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如图),正确的排序是
( )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③②④①D. ②④①③
如图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丙所在的经线不等长B. 乙、丙所在的纬线等长
C. 乙位于本初子午线上D. 丁地所在经线是个圆
3.图中四地中,同时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耗时最长的载人任务,是中国成为太空大国的里程碑式一步。如图是二分二至示意图;结合图文,完成各小题。
4.火箭发射之日,地球公转至图中的( )
A. A—B之间B. B—C之间C. C—D之间D. D—A之间
5.此时酒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长夜短B. 昼短夜长C. 昼夜平分D. 不能确定
6.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逐渐( )
A. 往北回归线北移B. 往南回归线南移C. 往赤道南移D. 往赤道北移
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如图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四条雪道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7.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
A. 高原B. 盆地C. 丘陵D. 山地
8.沿丁雪道滑行的大致方向是( )
A. 先向东,再向北B. 先向西,再向南C. 先向南,再向西D. 先向北,再向东
9.小明做了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模拟实验,请你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实验现象( )
A.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完整的板块内部B.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间碰撞隆起部分
C. 未来珠峰会因火山喷发继续升高D. 全球变暖一定会使珠峰高度降低
通过地理学习,小明养成了通过查看天气预报来安排日常活动的好习惯。一起阅读资料,完成各小题。
10.
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该地次日夜间的是( )
A. B.
C. D.
11.下列行为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的有( )
①燃煤取暖
②公交出行
③推广新能源汽车
④植树造林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读“菏泽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各小题。
1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约14时B. 约12时C. 约日出前后D. 午夜0时
13.该地的气温日较差是( )
A. 10.5℃B. 9℃C. 11.5℃D. 67.5℃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了全球十大赏秋地。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各小题。
14.十大赏秋地大部分在( )
①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②北半球热带地区
③-10℃~0℃等温线之间
④0℃~10℃等温线之间
A. ①④B. ②C. ②④D. ①③
15.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主要受( )
A. 纬度位置影响B. 海陆分布影响C. 地形影响D. 人类活动影响
16.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友人游江西庐山,宿大林寺.当时为农历四月初九,山上梨桃始花,作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请你判断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A. 地形因素B. 纬度位置C. 海陆位置D. 洋流因素
如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7.四国中“65岁以上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A. 甲国B. 乙国C. 丙国D. 丁国
18.丁国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问题是( )
A. 就业困难B. 居住条件差C. 交通压力大D. 养老负担重
19.为了更好地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
A.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 英语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D. 英语与汉语语法接近,易学易懂
20.下列建筑代表的宗教从左向右依次是( )
A.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B.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D.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21.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 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 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2.在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故事中,阿龙纳斯教授跟随尼摩船长乘坐鹦鹉螺号在海底进行了一场长达两万里的,既趣味盎然又惊险刺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幻旅行。读完《海底两万里》之后,学生王洋手绘了一幅“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鹦鹉螺号”在 ______ 洲东部下水开始海底惊险旅行,最后到达 ______ 洲,请依次写出航海旅游中先后穿过的大洋名称:太平洋— ______ —大西洋。
(2)关于“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
A“鹦鹉螺号”水下航行路线只在热带海域: ______ 。
B“鹦鹉螺号”水下航行穿越了东、西、南、北四半球: ______ 。
(3)环海航线穿过红海海底时,听当地人介绍,红海面积在不断 ______ (“扩大”/“缩小”),在①地穿越了 ______ 运河,该运河是 ______ (两大洲)的分界线。
23.总结规律: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地理规律是初中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图1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1,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在 ______ (海洋/陆地)更平直。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 ______ (单选)。
A.逐渐增高
B.逐渐降低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观察图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年平均气温约 ______ (高于/低于)20℃;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 ______ 。
(3)观察图2,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降水量 ______ 。
(4)据图概括,图中①地、②地、③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征 ______ 。
(5)描述图1中甲地和乙地气温状况,比较两地气温差异,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______ 。
24.读图,回答问题。
(1)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______ 地区。
(2)①地区主要分布着 ______ 人种;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 ______ (语言)。
(3)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______ ,④地区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80亿。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
(4)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 ______ (两条即可),解决的措施是 ______ 。
(5)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能否用人口迁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分布均匀些, ______ 。(“能”/“否”)
25.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和非洲地区,阅读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为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结合地图归纳四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 ______ 。(回答1点即可得分)四大文明发祥地中, ______ 地居民以黄种人为主,其他三地以 ______ 人种为主。
(2)图2所示的清真寺是 ______ (宗教)的代表性宗教建筑,该宗教产生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
(3)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聚落的差异很大,如聚落的房屋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等,都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图中四幅聚落景观图,在③地能看到的聚落景观是 ______ ,试分析该地气候的特点: ______ 。
A.
B.
C.
D.
(4)关于保护传统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
A.保护传统聚落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B.传统聚落不能满足人们住房的需要,都应拆掉盖成楼房
C.保护传统聚落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D.世界各地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②天圆地方→③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④麦哲伦环球航行→①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B。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C、C
【解析】1.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乙、丙所在的经线等长,故A错误;
纬度越小纬线越长;纬度越大纬线越短,乙位于40°N纬线上,丙位于20°N纬线上,乙所在的纬线比丙所在的纬线短,故B错误;
乙的经度是0°,该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上,故C正确;
经线都是半圆形,经线都等长,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经纬线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经纬线的概念,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2. 读图可知:甲地经纬度为(40°E,10°S),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乙地经纬度为(0°,40°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丙地经纬度为(40°W,20°N),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丁地经纬度为(40°E,30°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故选:C。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6.【答案】A、A、A
【解析】解:6月17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也就是轨道图上A—B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故选:A。
A是春分日,时间在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日,时间在6月22日前后;C是秋分日,时间在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日,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
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掌握每个节气的轨道位置不难解答。
解:6月17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此时间段太阳直射北半球,向北移动,北半球的酒泉昼长夜短。
故选:A。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考查昼夜长短和季节的关系,结合题干的时间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半球位置是答题的关键。
解:6月17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向北移动,也就是向北回归线移动。
故选:A。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结合题干的时间解答即可。
7~8.【答案】D、C
【解析】解: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由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的地形是山地。
故选:D。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除盆地外,地形类型判别的主要依据是海拔高度和地表的起伏状况。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类型判读方法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滑雪应从高处向低处滑,读图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沿丁雪道滑行的大致方向是先向南,再向西。
故选:C。
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要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右侧为东方,左侧为西方的方法确定。
本题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正确判读图片信息和掌握方向的判断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地壳隆起形成;未来珠峰不会因火山喷发继续升高;全球变暖与珠峰海拔无直接关系,
故选:B。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10~11.【答案】C、D
【解析】解:由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可知,该地夜间多云转阴。A为晴转阴,B为晴转小雨,C是多云转阴,D为晴转多雾。
故选:C。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本题考查不同的天气符号,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燃煤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空气,公交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植树造林会改善空气质量,故①错误,②③④正确。
故选:D。
空气污染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本题考查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分析各个选项解答即可。
12~13.【答案】A、C
【解析】解:从图上的气温曲线可以看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以前。正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但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再被大气吸收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此时气温没有达到最高值。
故选:A。
一个地方的气温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在一天中气温会有差异,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冬季。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气温的分布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
解: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气温的最低值的差。读图可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是39.0℃,日最低气温是27.5℃,计算可知,该地的气温日较差是即39℃-27.5℃=11.5℃。
故选:C。
(1)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走势特点,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出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确定气温变化的剧烈程度.还可以总结出一个地区确定时段的变化特点,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参考.在经常使用的场合中,主要用到气温日变化曲线,气温月变化曲线,气温年变化曲线等.
(2)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本题考查气温日较差的概念,读图解答即可.
14~15.【答案】A、B
【解析】解: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可知,十大赏秋地大部分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0℃~10℃等温线之间。故A正确。
故选:A。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2)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带的划分、纬度的划分及南北半球的划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南半球陆地面积小,尤其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面积更小,以海洋为主,气温分布受海陆因素影响比较小,气温分布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等温线比较平直,基本与纬线平行。所以造成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故选:B。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和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要结合地图和区域特征分析理解,并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筛选解答。
16.【答案】A
【解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根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描述,山下桃花落了,而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由此看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也是形成“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选:A。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17~18.【答案】D、D
【解析】解:由图可知,图中四个国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重最大的是丁国,说明该国的老龄化最严重。
故选:D。
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是欧洲西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结合图示来解答此题。
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图中“65岁以上人口”比重解答即可。
解:由图可知,丁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重最大,人口增长过慢,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问题是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负担重。故D正确;而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和交通压力大是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结合题意。
故选:D。
世界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本题考查世界的人口问题,认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19.【答案】B
【解析】解:为了更好的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是因为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其中有的有文字,有的没有文字;联合国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六种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本题考查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及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结合所学知识点记忆解答此题即可。
20.【答案】C
【解析】解: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读图可得:左图中所示的是基督教堂,中图所示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右图所示为佛教的佛塔;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题考查宗教建筑,牢记即可.
21.【答案】A
【解析】解: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想一想是先有乡村还是先有城市.
22.【答案】亚 欧 印度洋 错误 正确 扩大 苏伊士 亚、非
【解析】解:(1)读图可知,“鹦鹉螺号”在亚洲东部下水开始海底的惊险旅行,最后到达欧洲,依次先后穿过的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没有经过北冰洋。
(2)关于“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A“鹦鹉螺号“水下航行路线只在热带海域是错误的。应是:“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经过寒、温、热三带海域。B“鹦鹉螺号”水下航行穿越了东、西、南、北四半球,叙述正确。
(3)环海航线穿过红海海底时,听当地人介绍,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从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此现象是: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红海面积将不断扩大。在①地穿越了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故答案为:(1)亚;欧;印度洋;(2)错误;正确;(3)扩大;苏伊士;亚、非。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以“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为材料,涉及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五带和半球的划分,板块运动产生的影响、大洲分界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3.【答案】海洋 B 高于 低于0℃ 多 全年高温多雨 甲地年平均气温小于0℃,乙地年平均气温10℃~20℃之间,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地形因素
【解析】解:(1)读图1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在海洋处更平直。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读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年平均气温约高于20℃,是由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热量多;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3)读图可知,赤道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降水量多。是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4)读图可知,图中①地、②地、③地均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5)读图可知,甲地位于0℃等温线内,由于周围等温线大于0℃,故甲地气温低0℃,乙地位于10℃~20℃之间,故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两地纬度相近,但由于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答案为:(1)海洋;B;(2)高于;低于0℃;(3)多;(4)全年高温多雨;(5)甲地年平均气温小于0℃,乙地年平均气温10℃~20℃之间,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地形因素。
(1)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为材料,涉及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区域认知素养。
24.【答案】中低纬度 白色 英语 气候炎热干燥 气候寒冷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实行计划生育 否
【解析】解:(1)读图可知,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2)读图可知,①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②地区位于美国,居民主要使用英语。
(3)读图可知,③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少。④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4)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80亿,预计未来40年,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饥饿贫困等,解决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
(5)不能用人口迁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分布均匀些,因为有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故答案为:
(1)中低纬度;
(2)白色;英语;
(3)气候炎热干燥;气候寒冷;
(4)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实行计划生育;
(5)否。
世界人口的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欧洲西部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人口稀少;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本题以北半球人口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原因、世界人种的分布、人口问题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25.【答案】地形平坦 丁 白色 伊斯兰教 B 气候湿热 B
【解析】解:(1)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为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形成的共同自然优势条件有:地处平原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位于中低纬度,气候较为温暖。四大文明发祥地中,丁地(中国)居民以黄种人为主,其他三地以白种人为主。
(2)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教徒做礼拜的地方,伊斯兰教发源于亚洲西部的①阿拉伯半岛。
(3)③地位于中南半岛,该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6-10月为雨季,降水丰富,容易形成洪涝,民居以吊脚楼为主,如图B所示,该地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雨季降水充沛,建筑物通常以竹、木为原料搭建,以两层为主,下层空着或放杂物,上层住人,可以防潮通风、防洪灾、防蛇等。A位于西亚地区,墙厚、窗小,该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便于隔热,抵挡风沙进入;C位于我国南方,南方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斜坡便于排水、散热等;D为北极冰屋,该地严寒、酷风、干燥,便于挡雪、挡风,以当地冰砖为材料。
(4)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传统民居又旧又小,都应拆掉建成楼房”的做法是错误的,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方法是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故答案为:(1)地形平坦;丁;白色;(2)伊斯兰教;(3)B;气候湿热;(4)B。
古代文明发祥地形成的共同自然优势条件有: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图中①是阿拉伯半岛,②是印度半岛,③是中南半岛。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本题以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分布图和聚落建筑景观图片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的分布及成因、世界人种及宗教的分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2021年×月×日烟台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白天:大雨 夜间:多云转阴
降水概率:80% 降水概率:20%
气温:最低-2℃污染指数:269
最高:6℃中度污染
2021年×月×日烟台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白天:大雨夜间:多云转阴
降水概率:80% 降水概率:20%
气温:最低-2℃污染指数:269
最高:6℃中度污染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