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试题
主命题学校:南漳一中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分。 1~7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8~10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得0 分,漏选得2分。)
1.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77 km”“100km”指的是位移
B.乙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指的是平均速度
C.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72”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D.丁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26 分钟”“27 分钟”指的是时刻
2.如图所示为弹簧测力计,指针指在2 N 刻度时,构成测力计的弹簧的总长度为 6 cm;指针指在5 N 刻度时,构成测力计的弹簧的总长度为 12 cm,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50 N/m
B.40 N/m
C.2003N/m
D.1253N/m
3.如图所示,平衡大师能不可思议地将一些石块堆叠在一起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石块对A 石块的支持力大于 A 石块对B 石块的压力
B. B石块对A 石块的作用力就是 A 石块的重力
C. B石块对A 石块的作用力一定经过A 石块的重心
D. B石块与A 石块之间一定没有摩擦力
4.对下列几种运动情景,表述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速度很快减为零,所以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D.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 100m决赛中苏炳添率先冲过终点,所以和其他运动员相比经过终点时其加速度一定最大
5.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 A、B、C,对应时刻分别为 t₁、t₂、t₃,其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头经过立柱A、B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x0t2-t1
B.车头经过立柱 A 的速度为 x0t1
C.车头经过立柱 B 的速度为 2x0l3-t1
D.t1:t2:t3=1:2:3
6.如图所示,A 同学用手捏住直尺的顶端,B同学用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碰到直尺。在 A 同学放手让直尺下落时,B 同学立刻捏住直尺,读出 B 同学捏住直尺的刻度,就可以粗略确定 B 同学的反应时间。若把刻度尺的长度刻度对应标注为“时间”刻度,它就变为“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cm刻度所对应的时间刻度约为 0.4s
B.捏住 30cm处的反应时间比捏住 20cm处的反应时间短
C.若以相等的时间间隔标记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刻度线分布不均匀
D.反应时间与捏住直尺所在处的刻度值成正比
7.两个力 F₁ 和 F₂ 间的夹角为( θ(0°<θ<180°),,两力的合力为 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 F 比分力 F₁ 和 F₂ 都大
B.若 F₁ 和 F₂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 F 就越大
C.若合力 F 增大,θ角不变,分力 F₁ 和 F₂至少有一个增大
D.如果夹角θ不变,F₁ 大小不变,只要 F₂ 增大,合力 F 就增大
8.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s内的位移为 12 m,第5s 内的位移为 20m,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
A.第 4s 内位移为 16 m B.加速度大小为 4m/s²
C.第 1s初的速度大小为零 D.5s 内的位移为 50 m
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未标出。已知物体在前2 s时间内向东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 4s 内的位移不为零
B.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 4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东
C.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 4s 内的运动方向始终向东
D.若纵坐标表示加速度,则物体在 4s 内的速度变化量为零
10.一质点沿 x轴运动,其位置x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为 x=15+10t-5t²m,t的单位为s,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s²
B. t=1s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
C.0~3s 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0 m/s
D.物体在x=0处时速度大小为 10 m/s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11.(8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除小车、重物、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导线等器材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B.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
C.秒表 D.刻度尺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填选项代号)
A.先接通电源,再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沿直线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在纸带上确定出 0、1、2、3、4、5、6共七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 所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 = 0.10 s
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小明已将1、2、3、5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进行计算并填入表中,请你将 4 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填入表中(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4)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²。(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2.(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按如图(a)所示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细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如图(b)所示,其中 OA 为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两次将结点均拉到同一位置O。
(1)某次实验中一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可知拉力的大小为 N
(2)甲同学在某次实验中,记录了拉力 F₁、F₂的大小及方向,并将它们的图示作在如图(d)所示的方格纸中,已知方格纸每个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代表 2 N。 由图可得 F₁、F₂的合力 F 的大小为 N
(3)乙同学用力的图示法分别描绘 F'、F₁、F₂的大小及方向,以 F₁、F₂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得其对角线为 F,如图(e)所示。 则力 F₁、F₂合力的理论值是 ,测量值是 (填“F'”或“F”)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13 题 12 分,14 题 16 分,15 题 16 分,共 44 分。 解答过程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必需的物理演算过程。)
13.(12 分)如图所示,用 F=80 N 的水平力拉一个重力为 200 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将力 F 增大到 100 N,物体受到摩擦力 f的大小;
(3)若力 F 大小仍为80 N,方向改为与水平面成 30°斜向右上方,在物体继续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14.(16分)如图甲所示是高层建筑配备的救生缓降器材,由调速器、安全带、安全钩、缓降绳索等组成。发生火灾时,使用者先将安全钩挂在室内窗户、管道等可以承重的物体上,然后将安全带系在人体腰部,通过缓降绳索等安全着陆。 如图乙所示,某中学在某次火灾逃生演练现场中,体重为60 kg 的逃生者从离地面 19 m 高处,利用缓降器材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匀加速下滑,当速度达到 6m /s时,以大小为 2m/s²加速度减速,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求:
(1)减速下滑过程的位移大小;
(2)加速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3)到达地面整个过程的时间。
15.(1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司机突然发现前方 20 m 处有一辆同向匀速行驶的自行车,司机反应0.5s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刹车过程中恰好没有撞上自行车。已知汽车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 11 m和9 m。将车看成质点,求:
(1)汽车的加速度和初速度的大小;
(2)汽车刹车后 7 s内位移的大小;
(3)自行车速度的大小。
瞬时速度
V₁
V₂
V₃
V₄
V₅
数值(m/s)
0.165
0.214
0.263
0.363
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曾都一中 1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襄阳六中 南漳一中 老河口一中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1. (1) BD (2分) (2) A (2分) (3)0.314 (2分)
(4) 0.49(在 0.47~0.51 范围内均可) (2分)
12.(1)3.00(在 2.98~3.02 范围内均可)(2分) (2)12(在 11.5~12.5范围内均可)(2分)
(3)F (2分) F′ (2分)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12分+16 分+16分,共44分)
13.解:(1)用F=80N的水平力拉一个重为2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等于摩擦力, 即为F=f=80N (2分)
解得μ=0.4 (2分)
(2)若将力F 增大到 100N,物体与地面的正压力和动摩擦因数都没有变化,则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为80N; (2分)
(3)若力 F 大小仍为80N,方向改为与水平面成30°斜向右上方,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ₓ=G-Fsin30°=200N-80×0.5N=160N (2分)
摩擦力 f'=μFₓ=0.4×160N=64N (2分)
14解: (1)当速度达到v= 6m/s时,以大小为 a₂=2m/s²加速度减速,
则根据 v²=2a₂x₂, (2分)
解得 x2=v22a2=622×2m=9m; (2分)
(2)人匀加速下滑的位移为 x₁=h-x₂=19m-9m=10m, (2分)
设加速下滑的加速度为a₁,
则有 v²=2a₁x₁ (2分)
解得 a1=v22x1=362×10m/s2=1.8m/s2; (2分)
(3)加速运动的时间 t1=va1=61.8s=103s=3.3s(结果是小数或分数均给分)(2分)
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t2=va2=62s=3s (2分)
所以总时间为 t总=t1+t2=193s=6.3s(结果是小数或分数均给分) (2分)
15. 解:(1)方法一:对汽车减速过程分析,
第一秒内: x1=v0t-12at2 (2分)
前两秒内: x1+x2=v02t-12a2t2 (2分)
得: a = 2m/s² V₀ = 12m/s (2分)
方法二:运用: Δx=at²=2m (2分)
得: a=2m/s²
第一秒内由: x=v0t-12at2 (2分)
得: v₀=12m/s (2 分)
(2)汽车减速时间: t=v0a=6s (2分)
车6s就停下来了,所以7s 内位移就是 6s车停下来位移;
由: x=v022a, 代入数据得位移为36m. (2分)
(3)方法一: 设自行车速度为vₓ, 在tₓ两车速度相等时恰不碰撞,
tx=0.5s+v0-vxa (1分)
x=x汽-x自 (1分)
x汽=0.5v0+v0+vx2tx (1分)
xᵢ=vₓtₓ (1分)
解得: Vₓ=4m/s (2分)
方法二:作出两个车 v-t图如图:
可得: Δx=x汽-x自=tx+0.52×v0-vx=20m (2分)
又有: tx=0.5s+v0-vxa (2分)
解得: Vₓ=4m/s (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B
A
C
B
AB
CD
A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孝感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城市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东南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