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黑子和耀斑,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 地球的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A错误。地球内部圈层由D+E岩石圈、F地幔、G地核三部分组成,B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不包含F,C错误。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D正确。故选D。
    2. 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
    A. 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 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
    C. 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D. 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物进化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因此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 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ad为地球内部圈层)。依据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可知( )

    ①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先感受到水平晃动,后感受到上下颠簸②在地幔,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③在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降④在地球内部,纵波传播速度最快的位置属于地核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因此震区的人首先感受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①错误;地震波在经过莫霍面以下的地幔部分时速应都增加,②正确;由于古登堡面以下为外核,是液态或熔融态,横波无法穿过,纵波的速度也突然减慢,③正确;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部分是在地幔,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0年5月29日美国宇航局(NASA)观测到太阳爆发了近年来最大的耀斑,太阳表面也出现了新的黑(如图)。

    4. 黑子和耀斑( )
    A. 此消彼长B. 都出现在色球层C. 活动周期约为11年D. 都是太阳辐射的重要标志
    5. 本次耀斑爆发对地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 沿海地区潮汐现象B. 干扰有线电短波通信
    C. 北京地区看到极光D. 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黑子和耀斑同步起落,A错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错误;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都约为11年,C正确;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潮汐现象的成因是天体间的引力,与耀斑无关,A错误;耀斑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有线电短波通讯没有影响,B错误;极光出现在高纬地区,北京地区不能看到极光,C错误;耀斑属于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6. 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旅行者2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最可能位于(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旅行者2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应位于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因此旅行者二号飞出太阳系,能够观测到的天体位于银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
    ②中秋节时的月亮
    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
    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属于天然天体,①②正确;而地球上的陨石和空中飞行的飞机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属于天体,③④错误。故选B。
    【点睛】流星体属于天体,而流星(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8. 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③④B. ②③
    C. ①②D. ①④
    9.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山脊、山谷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D. 山谷、山谷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大小,可知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区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为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高程分布可知,图中甲,乙处等高线都是向高处凸出,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地形,即可知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都是山谷,D正确。故选D。
    10.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阅读。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地处中纬度,7月份时雾灵山日出东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日落西北。
    【详解】A.A图所示虽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但是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与7月份雾灵山太阳视运动轨迹不符,故A错误;
    B.B图所示与7月份雾灵山太阳视运动轨迹相符,故B正确;
    C.C图所示日出正东,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日落正西,与7月份雾灵山太阳视运动轨迹不符,故C错误;
    D.D图所示日出东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日落西南,与7月份雾灵山太阳视运动轨迹不符,故D错误。
    2022年10月12日16:00,备受瞩目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此次“天宫课堂”,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设地面主课堂(图1),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设分课堂,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空间站实验舱与地面学生进行天地互动太空科普课。这也是时隔6个月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此次太空授课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 a、d之间B. d、c之间C. c、b之间D. b、a之间
    12. 第二次太空授课到第三次太空授课期间( )
    A.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B. 北京日出方向逐渐偏北
    C. 江苏淮安昼先变长后变短D. 北极极夜范围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2中地球不同位置的姿态判断,图中a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c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b、d分别表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此次太空授课当天为10月12日,应处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即图中b、a之间,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太空授课到第三次太空授课期间应为4月至10月。此期间经历了秋分日,秋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A错误;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时,北京日出方向偏南,B错误;此期间经历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则江苏淮安昼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此期间在秋分日之前,北极附近出现的是极昼,秋分日之后,北极极夜范围变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每年冬至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大多昼增长,夜缩短,南半球各地大多昼缩短,夜增长;每年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南半球各地大多昼增长,夜缩短,北半球各地大多昼缩短,夜增长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乙图中的数字序号时期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正确的是( )
    A. ②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B. ③恐龙灭绝
    C. 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D. ⑤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14. 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 爬行动物时代B. 蕨类植物时代C. 海生藻类时代D. 哺乳动物时代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左右图的时间对应关系,可知②为元古宙,科学家将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故A错误;③为古生代,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B错误;④为中生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发生在早古生代,C错误;⑤为新生代,如今地球上的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④为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A正确;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B错误;早古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称为“海洋藻类时代”和“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C错误;新生代为哺乳动物时代,D错误。故选A。
    【点睛】生物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位于山东济南,它是我国首条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下面的太阳能电池能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有( )
    ①光照充足②私家车数量多③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④高速公路网密集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16. 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 )
    A. 地质及水文条件B. 气象及水文条件C. 气象及气候条件D. 地质及气候条件
    17. 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
    A. 华北平原B. 云贵高原C. 青藏高原D. 东南丘陵
    【答案】15 D 16. C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的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高速公路网密集,有利于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③④正确;与山东济南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充足,①错误;私家车数量与光伏道路建设无关,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光伏发电依靠太阳光照,受天气(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受地质水文条件影响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纬度较高,且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故A项错误;云贵高原、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故B、D项错误;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故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光伏路面技术就是把汽车、自行车、人等行驶行走的道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相结合,使原本普普通通的路面既能正常行人、行车,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设备发电。
    18. 读图,关于图中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向为从西北流向东南B. 流向为从东南流向西北C. a岸以沉积为主D. b岸以侵蚀为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等高线凸高为谷的特征,结合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但是图中没有指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知西北方位海拔较高,河流流向为从西北流向东南,A正确,B错误;a为凹岸,b为凸岸,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CD错误。故选A。
    19.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报到,近日因强降雨,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有游客被困,军方准备一架直升机前往救援。读下图,若救护直升机停靠在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某一位置,则救护人员能够直接观测到的点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连接H到甲乙丙丁各点,只有H地到乙地之间没有凸起的地形,且山坡上陡下缓,为凹坡,能从山顶看到乙点,B正确;H地与甲地之间有山峰阻挡,A错误;与丙地和丁地之间,上缓下陡为凸坡,CD错误;故选B。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M和N两点之间纬线长度约是( )
    A. 4440千米B. 3330千米
    C. 2220千米D. 1110千米
    21. 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60°N,80°E)B. (60°S,100°E)
    C. (30°S,100°E)D. (60°S,80°W)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M和N两点在60°纬线上,经度相差40°,根据纬线段长度计算公式L=111千米×COSΦ×经度差,(Φ为纬线的纬度数),可以计算MN之间的纬线长=111千米×COS60°×40=2220千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南北纬相反,纬度数相同,东西经相反,经度数相加等于180°。图中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经度向东递减为西经,可读出M点的经纬度坐标为(60°N,80°W),则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60°S,100°E),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加为东经,经度数减小为西经。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 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 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 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3. 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看,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 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可知,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因冬季太阳高度角小,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B正确,D错误;夏季正午的阳光在普通屋顶和飞檐屋顶下都不能照进室内,对室内的遮阳效果相同,A、C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浙江少。因此浙江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的角度有利于排泄雨水,①正确,③错误;或者飞檐翘起的角度不变,缩短飞檐,也有利于雨水的排泄,②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中国传统民居往往是当地自然环境的映射,根据民居建筑的用材和墙体厚度判断冷暖及昼夜温差;根据屋顶坡度、房檐宽度判断降水量的多少;根据窗户大小判断风力、风向;根据房屋朝向判断气候特征;根据民居的用材判断气候特征等。
    读世界局部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①、②、③和④区域图上面积相同,其比例尺( )
    A. ①>②B. ④>②C. ①﹦④D. ②﹦③
    25.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区域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B. ①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
    C. 若地平面均一,③区域距地心比①区域稍长
    D. ③区域到④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相同的纬度间隔,经线长度相等;相同的经度间隔,纬度不同,纬线长度不相同,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读图,图中①、②、③和④区域都跨了20个经度和20个纬度,其中①②两区域处在赤道和纬度20°的纬线之间,面积相等,比例尺相同;③④两区域处在40°N~60°N之间,所处纬度较高,实际面积比①②区域小,但图上面积与①②两区域相同,所以比例尺较大,故①、②、③和④的比例尺大小关系是③=④>①=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③区域位于北半球、西半球,A错误;①区域位于③区域的东南方向,B错误;若地平面均一,③区域距地心距离与①区域相等, C错误;③区域到④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D正确。故选D。
    【点睛】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的经线圈,20°W往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到160°E为西半球。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二、综合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读太阳系模式图(甲图)和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________(填名称)。
    (2)地球轨道内、外两侧轨道上分别运行着________和_________。(填名称)
    (3)指出乙图中显示“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
    (4)除乙图所述因素外,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自身有利条件。
    【答案】(1) ①. C ②. 太阳
    (2) ①. 金星 ②. 火星
    (3)影响因素:温度条件。理由:“生命可居住带”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4)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上有液态水。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模式图(甲图)和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可知甲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C,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太阳。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可知,位于地球内侧轨道的行星是金星,位于地球外侧轨道的行星是火星。
    【小问3详解】
    根据乙图分析可知,“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判断理由是“生命可居住带”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小问4详解】
    除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外,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还有:地球大小适中,可以吸附适中的大气层以保护地球生物和供生物呼吸,故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上有液态水,为孕育生命提高了有利条件。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图1示意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
    材料二北京时间2021年6月3日0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7月1日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图2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1)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2)从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立的有利条件。
    【答案】(1)文昌多雷电、强降雨天气;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
    (2)西昌纬度较低,海拔较高,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发射;地处川西山区,隐蔽性强;发射中心位于山谷之中,地势平坦,利于基地建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文昌和西昌卫星发生中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工业区位、等高线相当图的判读、地球自转线速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文昌位于热带地区,地面高温,对流运动强,容易出现雷电和强降雨天气,不利于航天发射;图中显示,文昌位于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不利于发射和发射后的观测;文昌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不利于航天发射;文昌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台风多发地区,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不利于航天发射。因此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
    【小问2详解】
    从地理位置来看,西昌位于我国28°N附近,纬度相对较低,同时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海拔接近2千米左右,发射基地的海拔相对较高,纬度低,海拔高,线速度更大,更有利发射。从地形来看,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周边以山地为主体,群山环绕,其隐蔽性更强,利于卫星发射基地的保密。同时发射基地位于山谷之中,该山谷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开阔,便于基地内设施的建设。
    28.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一组老人在①②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应选择哪条线路登山。说出选择的理由,并估算②线路的相对高度。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4)概括图中公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案】(1)山谷。依据: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
    (2)②;②线路经过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更省力。相对高度为320~480米。
    (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较大。
    (4)特征:分布不均;东南部山区公路密度较小;西北部平原地区公路密度较大(或彼此交叉形成网状)。
    原因:东南部地形崎岖,修建成本高;人口(或聚落)较少,运输需求较小。西北部地势平坦,修建成本较低;人口(或聚落)较多,运输需求较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判读、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AB线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可判断为山谷。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②线路经过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更省力。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线路最高的海拔为1440—1520米,最低点海拔为1040—1120米,所以线路②的相对高度为320—480米。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南部等高线的数值较大,西北部的数值较小,所以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等高线变化较大,所以地势起伏较大。
    【小问4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部山区公路密度较小,西北部平原地区公路密度较大,主要原因可以从人口、地形等方面回答。据图可知,东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修建成本高;人口和聚落较少,运输需求较小。而西北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地势起伏较小,修建成本较低;人口和聚落较多,经济活动繁忙,运输需求较大。
    29. 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时刻,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2)C、D两地地方时相差____小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_。
    (3)从C到D的最短航线,其方向____。
    (4)此时E点的地方时是____时,B点昼长____小时。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此日30°N房屋外墙太阳能集热板与外墙的夹角是____。
    (6)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填正确项的字母代号)
    A. 等于1/2B. 等于1/3C. 小于1/2D. 大于1/2
    【答案】(1) ①. 冬至 ②. 23°26′S,90°W
    (2) ①. 6 ②. 66°34′N-90°N (3)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4) ①. 18 ②. 24

    (5) ①.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 ②. 36°34′ (6)D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运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该图所示时刻,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直射的经线是90°W,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每相邻的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则C、D两地经度差是90°,地方时相差6小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即66°34′N-90°N。
    【小问3详解】
    从C到D的最短航线,应走大圆上的劣弧,故应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小问4详解】
    此时E点位于赤道与昏线的交点,地方时是18时,B点位于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
    【小问5详解】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日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30°+23°26′);房屋外墙太阳能集热板与外墙的夹角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其数值是36°34′。
    【小问6详解】
    此时0时经线为90°E,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范围是90°E往西到180°,所占的面积占全球面积是270°/360°=3/4,大于1/2,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2、图3为图1中地球公转到某位置的光照图,其中过了图3所示时刻上杭(25°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逐渐减小,图2、图3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2对应图1①②③④四位置中的____;由图2所示日期到图3所示日期乌鲁木齐的昼长状况及其变化是____。图2以____极为中心。图中晨线是____,昏线是____。
    (2)A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D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
    (3)图2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B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G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点。
    (4)图3所示时刻北京时间是____点。
    【答案】(1) ①. ① ②. 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短 ③. 北 ④. BC ⑤. AB
    (2) ①. 18 ②. 6 ③. 15 ④. 12
    (3) ①. 23°26′N,90°E ②. 24
    ③. 3 (4)8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和河流地貌、河流补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1中①为夏至日,②为秋分,③为冬至日,④为春分。图2体现地球逆时针运动,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对应①;图2所示日期到图3所示日期,即从夏至日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龙岩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图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BC由黑夜进入白昼为晨线,AB由白昼进入黑夜,为昏线。
    【小问2详解】
    A点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18:00;C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00;图中将地球分为八等份,每份经度相差45°,故D点位于135°E,此时地方时为15:00;E点位于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00。
    【小问3详解】
    由于此时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点纬度位于23°26′N;据图可知,90°W平分黑夜,则90°E平分白昼,地方时为12:00,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故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23°26′N,90°E;B点正好出现极昼,其昼长为24小时;G点位于60°N地区,在夏至日其昼弧约为270°,经过计算可知其昼长约为18个小时,根据计算可知,G点大约是3点日出。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