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一张简表明知识&一次训练提能力系列(鉴赏技巧)简表 编辑版(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一张简表明知识&一次训练提能力系列(鉴赏技巧)简表 编辑版(教案),共1页。
结构诗歌鉴赏 鉴赏技巧 简表表达方式★意象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或环境。②营造氛围、意境。③借物抒情(言志)。④以景衬境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或心境。★景物描写作用①内容分析:交待了时间、地点、背景、环境等②结构分析:开头:触景生情、奠定感情基调;结尾:以景结情、留有想象空间③情旨分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意境,④衬托形象,表达情感(奠定情感基调,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等)。★渲染 烘托 衬托 对比区别渲染:指对环境、景物做正面形容描写,突出形象,营造意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衬托: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正衬:用相同事物来衬托。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以动衬静,以虚衬实、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渲染:只用于写景,渲染气氛,为意境服务。 烘托:可以写人写物,相当于正衬。 衬托:属于间接(侧面)描写、抒情,可写人、物、景。对比:属于修辞手法,不分主次,常用于论述 。首段(句):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中段(句):承上启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总有分、过渡自然、浑然一体、衔接自然、伏笔铺垫;先叙后议、先写景后抒情尾段(句):首尾照应、篇末点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深化升华主旨;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间接抒情(含蓄凝练)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顺序:触景生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缘情造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景结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喜悲:以乐景写乐情: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以悲景写悲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以乐景写悲情: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以悲景写乐情: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多少:借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融情于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情景交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②借物抒情(象征手法)以物喻人(咏物类是个散文常用手法,高尔基《海燕》 闻一多《礁石》 茅盾《白杨礼赞》)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借物抒情(“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托物言志(“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③借事抒情: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④借古抒怀(伤、讽、赞、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⑤借典抒情《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人物、事物、景物 ①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②概括与具体—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 ③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 顺序:先…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主次:以…衬…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变化:化…为…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空间、时间顺序(远近、高低、内外、上下) ⑤感官角度的变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⑥光影(明与暗)、色彩的渲染(色彩多) ⑦观察点角度的变化 定点(平视、昂视、俯视)动点(移步换景)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衬托(烘托):正衬、反衬(以景衬情、以动写静、以虚写实、以声写静)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用: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间接抒情(含蓄凝练)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顺序:触景生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缘情造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景结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喜悲:以乐景写乐情: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以悲景写悲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以乐景写悲情: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以悲景写乐情: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多少:借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融情于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情景交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②借物抒情(象征手法)以物喻人(咏物类是个散文常用手法,高尔基《海燕》 闻一多《礁石》 茅盾《白杨礼赞》)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借物抒情(“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托物言志(“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③借事抒情: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④借古抒怀(伤、讽、赞、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⑤借典抒情《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抒情方式描写角度表达技法(艺术手法、写作方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还包括作品的语言特色、作品风格等。用词感情色彩是褒是贬、是否鲜明是否褒贬互化,更具表现能力语体色彩书面语 文言词(语法严格,用词文雅,句子较长,结构严谨。)口头语 方言(语法随意,用词通俗,句子简短,结构松散)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关联词、叠词、颜色词(详见诗歌语言简表)句式整句(对仗工整,富有表现力;或语势强烈,富有感染力等)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范围广)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短句(结构简单,句式灵动,简洁明快,节奏分明(节奏感、韵律感),朗朗上口)修辞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富有情趣,新颖别致,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夸张: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排比: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清晰,增强紧凑感,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双关、互文、顶真、珠连、赋比兴、用典)风格沉郁、工丽、自然、委婉、直率、洗练、雄奇、奔放、悲慨、清幽、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详见诗歌语言简表)语言技巧概述其他技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一张简表明知识&一次训练提能力系列(小说阅读)简表(教案),共1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一张简表明知识&一次训练提能力系列(原句改句)简表 编辑版(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一张简表明知识&一次训练提能力系列(设分论点)简表编辑版(教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