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钟声〞,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特点,新闻时评,国家公祭日,公祭鼎铭文,〔2〕词语解释,最初的心愿,杀害〔多指大量地〕,思念死者表示哀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查找资料,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3.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探究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21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响、锋利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新闻评论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④群众视角,公民写作。
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它是传播者借助群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2021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21年7月6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
泱泱华夏 赫赫文明 仁风远播 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 积弱积贫 九原板荡 百载陆沉侵华日寇 毁吾南京 劫掠黎庶 屠戮苍生卅万亡灵 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 寰宇震惊兽行暴虐 旷世未闻 同胞何辜 国难正殷哀兵奋起 金戈鼍鼓 兄弟同心 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 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 重振乾坤乙酉既捷 家国维新 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 铸兹宝鼎 祀我国殇永矢弗谖 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 民族复兴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21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掌握以下字音字形
杀戮〔 〕 宝鼎〔 〕 国殇〔 〕缅怀〔 〕 初衷〔 〕 悼念〔 〕cuàn改〔 〕 yì语〔 〕 hàn卫〔 〕dùn形〔 〕 shǐ志不渝〔 〕惨绝人huán〔 〕 振聋发kuì〔 〕
国殇: 缅怀:初衷:杀戮:悼念:妄图: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思念;追想〔以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篡改:抵赖:呓语:遁形:保卫:铭记: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用谎话和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
惨绝人寰:丑态百出:振聋发聩:沧海桑田:一以贯之: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或全部。
通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1.通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根本情况,说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坚决信念。
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
1.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一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3.精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运用了引用手法的地方,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5段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说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
〔1〕第1段引用公祭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新闻评论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公祭鼎铭文韵律整齐,增添了时评的表现力。
4.结合第四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批判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和正义。
5.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意义:①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②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③证明和平的珍责,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保卫世界和平的坚决信念。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根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6.简要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说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1〕运用比照。 文章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比照,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
7.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2〕列举大量事实。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如全世界的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事例。这些事例的罗列凸显了本文内容的真实性,强化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概括国家公祭的主要内容,提出观点
详细介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品析以下句子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1〕“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把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现象用形象化的语言具体描述,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2〕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恰当引用文言古语,为评论增添文采。
阅读下面的一那么新闻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12月13日上午7时,长江大学东校区田径场上开展了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活动。该活动由学生工作处主办、国旗护卫队承办。 公祭日活动在升旗仪式中拉开序幕。排列整齐的国旗护卫队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举行了升旗仪式,伴随着冉冉升起的红旗,全体师生一同奏唱国歌。升旗仪式完毕后,所有人员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进行了为时一分钟的默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ppt课件,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背景资料,文体知识,新闻评论的特点,惨绝人,字词梳理,整体感知,精读细研,疑难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