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1.了解有关柳宗元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2.学习移步换景、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揣摩文中的传神之笔,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3.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自然之美,陶冶审美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又因官终柳州(今属广西)刺史,人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主要作品:寓言《三戒》《罴(pí)说》,诗歌《江雪》《渔翁》,散文“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创作风格:柳宗元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语言精练。
本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唐顺宗时,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但由于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改革很快失败。宪宗即位后,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荒凉偏僻的永州被放逐了十年。回京不久便再被贬到更僻远的柳州,在柳州病逝。
政治失意使柳宗元心情抑郁,于是他游遍任所附近的奇山异水以排遣内心的愁闷,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永州八记“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八篇散文,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gǔ mǔ)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部分选本简作《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一幅幅山水胜景,同时也把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篁( )竹 清冽( )坻( ) 嵁( )蒙络摇缀( )俶( )尔翕( )忽斗折( )蛇行犬牙差( )互 寂寥( )悄( )怆 幽邃( ) 奉壹( )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
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
伐竹取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
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 )
1. 影布石上 ()2. 不可久居 ( )3. 乃记之而去 []
古义:映照。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古义:停留。今义:住所;住。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4. 余弟宗玄 ( )5. 崔氏二小生 ( )
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 心乐之( )3.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4. 皆若空游无所依( )5. 潭西南而望(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 斗折蛇行()7. 其岸势犬牙差互( )8. 凄神寒骨( )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悲伤,使……寒冷
省略句1. 坐潭上( )2. 斗折蛇行( )倒装句1. 如鸣珮环( )2. 卷石底以出( )3. 全石以为底( )
句首省略主语“余”,“坐”后面省略介词“于”
“斗”前省略主语“溪水”
谓语前置,应为“如珮环鸣”
主谓倒装,应为“石底卷以出”
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水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形容词作动词,嬉戏,逗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小石潭?
作者记述这次游小石潭的经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描绘小石潭的样子的?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我们要通过诵读理解语言蕴含的情感,然后通过诵读的技巧体现自己对情感的理解。如“水尤清冽”中的“尤”,要重读,采用拖音的方式,读出作者发现小石潭的惊喜;“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中的“佁然”“俶尔”,要读得舒缓、轻松,进而感受作者欣赏鱼儿戏水时悠闲、愉悦的心情;“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怆幽邃”,同样要读得缓慢,声音要低沉,读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凄凉。
1. 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写景,采用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手法。“隔” “闻” “伐” “取”“见”等词,颇有兴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并表达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和探索的浓厚兴味。
2.第二自然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从侧面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鱼儿的生动活泼。鱼儿与游者相乐表现了人与自然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4.作者是如何描写溪流的?
作者仅用十二个字就将溪流写得十分精彩。既写出它“斗折蛇行”、逶迤曲折之状,又写出它“明灭可见”、时显时隐之景,也写出溪岸“犬牙差互”、山石嶙峋之势。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心乐之”是因为看到了篁竹,听到了水声,这里的“乐”是寄情山水之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因为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作者的忧伤又浮上心头。
1.[重点] 文中第二段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来表现水之“清”和人之“乐”的?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儿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傍也没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以此来衬托水之“清”,使人真切地感到那是一潭清澈透明的水。
“似与游者相乐”既写游者之乐,又写游鱼之乐,这是互相映衬。将游者的喜悦心情投射到游鱼身上,转化为游鱼的“乐”,并且是游鱼似乎在与游者交流这种乐趣。这样写,妙趣无穷,比正面说人之“乐”要巧妙得多。
2.[发散思维]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探究一 柳宗元是为排遣心中之“忧”而发现这个小石潭的,因此,这里有小石潭的发现之乐,有潭水的清澈之乐,有潭中的鱼与游人的逗乐。“乐”是自然之乐,是自然界自身拥有的特征;“忧”是人心之忧,反映了作者痛苦遭遇下的心情。
探究二 因为作者离开了纷扰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找到了小石潭这样一处清静之所,在这里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给失意的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但他内心的忧烦是挥之不去的,所以片刻欢乐过后,忧烦又会涌上心头。探究三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 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1.摹写景物,手法多样。第一段属于移步换景,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充满了探奇的情趣,逐渐为人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图画。第二段属于定点特写,刻画了游鱼与潭水。写游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游鱼的活泼可爱;写游鱼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游鱼“似与游者相乐”也衬托出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本文作者善于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写溪流:向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写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清澈,写环境的清冷幽寂,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的微妙变化,或暂时的喜,或喜后的忧,都是与作者那排遣不开的苦闷心情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记叙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周围的树木等,渲染了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被贬之后悲凉凄怆的心绪和失意之情。
顺序 景物 写法 抒情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观鱼潭[唐]李白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赏析】此诗以闲适的笔调描写观鱼潭的乐趣,诗人在白天、日暮、夜晚三个不同时间观察描写鱼潭富于变化的景色,极写观看群鱼自由无碍戏游于碧波中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特别是结句“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体现了李白追求闲适自由和意欲摆脱功名利禄羁绊的高洁志趣。
一、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这篇游记以行踪为线索:发现小石潭(小丘—篁竹—水声—小潭)—观赏潭中、潭边景物(水、石、树、鱼)—远望潭外溪流(溪身、岸势)—坐潭边,感受小潭的气氛(幽深冷寂) 。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背诵。
二、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①由“隔篁竹”听到“如鸣珮环”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竹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的情况下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
②接着写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③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溪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的感
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的心境相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作者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产生“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之感。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荒远之地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三、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示例:小石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美丽幽静。如果我坐在潭边,听到“如鸣珮环”的水声,看到潭中游鱼怪石、潭边青树翠竹,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幽深之美,并深深地沉醉其中。
五、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发展。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也可以阅读后世的游记作品,如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等,体会其与柳宗元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
柳宗元散文中最为精彩的是山水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负盛名。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①不仅借助大自然来表现人的一般情感思想,而且借以表现人的天人合一情思,形成山水自然之美与天人合一情思相融合的散文意境。②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自己抑郁的情怀,借物写心,借写
山水来抒幽愤,表现出较为深刻的思想意义。③善于选取不为人知、不被人识的掩埋于恶木秽草丛中的奇异小巧之景,抓住其特征,经过精心刻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④语言精练生动,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初中小石潭记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小石潭记备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石潭记,教学目录,省略句,倒装句,名词作状语向西,以为乐,名词作状语向下,听到听见,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备课课件ppt,共19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授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清而乐,环境而悲,暂时之乐,永久之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