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展开1.(1分)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运动迅速,为了便于观察 ,再在上面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
2.(1分)圭表上,立着的部分称为 (填“圭”或“表”)。
3.(1分)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 组成。
4.(5分)显微镜主要由 、 、 、 、 等部分组成。
5.(2分)地球自转形成了 现象。地球公转形成了 现象。
6.(3分)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 ,东边 西边 。
7.(1分)“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 现象。
8.(1分)古人观察发现,在一年中正午时分影子最长的是 季,最短的是 季。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9.(2分)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
C.简•施旺麦丹D.弗莱明
10.(2分)对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11.(2分)下列物体中,能用放大镜观察的是( )
A.月相变化B.蚜虫的身体特征
C.植物叶片上的气孔D.花粉颗粒的表面特征
12.(2分)下列叙述属于昼夜交替对动物产生的影响的是( )
A.刺猬冬眠B.猫头鹰夜间活动
C.兔子受惊逃跑D.鸟类迁徙
13.(2分)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
A.馒头B.豆腐C.酸奶
14.(2分)用如图所示放大镜的镜片观察同一物体时,获得的视野最大的镜片是( )
A.B.C.
15.(2分)如图分别是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叶片,其中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关系是( )
A.图像越大,视野越大B.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C.没有直接关系
16.(2分)下列物体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空烧瓶B.一滴干净的水
C.近视眼镜的镜片
17.(2分)观察草履虫时,除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外,还需要( )
A.滴管、碘酒、镊子B.滴管、脱脂棉、镊子
C.滴管、小刀、吸水纸
18.(2分)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
A.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上片﹣﹣安放﹣﹣对光﹣﹣调焦﹣﹣观察
19.(2分)古人用圭表观察的是( )
A.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B.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C.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
20.(2分)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地球不透明也不发光B.地球不停地自转
C.以上都是
21.(2分)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 )
A.被染色B.微生物繁殖
C.有杂质
22.(2分)四季的形成与( )无关。
A.地轴的倾斜B.地球的公转
C.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23.(2分)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酸奶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B.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C.水中的草履虫、蚊子、使面包发霉的霉菌都是微生物
D.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24.(1分)随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会变大,观察到的范围也会变大。 (判断对错)
25.(1分)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判断对错)
26.(1分)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植物切片要求薄而透明。 (判断对错)
27.(1分)从盛水的球形鱼缸侧面观察里面的金鱼,发现它的大小没有变化。 (判断对错)
28.(1分)先看到日出的地方就会后看到日落。 (判断对错)
四、连线题。(每空1分,共8分)
29.(4分)将下列微生物图片与它的名称相连接。
30.(4分)
五、探究题(共42分)
31.(16分)使用显微镜。
(1)在括号中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
(3)如果确定了污物的位置在镜头上,应用 小心擦拭干净。
A.餐巾纸
B.抹布
C.手
D.擦镜纸
(4)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中,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对光→安放→调焦→上片→观察
(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 。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
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
C.两眼都保持睁开
(6)如图是科学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标本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 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应转动 准焦螺旋(填“粗”或“细”)进行调整。
32.(16分)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请在北极处用铅笔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小红查阅资料了解到地球绕着 转动,称为自转,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 。
(3)如图,我们知道太阳光 (填“能”或“不能”)照亮整个地球。此时,A点所在地区处于 (选填“白天”或“黑夜”)。
(4)在图中,A、B代表两座城市,请你判断 (填“A”或“B”)。
(5)C处的人们此时正处于一天之中的 。
A.中午
B.黎明
C.黄昏
D.半夜
(6)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且不断改变朝向
B.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圆形,公转周期为365天
C.地球上的四季变化跟地球与太阳的远近无关
D.同一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是完全相同的
33.(10分)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在探究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实验中,我们用蜡烛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模拟地球。请观察模拟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图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公转方向是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
(2)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 位置时,南半球是春季。
(3)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 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日影最短。
(4)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 位置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5)当地球从C位置运行到D位置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 (填“升高”或“降低”)。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共同体六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知识检测站】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1分)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运动迅速,为了便于观察 脱脂棉纤维 ,再在上面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
【答案】脱脂棉纤维。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解答】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藻类等,不便于观察,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脱脂棉纤维。
2.(1分)圭表上,立着的部分称为 表 (填“圭”或“表”)。
【答案】表。
【分析】圭表是我国古代人们根据影子移动规律制作的测定季节和年的仪器,它是由一个平卧于正南正北方向的尺圭和一个直立的标杆表组成。
【解答】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所以圭表的直立部分叫做表,用于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故答案为:表。
3.(1分)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 凸透镜 组成。
【答案】凸透镜。
【分析】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用两个凸透镜制作简易显微镜把物体放得更大。
【解答】简易显微镜是两片凸透镜组合起来使用,这种镜子的特点是中间厚。在科学课上为了能将观察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做成最简易的显微镜。
故答案为:凸透镜。
4.(5分)显微镜主要由 目镜 、 调节旋钮 、 物镜 、 载物台 、 反光镜 等部分组成。
【答案】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分析】显微镜是由两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实像落在目镜成虚像的范围内,所以目镜成实像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显微镜是一种比较精密的光学仪器,主要由目镜、物镜、反光镜等组成。
故答案为:目镜;调节旋钮;载物台。
5.(2分)地球自转形成了 昼夜交替 现象。地球公转形成了 四季 现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做自西向东的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四季就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解答】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
故答案为:昼夜交替;四季。
6.(3分)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 不同 ,东边 早 西边 晚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解答】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西边晚。
故答案为:不同;早;晚。
7.(1分)“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 昼夜交替 现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16世纪后,创建了“日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解答】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故答案为:昼夜交替。
8.(1分)古人观察发现,在一年中正午时分影子最长的是 冬 季,最短的是 夏 季。
【答案】冬;夏。
【分析】阳光下大树的影子长短不但与大树高度有关,更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解答】太阳的位置变化影响影子的长短、形状。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同一地方,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小;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
故答案为:冬;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9.(2分)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
C.简•施旺麦丹D.弗莱明
【答案】A
【分析】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解答】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罗伯特•胡克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故选:A。
10.(2分)对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答案】D
【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解答】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产生。
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
故选:D。
11.(2分)下列物体中,能用放大镜观察的是( )
A.月相变化B.蚜虫的身体特征
C.植物叶片上的气孔D.花粉颗粒的表面特征
【答案】B
【分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倍数不等。放大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产生放大的虚像,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
【解答】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不需要放大镜。
故选:B。
12.(2分)下列叙述属于昼夜交替对动物产生的影响的是( )
A.刺猬冬眠B.猫头鹰夜间活动
C.兔子受惊逃跑D.鸟类迁徙
【答案】B
【分析】因为昼夜的影响,有些动物白天活动,有些动物夜晚活动。动物有许多活动都和光线有关。
【解答】AD、刺猬冬眠,与昼夜变化无关。
B、猫头鹰是夜行动物,白天休息。B符合题意。
C、兔子受到惊吓会飞走。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分)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
A.馒头B.豆腐C.酸奶
【答案】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制作面包需要酵母菌等。
【解答】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酿酒、面包、腐乳,都利用了微生物。
故选:B。
14.(2分)用如图所示放大镜的镜片观察同一物体时,获得的视野最大的镜片是( )
A.B.C.
【答案】B
【分析】凸透镜也叫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解答】凸透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凸透镜的凸度越大,视野范围越小,图中A、B,凸度最小的是B。故B正确。
故选:B。
15.(2分)如图分别是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叶片,其中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关系是( )
A.图像越大,视野越大B.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C.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B
【分析】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解答】图像大小与视野大小呈反比例关系,即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少。图中三个图片,但是观察的视野越来越小。
故选:B。
16.(2分)下列物体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空烧瓶B.一滴干净的水
C.近视眼镜的镜片
【答案】B
【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其结构特征是中间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功能。
【解答】A、空烧瓶不具有放大功能,不符合题意;
B、一滴干净的水相当于放大镜,符合题意;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分)观察草履虫时,除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外,还需要( )
A.滴管、碘酒、镊子B.滴管、脱脂棉、镊子
C.滴管、小刀、吸水纸
【答案】B
【分析】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解答】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观察草履虫时、载玻片、吸水纸外、镊子,其中脱脂棉用来控制草履虫的运动。
故选:B。
18.(2分)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
A.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上片﹣﹣安放﹣﹣对光﹣﹣调焦﹣﹣观察
【答案】B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取镜和安放、对光、调焦、安放装片、观察、收放。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显微镜的结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反光镜、细准焦螺旋。根据对显微镜的认识。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9.(2分)古人用圭表观察的是( )
A.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B.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C.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
【答案】B
【分析】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它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两个部件组成。
【解答】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故选:B。
20.(2分)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地球不透明也不发光B.地球不停地自转
C.以上都是
【答案】C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使地球表面有昼夜现象。
【解答】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地球必须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
故选:C。
21.(2分)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 )
A.被染色B.微生物繁殖
C.有杂质
【答案】B
【分析】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解答】鱼缸长时间不换水,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的养料增加。因此,水会变成绿色。
故选:B。
22.(2分)四季的形成与( )无关。
A.地轴的倾斜B.地球的公转
C.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答案】C
【分析】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
【解答】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形成四季,C符合题意。
故选:C。
23.(2分)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酸奶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B.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C.水中的草履虫、蚊子、使面包发霉的霉菌都是微生物
D.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
【答案】C
【分析】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解答】A、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酸奶的制作就离不开微生物;
B、微生物是生物的一种,它的生长繁殖需要空气,故B正确;
C、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们都不是微生物;
D、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灵芝等。
故选:C。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24.(1分)随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会变大,观察到的范围也会变大。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显微镜是由两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放大倍数是两个凸透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解答】显微镜是由两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乘积越大,但是视野越小。
故答案为:×。
25.(1分)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反之当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
【解答】同时时间,太阳直射点在一个位置,比如南半球是夏季。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26.(1分)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植物切片要求薄而透明。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解答】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因此,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
故答案为:√。
27.(1分)从盛水的球形鱼缸侧面观察里面的金鱼,发现它的大小没有变化。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相反,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具有放大作用,从盛水的球形鱼缸侧面观察里面的金鱼。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28.(1分)先看到日出的地方就会后看到日落。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
【解答】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了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日出时间早,西边的地点晚见到日出。越是在东边的地区,也最早看到日落。
故答案为:√。
四、连线题。(每空1分,共8分)
29.(4分)将下列微生物图片与它的名称相连接。
【答案】
【分析】在水中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解答】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鼓澡、眼虫、喇叭虫等。给出的微生物从上到下依次是草履虫、衣藻和变形虫。
故答案为:
30.(4分)
【答案】
【分析】地球家园,不同季节时所产生的典型现象不同,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不同。
【解答】一年中交替出现四个季节,即春季、秋季和冬季,有碧绿的幼苗,有盛开的荷花,有金黄的树叶,有落叶的树木。
故答案为:
五、探究题(共42分)
31.(16分)使用显微镜。
(1)在括号中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物镜 。(填“物镜”或“目镜”)
(3)如果确定了污物的位置在镜头上,应用 D 小心擦拭干净。
A.餐巾纸
B.抹布
C.手
D.擦镜纸
(4)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中,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A.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对光→安放→调焦→上片→观察
(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 C 。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
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
C.两眼都保持睁开
(6)如图是科学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标本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 左下方 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应转动 细 准焦螺旋(填“粗”或“细”)进行调整。
【答案】(1)
(2)物镜。
(3)D。
(4)B。
(5)C。
(6)左下方;细。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实像落在目镜成虚像的范围内,所以目镜成实像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1)如下图所示,图中所指的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分别是目镜、粗准焦螺旋、反光镜。
(2)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物镜。
(3)如果确定了污物的位置在镜头上,应用专用的擦镜纸小心擦拭干净、餐巾纸擦拭。
(4)显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①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②对光:转动转换器,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用压片夹夹住;④调焦:调节准焦螺旋,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调整准焦螺旋,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故B正确。
(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两只眼都应该睁开,观察物体,便于绘图,AB选项错误。
(6)读图可以看出,视野①中阴影区偏向左下方。因为载物台上的载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则应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才能实现,应转动细准调节旋钮。
故答案为:(1)
(2)物镜。
(3)D。
(4)B。
(5)C。
(6)左下方;细。
32.(16分)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请在北极处用铅笔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小红查阅资料了解到地球绕着 地轴 转动,称为自转,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 一天 。
(3)如图,我们知道太阳光 不能 (填“能”或“不能”)照亮整个地球。此时,A点所在地区处于 黑夜 (选填“白天”或“黑夜”)。
(4)在图中,A、B代表两座城市,请你判断 B (填“A”或“B”)。
(5)C处的人们此时正处于一天之中的 B 。
A.中午
B.黎明
C.黄昏
D.半夜
(6)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且不断改变朝向
B.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圆形,公转周期为365天
C.地球上的四季变化跟地球与太阳的远近无关
D.同一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1);(2)地轴;一天;(3)不能;黑夜;(4)B;(5)B;(6)C。
【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约365天。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解答】读图可知: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处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绕着地轴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
(3)如图,我们知道地球是不透明的。此时。
(4)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东北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的地点,A、B两座城市中,先迎来黎明。
(5)C处位于晨昏线上,人们此时正处于一天之中的黎明。
(6)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且方向不会改变;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主要是因为地轴倾斜造成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同一时间,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2)地轴;一天;黑夜;(5)B。
33.(10分)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在探究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实验中,我们用蜡烛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模拟地球。请观察模拟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图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公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
(2)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 B 位置时,南半球是春季。
(3)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 A 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日影最短。
(4)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 C 位置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5)当地球从C位置运行到D位置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1)自西向东。
(2)B。
(3)A。
(4)C。
(5)升高。
【分析】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
【解答】(1)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2)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北半球是秋季。
(3)根据题干可知,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A位置时,所以北京地区正午日影最短。
(4)根据题干可知,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C位置时,冬季昼最短夜最长。
(5)当地球从C位置运行到D位置时,北半球从冬季到春季。
故答案为:
(1)自西向东。
(2)B。
(3)A。
(4)C。
(5)升高。
变形虫
线虫
草履虫
衣藻
寒冷
春季
盛开的荷花
凉爽
夏季
金黄的树叶
温暖
秋季
落叶的树木
炎热
冬季
碧绿的幼苗
变形虫
线虫
草履虫
衣藻
寒冷
春季
盛开的荷花
凉爽
夏季
金黄的树叶
温暖
秋季
落叶的树木
炎热
冬季
碧绿的幼苗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共同体五年级上学期中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共同体五年级上学期中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兰溪市振兴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兰溪市振兴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振兴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振兴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