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全国各地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数据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只鸡蛋约为50gB.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眨一次眼所用时间约为1minD.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2.给自行车轮胎充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质量增大,密度增大B. 质量增大,密度不变
C. 质量不变,密度增大D. 质量增大,密度减小
3.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B.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D. 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4.如图所示,小伟和小杜分别在甲、乙两部相邻的观光电梯里,小伟看到小杜竖直向下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
A. 甲静止,乙向下运动
B. 乙静止,甲向上运动
C. 甲、乙均向下运动,乙的速度更小
D. 甲、乙均向上运动,甲的速度更大
5.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它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 该超声导盲手杖的定位原理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
C. 该导盲杖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
6.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
7.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一个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40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 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C. ff>20cm
8.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 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 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 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9.小明把一硬币放在空碗中,刚开始时,硬币看不见,往碗中加水到一定程度时,则可以看到硬币了。则如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 )
A. B.
C. D.
10.如图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热水管和冷水管,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却没有水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左水管是冷水管
B. 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汽化,需要放热
C. 夏天比冬天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更明显
D. 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液化,需要吸热
11.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升华后液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汽化后凝华
D. 先液化后汽化
12.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一块质量为0.79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
A. 1%B. 99%C. 10%D. 9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3.如图1所示,口罩的主要材料为熔喷布,其结构能阻拦直径最小为5μm=______ cm的飞沫,所以能够防病毒;如图2,某同学跑步的时间为18min=______ h。
14.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同学们往往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变声期就是其中之一,变声期后男同学的声带会变得更加宽、厚,所以______ 会变得沉而粗;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______ 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5.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护目镜常因呼吸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呼出的水蒸气______(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热。
1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______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
17.如图所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实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 。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18.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质量为______g,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19.如图甲是某同学在公园里拍摄的小桥流水情景,图乙是其简化图。若人站在岸边,P为人眼的位置,a是桥的顶点,b是a经水面所成的像。请画出:
(1)人眼看到a点的光路;
(2)人眼看到像b的光路。
20.在图中,完成入射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折射,再由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她看到的像是______ (填“倒立”或“正立”)、___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
(2)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 (填选项序号)。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______ 。
22.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 (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如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 。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知道炒菜用酱油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好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 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 kg/m3;
(3)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将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4)物理老师提供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说没有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24.交通安全事关全社会,行人过马路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想横穿一条9m宽的人行道,她步行速度为1.5m/s。若一辆汽车从道路左边行驶过来,速度为36km/h,为了安全横穿马路,并且要求预留10s的安全时间,小红横穿前行驶过来的汽车至少要离人行道多远,才能保证安全?
25.一个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20g。现向杯子中缓慢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面刚好上升到与杯口相平,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174g,如图乙所示。取出金属球,缓慢往杯中注水后,使水面再次与杯口相平,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40g,如图丙所示。(ρ水=1.0×103kg/m3)求:
(1)该金属球的质量;
(2)该金属球的密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一只鸡蛋约为50g,故A正确;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错误;
C、眨一次眼所用时间约为1s,故C错误;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故D错误。
故选:A。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本题考查了对质量、速度、时间、温度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答案】A
【解析】解:给自行车轮胎充气过程中,轮胎内气体的量增大,所以空气的质量变大;
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轮胎内空气的密度增大。
故选:A。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充气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判断空气密度的变化。
此题考查质量和密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正确、全面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基础。
3.【答案】C
【解析】解: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
故选:C。
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变大,所以会把水管冻裂。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固的现象,并且明白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导致体积不一样,而质量是不变量。
4.【答案】C
【解析】解:A、如果甲静止,乙向下运动,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A符合题意;
B、乙静止,甲向上运动,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甲、乙均向下运动,乙的速度更小,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上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均向上运动,甲的速度更大,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使分析更加简便,应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理解好参照物,明白运动与静止时相对的。
5.【答案】B
【解析】解:A、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故A错误;
B、该导盲手杖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前方障碍物的,与声呐测距原理相同,故B正确;
C、使用该导盲杖,使盲人可以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形状等信息,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前,一般会发出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B。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超出该范围的声,人耳无法感知;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通常称为回声,会传递信息;其应用:回声定位、声呐测距、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4)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会伴随着发出次声波。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属于基础题型。
6.【答案】C
【解析】解:因潜望镜内部装有两块平面镜,因此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C。
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物体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物体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知识,结合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答】
解: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即40cm>2f,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九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