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078175/0-17023911156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078175/0-1702391115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078175/0-17023911157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18页。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检测题一、单选题(共13题)1.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由这四种元素不能组成有机化合物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C.Z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Y剧烈D.X、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与Z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B.原子半径:r(Y)<r(W)<r(Z)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D.W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3.下列分子结构模型中,不能正确表示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是A.A B.B C.C D.D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分子的电子式为B.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4s2C.Cl-的结构示意图为D.HClO的结构式为H—Cl—O5.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与科学实验紧密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道尔顿发现原子——“空心球”模型B.汤姆孙发现电子——“葡萄干面包”模型C.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有核”模型D.玻尔解释氢原子光谱——“电子分层排布”模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MgCl2晶体中存在共价键和离子键C.NH3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D.碳酸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B.35Cl2与37Cl2不能互称为同位素,也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C.2,2-二甲基丁烷与2,4-二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种类相同(不考虑立体异构)D.与都是酚且互为同系物8.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XB.Y2X与Y2X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因此其氢化物的沸点X>WD.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不与强碱反应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于碳酸D.化合物YX中的化学键为共价键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4和CO2都是共价化合物B.CCl4和NH3分子中都含有极性键C.CaO和SiO2都是离子化合物D.NaOH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11.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AgCl和AgI之间的转化 B.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C.制备Fe(OH)2 D.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 12.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和Z位于同一主族。甲、乙、丙为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m、n、p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n是一种二元弱酸。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 < X < YB.W与X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Y与Z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有漂白性D.W与X、Y、Z组成的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X > Y > Z13.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A.A B.B C.C D.D二、填空题(共8题)14.如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对应的微粒均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写出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比较Z、Q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单质的电子式为 ,B的氢化物空间构型为 (2)图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将其单质在氧气中加热,生成的产物为 。(3)比较Q、R两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低 ,并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 ;(4)B的氢化物在常温下跟R的氢化物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X、Q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注明操作、现象及结论)15.归纳整理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了卤族元素的各种性质后,可归纳整理出如下所示的表格: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溴的熔点范围可能是 。(2)碘的化合价可能有 。(3)氯、溴、碘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至弱顺序是 (填化学式)。(4)氢碘酸有较强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因此放在空气中长期保存易变质,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2014年全运会在辽宁举办,其开幕式就是一场焰火盛宴。(1)焰火利用了部分金属元素特征的 反应,该反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如图1所示的五元环代表A、B、C、D、E五种化合物,圆圈交叉部分指两种化合物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五种化合物由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每种化合物仅含两种元素。图1中A是沼气的主要成分,B、E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均为18,B不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其稀溶液是医疗上广泛使用的消毒剂,E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如图2,C与纯碱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D中所含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电子总数之比为3∶2。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B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其主要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D的化学式是 。②A、B、E中均含有的一种元素符号为 。③C与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液态B与液态E反应可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液体,1 mol B参加反应放出热量Q kJ,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列出了11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I.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金属性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①③⑤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4)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元素为 。在这两种盐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该元素和⑧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下列物质:①N2②CO2③NH3④Na2O⑤Na2O2⑥ NaOH ⑦CaBr2⑧H2O2⑨NH4Cl⑩Ar(1)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填序号,下同)(2)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3)不含化学键的是 18.下图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边界。①~⑦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1)⑤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 族;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上述元素所能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⑥⑦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3)元素①的简单氢化物电子式为 。(4)⑦的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⑥的氢化物的还原性 (填“强”或“弱”)。19.有下列八种物质:①纯碱;②火碱;③氯水;④小苏打;⑤铝;⑥氨水;⑦氯化铝;⑧漂白粉。(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填序号,上同);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2)小苏打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 (用化学用语回答)。(3)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4)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离子方程式为 。(5)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20.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序号分别代表某一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2)①⑧的简单离子,其半径更大的是 (写离子符号)。(3)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4)元素的非金属性:⑥ ⑦(填“>”或“<”)。(5)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该碱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1.有X、Y、Z、M、G五种元素,是分属三个短周期并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其中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在熔融状态下,将Z的单质和FeG2(元素G和铁构成的某化合物)组成一个可充电电池(装置示意图如下),反应原理为:2Z +FeG2Fe+2ZG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充电时,接电源负极的电极材料是 (写物质名称),该电池的电解质为 (填写化学式)。ABCD氢分子氯化氢水分子甲烷分子元素相关信息X地壳中含量最高,且与W元素同族Y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Z与X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制光导纤维溶液①固体②溶液③实验结论A稀硫酸Na2CO3Na2SiO3非金属性:S>C>SiB浓盐酸KMnO4Na2S氧化性:KMnO4>Cl2>SC浓H2SO4Cu氢硫酸溶液变浑浊D浓氨水CaOAlCl3可以制备Al(OH)39F17Cl35Br53I单质熔点(℃)-219.6-101113.5单质沸点(℃)-188.1-34.658.78184.4主要化合价-1-1,+1,+3,+5,+7-1,+1,+3,+5,+7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单质与H2反应情况暗处剧烈化合并爆炸光照或点燃反应加热至一定温度反应不断加热才缓慢反应 主族周期IAIIAIIIAIVAVAVIAVIIA02⑥⑦⑪3①③⑤⑧⑩4②④⑨族周期IAIIAIIIAIVAVAVIAVIIA02⑦⑧⑩3①③⑤⑥⑨4②④参考答案:1.A【分析】根据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可判断Y为氧元素,因此X、Z、W分别为氮、硫、氯元素。【详解】A、因要组成有机化合物必须含有碳、氢元素,正确;B、非金属性W>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W>Z,错误;C、非金属性Y>Z,故Y与氢气化合物更剧烈,错误;D、N、O形成的化合物如NO不易溶于水,错误。2.B【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处于IA族,而Y与W同主族,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则Y、W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Y为O元素、W为S元素;Z的原子序数大于氧,故Z为Na,可知X为H、Y为O、Z为Na、W为S。【详解】A.O、Na可以形成Na2O、Na2O2,A选项错误;B.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O<S<Na,B选项正确;C.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NaOH,属于强碱,C选项错误;D.元素非金属性S<O,故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2S<H2O,D选项错误;答案选B。3.C【详解】A.氢气是由两个H原子构成的直线型结构,球棍模型为:,故A正确;B.氯化氢是由H和Cl构成的直线型结构,Cl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半径,球棍模型为:,故B正确;C.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连接2个H原子构成的V形结构,球棍模型为:,故C错误;D.甲烷是由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构成的正面体结构,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半径,球棍模型为:,故D正确;故选:C。4.A【详解】A.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每个氧原子共用两对电子,所以电子式为,故A正确;B.能级半满、全满、全空更稳定,能量更低,所以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B错误;C.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所以Clˉ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HClO的结构式为H—O—Cl,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5.A【详解】A. 道尔顿发现原子,提出了“实心球”模型,故A错误;B. 汤姆孙发现电子,而且原子呈电中性,据此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故B正确;C. 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有核”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故C正确;D.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系统只能具有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当原子从一个具有较大能量的定态跃迁到另一个能量较低的定态时,它辐射出具有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和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氢原子光谱指的是氢原子内的电子在不同能阶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该光谱的发现在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故D正确;故选A。6.D【详解】A.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不一定是含有离子键,如HCl、H2SO4等只含有共价键,但其水溶液能导电,故A错误;B.MgCl2晶体是离子晶体,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不存在共价键,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C.在NH3分子中H原子是达到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C错误;D.碳酸钠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因而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具有导电性,故D正确;故选D选项。7.D【详解】A.苯和水互不相溶,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正确;B.同位素的对象为原子,同分异构体的对象为化合物,故35Cl2与37Cl2不能互称为同位素,也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C.2,2-二甲基丁烷与2,4-二甲基戊烷的等效氢均为3种,故它们的一氯代物种类均为3种,C正确;D.含酚羟基和醚键两种官能团,只有酚羟基一种官能团,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D错误。答案选D。8.B【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X地壳中含量最高,故X为O,且与W元素同族,故W为S,Y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故Y为Na,Z与X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制光导纤维,故Z为Si,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由分析可知,X、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Y的核电荷数更大,故离子半径Y<X,A错误;B.由分析可知,Y2X与Y2X2即Na2O和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均为1:2,B正确;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致,故X>W,H2O中存在分子间,其氢化物的沸点反常高,其氢化物的沸点X>W,但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错误;D.由分析可知,X与Z形成的化合物即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D错误;故答案为:B。9.B【分析】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判断X是氧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故Z是硅元素,根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及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判断Y是镁元素,W与X位于同一主族,判断W是硫元素,故X、Y、Z、W分别是:O、Mg、Si、S;【详解】A.分析可知X是O,Y是Mg,Z是Si,W是S,离子半径根据电子层越大半径越大及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得大小为,故A错误;B.非金属性是X>W,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故B正确;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故C错误;D.化合物YX为MgO,化学键为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答案B;【点睛】此题考查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元素及物质的性质推断,注意首要条件的限制,是短周期元素。10.B【详解】A.CO2是共价化合物,但P4是共价单质,A不正确;B.CCl4和NH3分子中分别含有C-Cl极性键和N-H极性键,B正确;C.CaO是离子化合物,但SiO2是共价化合物,C不正确;D.NaOH是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不正确;故选B。11.C【详解】A. 硝酸银过量,生成氯化银沉淀后,Ag+剩余,继续生成碘化银沉淀,无法探究AgCl和AgI之间的转化,故A错误;B. 氯气依次通过两棉球,通过现象可以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Br2和I2,但无法比较Br2、I2的氧化性,故B错误;C. 根据装置特点分析,先打开a和b,A中生成的氢气排出装置的空气,防止Fe(OH)2被氧化,关闭a时,生成的氢气将A中反应产物硫酸亚铁通过导管压入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得到Fe(OH)2,故C正确;D. 氢氧化钠溶液应该装在碱式滴定管内(下部为橡胶管),故D错误;故选C。12.B【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X应为C元素,不能是S元素,因为比S原子序数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只有Cl,不符合;n是一种二元弱酸,且为二元化合物,则n应为氢化物,结合物质的转化关系,可推得n为H2S,p为SO2,m为H2O,丙为S,甲为H2,乙为O2,则W为H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由以上分析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A. 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以此减小,则原子半径:W < Y< X,故A错误;B. W为H元素,X为C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如乙烷等,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B正确;C. Y为O元素,Z为S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而三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D. 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C,则W与X、Y、Z组成的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Y>Z>X,故D错误;故选B。13.C【详解】A.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强酸制取弱酸,所以酸性:硫酸>碳酸>硅酸,故A正确;B.浓盐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气,氯气能与Na2S溶液反应置换出硫单质,自发进行的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第一个反应中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氯气是氧化产物,第二个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S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KMnO4>Cl2>S,故B正确;C.常温下Cu和浓硫酸不反应,无SO2气体生成,故C错误;D.生石灰与浓氨水能够生成氨气,氨水为弱碱性,所以氨气通入AlCl3溶液中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能够得出该结论,故D正确;故答案为C。14.(1) 第二周期ⅣA族 三角锥形(2) Na (3) 和HCl是结构与组成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HCl,分子间作用力小于HCl,沸点小于HCl(4) 有白烟产生(5)将通入的水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证明的氧化性大于S。或在试管中收集气体,然后通入,试管壁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证明将氧化,说明的氧化性大于S【分析】根据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A是C元素、B是N元素、X是O元素、Y是Na元素、Z是Mg元素、L是Al元素、M是Si元素、Q是S元素、R是Cl元素;【详解】(1)A是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ⅣA族。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简单离子半径;M是Si元素,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N2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电子式为,N的氢化物是NH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2)图中最活泼的金属是Na,Na在氧气中加热生成Na2O2。(3)和HCl是结构与组成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HCl,分子间作用力小于HCl,沸点小于HCl;(4)NH3在常温下跟HCl混合生成NH4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有白烟产生。(5)将通入的水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证明的氧化性大于S。15. -101℃~58.78℃ -1、+1、+3、+5、+7 HClO4>HBrO4>HIO4 还原性 4HI + O2=2H2O + 2I2【详解】(1)由表可知:从氟到碘,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所以溴的熔点应该比氯的熔点要高,比溴的沸点要低,熔点范围可能是-101℃~58.75℃,故答案为-101℃~58.78℃;(2)因溴的化合价有-1,+1,+3,+5,+7,碘的性质与溴相似,所以碘的化合价可能有-1,+1,+3,+5,+7,故答案为-1,+1,+3,+5,+7;(3)氯、溴、碘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至弱顺序为HClO4>HBrO4>HIO4;(4)因氢溴酸中溴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最低价,具有还原性,因此氢碘酸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反应方程式为4HI + O2=2H2O + 2I2,故答案为还原性;4HI + O2=2H2O + 2I2。【点睛】应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本题的易错点是(1),要注意,溴的熔点比沸点低。16.(1) 焰色 物理(2) H 【详解】(1)焰火利用了部分金属元素特征的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是元素的物理性质;(2)①根据题意,A为,B为,C为;为二元弱酸,电离方程式为:;D中所含Si和N两种元素,且原子个数比为3∶4,电子总数之比为3∶2,故化学式为;②A为,B为,C为,均含有H元素;③与高温下反应的方程式为;④由E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和N、H元素的价键规则知,大黑球表示N原子,小黑球表示H原子,故E为,根据信息,液态与反应的热方程式为:。17. Ar F 2K+2H2O=2K++2OH-+H2↑ NaOH K Na Mg Al +3 Al2O3+6H+=2Al3++3H2O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消失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⑧ ⑤ ⑩【分析】首先将表格中11种元素具体化。依编号顺序,这11种元素依次是Na、K、Mg、Ca、Al、C、O、Cl、Br、Ar、F。然后将问题的元素编号一一具体化到某元素,利用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1)寻找最活泼的非金属,搜索目标是向上向右,寻找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搜索目标是向左向下;(2)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最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最强;(3)利用同主族和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4)涉及氢氧化铝沉淀的生成和溶解;(5)分析每一种物质的化学键种类,再挑出所问的3个问题指向的物质编号。【详解】I.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Ar,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金属性最强的单质是K,其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K+2H2O=2K++2OH-+H2↑;(2)①③⑤三种元素分别为Na、Mg、A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Mg(OH)2、Al(OH)3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是NaOH;(3)①②③三种元素为Na、K、Mg,其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Na>Mg;(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元素为Al。在这两种盐中铝的化合价均为+3价,铝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其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向AlCl3溶液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消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II.分析所给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可知,N2中只有非极性键,CO2中只有极性共价键,NH3中只有极性共价键,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CaBr2中只有离子键,H2O2中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NH4Cl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Ar中没有化学键。所以:(1)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⑧;(2)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⑤;(3)不含化学键的是⑩。18.(1) ⅢA (2) Al3+ Cl(3)(4)弱【分析】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推断①N②O③F④Na⑤Al⑥S⑦Cl,据此分析。【详解】(1)元素⑤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ⅢA族,⑦是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上述元素所能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电子层数最少,且核电荷数最多的,据此可知是:Al3+,据分析可知⑥是S⑦是Cl,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⑥⑦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Cl,故答案为:Al3+;Cl。(3)元素①是N元素,其简单氢化物是NH3,电子式为:,故答案为:。(4)⑦的氢化物是HCl,元素⑥的氢化物是H2S,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所以HCl的还原性比H2S的还原性弱,故答案为:弱。19. ③⑥⑧ ④⑤ HClO NaHCO3=Na++HCO3- 2Al+2OH-+2H2O=2AlO2-+3H2↑ Al3++3NH3·H2O=Al(OH)3↓+3NH4+ Ca(ClO)2+ H2O+CO2=CaCO3↓+2HClO【详解】(1)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漂白粉是由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组成,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小苏打和金属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HClO。(2)小苏打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碳酸氢钠能电离出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3)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4)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可以用铝盐与氨水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5)次氯酸钙能吸收CO2与水生成次氯酸而具有漂白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20.(1)K(2)F-(3)HF(4)<(5) HClO4 KOH Al(OH)3+OH-=[Al(OH)4]-或Al(OH)3+OH-=+2H2O【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周期表左下角金属性最强,即为K;(2)①⑧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a+、 F-,Na+、 F-电子层结构相同,都只有2个电子层,且F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小,故F-的半径大;(3)F、Cl位于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F的非金属性强于Cl,HF的稳定性强于HCl,故HF更稳定;(4)⑥Si,⑦为O,O的非金属性比C强,而C比Si强, 故非金属性: Si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