与群儿击球”中,“尝”的意思是( )
    A.经常B.品尝C.曾经
    50.在短文中用横线画出文彦博取球的做法。
    51.短文中的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文言文阅读(十五)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2.解释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弃去 欲作针
    53.在表示下面意思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他过这条小溪时,遇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
    54.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一句俗语
    55.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文言文阅读(十六)
    七步成诗①
    文帝②尝令东阿王③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④菽⑤以为汁;萁⑥在釜⑦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②文帝:指魏文帝曹丕。③东阿王:魏文帝曹丕的兄弟曹植。④漉(lù) :滤出。⑤菽 (shū): 大豆。⑥萁(qí) :豆茎。⑦釜(fǔ):锅。
    5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尝令东阿王(尝试)
    B.煮豆持作羹(用来)
    C.应声便为诗(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D.萁在釜下燃(烧)
    5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七步成诗》和《王戎不取道旁李》都选自《世说新语》。( )
    ②从“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可以看出曹丕想迫害弟弟。( )
    ③讲历史人物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吸引听众。所以,讲《七步成诗》这个故事时,我会用夸张的表情,炫耀的语气来讲述曹植作的诗。( )
    58.你觉得曹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的看法和理由。
    文言文阅读(十七)
    张元还果
    张元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坠元园中。群儿欲取食之,元曰:“是邻家果,非我所宜取也。”乃与群儿收果
    59.对“群儿欲取食之,元独不可。”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儿欲取食之,元/独不可。
    B.群儿欲/取食之,元独/不可。
    C.群儿/欲取食之,元/独不可。
    60.“群儿问其故”中“故”的意思是( )
    A.故事B.原因C.故乡
    61.在短文中用横线划出“元独不可”的原因。
    6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认为张元是个怎样的孩子?
    文言文阅读(十八)
    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注释:①昔者:从前②共工: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③颛顼: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④触:碰、撞。⑤不周山:山名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⑦倾:向(西北方向)倾斜。⑧地不满东南:大地的东南角塌陷。⑨水潦(liǎ):江湖流水。⑩尘埃:指泥沙。(11)焉:这,这里。
    6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64.文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联系《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夸父逐日》,说说夸父与共工有什么共同点?
    文言文阅读(十九)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③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揉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多。③暇:空闲。
    65.乃引绳于泥中”的正确解释应该是( )。
    A.于是她就引导绳子到泥浆中B.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
    C.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沾上泥浆D.她竟然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
    66.以下关于这篇神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女娲一开始用黄土捏人,但因为工作繁重,便使用绳子甩泥浆的方式造出大量的人。
    B.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人类起源的原始观念。
    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D.这篇神话的神奇表现在女娲具有捏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
    67.用“/”给下列句子画停顿,限制断两处。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文言文阅读(二十)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吾滔滔不跑,谈古论今,尔何能居吾上?”鼻曰:“会非吾不能辨。”眼见之,亦加入。曰:“吾既能近瞧又能远观。唯吾当先。"而后对眉曰:“尔何能居吾上?”眉日。“若无眉。以何面目示人战?”
    68.(1)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什么?( )
    A.口与鼻争高低,结果它俩不相上下。
    B.说明口、鼻、眼、眉的作用大。
    C.口、鼻、眼、眉争着表明自己的作用大。
    D.讨论口、鼻,眼,眉到底谁作用大。
    (2)用自己的话说说“尔何能居吾上?”这句话的意思。
    (3)读了这则文言文,我得到的启示是 。
    文言文阅读(二十一)
    凿壁偷光①
    匡(kuàng)衡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③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69.(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 )和( )。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匡衡是一个 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 。
    故事
    人物
    不同反应(用原文填空)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小儿

    王戎

    王戎观虎
    百姓

    王戎

    炎帝之少女
    以堙于东海

    相关试卷

    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诗歌鉴赏 -2023-2024学年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诗歌鉴赏 -2023-2024学年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阅读,将古诗补充完整,作者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请把古诗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11:写作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11:写作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习作,题目,家乡好地方我推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解析版(统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解析版(统编版),共2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