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生须知:
1.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某科考队在我国西部某高大山地不同地点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 两谷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
A.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B. 冰川堆积流水溶蚀
C. 冰川侵蚀流水侵蚀D. 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2. 两图所在地区( )
A. 可用BDS适时监测滑坡体B. 通过RS及时预报山区路面状况
C. 用GI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D. 运用GPS判断森林着火点位置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甲地为“U”形谷,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乙地为“V”形谷,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题详解】
BDS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来监测滑坡体,故A正确;RS是遥感技术,不能及时预报山区路面状况,故B错误;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用来监测冰川面积变化的是RS技术,故C错误;GPS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着火点进行定位,需要用GIS来判断森林着火点的位置,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冰川谷又称冰川槽谷或U 形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比较平直,谷坡陡,并有明显的谷肩、冰蚀三角面和冰川擦痕。谷底一般宽平,横剖面呈“U”字形,纵向呈槽形。冰蚀力量较大的冰川所形成的冰川谷,其纵剖面多呈阶梯状,谷底有冰坝(岩槛)和冰盆交替出现,有时有羊背石发育。
下图示意印度洋沿赤道的海底地形剖面图,箭头表示物质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海区( )
A. 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现象B. 大陆沿岸多火山、地震
C. 组成海岭的基岩应为花岗岩D. 海沟附近岩石年龄最老
4.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 图中共有三大板块B. 岛屿为南极洲板块
C. ①处板块向东运动D. ②岩石圈向西运动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图示海区位于赤道附近的印度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现象,故A错误;大陆沿岸为非洲东部,火山、地震较少,故B错误;组成海岭的基岩为喷出型岩浆岩,为玄武岩,故C错误;海沟为消亡边界,海沟附近岩石年龄最老,故D正确。所以选D。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海岭、海沟处为板块交界,图中共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三大板块,故A正确;图中岛屿为马来群岛,属于亚欧板块,故B错误;海岭处是生长边界,①处板块是非洲板块,向西运动,故C错误;海沟处为消亡边界,②岩石圈向东运动,故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如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有大西洋海岭相隔;非洲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为印度洋海岭。海岭是板块的分离边界,又叫生长边界。海岭是受引张力的区域,热流量高。
河流溯源侵蚀切穿原分水岭以后,可以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使其流向发生变化,重新组合成形新的水系。下图示意四川省北川地区水系流向演变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5. 河流流向曾经发生过改变的河段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6. 北川—映秀断裂带的形成( )
①与板块挤压有关②受人类活动的影响③不利于河流发育④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题干材料“河流溯源侵蚀切穿原分水岭以后,可以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使其流向发生变化,重新组合成形新的水系”读图分析,②河段本来通过图中古河道向南流,后来通口河溯源侵蚀古分水岭,使②河段流向发生改变,故B正确;①③④河段流向没有发生变化,ACD错误。所以选B。
【6题详解】
北川一映秀断裂带地处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带的形成与板块挤压有关,故①正确;断裂带的形成与人类活动相关性较小,故②错误;断裂带处岩土体破碎,易被侵蚀,有利于河流发育,故③错误;断裂带处地壳活跃,导致地质灾害增多,故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
构造等高线是用地下某岩层顶面或底部的海拔来表示岩层形态起伏变化,可反映当地地质构造状态。下图是某地地形等高线和地下甲岩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7. 甲岩层M处的埋藏深度(距地表距离)约为( )
A. 55米B. 60米C. 232米D. 285米
8. 图示地貌及可能成因是( )
A. 背斜山,内力碰撞挤压为主B. 背斜山,外力风力侵蚀为主
C. 向斜山,外力流水侵蚀为主D. 向斜山,内力碰撞挤压为主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例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米,M处的海拔高度在280-290米之间;构造等高距是5米,M处的构造海拔高度在230-235米之间,所以相对高度(甲岩层距地表距离、埋藏深度)是45-60米之间,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数值是55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构造等高线表示地下岩层的起伏形态变化。读图可知,构造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根据“凸高为低”原理可知,图示构造海拔较低,即图中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AB错误;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变化可判断出图中是山地地形,图示构造地貌是向斜山。由所学向斜知识可知,图中的地形主要是向斜形成之后,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到外力(如流水等)侵蚀,形成了向斜山,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蚀,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向斜山是指与向斜构造相一致的山。即发育在向斜部位的山体。向斜两翼如为松软的老岩层,易被侵蚀,而核心部位为新岩层,侵蚀较慢,其坚硬岩层突露,高出背斜谷成为山。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晴天)的气温、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三曲线分别代表( )
A. 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气温B. ①-气温,②-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
C. ①-地面辐射,②-太阳辐射,③-气温D. ①-气温,②-地面辐射,③-太阳辐射
10.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正确的是( )
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与下垫面状况无关 ②地面辐射量取决于地表温度
③气温高时大气逆辐射强 ④夜晚的大气逆辐射最强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时刻是当地地方时12时左右,地面辐射强度最大的时刻当地地方时13时左右,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刻是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即地面辐射强度最大的时刻滞后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刻滞后于地面辐射。因此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0题详解】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与下垫面状况有关,下垫面反射率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少,①错误;地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面辐射,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所以地面辐射量取决于地表温度,②正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高时大气逆辐射强,③正确;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夜晚的气温低,所以大气逆辐射不是最强,④错误。②③组合正确,所以选B。
【点睛】大气吸收和反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大气又会向地面辐射能量,称为大气逆辐射。
“我们生活在热带的淫威之下,为了最起码的生存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以下为印度甲城区位略图和该城市月均最高、最低温及各月降水统计图。月均最高(低)温是一个月中每天最高(低)气温的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11. 当地居民生存最艰难的月份及表现为( )
A. 1月气温低作物生长差B. 7月旱涝灾害频发
C. 5月气温过高水源短缺D. 10月昼夜温差增大
12. 当地夏季月均最高与最低气温差值较小,主要原因是( )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②晴天少降水多③东南季风强盛④海洋影响增大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当地地处热带,最艰难的月份应该高温少雨;热带1月气温不低,不会影响作物生长,A错误;由图可知,当地7月降水多,没有旱灾,B错误;5月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高温少雨,C正确;昼夜温差大小不是影响居民生存的关键因素,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地处热带沿海,气候受海洋调节明显,而且夏半年6-9月降水量大,阴雨天气多,故夏季温差较小,②④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不会造成夏季月均最高与最低气温差值较小,①错误;南亚夏季为西南季风,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气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天气状况等。
一艘货轮满载货物于2023年8月穿过图示地区前往法国西海岸,下图中虚线表示其航行路线(cs30°≈0.87)。完成下面小题。
13. 货轮在行驶过程中( )
A. ①海域船身吃水深度最深B. ②海区盛行西风温和湿润
C. ③海峡逆风逆水航速减慢D. ④沿海阴雨天气概率最高
14. 远洋货轮每天航行约800千米,该货轮通过地中海的时间约为( )
A. 4天B. 6天C. 8天D. 10天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①海域是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域,船身吃水深度最浅,A错误;②海区为地中海,8月份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B错误;由于地中海盐度比大西洋高,所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③海峡逆水航行,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不逆风,C错误;④沿海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降水均匀,所以阴雨天气概率最高,D正确。所以选D。
【14题详解】
地中海大致位于北纬30°附近,东西约跨32°,所以地中海的东西长度约为111千米×32°×cs30°≈3076千米,由于货轮每天航行约800千米,所以该货轮通过地中海的时间约为3076千米÷800千米/天≈4天,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2023年6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亚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其方法是通过凹面镜反射并聚焦阳光点燃火炬,盘面与地轴平行且凹面朝向正南。下图为点火仪式场景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5. 为了能快速点燃圣火,火炬头放置的最佳位置在凹面镜中心的( )
A. 东偏南B. 西偏北C. 东偏北D. 西偏南
16. 采集圣火时( )
A. 当日杭州夜比昼长并且昼在变长B. 全球同日收看直播的时区有12个
C. 北极星的高度与夏至日相同D. 凹面镜盘面与地面夹角为60°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采集时间为北京时间9点,杭州的经度大约在120°E附近,此时太阳位于杭州市的东偏南方向,而盘面与地轴平行且凹面朝向正南。反射光线出现在西偏北方向,所以火炬头放置的最佳位置在凹面镜中心的西偏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采集圣火的日期是6月15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杭州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A错误;采集圣火时的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6月15日9时,可知西一区为0时,则全球同日收看直播的时区有13个,B错误;北极星的高度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杭州的纬度大约是30°N,所以观察北极星的仰角永远是30°,所以北极星的高度与夏至日相同,C正确;根据材料,盘面与地轴平行,而杭州的纬度大致为30°N,所以凹面镜盘面与地面夹角为30°,D错误。故选C。
【点睛】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分日,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高二上学期,我国两位同学在同一天对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进行观测。图1为甲同学测得的当地一天日出至日落不同时刻杆影的长短及方位变化情况,当杆影位于正北时其长度与杆长相同。图2是乙同学测得的当地某时刻太阳高度。完成下面小题。
17. 此日为( )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
18. 两同学所在地( )
A. 甲地正在举办亚运会B. 乙地小麦正在收获之中
C. 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D. 乙地比甲地先看到日出
【答案】17. C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图1为甲同学测得的当地一天日出至日落不同时刻杆影的长短及方位变化情况,读图可知,此日日出杆影位于正西,说明日出正东;日落杆影位于正东,说明日落正西;即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为二分日,结合题干“高二上学期”可知,此日为秋分日,故C正确,ABD错误。
【18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差=纬度差(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结合题干“当杆影位于正北时其长度与杆长相同”可知,甲同学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5°,纬度是45°N,读图1可知,该地北京时间18:00日落(秋分日昼夜平分,地方时18时日落),经度是120°E;图2是乙同学测得的当地某时刻太阳高度为60°,太阳位于正南,说明是正午;北京时间显示12:40,乙同学所在地的纬度是30°N,经度是110°E(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位于120°E以西10°)。甲地经纬度是(45°N、120°E),没有举办过亚运会,故A错误;乙地的经纬度是(30°N、110°E),位于南方地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故B错误;甲地经纬度是(45°N、120°E),乙地的经纬度是(30°N、110°E),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故C正确;乙地在甲地西南方,位置靠西,一般后看到日出,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图1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中β-α=3°。图2为该地夏至日北京时间9:00时拍摄的某停车场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
A. 海口市B. 深圳市C. 北京市D. 哈尔滨市
20. 根据停车场中的车影朝向,可知( )
A. 车头的朝向为正北方B. 停车场为西南—东北走向
C. 车影面积一年中最小D. 车影将向车头左前方移动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1可看出我国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看判断我国某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A错误;春秋分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α,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得出α=23.5°;根据材料β-α=3°,可知β=26.5°,即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6.5°,因此该地纬度为:90°-26.5°-23.5°=40°N,最可能位于我国北京市,C正确,B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夏至日北京时间9:00时拍摄的某停车场景观图”可知,北京市北京时间9:0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车影位于西北方向,根据图中车影判断车头的朝向为西北方向,A错误;车影与停车场走向大致垂直,因此停车场为西南—东北走向,B正确;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车影面积一年中最小的时间应为夏至日的正午,C错误;9:00过后太阳向南移动,车影方向应由西北向正北移动,即车影将向车头右前方移动,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下图为亚洲局部区域图,左右3图分别为广州、胡志明和达卡三城市的部分月份气候统计图。对三城市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达卡的冬季气温较广州低,洋流、太阳辐射
B. 达卡与广州气候类型不同,地形、大气环流
C. 胡志明12月份降水相对多,纬度、东北信风
D. 广州降水变率三城市最大,夏季风变化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气温曲线图可知,达卡的冬季气温较广州高,A错误;达卡为热带季风气候,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导致两地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是受地形影响,达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广州受冬季风影响较大,B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胡志明12月降水量较广州和达卡多,但降水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胡志明市位于途经海洋的东北季风的迎风岸,降水更多,不受东北信风影响,且纬度位置不是影响其降水量较多的主要因素,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广州降水变率三城市最小,D错误。所以选B。
北极地区对全球变暖具有放大效应,其地理物象变化是全球平均值的数倍。现在格陵兰冰盖上出现了一个个浅蓝色的融池。由于环境变化,对当地居民产生了困扰。完成下面小题.
22. 与融池形成及变化有密切关联的因素有( )
①地面粉尘②冰面平整度③降雪量④阳光折射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23. 冰盖融化对当地居民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增加洪涝威胁B. 淹没低地家园C. 影响海洋捕鱼D. 改善内河运输
【答案】22. A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融池是冰川表面融化形成水塘,其形成与冰川表面温度、冰川表面的凹凸状况积雪厚度等因素相关。地面粉尘的增加可以增加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的温度,导致冰川消融;由于冰川表面不平整,有些地方会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和加热。这样就会在冰川表面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微小凹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小凹陷就会逐渐加深和扩大,形成一个个深深的坑洞;降雪量越厚,对冰川具有保温作用,容易形成融池,①②③正确;阳光折射可以减少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不利于融池的形成,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冰盖融化对当地居民产生的影响不包括改善内河运输,因为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河流结冰期久,内河运输不发达,D错误,符合题意。冰盖融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淹没低地,增加洪涝灾害,影响海洋捕鱼,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就地区而言,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2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了,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千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①②③④四种岩石或岩层中( )
A. ①层理较明显可以找到化石B. ②岩石形成时水流速度较快
C. ③是在④的基础上变质形成D. ④的粒径较大可做建筑材料
25. 甲处( )
A. 岩层受挤压在断层发生前形成向斜
B. 因断层下陷并被侵蚀形成背斜谷地
C. 岩层紧实坚固适于开凿隧道
D. 向下可能找到石油或天然气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是沉积物,沉积物中只能找到动植物的遗体,很难找到化石,A错误;②岩石是砾岩,是一种沉积岩,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水流的速度较慢,B错误;③是大理岩,结合所学知识,大理岩是在石灰岩等沉积岩的基础上变质形成的变质岩,③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④是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较为致密的火成岩,适合当做建筑材料,D正确。
【25题详解】
从图中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甲处的岩层是被挤压形成的向斜谷底,A正确;B错误。背斜处适合开凿隧道和找油气资源,在向斜处易于存水,不适合开凿隧道,CD错误。故选A。
【点睛】背斜是褶皱构造的向上拱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老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侧(翼部)依次出露为新岩层;向斜是褶皱构造向下弯曲拗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较新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翼依次出露为老岩层。
非选择题部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都平原是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水系及支流的8个冲积扇重叠联绿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国耕地等自然与人文环境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林盘衍生于纵横交错的河流、灌渠之间。成都市郸都区是成都平原林盘聚落的核心区。
材料二:图1为成都平原的地形水系分布图,图2示意郭都区位置及林盘分布密度。
(1)图1地区的地势特征是____。分析川西平原的形成过程____。
(2)简述郫都区林盘的分布特点
(3)分析地形和河流对散居林盘形成的影响。
【答案】(1) ①. 西北高,东南低 ②. 东南地形平坦,众多支流在出山口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多个冲积扇,冲积扇复合形成冲积扇平原。
(2)数量多;分布分散;(西)北多(东)南少。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林盘形成;河渠众多,地形分割,形成散居林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成都平原为材料,涉及地势特征、聚落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河流流向得出该地的地势是西北(西)高东南(东)低;地球冰川时代将临,四川盆地西北山地发育了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后,大量沉积物由岷江、沱江等几条大江携带,大量泥沙和沉积物堆积在龙泉山以西断裂凹陷的地区,形成冲积扇,多个冲积扇相连,成为冲积平原。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郫都区林盘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整体表现为西北多、东南少。
【小问3详解】
成都平原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林盘的形成;河网密布,地形被分割成若干小单元,形成分散的林盘。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庆清晨,太阳初升,连绵雪峰霎时间披上一层灿烂夺目的金光,这就是海螺沟最著名的一景——日照金山。
材料二:海洋性冰川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海洋,冰川补给和消融多,活动性强,冰川末端甚至可伸入到森林带。海螺沟冰川(约102°E,29°N)是中国境内典型的海洋性冰川。下图是贡嘎山及海螺沟区域示意图。
(1)北京时间7时从成都出发,向西南经过4小时到达海螺沟。到达时的地方时是____。为了避免阳光照射,同学该选择靠____(左/右)的座位。不考虑天气因素,要欣赏相同的日照金山景观,至少要等到次年的____号左右再去参观。
(2)从地形角度分析贡嘎山区积雪量大的原因。
(3)简析海螺沟冰川活动性强的原因。
【答案】27. ①. 9点48分 ②. 右 ③. 3.13(或3.12、3.14)
28. 山地南北走向,利于夏季风水汽深入;暖湿气流经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雪;海拔高,气温低,积雪时间长(或谷地多,利于积雪)。
29. 山区降雪量大,积雪补给多;海拔较低,气温接近零度,消融快;沟谷上游地形陡峭,冰川易下滑,活动性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贡嘎山及海螺沟区域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影响雪线的因素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北京时间7时从成都出发,向西南经过4小时到达海螺沟,此时北京时间为11时,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螺沟的经度为102°E左右,所以当地地方时=11时-(120°E-102°E)×4分钟每度=9:4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成都出发时间为北京时间7时,到达时间为当地时间9:48,为上午时间,太阳位于该地东南方位,而前进方向是西南,应该选择右边的座位,避免阳光照射。此时为10月1日左右,下次欣赏到日照金山景观应与国庆节关于冬至日12月22日(或夏至日6月22日)对称,为次年3月13日左右。
【小问2详解】
积雪量大可从大气环流、下垫面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贡嘎山呈南北走向,有利于夏季东南季风深入;贡嘎山东侧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该地海拔较高,多为固态降水;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积雪保存时间较长;贡嘎山多山谷,谷地利于积雪。
【小问3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降雪量较大,积雪补给量较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螺沟海拔相对较低,气温接近零度,位于雪线附近,冰雪消融较快;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螺沟上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易下滑,活动性较强等。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新西兰素有“千湖之国”之称,其境内分布有大大小小共计上千个湖泊。图1为新西兰地理事物分布图,图2为①②两地的气候资料。
(1)新西兰终年受____(气压带风带的名称)控制,风向为____。比较①②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____。
(2)从气候和地质作用角度,分析“千湖之国”的成因。
(3)与西岸比,说明甲地发展小麦种植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4)简析南岛铁路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的原因。
【答案】28. ①. 盛行西风带##西风带 ②. 西北风 ③. 同:气温年较差均较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异:①地年均温更高;②地年降水量更丰富。
29. 板块挤压碰撞,多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或地壳活动频繁,地表多凹陷);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洼地;位于西风带,降水量大,积水成湖。
30. 甲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空气下沉增温,热量较充足。
31. 沿海地形较平坦开阔,建设成本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城市多,运输需求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西兰为材料,涉及气候类型、湖泊成因、农业区位因素以及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西兰位于南纬34°到47° 之间,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两地气温年较差都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都较均匀。但①地的年均温高于②地;②地的年降水量多于①地。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新西兰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降水较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且地壳活跃,地表多凹陷;冰期该地受冰川侵蚀较强,形成众多冰蚀洼地;低洼处汇水,形成众多湖泊。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照充足;云层较少,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积累;西风在翻越山地下沉的过程中增温,温度较高,热量条件充足。
【小问4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部沿海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开阔,建设成本较低;平原地区,地质结构稳定,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城市和人口数量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等。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北川—映秀断裂带的形成, 甲岩层M处的埋藏深度, 图示地貌及可能成因是, 图中三曲线分别代表,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