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考试生物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高中考试生物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1页
    高中考试生物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2页
    高中考试生物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考试生物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生物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共12页。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面叙述的现象,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B.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雌蕊得到无子番茄果实
    C.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2
    .(2020 江苏)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 5'端含有重复序列 CTCTTCTCTT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CTCTT 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 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 CTCTT 重复 6 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CTCTT 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3
    .(2020 山东枣庄临沂模拟)以一个有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
    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突变株的分离比例
    均接近 3∶1,这些叶舌突变型都能真实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辐射处理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该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
    C.实验结果表明,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
    D.将甲的 F1 自由交配,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为无叶舌突变类型的比例为 3/8
    4
    .(2020 山东德州一模)单体(2n-1)是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其能产生含 n 条染
    色体和 n-1 条染色体的两种配子,可用于基因定位。在野生型烟草(2n=48)中发现一株隐性突变体,人
    工构建一系列缺少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单体,并分别与该突变体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即可判断突
    变基因的染色体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可导致单体形成
    B.需要人工构建 48 种野生型单体分别与隐性突变体杂交
    C.若某单体后代出现突变型植株,说明突变基因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
    D.若后代野生型∶突变型=1∶1,说明单体产生的两种配子的存活率相同
    5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6
    .(2020 山东潍坊三模)为获得果实较大、含糖量高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
    仙素溶液处理后扦插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 40%的细胞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
    N 细胞和 4N 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
    A.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C.“嵌合体”产生配子过程中,部分细胞染色体联会紊乱
    D.“嵌合体”个体自交也可产生二倍体、三倍体的子代
    7
    .人类目前所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是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无子香蕉的培育过程主要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B.图中染色体加倍的主要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不能形成
    C.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若图中有子香蕉的基因型为 AAaa,则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均为 Aaa
    8
    .若“P→Q”表示由 P 一定能推理得出 Q,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A.P 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Q 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P 表示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Q 表示该生物性状发生了改变
    C.P 表示某生物为单倍体,Q 表示该生物体细胞中含 1 个染色体组
    D.P 表示父亲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Q 表示女儿患有该病
    9
    .(2020 山东)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
    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
    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
    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 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 Aaa 的子细胞
    1
    0.种群中产生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这些变异的产生是不定向的,其中对“不定向”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变异不一定与环境变化的方向一致
    B.各种变异的方向不同
    C.变异不一定都适应环境

    D.各种变异不可能与环境变化的方向一致
    1
    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精子、卵细胞是单倍体
    C.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一定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D.基因上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则遗传信息也一定发生了改变
    1
    2.(2020 山东烟台三模)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和竞争实现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
    D.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1
    3.(2020 山东威海一模)果蝇的红眼和朱砂眼是由等位基因 D 和 d 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该性状存
    在纯合致死现象(若隐性纯合致死,则基因型为 dd、XdXd、XdY 的个体死亡;若显性纯合致死,则基因
    型为 DD、XDXD、XDY 的个体死亡)。实验调查发现雌果蝇中基因型和表型均为两种,雄果蝇只有一
    种表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 D 和 d 位于 X 染色体上
    B.该性状表现为显性纯合致死
    ( )
    C.若亲代雌果蝇中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各有 2 000 只,随机选取多对雌雄果蝇杂交,F2 雌果蝇中两种基
    因型的比例为 1∶8
    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杂交过程中等位基因 D 和 d 的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
    1
    4.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 8 月
    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 7 月 30 日至 8 月 15 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
    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8 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
    B.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
    D.开红花时,该植物需要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
    5.如图是某种动物的生活区域被一条 20 米宽、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也是 20 米宽、东西向的铁路
    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

    B.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
    C.该物种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
    D.该物种在②④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
    6.(2020 山东一模)果蝇的性别决定是 XY 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影响果蝇的性别特征甚至使果蝇
    死亡,如:性染色体组成为 XO 的个体为雄性,XXX、OY 的个体胚胎致死。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
    因 R 和 r 控制。某同学发现一只异常果蝇,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
    若发育成该果蝇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的细胞
    核发生变异,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及变异细胞的细胞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XRXr;含基因 R 的 X 染色体丢失
    B.XrXr;含基因 r 的 X 染色体丢失
    C.XRXr;含基因 r 的 X 染色体结构变异
    D.XRXR;含基因 R 的 X 染色体结构变异
    1
    7.(2020 山东烟台模拟)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所产
    生的子一代,2 000~3 000 只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 2 000~3 000 只雄果蝇中也会出
    现一只红眼雄果蝇。已知含一条 X 染色体的果蝇(XY、XO)为雄性,含两条 X 染色体的果蝇(XX、
    XXY)为雌性,含三条 X 染色体或无 X 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不考虑基
    因突变),不准确的是( )
    A.子代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不存在 Y 染色体
    B.子代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是母本减数分裂Ⅰ后期一对 X 染色体未分离
    C.子代白眼雌果蝇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 4 条 X 染色体
    D.无法对子代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的体细胞制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探究原因
    1
    8.(2020 山东高密一模)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化
    B.种群内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一定更适应环境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1
    9.基因流是指生物个体从其发生地分散出去而导致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流的过程,可发生在同种或
    不同种的生物种群之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邻近的种群间基因频率有较大差异,也可能存在基因流
    B.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
    D.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一种途径
    2
    0.(2020 辽宁辽阳期末)某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XeY,下图甲、乙是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内
    染色体和相关基因的简图,图乙所示细胞是图甲所示细胞的子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细胞含有 4 对同源染色体
    B.图甲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C.图乙细胞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D.图甲细胞会产生基因型为 abY 的精细胞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
    1.(12 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 。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 为单位的变
    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
    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 AA 和 aa 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
    因型为 Aa 的个体,则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
    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子;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
    隐性突变纯合子。
    2
    2.(12 分)果蝇为 XY 型性别决定,表中所示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请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
    XX、XXY
    发育情况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胚胎期致

    XY、XYY
    XXX、YO(没有 X 染色
    体)、YY
    XO(没有 Y 染色体)


    ,


    (1)果蝇具有 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因此常
    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 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
    体上。
    (2)现有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设计实验,探
    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实验思
    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后代 ,则说明这只白眼雌果
    蝇出现的原因是环境因素。

    若后代 ,则说明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基因
    突变。
    若后代 ,则说明这
    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变异。
    2
    3.(10 分)(2020 全国Ⅲ)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
    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 A、B、D 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
    组均含 7 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
    是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
    (答出 2 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答出 1 点即
    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子),甲的表型是抗病易倒伏, 乙的表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
    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2
    4.(10 分)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进行细菌的耐药性实验。实验时,首先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
    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以确定从病人身上获得的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1)取该致病菌单菌落适当稀释,用 均匀地涂抹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 37 ℃培养箱中培
    养 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2)为了检测获得的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含有 A、B、C、D 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分别均匀
    地放置在四块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得到的结果为:含 A 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
    对 A ;含 B 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含 C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 A 的小,说
    明 ;含 D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
    A 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小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很可能此菌对 D 产生
    了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 。
    2
    5.(11 分)请运用生物育种和生物进化的知识,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1)古代的印第安人从自然玉米群体中选出许多果穗硕大、颗粒饱满的玉米,将其隔离种植,再经过精
    心地选育,最终获得品质优良、无任何杂粒的玉米品种。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来说,因为育
    种过程中的“隔离种植”,优良玉米群体与自然玉米群体之间不能进行 ,两
    者 (填“属于”或者“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后人摸索出新的方法,就是将不同品种的优良
    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选育出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是 ,该育种原理
    是 。
    (2)已知人类 ABO 血型的相应基因有 IA、IB 和 i 三种,IAIA 和 IAi 对应 A 型血,IBIB 和 IBi 对应 B 型
    血,IAIB 对应 AB 型血,ii 对应 O 型血。对某地区人群进行 ABO 血型调查得知,IA、IB 和 i 的基因频率
    分别为 30%、30%和 40%,并且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能始终保持稳定不变,即达到了遗传平衡状
    态。请分析,该人群能保持这种平衡状态,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人口数量众多、没有迁入和迁出、ABO
    血型相关基因都不突变、
    和 。该地区人群中,AB 型血的人所占比例
    是 ,A 型血的人所占比例是 。
    单元质检卷七 生物的
    变异和进化
    1
    .D 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杂合子红花植株(若用 Aa 表示)
    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aa),该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都开白花,该性状可遗传,D 项正
    确。
    2
    .C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翻译过程。重复序列 CTCTT 重复次数改变,导致遗传
    信息发生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 项错误。基因中嘧啶与嘌呤碱基互补配对,嘧啶碱基
    一定占碱基总数的一半,B 项错误。重复序列 CTCTT 重复 6 次,说明 mRNA 上增加了 15
    个碱基,即 5 个密码,故翻译时,不影响后面的氨基酸序列,C 项正确。CTCTT 重复次数增
    多,其编码的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数量改变,若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该基因编码的蛋
    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D 项错误。

    3
    .D 由题意可知,辐射处理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
    项正确;该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B 项正
    确;实验结果中甲、乙后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可推测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
    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C 项正确;若用 A、a 表示相关基因,甲株后代中 AA∶Aa∶
    aa=1∶2∶1,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后代中 AA=1/4,Aa=2/4,aa=1/4,若
    只收获正常株(AA 和 Aa)上所结的种子,则只有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上结出基因型为 aa
    的种子,概率为 1/2×1/2×1/2=1/8,故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 F1 自由交配,正常株上所结种
    子为无叶舌突变类型的比例为 aa=1/8÷(1/4+1/2)=1/6,D 项错误。
    4
    .B 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导致形成的生殖细胞缺少该条染色体进
    而可导致单体形成,A 项正确;野生型烟草(2n=48)有 24 对同源染色体,所以需要构建 24
    种野生型单体分别与隐性突变体杂交,B 项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单体植株可以产生
    含 n 条染色体和 n-1 条染色体的两种配子,如果杂交后代全为野生型,则该基因不在这条
    染色体上,如果杂交后代出现了突变型植株,则该基因位于单体缺少的染色体上,C 项正
    确;突变型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含隐性突变基因的配子,所以若后代野生型∶突
    变型=1∶1,说明单体产生的两种配子存活率相等,D 项正确。ꢀ
    5
    .D 同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 项正确;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
    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B 项正确;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
    目的个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C 项正
    确;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
    的方法培育多倍体,D 项错误。
    6
    .C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A 项正确;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是“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B 项正确;“嵌合体”是由 2N 细胞和 4N 细胞组成的,因此在
    产生配子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联会不会紊乱,C 项错误;“嵌合体”个体自交可能产生二倍
    体、三倍体、四倍体的子代,D 项正确。
    7
    .B 无子香蕉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其运用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A 项错误;诱导
    染色体加倍时需用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而两者的作用机理均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 项正确;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所得的是三倍体,三倍
    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
    离,C 项错误;若有子香蕉的基因型为 AAaa,则相应的野生芭蕉的基因型为 Aa,四倍体的
    AAaa 与二倍体的 Aa 杂交,后代基因型有四种(AAA、AAa、Aaa、aaa),D 项错误。
    8
    .D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遵循分离定律,但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 项错误;由于密码
    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 项错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
    体称为单倍体,但单倍体的体细胞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产生的配子形成的
    单倍体的体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C 项错误;父亲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其致
    病基因一定传给女儿,所以女儿一定患有该病,D 项正确。
    9
    .C 由题干可知,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
    桥”结构,因此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 项正确;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
    桥”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因此其子细胞

    中染色体的数目不发生改变,B 项正确;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出现“染
    色体桥”结构,其子细胞中染色体上不会连接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 项错误;姐妹染色单体
    形成的“染色体桥”结构在分裂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都可能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
    染色体中一条子染色体可能携带有 2 个相同基因,移到细胞一极,若该细胞基因型为 Aa,
    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 Aaa 的子细胞,D 项正确。
    1
    0.D 变异的产生是不定向的,其中对“不定向”的正确理解是:变异不一定与环境变化的
    方向一致;各种变异的方向不同;变异不一定都适应环境。
    1.D 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A 项错误;精子、卵细胞不是单倍体,
    1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B 项错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 项错误;基因上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则遗传信息也一定发生
    了改变,D 项正确。
    1
    2.D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A 项错误;物种
    之间的协同进化既有竞争、捕食,也有互助互利,B 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C 项错误;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
    变,D 项正确。
    1
    3.C 根据雌性有 2 种表型,而雄性只有 1 种表型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上,A 项正确;雌性有 2 种表型,说明该性状表现为显性纯合致死,B 项正确;若亲代雌果蝇
    中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各有 2 000 只,即雌性个体中 1/2XDXd、1/2XdXd,其产生的配子为
    1
    /4XD、3/4Xd,雄性个体 XdY 产生的配子为 1/2Xd、1/2Y,F1 雌果蝇中 XDXd∶XdXd=1∶3,
    雄果蝇基因型为 XdY,F2 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Xd=(1/4×1/2)∶
    (1/4×1/2+3/4)=1∶7,C 项错误;由于显性纯合子致死,故杂交过程中等位基因 D 和 d 的基
    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D 项正确。
    1
    4.A 图示分析可知,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说明控制花色的基
    因没有改变,由题干及题图信息无法推测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是否改变,A 项错
    误;该植物的花色变化,是由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引起花色的表型发生改变,B 项正确;天蛾
    数量增加,开白花的植株数量增多,说明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C 项正
    确;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开红花时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这可能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D 项正确。
    1
    5.D 某动物的生活区域被分成 4 个小区域后,因为不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影响了
    该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所以其基因多样性可能会降低,也可能会增加,A、B 两项正
    确。该生物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由于活动面积减小,生存斗争可能加剧,C 项正确。突
    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生物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D 项错误。
    1
    6.A 由题意可知,该果蝇一半表现为白眼雄性,可能基因型为 XrY 或 XrO;另一半表现
    为红眼雌蝇,基因型可能为 XRXR 或 XRXr。而该果蝇受精卵正常,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一个
    细胞异常。受精卵只有为 XRXr 且变异细胞中 XR 丢失后,才可能出现表现一半白眼雄蝇
    (XrO),一半红眼雌蝇(XRXr)。
    1
    7.BD 分析可知,子代异常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 XBO,故其精原细胞不存在 Y 染色
    体,A 项正确;由分析可知,子代白眼雌果蝇产生原因可能是母本减数分裂Ⅰ后期一对 X

    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一对 X 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基因
    型为 XbXb 的卵细胞,B 项错误;子代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 XbXbY,其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
    裂的后期,细胞内最多含有 4 条 X 染色体,C 项正确;由于子代异常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
    果蝇的性染色体数目与正常果蝇的存在差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探究原
    因,D 项错误。
    1
    8.AD 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化,如染色体的倒位,A 项正
    确;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下,种群内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而人工选择条
    件下则不一定,B 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 项错误;金鱼能与野生鲫鱼
    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 项正确。
    1
    9.ABCD 由题意可知,基因流可发生在同种或不同种的生物种群之间,所以邻近的种群
    间可能存在基因流,A 项正确;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
    概率,B 项正确;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
    的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C 项正确;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
    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一种途径,D 项正确。
    2
    0.AC 图甲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且表现为细胞质均等分裂,故
    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的后期,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
    一个染色体含一个 DNA 分子,该细胞为减数分裂Ⅱ形成的精细胞。图甲细胞中含有 2
    对同源染色体,A 项错误;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发生自由组合,同时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可知,该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即发生了基因重组,B 项正确;由分析可知,图乙细胞是精细
    胞,C 项错误;图甲细胞会产生四种精细胞,基因型分别为 ABXe、aBXe、AbY、abY,故图
    甲细胞可产生基因型为 abY 的精细胞,D 项正确。
    2
    1.答案:(1)少 (2)染色体 (3)一 二 三 二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
    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染色体变异涉及许多基因的变化。故基因突变涉及的碱基
    对数目比染色体变异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
    也可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3)显性突变是 aa 突变为 Aa,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该
    显性突变的性状,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为 AA、Aa 和 aa,AA、Aa 均表现为显性
    突变性状,二者区分不开,子二代再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为显性突变纯合子,子三
    代才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子;隐性突变是 AA 突变为 Aa,在子一代还是表现为显性
    性状,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为 AA、Aa 和 aa,即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也就
    是隐性突变纯合子。
    2
    2.答案:(1)繁殖快、产生后代多、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假说—演绎 (2)①让该白
    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观察统计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 ②红眼雄果蝇∶白眼
    雄果蝇∶红眼雌果蝇=1∶1∶2
    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 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
    蝇=1∶4∶4∶1

    解析:(1)因为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产生后代多、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所以果
    蝇是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
    基因在染色体上。(2)①分析题干条件可知,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
    交,正常情况下,后代雌果蝇的基因型 XRXr,而后代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可能有三种情
    况。若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仍为 XRXr,若是由亲本基因突
    变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 XrXr,若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 XrXrY,它们分别
    与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表型不同,据此可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故实验思路是让
    该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观察统计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②预期结果及结
    论:第一种情况,XRXr×XRY→XRXr、XRXR、XRY、XrY,即若后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
    蝇∶红眼雄果蝇=2∶1∶1 时,则说明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环境因素。第二种情
    况,XrXr×XRY→XRXr、XrY,即若后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则说明这只白眼
    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第三种情况,XrXrY×XRY→1XRY(红眼雄果蝇)、
    2
    XrYY(白眼雄果蝇)、2XrY(白眼雄果蝇)、2XRXrY(红眼雌果蝇)、2XRXr(红眼雌果
    蝇)、1XrXrY(白眼雌果蝇)、1XRXrXr(致死)、1YY(致死)。即若后代红眼雄果蝇∶白眼
    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1∶4∶4∶1,则说明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
    染色体变异。
    2
    3.答案:(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42ꢀ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2)秋水仙素处理ꢀ(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 自交,选取 F 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
    1
    2













    解析:(1)由题图可知,杂种一是由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两种植物杂交得到的,虽然杂种一
    的体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但它们来自两个不同的物种,即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无法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故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由题图可
    知,杂种二的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均含 7 条染色体;普通
    小麦是由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故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有 42 条染色体。与
    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等。(2)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的人工方法有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用低温
    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3)根据试题要求,应设计杂交育种方案获得纯合的抗病抗倒
    伏小麦,因为只有纯合子才能稳定遗传。杂交实验方案为:甲、乙两个品种杂交获得
    F ,F 自交,选取 F 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1
    1
    2
    2
    4.答案:(1)涂布器ꢀ(2)敏感ꢀ该致病菌对 B 不敏感,对 C 的敏感性比对 A 的弱ꢀ耐药性ꢀ
    (3)A
    解析:(1)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涂布器使其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适宜温度培养。(2)
    在抗药性检验过程中,如果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圆圈,说明此种抗生素可抑制该细菌;
    透明圈的大小表示着此种抗生素抗菌的强弱。据此可判断抗菌强弱依次是 A、C、B;D
    的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说明该菌落对此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3)根据(2)的分析,
    抗生素 A 对该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最好。

    2
    5.答案:(1)基因的自由交流 不属于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2)男女之间自由婚配并
    产生后代 自然选择对 ABO 血型没有作用(或不同 ABO 血型的人自然存活率相同)
    8% 33%
    1
    解析:(1)地理隔离使优良玉米群体与自然玉米群体之间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交流,所以
    两者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后人摸索出新的方法,就是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
    中在一起,再选育出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该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2)该人
    群能保持这种平衡状态,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人口数量众多、没有迁入和迁出、ABO 血
    型相关基因都不突变、男女之间自由婚配并产生后代和自然选择对 ABO 血型没有选择
    作用。该地区人群中,AB 型血的人所占比例是 2×30%×30%=18%,A 型血的人(IAIA 和
    IAi)所占比例是 30%×30%+2×30%×40%=33%。

    相关试卷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8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含解析 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8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含解析 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卷:第0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A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卷:第0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A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小黑麦的精子中有4个染色体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